段伟
摘要:农业的绿色转型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基于2022年湖南省350家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湖南省粮食类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绿色生产行为对不同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生态效益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较低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生态效益的促进作用最大。农场主特征、农场生产经营特征、政府绿色生产补贴以及监管者质量管控特征对不同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生态效益具有差异影响。建议应采取推进绿色生产行为的实施进程、实施家庭农场经营者学历提升工程、提高政府补贴的针对性指向性、要求具备完整的收支记录、鼓励申请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等举措,以促进湖南省粮食类家庭农场生态效益的可持续性提升。
关键词:粮食类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生态效应;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F324.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40109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1YBQ124)。
Ecological effects of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of grain family farms in Hunan Province
Duan Wei
( 1. Hun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Changsha, Hunan 410200;
2. Economic Colleg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
Abstract: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is not only the objective nee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350 grain family farms in Hunan Province in 2022, the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of grain family farms in Hu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ecological benefit of grain family farms with different ecological benefit levels, and the promotion effect on the ecological benefit of of grain family farms with low ecological benefit level is the largest. Farmer characteristics, farm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government green production subsidies and regulator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grain family farms with different ecological benefit levels. It is suggested tha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implement the education upgrading project of grain family farm operators, improve the pertinence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require complete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records, and encourage registration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departments,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benefits of grain family farms.
Key words: grain family farm;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ecological effect; Hunan Province
粮食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行动的客观需要,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长期以来的高投入、高消耗以及高排放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1],不仅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2-3],而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威胁[4],给粮食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挑战[5]。那么,如何破解现实困境?粮食产业经济的绿色发展是题中之义。作为当前我国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绿色生产行为的生态效应对于我国粮食产业经济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6]。鉴于此,本研究基于2022年湖南省350家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剖析湖南省粮食类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的生态效应,以期为政府和家庭农场的相关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1 假设提出
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7],本研究将粮食类家庭农场按照其生态效益水平的高低分为较高生态效益水平农场、中等生态效益水平农场和较低生态效益水平农场,探析不同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的生态效应。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吃饱”的基础上,更讲究要“吃好”,愈发注重粮食农产品的绿色与优质。人们对绿色、优质粮食农产品的需求显得越发刚性。一方面,从同质性视角来看,不同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实施绿色生产行为,生产出绿色、优质的粮食农产品,能够有效满足消费市场对绿色、优质粮食农产品的需求,从而提升农场的生态效益。故提出假设1:不同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实施绿色生产行为能促进其生态效益提升。另一方面,从异质性视角来看,相比较中高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较低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生态效益体量最小,其实行绿色生产行为,可获取最大的边际生态效益,即生态效益提升的空间最大。故提出假设2:较低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对其生态效益的促进作用最大。
2 变量选取、计量模型与实证检验
2.1 数据来源
课题组于2022年采取线上问卷调查+线下实地走访的方式,对湖南省长沙、益阳、衡阳、邵阳、常德市等地的350家粮食类家庭农场进行深入调研,获取研究用一手资料。
2.2 变量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借鉴已有研究[8],本研究将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生态效益(CSR)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绿色收入来表征,将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绿色生产行为(CTPF)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以采纳测土配方技术的农场数量占粮食类家庭农场数量的比重来表征。此外,选取男性农场主比重(NXZB)、平均年龄(NL)、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农场主比重(SJYCD)等农场主特征和经营土地面积(JYMJ)、经营地块数量(JYSL)、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农场比重(LZHT)、从事规模经营平均年数(PJNS)、加入合作社农场比重(HZS)等农场生产经营特征以及政府补贴金额(ZFBT)等政府绿色生产补贴特征和有完整收支记录农场比重(SZJL)、有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农场比重(ZCDJ)等监管者质量管控特征作为控制变量。各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见表1。
2.3 计量模型
式中,Qq(Y)为q分位上的粮食类家庭农场生态效益水平,0 2.4 实证检验 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利用Stata进行模型回归结果估计,选取0.25、0.50、0.75 三个分位点分别代表较低、中等、较高等不同水平的粮食类家庭农场生态效益,对比分析绿色生产行为对不同水平生态效益的影响。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 总体上看,从以上不同分位点可以得出,粮食类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对0.25分位点上的生态效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368,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对0.50分位点上的生态效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248,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对0.75分位点上的生态效益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261,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可见,粮食类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对所有分位点上的生态效益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不同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对其生态效益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假设1得到验证。 具体而言,粮食类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对0.25分位点生态效益的影响系数最大,对0.75分位点生态效益的影响系数次之,对0.50分位点生态效益的影响系数最小,即对较低生态效益的影响最大,对中等生态效益的影响次之,而对较高生态效益的影响最小,说明相比较中高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较低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生态效益总量较小,其绿色生产行为对生态效益的边际贡献较大,假设2得到验证。此外,较高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其绿色生产行为对生态效益的影响比中等生态效益水平的粮食类家庭农场要大。 从农场主特征来看,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农场主比重对不同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生态效益均有正向影响,其中对较高生态效益水平农场生态效益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影响系数为0.059,并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农场主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拥有较为先进的农场经营管理理念,形成较为科学有效的农场经营运作模式,可以实现农场更大的产出与收益。 从农场生产经营特征来看,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面积每增加1%,处于较低、中等、较高生态效益水平农场的生态效益分别增加0.165%、0.180%和0.206%,可见农场经营面积越大,农场的规模经济效益发挥越充分,农场的生态效益也就越大。经营地块数量越多,抑制了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推进,对农场生态效益造成损失。农场与土地转出方签订流转合同,对不同生态效益水平农场的生态效益都有正向影响,其中,对中高生态效益水平农场的生态效益的正向影响最大,并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土地流转的转出方与转入方土地租赁关系的稳定性关涉不同生态效益水平农场生态效益的提高。通常情况下,中高生态效益水平农场的土地经营面积比低生态效益水平农场的土地经营面积要大,意味着中高生态效益水平农场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流入的土地经营面积比低生态效益水平农场较大,因此土地租赁关系的稳定性对中高生态效益水平农场生态效益的影响也就较大。从事规模经营年数对较高生态效益水平农场生态效益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说明农场主规模经营经验越丰富,做出的农场生产经营决策越正确,越有利于农场生态效益的提高。加入合作社对于较低生态效益水平农场的生态效益的提升作用最明显,表明较低生态效益水平农场禀赋薄弱,加入合作社等利益共同体,实现要素资源共享互助,能够壮大产品核心竞争优势,提升农场市场话语权和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从而提高农场的生态效益。
从政府绿色生产补贴来看,政府补贴对较高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生态效益的正向影响最大,显著性水平亦最高,反映出对比中低生态效益水平农场,较高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程度最高,说明较高生态效益水平农场内生性发展能力不足,内生性发展潜力待进一步挖掘与开发。
从监管者质量管控特征来看,有完整收支记录对较高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生态效益的正向影响最大,原因可能是农场经营者通过收支记录对农场的收益和成本以及盈亏有完全了解,能够据以分析当前农场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为农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分析结论支撑,助力农场生态效益的提高。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对中高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生态效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农场通过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意味着其资质,比如资产、人员、组织架构、经营范围等均已达到工商部门的认证标准,反映出农场运营管理具备规范性、合法性以及可盈利性,从而助推农场生态效益的攀升。
3 政策建议
本研究基于2022年湖南省350家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估计了湖南省粮食类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对不同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生态效益的差异性影响,得出前述结论。以下从三方面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
第一,大力推进绿色生产行为的实施进程,进行粮食类农产品全产业链的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提升[9],不断推进绿色发展科技创新[10]。一方面中高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可考虑优化粮食等农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实行从种子技术研发、选种育种、种植、收割、烘干、存储到加工等的绿色化、精细化、智能化生产过程管控,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绿色优质粮食农产品;另一方面较低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可考虑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适当追加绿色生产技术与资金投入,合理提高绿色生产要素比重,优化要素配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粮食类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的产出与收益潜能,缩小与中高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的生态效益差距,实现生态效益持续提升。
第二,发挥人力资本、土地资本、技术资本等的集聚效应,优化农场各项资源配置。加强与农林类高等学校的战略性合作,实施家庭农场经营者学历提升工程,遵循自愿原则,支持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者尤其是较高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者接受大专以上学历再教育,增进农场经营者生产经营的理论自信与实践技能。引导粮食类家庭农场经营者尤其是中高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通过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明确各方违约责任、合并与平整转入土地等相关事宜,以保障农场转入土地经营权的稳定性和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有序开展。引导粮食类家庭农场尤其是较低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积极加入合作社组织,共享技术优势、资金政策优势、团购农资优势、获取市场信息优势、销售优势等,以不断壮大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积极申请政府认证与支持,规范化农场经营运营。须进一步提高粮食类家庭农场尤其是较高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政府补贴的针对性指向,将政府补贴金用在粮食类家庭农场绿色生产的堵点与痛点,以疏通粮食类家庭农场绿色生产的难点与关键,激发粮食类家庭农场的内生发展动力,实现粮食类家庭农场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要求粮食类家庭农场尤其是较高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具备完整的收支记录,客观真实反映农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农场经营者作出未来期间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分析基础。鼓励粮食类家庭农场尤其是中高生态效益水平粮食类家庭农场积极申请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履行注册登记手续,总结与分享农场生产经营经验,凝练农场核心竞争力,树立农场良好品牌形象。
参 考 文 献
[1] 王学婷,张俊飚,童庆蒙.参与农业技术培训能否促进农户实施绿色生产行为?:基于家庭禀赋视角的ESR模型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30(1):202-211.
[2] 吴义根,冯开文,李谷成.人口增长、结构调整与农业面源污染:基于空间面板STIRPAT模型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7(3):75-87.
[3]刘林烽,卢华.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2,47(6):32-37+49.
[4] 彭斯,陈玉萍.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行为及其对收入的影响:以武陵山茶叶主产区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27(2):243-255.
[5] 张康洁,于法稳,尹昌斌.产业组织模式对稻农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J].农村经济,2021(12):72-80.
[6] 胡银根,余依云,王聪,等.基于成本收益理论的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有效阈值:以改革试点区宜城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6):1317-1330.
[7] 张康洁,吴国胜,尹昌斌,等.绿色生产行为对稻农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兼论收入效应[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26(4):225-239.
[8] 熊鹰,何鹏.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生产绩效研究:基于四川省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0,28(1):136-146.
[9]罗贤禄,廖小菲.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1,46(2):33-36.
[10]蒯诗琪.基于熵值法的粮食生产绿色发展水平时空演变规律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1,46(1):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