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度学习语文课堂的几点思考

2024-07-07 00:15:40肖家梭
关键词:深度思维情境化自主化

肖家梭

摘 要:当前浅层次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情感的熏陶、价值的引导、精神境界的提高收效甚微。我们认为,当前需要加强深度学习,使用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情境化教学为基础,以自主化为主要学习方法,以深度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质,培养其学习能力。

关键词:深度学习 语文课堂 学习者 情境化 自主化 深度思维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浅层学习现象一直存在。语文教学只是对文本的一般浏览,或只是在文字符号上做表层的推敲,一首好诗或一篇好文章如流水般从学生身边流过,在其心田留不下半点痕迹,激荡不起半点涟漪。在新课程背景下,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质,深度学习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那么,什么是深度学习呢?

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着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学科的实质和思想方式,进而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层次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心态、正确的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深度学习,笔者根据课堂实际浅谈几点思考。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

深度学习是一个以学习者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其关注的是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学习者为核心的教学,必须考虑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一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问题;二是如何教、如何学的过程和方式问题;三是为什么教、为什么学的目的价值问题;四是教得如何、学得如何的结果水平问题。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把上面的四个问题想清楚,并以此来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活动为核心的思想。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式,从而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入名著,并在阅读、理解与交流中逐步总结出读懂名著的金钥匙:读改编后的版本,借助背景资料,读懂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找关键语句,借助影视资料,关注人物细节等。然后,拓展阅读,进入原著。了解了上述方式之后,教师安排学生阅读其他精彩故事,并通过讲名著故事会、画手抄报、制作思维导图、表演情景剧、写读后感等形式来展示阅读成果,并以此来检测和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二、以情境化教学为基础

布卢姆将学习目标分成六个阶段: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前两个阶段为浅层次学习,后四个阶段则为深层次学习,且后四个阶段比较适合以情境为载体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有了真实情境的学习才是深度学习,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与积极思考的重要方法。

比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中描写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毛岸英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还是决定把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这表现了毛主席身为一位父亲的真实感情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借助对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情描写的语句,感受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习者先找出描写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情的语句,将感受以批注的形式写在旁边,读后交流:噩耗传来,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呢?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通过抓住毛主席默默吸烟的动作进行思考,回顾毛岸英的一生,再返回现实中,创造出这样的情境,使学习者体会到毛主席痛失爱子后的悲痛之情。

三、以自主化为主要学习方法

《荀子》中说:“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深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过去基于记忆、理解和被动机械性学习的浅层学习既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无法满足当下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更加期待能成为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场景中的自主学习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单元导读内容、每篇课文课题下面的阅读提示、每篇课文的课后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得自悟。

比如学习古诗,随着接触到的古诗越来越多,学生已掌握了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发挥想象等方式自主读书,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和理解;对理解难度较高的篇目,教师可以举办小组协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读书。在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四、以深度思维为核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方面确定了语文课程核心素质的框架结构,其中将“思维发展与提升”视为语文课程核心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凸显了“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常态的小学语文课堂往往对语言的建立与运用比较重视,对思维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关注不多。所以,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促进深度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不要执拗于细碎的语文知识点,而把内容设计得复杂肤浅,表面上看学生参与面很广,但实际上思维深度不足。教师要有整体思维,善于协助学生从所学的散碎知识中找到一条线索,将所学内容“统整”成一个有关联的整体,并根据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构建起问题链,在不断提问、不断回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中,学生思维也由低级发展到高级。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军神》,写了刘伯承的眼睛受重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的故事。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聚焦课题“军神”,理解体会为什么刘伯承被称为“军神”,“军神”的“神”表现在何处。从问诊时从容镇定,到手术前拒用麻药,从手术时强忍剧痛,到手术后报出刀数,学生体会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然后教师追问,刘伯承为何要如此做?他是为了有一个清醒的大脑,能全身心投入革命,“军神”精神呼之欲出。

猜你喜欢
深度思维情境化自主化
大型核电汽轮发电机组自主化成果介绍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7:06
基于SSM-HAZOP的自主化ATP等级转换功能建模与验证
计算机联锁与自主化RBC接口测试研究
例谈学生高考物理思维障碍及对策
激活思维引擎,数学教学的本真追求
基于深度思维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任务设计
浅议对话教学中启迪小学生英语思维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议小班幼儿舞蹈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情境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