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杰
江南进入梅雨季节,天气变得闷热潮湿,意味着苦夏到来,人们食欲缺乏、胃口不纳,极易疰夏。旧时有所谓夏至吃馄饨不疰夏,常州武进更有立夏日须尝“三鲜”,并悬大秤称人以验体重而不疰夏之旧俗。夏日炎热胃口不好可以通过饮食调节这一点,倒是十分具有科学道理。
世人只知袁枚著《随园食单》,其实袁子才有位好友叫洪亮吉(初名洪莲,字君直,小字稚存,别号北江、更生居士),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是清乾嘉时期著名经学家、文学家,曾手书有《夏令食单》一卷,此食单后为南社文人收藏并视为珍宝,并请众文友题词作跋,记录了书画界一段风雅往事。这本长达8 米的手卷现藏佛山市博物馆,为二级文物。洪亮吉在文末言:以上皆夏月宜食之物,其非夏月所有及肥醲腻滑滞塞难记者均不列入,食单介绍了当时100 种江南地区的夏季吃食,所列亦大部分为《随园食单》所无。这件文物不但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更是研究常州武进地区美食文化的珍贵文献,直到今天,食单记载的许多美味还在我们餐桌上经常出现。近日佛山方发来影像资料,笔者逐字整理自有爬梳剔抉之乐,下面略举其中条目,以供人参详。
食单中100 种美食,均取寻常农家可觅之物,绝非鱼翅鲍参珍贵食材一类,烹饪方法以清蒸、炒、煨、酱为主,口味清淡,适宜夏季食用,同时可以看出当时江南地区世俗风貌,如:蒸白鱼,止清蒸之,用鸡汤、清酱(即酱油,下同)、酒,再加白酒娘(酿)、糟、小块猪脂同蒸。炒鱼片,不论河鱼去骨切片,清酱郁透,起油锅炒之,略加蛋清、纤粉(笔者按:现通常写作茨粉,茨粉有为食材引导拉纤之意,古时写作“纤粉”),加葱、椒、瓜姜。炒豆芽,加作料同炒,微用陈醋喷之。蒸茄,蒸烂用麻油、清酱、好醋拌。虾炒豆腐:煎豆腐两面黄,揉碎大虾仁同妙。炖白萝卜,先用水煮,放干滤去水后,再用鸡汤煨极烂。
虽说食材简单,但食单对取材及配料十分讲究,如鲫鱼须身扁而肚白,扁豆须色青且豆荚肉厚豆小才好吃,蘑菇要颜色白且个头小者方佳,肉圆的配料也似乎比扬州狮子头做法更加复杂……以上这些菜肴充分体现了常州武进地区食不厌细的传统。如:煎鲫鱼,择其扁身带白色者,用葱、椒、清酱、酒,再加姜一二小片煎之。炒扁豆,荚肥豆小色青者佳。炒蘑菇,择色白而小者,洗净泥沙,炖汤澄清滤净,用原汤与青笋汤加清酱、酒炒之,汤不可多。肉圆,肉去筋去节,毋须细细切,净精肉肥肉各半斫极细,以香蕈、笋尖、松仁细末,用纤匀合,成扁圆以松软为度,放入盘内加甜酒、清酱蒸之或入汤用亦可。
江南人家素有脍不厌精一说,夏令食单记载种种割烹技法之精细令人叹止。如醋熘鱼火候须一熟即起锅,腰子煮熟后只能用手掰碎,烧糖醋水面筋之前要用手把水面筋撕碎,炒苋菜前苋菜先用淡盐水泡过,腌莴苣只能阴干不能晒……这些烹饪方法,自有其合理之处而非无稽之谈,许多专业厨师及家庭主妇亦是不知其然。如:醋熘鱼,用鲤鱼、青鱼中等,先切大块,略加油灼,加酱水、酒、醋喷之,一熟即起锅,稍迟即老矣。清腿,腰子煮一日方嫩,煮好再用酒和清盐水再煮,用手擘块去筋挛,断不可用刀切。糖面筋,煮极透,并以母油(秋天头抽酱油的别称,也叫秋油)炙透加糖醋,面筋不可刀切,用手擘之。炒苋菜,细摘苋菜,以盐水略泡,去湿气,用香油盐水加姜汁俱不可多,用捶碎虾仁炒,不可加汤。腌莴苣,取细条晾半干,腌之盐须少,三日后取出阴干,不见日色,则味淡而色绿。
同时食单对一些特定吃食一再强调须人家自制或庵堂庙宇所出方佳,如嫩酱瓜、脆酱瓜、冬菜一类不提倡购买市售之物。平心而论,人家制作自用之物当然更加用心,而出家人清心寡欲,能静下心来做事,香积厨中能烧出别饶风味。过去常州城内天宁寺、清凉寺、崇胜寺、崇法寺等寺院均以斋菜闻名,蒪羹藜藿,尤以暑天为宜。
食单还记载有一些现已失传的美食,如千层馒头的制法:用果仁或马兰、脂油为冰糖馅,揭之多层,发酵蒸而面色白。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同样提到千层馒头:杨参戎家制馒头,其白如雪,揭之如有千层,金陵人不能也。其法扬州得半,常州、无锡亦得其半。以上所述种种夏令美食,如有有心之人能按图索骥,逐一照样割烹,倒也是一件风雅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