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贯通之建模学习课堂“几时、几时半”课例报告

2024-07-06 12:07王巧林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钟面时针分针

王巧林

【课例主题】

临港世外“师之蕴数学教师工作室”持续落实“数学课标植根课堂的课例研究”,本文以“目标贯通的建模学习课堂”“几时、几时半”教学为例,探索“九年一贯初小衔接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经验,领悟初小衔接“目标贯通的建模学习课堂”路径与方法。

课前联系生活,通过学生动手制作钟面,掌握认识钟面上的基本要素。学生经历自己动手操作,明确数的位置以及时针、分针的特点,加深了印象,实现让理论联系生活经验。教学从设置问题情境开始,到选择合适的探究工具,重视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操作,逐步强化几时和几时半、时针和分针的特征,归纳出共性。在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中,充分体现了手脑并用的特征,并在观察和操作中发现规律,理解数学概念。“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探究环节都是通过每个学生多重感官的参与,在画一画、拨一拨、练一练、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进行的,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了探究能力。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立德树人”“提升学科素养”的主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去发现、去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提升数学素养。

【观察要点】

根据“师之蕴”课例研修的观课惯例,从课时目标具体化(数学素养)、教学语言术语化(实操素养)、课堂环节对应性(先学后教)、师生互动启发性(以学定教)、自主建构的有效性(少教多学)等观察要点观评课。

【文本解读】

1. 课标衔接。数学课标明确要求小学低段学生通过生活实际问题,探索动手操作,拨一拨、画一画、说一说、连一连的教学环节,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协作,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探究“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学生学会辨析,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究兴趣。

2. 单元素养。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计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情境“认识钟表”。教师要利用现有的钟表,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建立教学模型,并解释和利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学习数学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学生合作交流之前应该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独立地尝试解决问题。在此之上的交流会更加有效和深入。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教师要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钟表,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时间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做准备。在几时、几时半教学中主要结合了小胖一天的生活,使学生很容易地联系到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而初步体验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同时又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要求把时钟拨到整时、半时;按要求画分针的位置)来进一步认识钟面、几时、几时半,从而初步建立起时间的观念。

3. 课题解读。“几时、几时半”是沪教版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时间的初步认识(一)”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时钟,能读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让学生理解几时、几时半,并掌握24时计时法。让学生初步形成探究的方法。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由于学生生活背景、数学知识、能力和思考问题等角度不同,在探索时必然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方法,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思维多样化。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多样的,要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A班共有27个学生,其中男生19人,女生8人。B班共有27个学生,其中男生16人,女生11人。一年级新生好奇心比较强,刚刚结束了一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生活,学生对学校生活有一定的适应性。数学成绩较为平稳,学生学习习惯比较良好,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思维敏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习方法,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不足之处是个别学生不爱举手,学习方式不当,或者学习习惯较差,上课没有及时跟随教师的思维,导致学习效率不高,造成作业上交不及时,久而久之学习基础薄弱。个别学生对学校常规学习生活还不适应,表现为上课打瞌睡,容易疲劳,思想不集中,集中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整体表面较浮躁,对所学知识不够严谨。

经过针对性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增强了自制力。经过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能达到学习的目标,A班的优秀率为80%,优良率为15%,合格率为100%;B班的优秀率为75%,优良率为25%,合格率为100%。总之,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喜欢学习,喜欢探究数学,乐于参加学习活动,特别是一些需要动手操作,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普遍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对待学习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多方面地引导他们,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习惯、方法。

【课时目标】

1. 熟悉钟面上的组成部分、对计时仪器钟、表的认识(几时、几时半)。(一维,难点)

2. 认识钟面,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几时、几时半)。(二维,重点)

3. 根据时刻拨画出钟面时针、分针的位置。

4.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情感。(三维,重点)

【课堂环节】

一、复习导入,熟悉钟表

师:我们先来复习钟面上的相关知识,由哪些部分组成?

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都按顺时针方向走动。

钟面上有12个数,12个大格。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为新知做铺垫。

二、新知探究,引出课题

1.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小胖的一天。小胖在做什么?你知道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

师:出示小胖起床的图片。

生:7时时,小胖起床了。(当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时,是7时。)

师:出示小胖上学的图片。

生:8时时,小胖上学。(当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时,是8时。)

师:出示小胖上课踢足球的照片。

生:10时时,小胖在操场上踢足球。(当时针指向10,分针指向12时,是10时。)

2. 通过观察三个钟面,小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揭题板书:几时)

设计意图:落实目标1,让学生根据钟面,观察感知几时。

三、生活探究,继续揭示课题

1. 动手拨一拨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同桌互相说一说。

2. 师:我们看看,几时用的午餐?几时正在看电视?

生1:11时半时,小胖正在学校吃午餐。(当时针走过了11,分针指向6时,是11时半。)

生2:5时半时,小胖正在家里看电视。(当时针走过了5,分针指向6时,是5时半。)

3. 通过观察两个钟面,小结:分针指着6时,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揭题板书:几时半)

设计意图:落实目标2和3。让学生根据钟面,观察感知几时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探究新知。

四、动手拨画,练习知识

1. 根据自己设定的时间,画出分针和时针代表的几时和几时半。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操作动手画一画,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几时和几时半的理解。

生1:我画的是9时。(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12,就是9时。)

生2:我画的是12时半。(时针走过12,分针指向6,就是12时半。)

2. 师:根据钟面连一连,完成学习单(全班反馈)。

生1:我是这么连的……

生2:我是这么连的……

设计意图:落实目标3。通过连一连,将不同钟面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巩固学生对几时和几时半的认识和掌握。

五、对话总结,明确概念

师: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学会了几时。

生2:我学会了几时半。

生3:我学会用分针的指向来区分,几时、几时半。

六、游戏渗透,珍惜时间

小游戏:请小朋友们闭上双眼,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一分钟有多长。

生1:一分钟时间内我能写好几个字。

生2:一分钟我能回忆本节课学习了几时、几时半。

生3:我能……

师:时间一闪而过,如流水一般,希望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能珍惜宝贵的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做一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好学生。

板书设计

几时、几时半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执教反思】

一、注意数学学习方法的探究和渗透

本节课是综合实践课,在设计这节课时,教师力求让学生通过拨一拨、画一画、说一说、连一连的探究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系统性,数学思想方法也具有系统性,对它的学习和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用数学思想理解数学概念的内容,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概念时,结合图形,化抽象为具体,加深了学生对数形结合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它能给学生的思考方向起着指导作用,是知识转化的桥梁。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规律的理性认识,是数学思维的概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本节课教学,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总结、应用的过程,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和表述,整节课紧紧围绕“钟面”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有序思考,经历归纳总结的过程。同时还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分别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启发式教学则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如社会实践、实验活动、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科素养的培养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之上。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教学,让学生能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学习,并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学科素养。从日常生活实践中重回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中。

三、以学定教的师生互动可以更灵活

教师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要走进学生,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通过提问、疑问、追问等环节让学生内化新知。教师和学生的谈话,不仅是对学生施以帮助,还有大量生活化的交流,可以增进师生感情,维系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良好的关系有助于教育问题的解决,实现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钟面时针分针
画时针
正确的钟面时间
画分针
这个极简的壁钟,连钟面都省去了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计算钟表角度有方法
看镜面上的时间
巧算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