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艳丽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普遍呈现学生听课难、教师教学难的困境,学生“抬头率”不高,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抬头率”作为反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值得每位思政教师密切关注。本文立足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现状,对其背后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师生共育的角度探究解决策略,进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课堂“抬头率”。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师生共育;抬头率
引言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理论素养的主渠道,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上更是把高校思政课学生的课堂“抬头率”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在国家及各大高校的重视下,高校思政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高职学生的课堂“抬头率”仍有待提升。优质高效的思政课堂是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有机结合,要想提升学生的课堂“抬头率”,离不开教师的用心“教”和学生的用心“悟”,因此,师生共育在当前情境下变得更加迫切。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课堂困境
(一)教师教学难,课时量多,教学压力大,教学质量与课堂纪律难以兼顾
自高职院校扩招以来,多元化的生源结构对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带来了巨大挑战,思政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优质师资短缺的问题。在小班化教学改革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更加面临着“生多师少”的困境,这意味着有限的师资不得不要完成更多班级的教学任务。要想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必然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管控课堂,沉重的教学压力使教师在课堂上只能完成应该“教”的内容,很难有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面对疲于听课的“低头族”,教师俨然是在唱“独角戏”,因而保证学生的课堂“抬头率”“点头率”,提升教学质量,并非易事。
(二)学生听课难,课堂“抬头率”仍需提高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手机正不断塑造着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理念,早已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曾经对多所高校的3000多名大学生进行了网络成瘾性长期跟踪调查。调查发现,将近1/4的大学生存在网络成瘾风险,受访大学生群体平均每天1/3的时间都在玩手机,单纯从玩手机的次数来看,平均每人每天多达上百次[1]。如今,校园里随处可见低头玩手机的学生们,吃饭时在玩手机,甚至休息时也捧着手机,他们对手机的这种极度依赖自然而然不可避免地会带到课堂上,致使课堂“低头族”频频出现。除玩手机外,在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上,学生睡觉、交头接耳、做着与课堂无关的其他事情等这些现象也屡禁不止,再加上有的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从而导致思政课堂学生的“抬头率”不高。
二、高职思政课课堂“抬头率”低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
受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政育人模式受到巨大挑战,以前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单一,主要来源于课堂,“抬头率”自然较高。如今从学生所处的时代特征来看,正处于新媒体时代、信息化社会,周围遍布着触手可及的信息渠道,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多元,各种诱惑性较强的信息时刻吸引着学生。尤其是手机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客观上为课堂上“低头族”的产生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思政课教师想着通过播放视频、案例故事等方法去吸引学生的“眼球”,提升课堂吸引力,但是学生依然很难把心思回归课堂,对课堂依赖性程度较低。
(二)高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当前,我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已取得历史性突破,教师队伍规模和素质稳步提升。但是,高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以下3点:
1.针对高职思政教师的培训培养机制不健全。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建成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并已在全国开展常态化教育培训,但是纵观结果来看,理论讲授居多,教学实践训练极少,对不同学校教师如何上好思政课的教学困惑关注也不够,无法根据不同院校思政课教师群体的特点做到精准对接、精准培训,不利于精准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能力水平。
2.动态达标机制尚待完善。虽然在高职院校工作开展过程中,已经严格按照教育部最新师生配比要求足额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但是尚未建成科学的退出机制,因为调离或辞职等原因一旦造成思政教师流失,极易重新再现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不达标的情况。
3.师资力量缺乏梯度性。为了配备足额思政教师,前几年部分高职院校集中招聘了一批专职思政课教师,虽然暂时弥补了师资短缺的困境,但也同时带来了新的挑战。他们不但几乎同时面临着未来来自家庭与事业的压力,还会在培训、进修以及职称晋升等方面产生竞争压力,一旦退出,将形成巨大的职位空缺。
(三)高职思政教师自身面临“教”与“学”困境
“正人先正己”,高职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大学生健康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角色,要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则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然而,现实中不少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在繁重的教学压力下,一味地注重“教”忘了“学”,致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抬头率”低下,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1.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内容不尽如人意
思政课由于政治性和理论性较强,不少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本着不出错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照搬教材,出现“照屏宣科”、PPT“不能落地”的现象,直接影响学生听课激情。在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上存有“本领恐慌”,因为怕出错而不说、少说、不敢说。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前准备工作不到位,开发教学资源上下功夫不够。
2.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欠缺
一方面,受理论功底的限制,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在向高职学生讲授相关思政课理论时对“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理论层次不能够讲清楚,主要停留在“是什么”层面[2],从而使得听课学生一知半解,影响课堂效果。另一方面,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师不能及时跟进理论创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融入日常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再加上有的思政课教师平时不太关注时事新闻,致使上课时唯教材论,很少联系高职学生日常实际生活,致使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学生课堂积极性不够。
(四)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与本科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源更加多元化,入学分数普遍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导致他们对思政课的很多理论知识缺乏了解,给授课教师深入讲解课程内容也带来了难度,具体体现在:
1.理论功底薄弱,但动手能力强
受生源的限制,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底子薄,文化基础差。而思政课本身理论性就很强,如果不能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切身实际出发,一味地去大讲特讲理论知识,就会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反感。但是,高职院校作为专科层次的教育学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而结合实践教学,能够较好地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学生个性化意识强,学习热情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几乎是“00后”,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善于我行我素,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在活跃课堂方面比较容易调动。然而,除少部分学生外,大部分的高职学生由于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大都不爱学习、不会学习、学习自律性差。
3.自律意识弱于课堂纪律
相比较高职学生之前的学习环境,大学生活相对比较宽松,虽然每位授课老师都会强调纪律,但是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自我约束能力差。很多高职生来到学校主要是想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因而对专业课学习会认真一些,像思政课这种公共课程很难引起他们的重视,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大打折扣。
三、师生共育下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抬头率”的策略
(一)加快高素质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虽然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较过去已有显著提升,但是面对教师队伍建设总体不足的现状,要想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适应新时代教育需要的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特色化培训教育。针对不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群体特点开展个性化培训,着力打造适合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特色培训内容。重点关注青年教师的培训教育,在加强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带教活动,助力新入职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常态化集体备课活动,营造思政教师群体共同成长环境。
2.构建高职思政课教师动态达标和准入、退出机制。在动态达标机制下,新入职的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满足理论相关学习背景这些硬性条件,不能为了满足所谓的师生配比,降低准入门槛。同时,完善专职思政课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对于现有专职思政课教师不能胜任工作或者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及时进行退出处理。
(二)助力思政教师成长,提升教学水平
在高职思政课的教学中,高职思政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要想提升课堂效果,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为此,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成为优化思政课堂的关键。
1.整合教学资源,筑牢思政课教学内容基础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学校思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为了迎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现实诉求,激发学生思政课堂的热情,高职思政课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对迎合时代发展、符合主流价值需求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深“掘”课程素材,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以此拉进思政课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切实提升学生的获得感。面对枯燥、抽象的理论,尽可能地花时间从当代大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主旋律素材中找数据、案例、佐证材料,适度将案例、视频、音频等资源融入思政课堂,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2.多措并举,提升教学能力
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想站稳站好“思政课堂”大舞台,必须及时为自己“充电”,提升业务素质,课堂上不仅向学生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还应讲明白“怎么样”。首先,高职思政教师通过“广学”,拓展知识宽度。例如,以听课的形式向同行或带教学习直接驾驭课堂的技巧,通过积极参加集体备课会锤炼教学实战能力,经常关注时事新闻充实自己的课堂内容等。其次,高职思政教师通过“深学”,提升理论深度。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融入日常学习,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并将其融入课堂,助推课堂教学内容更新。最后,高职思政教师通过“活学”,做到因材施教。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情感和价值取向等,主动向学生请教,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三)创新教学模式,把课堂激活,把道理讲活
深入开展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白他们是主角不是配角,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化思政课堂,有助于快速提升教学实效。
1.抓住教学趣味点,点亮思政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新知的主战场,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主体意识。开课前,思政教师一定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渴望什么,精准开展学情分析,摸清学生基础,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学生的课堂兴奋点,有针对性地施教。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通过师生高效互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点亮思政课堂,最终达到师生共育的效果。
2.强化过程考核,完善课堂激励机制
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开学第一课就与学生约定好合理的激励措施,在课堂上巧妙利用过程考核,激励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座位的位置、回答问题的频率、分享时事热点的次数等,这些都可以获取额外加分奖励并纳入过程考核,课堂上通过与学生不间断的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点燃课堂的激情,从而提升学生的“抬头率”。
结语
思政教研室一定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校情、学情的授课计划、课程标准等,改革现有的授课内容。在高职思政课堂中对现有的理论内容不要深入讲,而是要结合实践教学,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相统一。在具体的实践教学培育方面,应坚持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资源,鼓励学生从校园文化活动中找寻思政元素,例如,在征文比赛中可以把思政课程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悟高校“以文化人”的文化魅力。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安排学生参观本土红色景点活动等,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思政育人情怀。通过实践教学,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吸引力,提升课堂“抬头率”。
参考文献:
[1]张倩.互联网时代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课堂“抬头率”的策略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0):1-3.
[2]付小平.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文化休闲服务功能的拓展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0,37(17):21-23+54.
[3]鲁继平.天津市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思考[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23,11(03):91-96.
(作者单位: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袁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