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行效果的诊断与改进

2024-07-10 05:55康乔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电商中职

作者简介:康乔,1990年生,四川南充人,本科,经济学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能力研究指标体系。

摘 要:广西华侨学校以“1+X”证书制度下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通过调查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认为现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效果相对准确,但评价指标体系有待完善,可调整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二级指标、持续更新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以改进和完善“1+X”证书制度下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职业能力评价;“1+X”证书制度;中职教育;电商专业;运行效果诊断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14-0064-06

2019年,我国推出了“1+X”证书制度并启动试点工作,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广西华侨学校积极响应,在电商专业推行“1+X”证书的培养模式。针对新的培养方式,广西华侨学校更新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方式,建立了“1+X”证书制度下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实践中运行一年有余。本文以“1+X”证书制度下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实效性,以期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更新与完善。

一、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及运行路径

(一)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双创”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1+X”证书制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多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过去掌握单一专业技能的人才已无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时代的要求[1],所以需要培养具备更高综合专业能力的人才。综合专业能力的特征是,出现意外情况或者单位组织发生变化时,从业者不会无所适从,不会因为原来的专业技能不再适用于新职位的需求而无法继续生存。因此,广西华侨学校把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特别注重训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以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懂技术、会操作,还应要求学生有情商、有情怀、有责任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广西华侨学校将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指标设定为“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隐形能力”等四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包含不同的考量指标,如社会能力包括“职业道德、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3]。根据学校电商专业的特征,结合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要素的需求,笔者将电商专业的职业能力评价指标确定为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以此构建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行路径

传统的评价方式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过程缺乏互动性、评价方法缺乏再教育性、评价内容不全面等不足。根据新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方式由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两方面构成:一是“1+X”证书制度下的外部评价。获得技能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基础与关键,“1+X”证书制度注重培养多技能复合型的人才,提高学生的适应岗位能力与岗位迁移能力。在“双师型”“产教融合”背景下,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级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相结合是评价的重要一环。二是学生的自我评价。隐性能力的增长只有学生能够自我感知,因而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应由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两部分组成。

二、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行效果诊断

(一)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调查设计

本次对评价指标运行效果的诊断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向学校教师、实习企业老师、学生发放问卷,对学生职业能力现状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以我校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为调查内容,选项分别为“不能掌握”“不太能掌握”“一般”“比较能掌握”和“完全能掌握”[4]。其次,对指标体系中学生表现较弱的指标进行访谈调查,进而完善指标体系。

(二)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主要由“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及“隐性素养”4个维度构成,共19个二级指标。笔者分别对广西华侨学校20名本校教师、20名实习单位教师和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专业能力调查

学生专业能力包含“网站维护与修复技能”“UI设计能力”“利用现代信息网络能力”“外语表达能力”4个二级指标,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如图1所示[5]。在网站维护与修复技能方面,62%的学生认为掌握程度一般,45%的学校教师以及50%的实习单位教师认为学生掌握得一般。在UI设计能力方面,60%的学生认为UI设计工具使用熟练,少部分认为还不太能掌握UI设计能力,学校教师和实习教师对此评价分别为60%和54%,较为相近。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能力方面,三个评价主体出现较大的分歧,32%的学生认为利用现代信息网络能力一般,34%的学生认为这项能力比较能掌握,学校教师的评价多集中在“一般”和“比较能掌握”,分别为50%和40%;而实习教师绝大部分认为学生掌握得一般。在外语表达能力方面,三方的评价也近似,都认为学生基本掌握外语技能,但还有待加强。从整体上看,学生、学校教师、实习单位教师三方主体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势态呈现一致性,对学生专业能力整体评价多认为“一般”或者“比较能掌握”。

2.社会能力调查

学生社会能力包含“自然科学知识适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4个二级指标,笔者分别收集了学生、学校教师、实习教师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反馈(如图2-1、2-2、2-3所示)。从学生、学校教师和实习教师三者的反馈可知,三者均认为大部分学生的社会能力一般。具体而言,50%的学生和55%的学校教师认为学生比较能掌握或者完全能掌握自然科学知识适用能力,对学生自然科学知识适用能力持积极态度;但仅有15%的实习教师认为学生比较掌握或者完全能掌握自然科学知识适用能力,对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的知识转化能力表示质疑。无独有偶,具体到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上,学生和学校教师的反馈具有一致性,有25%的学生和20%的学校教师都表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达不到一般水平,但实习教师反馈这部分学生仅占5%。有29%的学生和25%的学校教师都不认可学生组织管理能力提升,认为其无法达到一般水平,但仅有5%的实习教师这样认为。此外,学生、学校教师和实习教师对学生沟通协调能力的反馈也呈现两种结果,20%的学校教师认为学生沟通协调能力较佳,比较能掌握或者完全掌握沟通协调技巧,但仅有12%的学生和10%的实习教师表示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较好,达到比较能或完全能掌握的程度,甚至没有实习教师认为学生完全能掌握沟通协调能力。

综上所述,整体而言,学生、学校教师和实习教师均认为大部分学生的社会能力一般。具体而言,学生和学校教师更认可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适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而实习教师更认可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不少实习教师都提到,某学生自担任实训小组组长以来,积极开展实训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而由于实训组长名额有限,大部分学生还是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实训,所呈现出的沟通协调能力不佳,仍旧存在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训“两张皮”的情况,自然科学知识适用能力有待加强。

3.方法能力调查

学生方法能力包含的二级指标较多,分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品牌IP能力”6项能力[6]。为了更好地对比学生、学校教师、实习教师对学生方法能力的反馈结果,笔者按照学生掌握程度进行排序,掌握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1—6。通过表2结果可知,学校教师和实习教师对学生方法能力的认定完全一致,均认为“逻辑思维能力”“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是学生掌握较好的方法能力,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品牌IP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可知,学生也同样意识到了自身“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自主学习能力”和“品牌IP能力”较弱的现实情况。总体而言,方法能力目标设定清晰,除了需要通过长期训练提升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品牌IP能力”,其他能力都可以通过有效的训练加以提升。

4.隐性素养调查

学生隐性能力设定了5大指标,分别为“创新能力”“自然科学知识适用能力”“职业道德”“艺术鉴赏能力”“个人仪表”[7]。相较于评价指标中的其他能力,学生隐性能力的调研结果差异较大,具体如图3所示。学生隐性能力作为此次调查的最后一部分,发现了如下问题:

一是“自然科学知识适用能力”指标同时出现在社会能力与隐性能力调查中。在社会能力调查中,“自然科学知识适用能力”作为该部分的重要指标被计入最终结果,但在隐性能力调查中又开展了二次调查,可见在指标设置时出现了重复指标。

二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认定差异大,学生对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自信。有3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或不太能掌握创新能力,在创新实践过程中难度较大。但仅有20%的学校教师和25%实习教师认为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认为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是相比于学生和学校教师,实习教师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认可程度高。50%的实习教师认为学生“比较能掌握”和“完全能掌握”艺术鉴赏能力,但相对应的学生和学校教师数据仅达到了31%和20%,艺术鉴赏能力是否应当作为评价指标还值得进一步讨论。

四是实习教师对学生个人仪表表示不满意。60%的实习教师认为学生“不能掌握”和“不太能掌握”个人仪表,对应的学生和学校教师数据为4%和30%,可见个人仪表的确是学生和学校教师忽略的一个评价指标。

(三)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行效果诊断

1.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效果相对准确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学生职业能力终归体现在学历证书(即“1”)和技能等级证书(即“X”)上,两者相互独立又互为一体。“1”是根本,具有揭示事物本质的同等作用,体现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情况;“X”是职业技能最直观的体现,具有促进学生技能提升、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的作用,可以判断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准确性与有效性。理论上而言,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往往可以促进技能证书的数量与质量增长[8],因而证书取得的数量与等级是最佳的指标。

作为一个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中职学校,广西华侨学校理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并主动参与“1+X”制度实施,将“1+X”证书制度融入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中。电子商务是多种高新技术飞速发展下的行业,涉及大数据、区域链等技术,而涉及的证书有“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网店运营推广”“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跨境电子商务多平台运营”“跨境电商B2C数据运营”“直播电商”等10多个类目。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我们首先试点了“网店运营推广”“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两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目前100名学生的考证情况如图3所示,根据规定,通过一门算合格,通过率占比79%。“网店运营推广”“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这两个证书相对简单,只需掌握电商专业的授课内容,一般都能通过。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判,学生的职业能力多为“一般”或者“比较能掌握”,而近80%的证书通过率验证了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2.评价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从调查的过程来看,广西华侨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部分指标不普适。如“组织管理能力”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纳入指标体系的考核不合理。二是部分指标不适宜。如“品牌IP能力”对中职学生来说要求过高。三是部分指标太笼统。在一级指标“隐性素养”下,二级指标出现不好评判、二次评判的现象,“自然科学知识适用能力”指标重复出现。

三、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

(一)调整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二级指标

通过归纳学生、学校教师、实习教师三方主体对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反馈,建议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二级指标做出以下调整。

1.删减部分二级指标

一是删除“隐性素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适用能力”二级指标,防止重复评价。现有的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自然科学知识适用素养”这一指标同时出现在学生“社会能力”与“隐性能力”调查中,意味着同一指标出现了重复评价的情况。为此,笔者深入思考“自然科学知识适用能力”这一指标的指向性,最终得出该指标更适宜保留在学生“社会能力”评价模块。提升学生自然科学知识适用能力本就是中职电商教育的重要目标,与“社会能力”模块中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一样,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加以打磨和提升,一般处于良好的培养环境中即可快速提升。而“隐性素养”更偏向于学生自然属性所拥有或者需要进行长期培育的能力,更加依赖学生天赋或者后天的环境熏陶,比如“创新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等。因此,笔者认为宜删去“隐性素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适用能力”二级指标,将其保留在“社会能力”中,避免重复评价。

二是删除“社会能力”中的“组织管理能力”二级指标。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实习教师都认为学生担任实训小组组长后,积极开展实训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在真实实践场景中实训组长名额固定且有限,大部分学生都是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实训,无法呈现出应有的组织管理能力,因此该指标的设置不具有普适性,应当予以删除。

三是删除“方法能力”中的“品牌IP能力”二级指标。通过学生“方法能力”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以学生掌握程度进行排序,“品牌IP能力”在学生、学校教师、实习教师三个主体的评价中都处于最后位置,由此可见学生无法掌握此能力,该能力的设置超出评价指标设置的预期目的,因此应当予以删除。

2.明晰部分二级指标

一是将“隐性素养”中的“艺术鉴赏能力”改为“审美能力”。从调查中可知,大部分实习教师都对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认可程度高,但相对应的学生和学校教师数据仅达到了31%和20%。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更容易提升艺术鉴赏能力[9]。另一方面,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指向性,即学校教师更偏向于理论教学。审美能力不仅包括艺术鉴赏能力,还包括对美的事物所进行的感知、评价活动。在中职教育中,学生不仅要学会鉴赏美的事物,还要学会感知、评价等,这可能也是实习教师认可程度高而学校教师认可程度低的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将“艺术鉴赏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审美能力”。

二是将“创新能力”改为“创新行为”。调查发现,学生、学校教师、实习教师对“创新能力”这一指标认定差异大。究其原因是三方主体对创新能力的理解不同,学生对创新本身存在畏难情绪,殊不知在技能领域任何提升生产效率的改进都是创新之举,学校教师和实习教师对学生创新行为充满信心。因此,将“创新能力”改为“创新行为”,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创新行为更加明确。

(二)持续更新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

目前,广西华侨学校试点了“网店运营推广”“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两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近80%的证书通过率验证了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还应随着行业的发展持续更新[10],比如可以增加“商务营销能力”作为一级指标,其下设“客户服务能力”“内容营销能力”等作为二级指标。再如,随着电商业务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可以增加“商务能力”作为一级指标,其下设“网络公关危机处理能力”“商务合作能力”作为二级指标。

一年来,广西华侨学校创新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方式,建立了“1+X”证书制度下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付诸实践。通过调查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诊断“1+X”证书制度下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行效果,发现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效果相对准确但有待完善。为此,笔者提出了调整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二级指标、持续更新中职电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建议,以期获得更加完美的评价效果。

参考文献

[1]胡传迅.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1+X”证书制度实践研究[J].对外经贸,2023(2):120-123.

[2]庄宝英.“1+X”证书背景下中职电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2023(2):128-130.

[3]康乔.“1+X”证书制度下构建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广西华侨学校电商专业为例[J].广西教育,2023(5):10-13+18.

[4]徐璐.“1+X”证书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12):197-200.

[5]狄冬丰.“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商专业学生的培养路径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12):111-113.

[6]郑辉英,吴小平,吕从钢.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的探索与思考:以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22,38(11):74-82.

[7]杨凡.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镇江高专学报,2022,35(3):90-93.

[8]李敏,朱洁.1+X证书制度视域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73-77.

[9]张剑.“1+X”证书制度下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融合路径探究:以宁波某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16):35-38.

[10]张华,柯丽菲,陈红军.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11):17-21.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广西华侨学校电商专业为例”(2022ZJY593)的研究成果。

(责编 周翠如)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电商中职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电商下乡潮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电商之战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