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南宁十中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通过确定凸显学生理性自主选择力的培养目标、构建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机制、搭建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基于学生生涯发展的综合素质实践基地等途径,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视域下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探索。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新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4-0008-05
作者简介:陈珉,1975年生,广西来宾人,研究生,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学校文化建设、高中生物教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指出,“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3]。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合理有效开展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新高考改革下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含“思想品质、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的内容[2]。生涯规划即个体在自我认识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综合素质评价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可能与依据,生涯规划教育则建立在个体特殊性基础上,明确指向个体的发展。因此,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视域下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能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多元化发展,为学生未来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4]。南宁市第十中学(以下简称南宁十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了综合素质评价视域下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探索,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确定凸显学生理性自主选择力的培养目标
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是基于两者培养目标一致而创建的一套完整的育人实践体系,其核心是在对学生能力评定的综合素质评价中,更客观地掌握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在生涯规划中完善自我认知、确定生涯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同时在有针对性引导的生涯规划实践中,实现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和意义。
为有效推进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助推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在确定能力培养目标时应凸显学生理性自主选择力的培育。一方面,推进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实践,必须建立一系列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而学生的理性自主选择能力则是这一课程体系顺利运行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新高考制度进一步强化了高中生作为学习主人拥有自主选择权的重要性,赋权选择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旧高考的文理科选择,还是新高考的“3+1+2”选科模式,都需要学生具备自主选择和明智决策的能力与素养。当前,很多学生在选修课程及选择大学和专业时,往往受功利性倾向影响,给自身持续发展埋下长远的隐患。南宁十中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功利性影响、自身兴趣及生涯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理性自主选择能力。
一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培养学生理性自主选择能力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教育主体对教育对象自主选择权的尊重,即学校、教师和父母要让学生充分享有自主选择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学科的喜好程度,结合想报考的高校和报读的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以及学校的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或者从以上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从而做出理性且科学的选择。
二是恰当结合家校的正确指导。当学生遭遇选择困难向教师和家长寻求帮助时,教师和家长应在分析学生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对相关高校及专业的了解,帮助学生根据未来职业规划进行学业规划,对学生的科目选择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二、搭建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机制
搭建囊括综合评价、有效指导、多元激励等多维度的机制,是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的有效保障。为了有效推进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南宁十中构建了一套包含综合评价机制、生涯导师制、“双激励”机制等在内的机制制度。
(一)形成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综合评价机制
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综合评价机制,既要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又要着眼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考核,同时应全面、科学、客观、公正,体现素养意识、主体意识、效果意识。一方面要突出素养导向。综合评价机制应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即关注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改变以往重知识不注重能力素养的“唯分数”评价方式,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要体现主体地位。即综合评价机制应始终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订综合素质评价与生涯规划教育整合实践的方针和措施,开展针对性的活动和课程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发展和成长需要。此外,要强化目标意识,建立一套适合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必修课、选修课、校本课程、讲座课程等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同时依托丰富多彩的生涯教育活动,落实生涯教育目标,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意识,提升自我认知水平与职业探索能力。
(二)创建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生涯导师制
生涯导师制是高中学校建立的全体教师参与的,以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选择合适的人生道路并为之努力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在新高考背景下,生涯指导教师是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中坚力量。南宁十中通过建立生涯指导教师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生涯导师制在运行过程中坚持全体化、个性化、阶段化、灵活化四个原则。一是生涯指导全体化。学校发挥全体教师的优势,提高教育辅导的宽度,让更多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二是生涯指导个性化。指导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生的成长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三是生涯指导阶段化。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不同的生涯指导内容,例如在“自我认知”方面,高一学生主要以兴趣为主题,高二学生则以“人生目标”为主题。四是生涯指导灵活化。在生涯指导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导师,导师则根据自身特长指导不同学生。
(三)构建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双激励”机制
为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学校需充分利用综合评价结果,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构建基于综合评价结果的奖励激励。“双激励”机制是基于综合评价机制所产生的结果,对教师和学生都进行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一方面,对积极推进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且成效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探索出更多的优质成果;另一方面,对在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的系列课程、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使学生获得的不仅有积累的知识,还有精神上的喜悦,从而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三、构建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学者王洪席认为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要深度融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与学校课程相融相生[5],学者朱凌云提到新西兰中小学校除开设必修课、选修课外,还组织多种形式的生涯教育活动[6]。基于此,南宁十中搭建了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生涯规划“必修+选修+活动”课程体系:必修课程全体学生参加,选修课程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生涯发展意愿进行选课,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能力;活动课程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阶开展。评价方式突出过程性评价,关注可视化成果,如学生的出勤率、课堂上的代表性展示作品、在活动中的获奖证书等。同时,学校制订了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三基三阶”行动策略(如图1所示),即结合“润石成玉”学校文化,模拟自然界中白云岩形成和田玉的阶段过程,将各年级分为“沉积—蚀变—成玉”等不同阶段,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角度,根据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特点,层层推进各项课程及活动,持续性开展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生涯规划教育。
具体实施路径如下:高一年级为“沉积阶段”,以“拾玉精琢润心绘,传承探索启新篇”为主题,开展唤醒课程,通过绘制生涯石等系列活动课程,传承学校文化,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高二年级为“蚀变阶段”,以“琢玉方成千石润,逐梦愈心畅未来”为主题,引导学生依据个人现阶段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初始愿景进行修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勇于超越,成就自我;高三年级为“成玉阶段”,以“成玉源来璞石就,飞鹏直上万里鸣”为主题,倡导学生筑梦、逐梦,成就生涯之路,最终一鸣惊人,璞玉生辉,成为品德高尚、勇于追求梦想、拥有家国情怀的如玉君子。
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生涯规划特色教学实践,首先要对生涯指导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生涯规划教学能力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能力。2021年,南宁十中组织了班主任、学科教师共50余人参加《青少年生涯指导师》(中级)培训,参训人员经过培训并通过考试后获得“学校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证书,学校从中遴选出生涯规划导师、生涯辅导员,组建了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导师团队。其次,由生涯导师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教学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一)必修课程
南宁十中在构建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生涯规划必修课程过程中,在沿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广西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教材》作为教学用书的基础上,辅以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一书作为生涯规划指导用书,由生涯规划导师在三个年级开展教学,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二)选修课程
生涯规划教育校本选修课时间为每周四下午最后一节,即校本选修开课时间。选修课程由生涯规划导师结合各自学科特点进行教学实践。例如,开设“一沙一世界”选修课,让学生在沙盘游戏温暖、安全、轻松的氛围中,与伙伴们一起探索内心,感悟成长,开启生涯探索之旅,寻找未来的方向;开设“探寻人际关系的痕迹”选修课程,进行生涯唤醒教学,指导学生认识自我,从中学习处理不同人际关系的办法,找寻自我在人际关系中最舒服的角度和状态;开设“向往的大学”选修课程,让学生通过了解知名大学的校训,感受大学背后蕴含的精神和文化,为学生的生涯探索之路助力。
(三)活动课程
在生涯规划必修、选修课程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德育、美育等多角度开设了活动课程。
高一组织学生学习生涯唤醒课程、绘画心理探索与辅导课程、绘画意象指导课程、艺术融合与创作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兴趣探索、价值探索、绘制生涯彩虹图等,增强自我认知和定位,思考未来的生涯角色定位,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探索生涯价值取向,结合个人实际畅想生涯愿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自我成长,引导学生将生涯愿景通过绘画中的图案元素表达出来。
高二开展生涯指导课程、艺术再创作活动,让学生在生涯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探索、职业探索,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对生涯石进行再创作,将修整后的生涯愿景融入原有的作品中,增强现实与理想的链接,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和反思自己的发展现状并做出调整,以绘画作品呈现出来。
高三开展生涯逐梦活动,让学生在生涯导师的指导下畅想未来,澄清当前目标,帮助学生播下梦想的种子,重获备考阶段因受挫而丧失的信心。高考前夕开展铺就生涯路活动,让学生将生涯石铺到“星光栈道”,走过生涯之径,最后将心愿牌挂在凌钰亭,引导学生回顾三年的成长过程,体验由“石”成“玉”的成就感,从强烈的仪式感中收获能量。
在活动课程中,学生撰写《职业体验报告》,制作“决策平衡单”“学科吸引力海报”“职业人物访谈”等作品,生涯导师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课堂评价,引导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情况对初始生涯愿景进行修正,并将学生的作品收集整理、结集成册,形成《生涯研学之人物访谈视频集》《生涯发展综合实践作品集》等并展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充盈学生的内心。
四、建设基于学生生涯发展的综合素质实践基地
学者沈之菲指出,生涯体验实践是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的最佳途径,要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7]。南宁十中组织政教处、科研处、总务处、团委、年级组共同搭建了基于学生生涯发展的综合素质实践基地,并邀请生涯指导教师、班主任、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对学生参与生涯发展的社会实践与社区活动进行指导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记录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长、成效和贡献情况等,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
一方面,我校利用校内空地和附近的土地资源,打造校内校外劳动课程基地,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劳动。另一方面,利用家长资源组建校园模拟招聘会面试官资源库,定期举行校园模拟招聘会,模拟社会各职业的真实招聘现场,形成校内生涯活动课程基地,让学生切身体验面试过程。另外,学校积极促进与大学、企业合作,组织学生深入大学、企业进行学习和体验,形成校外生涯活动课程基地,帮助学生提前做好生涯规划。综合素质实践基地覆盖食堂、宿舍、体育馆、社区街道、医院、图书馆、纪念馆、美术馆、农场等社会活动场所。综合素质实践活动每月以主题活动形式进行,引导学生广泛参与,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学科教师、班主任、食堂阿姨、宿舍管理员、记者、演员、播音员、社区服务工作者、农民、工人等工作角色,近距离接触医疗、公安等行业工作人员,到校内外各行各业中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验、感受、领悟,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学生生命成长。以上方式拓宽了学校课程建设渠道,共同构建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进行生涯规划的平台。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开展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践,可以更加客观、个性、科学、综合地评价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对学生评价难的问题。通过课程体系、实践基地的搭建,近几年南宁十中学生能充分认识自我,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参加各种综合比赛并获奖,获奖范围涉及学科竞赛、人工智能、竞技体育、文艺美术、劳动教育、科技创新等方面。通过开展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研究,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生命成长筑基。但具体实施中也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学校资源有限,生涯规划教育发展平台资源不够丰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社会的发展正在倒逼基础教育教学和评价方式的变革,如何立德树人,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发展,既是摆在所有教育者面前的问题,又是摆在家长乃至全社会面前的问题。唯有学校、教师变革观念,通过生涯教育积极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探索,学会选择的能力,家庭、社会积极配合,关心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与学校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助推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助力学生生命成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22(11):4-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EB/OL].(2014-12-10)[2014-12-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732/201808/t20180807_344612.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11)[2019-06-19].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19/content_5401568.htm.
[4]樊亚峤,徐海.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生涯规划教育的整合策略[J].中国考试,2020(1):59-64.
[5]王洪席,王晨.探寻综合素质评价“落地”的校本化实践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0(11):38-43.
[6]朱凌云.新西兰中小学生涯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3:20-26.
[7]沈之菲,杨彦平.上海高中学校生涯辅导工作的现状和对策建议[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3-29.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广西高考综合改革专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南宁市第十中学为例”(2021ZYJ17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