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引领下混合式教学创新实践

2024-07-08 05:20邱艳萍张红春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新文科管理学混合式教学

邱艳萍 张红春

摘  要:管理学是经管类学科的专业核心课和其他人文社科专业的通识课,对于培养管理人才、增强学生管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实践中,管理学课程教学长期存在课程思政目标空设、教学模式单一两大痛点问题,导致育人效果不彰。文章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引领,基于A高校管理学概论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探索形成了“五融合五重塑”的教学创新路径。管理学的混合式教学创新路径对课程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持续提升、德业兼修的目标实现有良好推进作用,为我国新文科课程改革提供可资参考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新文科;混合式教学;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17-0139-04

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1]为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基于此,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教学面临着两个显著目标:一方面是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是新时期我国高校立德树人的国家战略部署,是高校课程建设的根本方向,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关键问题。[2-5]另一方面,新时代的教育技术的理念变革带来的课程教学方式变革需求,关乎怎么有效培养人。现阶段新技术与教学教育的融合逐步引发了一场新的学习革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日趋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新常态。如何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同步融嵌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创新,成为高等教育教学亟待突破的课程难点。

管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共性原理与规律的学问,具有普遍的社会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6]管理学是管理类学科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其他众多理工科专业的通识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交叉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特点,为开展课程思政嵌入和教学方式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载体。A高校管理学概论课程积极回应了课程思政和教学创新的时代要求,经过持续多年课程思政和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文科课程教学模式。该课程认定为校级金课(一流课程),获第三届贵州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荣誉,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成效。本研究旨在对管理学概论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和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成功经验进行案例剖析,旨在为新时代的新文科课程建设与改革创新提供经验借鉴。

一、教学改革创新的背景:课程学情与痛点

从课程定位来看,管理学概论服务于A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旨在增强学生的管理素质和能力。作为管理知识和素质的入门课程,管理学概论课程目标围绕管理胜任力模型来确定,知识层面要求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理解管理文化、掌握管理方法,能力层面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素质层面是提升管理素质、形成正确的管理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在职场胜任管理实践活动打下扎实基础。

课程团队通过多轮次的学生现状调查、课程认知调查发现,已有课程教学模式在实现上述课程定位上存在短板和不足。在课情方面,管理学概论具有多学科交叉属性、理论抽象宏大、内容体量大等特点,从学生的课程认知反馈也显示,其对课程的了解程度较低,课程难度较大。管理学概论课程与其他传统文科课程类似,存在教学目标空设、教学手段落后、育人效果不足等瓶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收集社会需求、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学生学习反馈以及教学自我反思,发现已有的管理学教育教学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痛点”问题:

第一,教学目标只“教”不“育”。当前管理学教学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创造等问题,管理知识传递、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之间存在脱节,课程育人功能缺失,导致“学”难以致“用”,只“教”不“育”,思政引领的目标性不足。

第二,教学内容“杂、散、难”。管理学教学内容总体来说理论抽象宏大、知识点杂散,易引发跨学科学生的畏难情绪,内容缺乏层次建构,课程思政内容不完善,易导致理论内涵深、学生认知浅,内容体量多、学生吸收少等问题,思政育人的承载力不足。

第三,教学资源“大水漫灌”。管理学教学更多是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资源通常局限于教材。虽有部分教师引进示范教学资料,但整体缺乏梯度建构,思政素材缺乏整理,资源良莠不齐,教学时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学生利用率、受益率不高,思政育人活水不足。

第四,教学过程互动不畅。目前管理学教学方式方法相对单一,忽视了学生差异性个性化需求,缺乏多平台多技术的引入,个性化教学互动不足。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流于形式,课程思政融入面临难内化、难践行的两难困境,思政驱动的活力不足。

第五,教学考核绩效失真。目前管理学考核主要以闭卷考核为主,侧重于学生记忆考核,课程思政的考核维度缺失,此类考核方式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及管理素养价值提升等难以做出准确全面的评判,思政育人效果不佳、活性不足。

二、课程思政嵌入混合式教学的创新思路

课程改革创新以教学痛点为逻辑起点,以课程思政为目标方向,以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为手段,力图重塑管理学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本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目标方向以全面嵌入课程思政、培养具有正确管理价值观的管理者为使命,培养学生对正确管理价值观的理解度、认同度和执行力。遵循教育本质规律的建构主义,以师生课程互构为课程教育的基本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改变传统教师主导的单向度知识灌输模式。

针对课程学情分析的五大痛点问题,本着“立德树人、学生中心、成果导向”的理念,本课程探索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五融合五重塑”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路径,重点突破课程思政融入目标、内容、资源、过程、考核等问题,重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空间、评价体系、学生参与等教学体系,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单一性问题,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和混合式教学创新的感染力、价值力、吸引力。

三、课程思政引领的混合式教学创新设计

(一)思政育人使命与管理知识传授融合,重塑“多维一体”的课程目标

基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公共基础课的设计体系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特色,本课程深入挖掘管理学概论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树立培养学生正确管理价值观的思政育人目标。基于管理学知识体系,确立决策力、组织力、领导力、控制力、创新力的知识体系及其价值观,形成育人、能力、知识的“多维一体”课程目标体系。[7]

(二)管理知识与思政素材融合,重塑“螺旋递进”的内容体系

课程在“管理学”马工程教材基础上,创新教学内容体系。注重体现家国情怀、管理素养、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多元管理思政素材课程思政的嵌入,德育智育并重。发挥管理贴近生活的特点,注重融入管理实践案例的引入。注重“新文科”交叉融合,把信息化、数字化等前沿实践知识嵌入管理学概念教学过程。在思政知识、前沿知识、实践知识、交叉知识的多元知识引入背景下,突出管理学五大职能的专业教育主线和管理价值观塑造的思政教育主线双轨并进,实现育人育才的双螺旋模式。在教学内容的四融合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初阶、中阶、高阶三进阶的递进知识内容体系,尤其是高阶内容以科研成果与教改、管理知识的应用为主,实现了管理知识应用的高阶性。

(三)线上线下与翻转课堂融合,重塑“同步+异步”管理学概论学习空间

创新管理学教学资源的构建与呈现,课程团队联合打造了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管理学概论线上学习空间。线上多元用途的学习空间是班级互动的展示空间,是基于微信抖音新媒体的交流空间,也是竞赛项目的实践空间。课程在学习通上融合建设了丰富的管理学概论线上资源库,立体化、多形态、多载体呈现精品优质教学资源。线下建设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库、管理实践视频库、案例资料库、辅助教学资料等,如管理学授课视频397分钟、非视频资源641个、课程拓展资源400个、思政案例库271个、题库548道、学生自制分享课件192个,重点突出师生共建管理学课程资源以及课程思政资源的共同构建与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

(四)多元化教学活动融合,重塑“主动参与”的管理学概论教学策略

一是创新教学组织。在“新文科”、新技术的背景下,重组课程内容,翻转教学课堂,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优化管理学的教学组织,创新设计“PBOPPSS”优化模型:线上自学—案例导入—目标导向—参与式学习—课后测试—归纳总结—思维整理。在优化模型中,课程注重中间“P”的学习共同体打造,建构基于朋辈学习的潜能激活策略,通过管理情景模拟剧场、小组分享汇报、头脑风暴分享会、任务驱动策划会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全程全员参与。[8]二是创新教学活动。

在翻转课堂上,采取讲授法、案例法、问题导向法、任务驱动法、体验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管理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活动与参与度,有效实现“知识充满趣味、人文彰显温度、探索启迪智慧、思育塑造价值”。三是创新教学策略。在横向层次上,通过课内教学、时事教学、案例教学三位一体,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融合;在纵向角度上,基于布鲁姆认知分层理论,基于案例递进式地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的现实指导意义,打造“学—思—做—析—评—行”的课程思政课堂,实现如盐入水的管理学思政育人模式。

(五)学习评价与教学活动融合,重塑“全程嵌套”的管理学概论评价体系

管理学概论课程创新构建“全程嵌套”综合评价与“积极导向”评价双层体系,实现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的综合评价融合,总成绩=全过程考核(50%)+期末考核(50%)+高阶附加评价,全过程考核=课前25%(线上自学+线上自测)+课中50%(出勤+小组汇报+互动参与)+课后25%(线下课后作业+线上课后测试),增加课程思政考核维度,特设高阶附加评价,促成学生达成高阶课程目标。创设多样化考核评价主体,实现以评促学促教。实施定量评加定性评、师生评加生生评、过程评加终结评、线上评加线下评,进行全方位评价。

四、课程思政引领的混合式教学创新价值

一方面建立“五融合五重塑”思政融合模式,促进立德树人。形成“点-线-面”模块化、系统化、精细化、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将课程思政设计渗透到教学大纲、课堂教学、课后思考和线上线下等全过程,从家国情怀、管理观、管理素养、管理实践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具有管理价值观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这一教学模式依托智慧课堂的立体式教学空间,推动新文科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打破课堂教学时空限制,打造立体式、混合式、开放式的教学空间,采用问题导向、合作探究、任务驱动、情景模拟等多元教学方法,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管理学概论课程思政引领混合式教学创新模式对形成学生全面受益,教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构建将具有推动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推进课程育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如何充分体现育人功能,巧妙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有效运用混合式教学路径,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管理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内涵与知识特色,构成了课程思政的融入优势。本课程从目标、内容、资源、过程、考核等过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创新探索,积极落实和践行了课程思政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同行教师扎根专业课讲台、回归课程本源、同向同行种好“责任田”提供了有益参考。另一方面,有助于推进课程育才。混合式教学形式是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方式的混合,是不同教学理论教学模式的混合,也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师主导活动的混合。混合式教学路径综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深度体验,促进有效提问、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真正做到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学用结合,实现育人目标。

五、结语

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混合式教学路径探索与实践,管理学概论的课程改革创新有助于学生的管理知识水平提升、管理实践能力强化、思政价值塑造彰显、管理理论视野拓展,可为新时代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 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中国高等教育,2018(15):4-10.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02):30-31.

[3]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2020-06-03)[2022-11-06]. https://www.gov.cn/zheng 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4] 韩宪洲. 课程思政“三问”: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N]. 中国教育报,2020-03-03(02).

[5] 张大良. 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 中国高教研究,2021(01):5-9.

[6] 张红春,邱艳萍. 价值观培育:课程思政的目标向度与SKTP框架构建——以公共管理学课程为例[J]. 高教学刊,2022,8(09):178-181.

[7] 毛基业,李亮. 管理学质性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 南开管理评论,2018,21(06):12-16.

[8] 高江勇. 高质量本科教学的发生——为何需要及何以实现互动式教学[J]. 高等教育研究,2020,41(01):84-90.

(责任编辑:邵秋露)

猜你喜欢
新文科管理学混合式教学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浅谈管理学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