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改创新分析

2024-07-09 05:18栗娜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

摘 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其次,英语教学师资力量较弱;最后,教学模式陈旧、单一。为了应对以上的不足,应开展高质量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进而为社会发展提供综合素质应用型人才。经探究整理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改创新路径:应合理改变传统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规划针对不同专业的延伸性英语课程内容;强化高校大学英语师资队伍构建,提高教师复合型英语教学水平;引入多元英语教学模式,积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构建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积极主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随时作出教学微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栗娜(1977- ),女,山西太原人,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及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我国诸多领域的改革和创新,教育领域也涵盖在内。当代高等教育应励志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以便满足社会经济进步对于人才储备的需求,利用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高校作为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一直以来都紧跟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和优化。但是随着近些年大学生英语水平提升,高校非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缩减课时、部分专业英语课程替换通识类大学英语语言课程等方面。很多高校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时,仅重视本专业英语知识输入,却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由于受英语语言水平影响而导致专业英语课程“消化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仍保留的大学英语课程未能与时俱进的进行教学创新,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新生代的大学生,已不能满足于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并且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也不能培养出时代和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突破大学英语教学困境,发挥新时代大学英语新课程的真正作用,就必须要紧跟社会发展趋势,结合本校实际,改革教学模式,革新教学理念,以此来强化整体的教学水平。这便是本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改创新展开分析的目的。

二、当下我国高校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现状

高校生源来自全国,学生步入高校之前,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都有明显的差异。受到区域文化及教学水平的影响,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后,自身的英语水平、英语基础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的来源地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生自身基础水平不同,多样化的因素导致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出现了难以统一的情况。外加部分学生对英语这一学科并没有提高重视,并未强化英语学习的意识,导致学生自身的英语自学能力较差,这也让高校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改革和优化面临着较大的难题。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本身英语基础就薄弱,而从入校开始,低年级才有的大学英语课堂授课周课时减少,英语水平就不断在走下坡路。当他们面临专业英语学习任务的时候,撇开专业知识不足不谈,单英语语言给他们带来的学习困扰就使得多数人的学习止步不前。现代高校教育鼓励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及时掌握本专业前沿学术研究成果,而英语能力不足,学生如何开展对国外学术内容的自学和研究?如果高校并没有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意识,上述难题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会导致教学与学生需求之间脱节,出现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对于大学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也会让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难以开展,学生的学习质量难以提高[1]。

三、目前高校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老旧单一

高校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展开合理的课程设置,这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性影响。基于当下课程规划情况来讲,高校开展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整体呈现出比较老旧单一的形式,高校英语课程设置大同小异,教材虽然一直在推陈出新,但并未融合时代特色,很难满足当下大学生实际需求。因此,如何开展翔实的调研,探究具有自身特色的多样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亟待大学英语教师们思考的问题。同时,由于课程设置单一,导致学生对英语课程失去兴趣,进而学生无法以积极的态度展开英语学习[2]。目前高校开展英语教学,依旧应用传统的理论教学理念,重视英语知识的讲解,缺乏学生知识应用以及内容分析,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理想目标相差较远。在不同阶段,紧跟学生实际需求,积极、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才能调动学生内驱力促进和提升学习效果和质量。另外,多数高校也未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展开大学英语教学规划,不可否认,真正的因材施教在人数众多的中国确实很难得以实现。但是,作为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改变陈旧的教学内容和老套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每位现代教育者们首先应该思考和着手实践的任务。

(二)大学英语教学师资培养应多元化

高校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都是英语专业“从一而终”的科班生。然而,现代高校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低年级教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理应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较强的英语语言授课能力。顺应各学科发展特点,针对中高年级的大学生,如何帮助他们从英语语言方面尽快适应自身专业英语,并有效培养延伸性自学能力,也应该成为现代大学英语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之一。“跨界”教师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扎实的语言功底再加上实用的专业知识,复合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师才是未来之星。当然,短期之内这种复合型英语教师的人才储备是一个难题,但是,作为有着多年教学经验和扎实语言功底的中年及以上教师们,英语知识渊博,教学能力也强,通过短期有目的的学与谋,成为初级跨界教师:以英语语言为依托,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会专业英语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样的教学目标还是可以得以实现的。

当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对象基数较大,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能力需要锻炼和提升;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课堂教学经验丰富但缺乏创新。教师除了完成日常课堂教学还要应对来自职称、科研等压力,多数教师很难进行除本专业外的其他专业的进修和提升。停滞不前的师资培养也是导致师资力量较弱,不能满足现代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原因。

(三)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在开展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时,所应用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学效果。目前,多数高校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仍然沿袭传统教学:对教材中所涉及的英语知识进行细化讲解。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被动,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都得不到提升。枯燥的课堂学习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进而抹杀了学生以学习兴趣为内驱推进自学的可能性。现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陈旧还体现在:一贯地重视学生的读写能力,缺乏英语听说交际能力提升,这让学生的英语水平难以提升[3]。学生仅能够进行英语读写,但无法开口交流,停留于书面的英语学习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不匹配,此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强化以及未来就业规划。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英语教改创新路径

(一)合理开展英语课程设置,规划英语课程内容

高校在开展英语课程设置这一工作,应该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自身的个性。利用语言能力的强化,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并且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规划,强化学生自身的语言素质的同时也让语言为其专业学习助力。高校英语课程规划应该基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这一原则,让英语课程与学生认知水平、学生英语基础以及教学现状相匹配,满足社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利用ESP课程,强化英语学习,通过互动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强化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引入自主式教学以及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并且融合专业英语信息技术,实现英语教学内容、模式、方法、手段的创新[4]。为学生创建凸显特色的英语课程体系,展开英语的分类指导,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1. 基础课程

开展英语课程构建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建综合课程体系,落实一个要求、两个模式、三个阶段的课程标准。一个要求就是需要英语教学满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英语口试的相关要求;两个模式就是需要构建听说读写译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三个阶段就是需要符合大学一年级、二三年级和四年级的三个重要教学阶段。

2. 选修课程

在进行选修课程设置以及课题实践过程中,需要将选修课程与基础性课程以1:1的比例规划。选修课程主要分为知识型课程、实用性课程和技能性课程,剧情课程涵盖:美国社会文化、英美文学选读、英美诗歌赏析、英语词汇演变、影视欣赏;实用性课程涵盖:旅游英语、英语教育、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技能型课程涵盖:英语语音、英语口语、高级写作、高级阅读、英汉互译、英语演讲技巧、英语口译等。

(二)强化高校师资队伍构建,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高校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是否雄厚,教学水平高低,对高校英语教学成效有着直接影响,这也是高校开展英语教学的关键。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人才强化自身的问题分析能力、处理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需要人才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水平。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开展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高校特色,并且创建与自身教学特点相呼应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基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提出的要求,展开教学的合理规划和设计,并且将教学对象、教学环境、英语课程做好规划设置[5]。教师还需要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强化自身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英语基础和水平,应该投入一定的时间来展开英语文化的进修,需要强化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具备英语科研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自身的责任感,让英语教学能够高质量开展。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通过委托、合作等多样化的形式,着重开展师资队伍的构建,对高校英语教师的学历、水平、英语基础以及专业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也可以聘请社会英语专业人才,展开短期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能够让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做好正确的引导,为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应用型人才[6]。

(三)引入多元英语教学模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英语教师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高效落实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相匹配,以此来引导人才向着应用型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开展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分层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模式、实践教学模式等,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拓展更多的路径。例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英语面试的场景,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让组内成员分类扮演面试官和应聘者的角色,全程要应用英语交流。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做好指导,为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思路,并融合所要教学的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潜能,也能够调动学生展开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学习路径。英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的要求,并且要重视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全方面培养,让英语教学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实现学生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四)构建科学教学评价体系,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评价是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能让教育工作者直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教学方向。高校的教学评价大多以闭卷考试形式为主,并且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评价结果,将分数作为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标准。此种观念并不正确,分数属于评价的一种指标,但并不能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情况进行精准的表达,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正确的。高校英语教师要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利用模块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口试、情境模拟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考评,锻炼学生的能力,并通过评价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精准的教学设计,强化教学的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代表社会更需要英语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以此为国际贸易合作提供人才支撑。学校应该掌握社会发展趋势,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于综合素质这一角度开展人才培养,确保人才符合社会所需。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展开教学探索和实践,找寻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多样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展开英语的全方位教学和培养,提升整体的人才水平。

参考文献:

[1] 魏斯佳.刍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构想[C]//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绵阳城市学院.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12).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12),2022:3.

[2] 崔俊飞.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探讨——评《高职英语教学的反思及未来趋势研究》[J].中国油脂,2022,47(8):162.

[3] 施玲.国际视野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究——以商科类独立学院为例[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20(5):92-95.

[4] 段国翠.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创新型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就业研究[J].校园英语,2020(32):95-96.

[5] 鲁俊彪.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0,42(4):99-104.

[6] 金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2):40-41.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