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正洲 褚贵忠 王春红
【摘 要】 在“大智移云”背景下,如何通过财务数字化转型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管理绩效,加强内控、提供多维度决策分析,是当下高校财务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文章基于S大学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提出了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思路、转型的内容和方法。从架构财务数据中心、梳理业务堵点、设计流程场景、建设系统数据、健全配套制度等方面详细阐述财务数字化转型路径,并以“市内因公用车平台”案例说明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成效。文章主要贡献在于:一是提出了构建“财务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的方式;二是从分析业务类型视角提出了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策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案例;三是提出了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框架以及建设路径,丰富了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研究文献。
【关键词】 高校财务; 财务管理; 数字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 G475;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13-0110-07
“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发展方向,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021年11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积极推动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做好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财务数字化转型正逢其时。面向未来,智能财务系统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度整合财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智能化[1]。
一、当前财务数字化建设情况和高校面临的问题
随着高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高校财务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相应的财务管理面临新的问题与矛盾,工作量与工作难度逐年增加。同时,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高校旨在通过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财务管理从“重核算”到“重管理”的升级,推动高校财务治理体系现代化,助力高校高质量发展。
(一)财务数字化建设情况
理论角度,刘勤等[2]、刘梅玲等[3]结合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什么是智能财务、企业实现智能财务的基本路径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智能财务应用场景进行了探讨。卿静等[4]提出了一个基于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的智能财务系统以及配套组织架构转型过程中的可操作性设计方案。范悦敏等[5]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整体思路,以及转型的核心财务模块功能。孙宝宁等[6]认为在符合内部控制和财务规范的基础上,高校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推动财务智能报销,优化财务报销流程,创新财务报销模式,为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为财务人员减轻工作量,为决策者提供数据分析,为审计提供合规保障,实现标准化、智能化、精细化的报销新模式。
实践角度,众多高校也在努力探索财务数字化转型之路,期望通过新技术实现业务与财务融合,实现财务共享,发挥高校财务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苏州大学2021年6月推出智能报销系统,以优化酬金和校内转账业务流程;上海交通大学2021年6月在智能化商旅平台业务基础上推出酬金申报、校内转账和电子发票智能报销;天津大学2022年4月推出“退单线上补材料,少跑路少接触,报销不见面”的办公模式;中国科技大学推出的合同管理系统等,目的是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二)当前高校财务面临的问题
虽然高校在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成绩,但是与高校的管理要求以及师生需求还存在差距,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经费日益增长带来的繁重财务基础工作
伴随高校经费的逐年增长,预算编制与下拨、日常业务核算、凭证装订与归档查询、资产盘点等基础工作量出现了快速增加,传统模式需要大量财务人员处理繁重的财务基础工作,从而难以投入更多的人力开展决策分析、趋势预测等财务管理工作。数字化转型工作能够将大量的重复工作交给系统自动化完成,大大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2.业务流程形成的信息难以共享的问题
从业务开展到财务核算的整个流程费时费力,同时涉及业务流、票据流和资金流三方数据的传递难题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使得业务流程冗长复杂,比如某实验室需要购置一台进口仪器,整个流程需要完成预算申报、采购招标、验收入库、报销付款,涉及发展规划、财务、采招等多个部门;又如市内出差,需要部门审批、乘坐交通工具、填单报销,涉及项目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经办人、财务审核人员等多个岗位。如果没有共享数据平台,整个流程都需要经办人多次奔走解释、跟进协调,费时费力。数字化转型工作能够构建共享的数据平台,打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壁垒,让线下流程转换成数字化流程,随时查看进度、线上审批,数据即时同步,省时省力。
3.财务风险难以有效控制的问题
风险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大部分业务只能做到事后管控。由于业务类型多、涉及面广,容易形成往来款业务、预开票据业务长期难以清理的管理难点,出租车票真假甄别等困惑,先预付后报销的业务若超标则无法报销等实际难题,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业务环节事前预警、风险自动识别,也是财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课题。
4.高校师生反馈“报销难”“报销繁”的问题
高校财务与企业财务的不同之处,还体现在高校需面向广大的师生等服务对象。尽管财务报销已经从柜台排队的时代进入网上预约投递报销的时代,大大减少了排队跑腿的情况,但“报销难”“报销繁”的问题依然存在,有待解决。财务数字化转型能够将业财深度融合,将报销融入业务过程中,真正落实“放管服”。
本文拟通过建立数据中心共享平台,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探索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路径,实现高校各职能部门数据和财务系统数据之间的数据共享,助力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高校财务智能化水平。
二、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框架
(一)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加快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的融合、创新,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构,满足师生员工不断拓展的服务需求,提升财务管理效率,成为财务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7]。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不断推进“一中心、六平台”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平台构建,实现“业财一体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报销简便化、查询便捷化、管理精细化,以信息化促进财务治理的决策科学化、执行便捷化、监督高效化,切实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二)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思路
通过“统一门户、统一数据、统一集成”,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为牵引,以“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为服务建设理念,坚持科技之智与规则之治相结合,通过场景再造、业务再造、管理再造、服务再造,强化数据融合分析与共享交换,实现数字化呈现,自动化、智能化财务管理。见图1。
(三)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方法和内容
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立足于业务驱动财务,实现会计核算的标准化和自动化、资金结算的集中化和自动化、资产盘点和对账的自动化、会计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和自动化,提升财务会计工作效率和信息质量,推动财务工作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在建设过程中,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一中心、六平台”财务管理平台建设,即以学校数据中台为核心的财务数据中心、预算管理平台、收入管理平台、智能报销平台、大资产管理平台、支持决策平台和会计核算平台。以支持决策平台建设为基础,系统化、全流程的视角向前端寻找财务与业务的结合点,不断打通业务端和财务端,实现信息流、数据流、资金流的有机融合,实现预算、核算、决算业财一体化管理,从而实现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见图2。
在整个转型中“财务数据中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建设成本角度看,如果为了解决数据互联互通问题,采取两个系统直接对接,这对资源形成了极大的浪费。如果有N个系统,按照两两直接对接的思路完全实现信息交换需要构建N(N-1)/2个通道,如果换成是N系统和财务数据库对接,完全实现信息共享只需要N个通道(通道模型具体见图3)。从维护成本角度看,采取两个系统对接模式需要N-1个通道,采取财务数据中心对接模式只需要1个通道;从高校会计电子档案建设角度看,财务数据中心包含大量的结构数据和非结构数据,这些数据经一定审核处理加工后可以作为会计档案保存下来,所以财务数据中心是建立会计电子档案的前提和必然结果。从分析决策角度来看,财务数据中心包含了许多内外部、结构化、非结构化等大量财务数据,通过数据清洗,借助相应的算法将获取到的数据转化成信息,从而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展示财务状况,为有需求的教职工提供数字化、可视化的经费报表,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
三、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的要点
在财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解决如下四个问题:一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着手;二是如何从系统化、全流程的角度去设计业财融合的场景流程;三是在推行过程中数据怎么管理;四是如何平衡系统便捷性和内控强弱程度。本文结合S大学数字化转型实践来阐述高校是如何开展财务数字化转型的,为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一条实践参考路径。
(一)精准找到堵点,不断优化业务流程
业财融合是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但在财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选择哪些业务作为业财融合的突破点很关键。优先选择业财融合的业务一般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业务量占有一定比重,具有代表性;二是通过业财融合能够明显提高管控能力和工作效率;三是业财融合能够优化师生财务服务体验。
财务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有组织规划长期的过程,对业务转型必须有计划表和优先次序。实际工作中,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找出优先选择业财融合业务。即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找出占有一定比重的业务,利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确定业务管控的重要程度,再结合高校自身环境制定计划表。
(二)从系统化、全场景的视角设计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
在技术变革的时代,如何利用新技术做到以业促财、以财促管,提高业财一体化水平,这需要对业务所有智能场景进行梳理,系统化分析同类业务场景的关联和区别。具体来说,需从三个视角去考虑:一是从用户的视角,针对某一项业务通过调研表、访谈等方式收集用户发生业务的各种场景,汇总提炼出用户的需求,针对需求进行场景设计;二是从相关业务管理部门的视角,财务数字化转型必定是一个业财融合的过程,是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的整合融通,需要和相关部门多沟通,站在他们的视角去设计业务流程;三是站在财务管理部门角度,必须用系统化、全局性的视角思考如何打通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壁垒,加强内部控制,提升师生体验水平。
(三)全流程、标准化数据建设
数字化转型,数据是生产要素,是业务驱动的动力来源。做好全流程、标准化的数据建设工作对财务数字化转型平稳有序开展极为关键,主要从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三个层面展开。
1.数据采集
数字化转型后的财务数据可以从三个方面获得:一是“融”,深入推进“业财融合”,从业务平台直接取得全流程数据;二是“智”,通过智能报销系统,借助大模型、OCR图像识别等技术采集电子票据、表单等结构化数据;三是“扫”,通过影像扫描获取零星附件材料,人工录入辅助提取结构化数据。S大学从分析梳理业务类型、业务发生频率的占比入手,对主要、次要以及少量特殊业务分类处理,已经建立起了“以融为主,智报为辅,少量扫描”的数据采集方式[8]。
2.数据管理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数据,发挥数据驱动效应,务必要做好数据管理工作。一是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财务数据中心采集的数据来源于各个业务系统,而每个系统的数据命名、统计口径、记录形式都不同,只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才能在各个部门达到共享和复用。二是要建立清晰的数据映射关系。由于数据分散在不同的系统中,如何将数据有机地串联应用起来,支撑财务数据的全面分析,必须要建立清晰的映射关系。如智能财务报销系统统一采集到的数据需要和会计核算系统建立映射表,精确配置财务主数据中预算项目的核算科目使用范围,根据发票的“商品与服务类别”匹配经费项目的附加预算,再进一步匹配附加预算下的会计科目,建立并维护票类与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系统采集到的经济业务信息与会计科目、经费项目等会计核算必需的要素相对应。根据填报人选择的经费项目和上传的票据,智能生成对应支出科目的报销单据,从而实现智能填报。
3.数据安全
财务数据包含工资、人员信息、合同、收入、支出等经济财务状况敏感信息,因此,确保数据安全传输和存储是一项重要工作。除了通过多服务器备份等技术保障数据存储安全外,数据安全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数据权限分级分权管理。要按照数据的重要性,管理人员权限建立分级、分权管控制度。二是最小化输出原则。在各业务系统调用和传输数据时,按业务需求最小化输出相关数据。
(四)健全内控体系,建立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制度
财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系统的流程设计是根据制度设计的,但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平衡系统内控强弱和流程设计的可操作性、便捷性之间的关系。财务数字化转型以后,业务流程、活动方式、面临的风险点等都较原来的财务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要及时根据智能财务的特点,重新梳理岗位职责,健全内控制度,制定并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实时内控系统,打通与业务部门的信息传递渠道,实现对财务业务的事前控制、事中防范、事后稽核,确保智能财务业务的安全与高效。
四、案例分析
“一中心、六平台”有力推进S大学财务数字化的转型,本文以S大学2023年4月1日推出的“市内因公出行用车平台”(以下简称“市内出行平台”)为例来说明在支出报销方面是如何进行财务数字化转型的。
(一)调研分析
财务处在2021年研究党建课题“我为群众办实事——利用大数据分析解决‘报销难、报销繁问题”的过程中,经调研分析发现,近年来市内差旅费报销有三个特点:一是出差报销总金额占比支出不到1%,业务量却占25%;二是单一的出租车型号不能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用车需求,越来越多的师生愿意使用手机叫网约车;三是出租车票的保管、粘贴、填报要花费师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财务审核票据是否过期、是否为同车号等问题带来了一定的经费使用风险。调研分析的结果表明,市内出差报销业务完全符合业财融合的三个标准。为此,提出建设集成互联网用车平台作为公务用车管理的解决方案,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便捷性:互联网用车平台作为成熟的互联网出行服务管理应用,已经在多年的市场运行过程中,积累并拥有了广泛的车辆资源和丰富的出行服务管理经验。通过集成互联网用车服务平台,高校能够提供教职员工便捷的用车方式,简化用车流程,降低管理成本。
2.灵活性:互联网用车平台提供多样化的用车选择,包括快车、专车、拼车等多种服务类型,适应不同的出行需求。教职员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车型和服务,提高出行的灵活性和个性化。同时,由于采用乘车人个人先行垫资后续进行审批报账的管理方案,将兼顾个人用车需求与公务用车需求,充分利用集采用车的折扣便利。
3.内部控制:借助互联网用车平台,教工根据用车订单发起报销,审批与接单环节将能够根据订单的用车时间、上下车地点等信息,进行业务真实性的判断,事后能够更加精确地统计和分析公务用车的使用情况,包括出行频次、里程数等,并且通过与财务软件的集成提供经费项目的预算控制。在批量申请报销时,校验经费项目中市内差旅费的预算余额,项目负责人同意后直接予以报销。这有助于高校对公务用车进行合理的内部控制和预算管控,避免资源浪费和不合规的开支。
4.数据化管理:集成互联网用车平台可以实现对公务用车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和可视化。通过平台记录和分析用车数据,高校能够监控用车情况、优化经费预算编制,提高用车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从而对于学校经费管理提供充分进行“放管服”的技术手段,并在财务监督上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
(二)建设方案
学校建设公务用车平台的管理目标是降低公务用车管理综合成本、提高师生公务用车以及费用报销的服务满意度。公务用车平台需要解决审批麻烦,票据获取不便、难以对业务真实性和同车号等识别查验,经费项目预算难以有效控制等问题,审批稽核内部控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可以通过对学校用车数据的有效分析,更好地发现公务用车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师生公务用车流程,提高师生用车报账满意度,最终实现财务经费“放管服”与财务监督的有机结合。
学校公务用车平台的建设将实现从用车到报销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在线操作,实现了全流程管理,包括公务用车发起、申请报销、结算开票,以及项目经费的预算控制和财务报销稽核控制的所有环节,通过与预算管理、核算管理、项目管理、审批管理、票据管理、报销管理等学校内部管理系统集成对接,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整合;提供财务管理平台系统的门户集成、移动端配置、消息中心、账务查询等业务需求的定制开发与配置服务。
(三)建设步骤
1.在领导决策层面,取得校领导支持
财务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没有领导层的支持,建设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向校长办公会汇报,取得领导的支持,同时修改与之配套的报销管理制度,用制度去规范用车。
2.在业务层面,选择合作的互联网用车平台第三方服务商
“滴滴出行”平台为“自营+聚合”运营模式,其“自营”业务在上海地区市场份额超过60%,目前已兼容阳光、曹操、享道等第三方网约车平台,综合市场份额超过80%,能提供包括出租车、快车、优享等各种车型选择,满足师生日常因公出行的各种需求。
学校不需要额外投入建设费用。“滴滴”承诺网约车价格将比出租车更低,平台方面会针对学校用户适时进行每单9.5折优惠,并且平时同步享有平台各类优惠活动。可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2019年的交通费为例,按9.5折算1年可以节约车费60余万元。鉴于“因公用车服务平台”使用群体为广大师生,每次使用网约车出行都会包含保险保障,根据“优胜劣汰”的原则对师生反馈体验差、管理不到位的平台采取暂停或取消合作的管制措施。
3.统一管理用车平台
开发统一管理用车平台管理第三方出行用车公司,联通智能报销系统和学校企业微信,师生从统一入口进入平台,根据需求自由选择用车平台,打造“出行免票报销的一体化平台”。
(四)市内因公出行用车平台的设计
1.创新模式
在此之前,没有高校引进出行公司,也没有可借鉴的用车报销模式。市场上出行公司和企业合作往往采取“出行公司先行垫付、企业统一结算、统一开票”的设计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如果从系统性、全局视角来看,不符合高校系统的规律。“公司垫付”模式适用于人员数量少、审批关系单一的企业,结合事前审批,统一结算,适用于企业员工出行用车。而高校经费一般是项目负责人制,经费项目众多、项目组成员关系交叉不单一,在项目审批管理权限上设计难度比较大且报销时间由师生自己确定,经和出行公司多次研究讨论,定制开发了适用于高校用车报销的“个人垫付、统一开票”的模式。
2.流程重构与制度改革
结合学校的智能填报和线上审批功能设计了如下流程:
师生自行用车、支付,用车后订单数据直接传送至智能报销平台。报销时,填报人只要勾选订单,选择经费项目即可自动生成报销单,项目负责人线上审批订单事项是否满足因公出行要求后,财务进行制单并支付。学校定期将报销订单数据发起开票申请,并进行电子归档。同时,为了配合出行平台的推广,学校修订了市内出行用车报销制度,在校师生市内因公出行用车原则上使用学校“市内出行”平台。
3.数据安全控制
在数据安全控制建设方面,开发了统一的出行平台接入数据标准,保证选择有益于学校的出行运营商。通过学校的企业微信入口,将师生的工号与员工手机号建立映射关系,仅传输给出行公司“手机号”这个最小的数据单元来完成打车,充分保证了师生信息安全。
(五)平台建设的收益分析优势
1.降低教学科研行政成本,省去出租车发票粘贴的时间成本,粘贴单、刷卡记录、行程单的打印成本,财务清点核验发票的时间成本,极大提高服务效率。
2.操作简便,报销结算容易。师生用车后,不必向平台索取发票,报销时只需根据用车记录提交订单信息,无需提供刷卡记录,不需要粘贴发票,由财务处统一和平台对接开具发票,结算报销。
3.有利于会计档案的规范统一,进一步推进全面实施会计档案电子化。
4.有利于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因公用车行为,规避出租车发票连号等不规范行为。
5.财务定期对接服务平台,统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利于后期合理纳税筹划。
(六)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
高校公务用车管理集成互联网用车平台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弊端,需要在后续建设工作中落实与安排:
1.平台可靠性和稳定性:依赖第三方平台进行公务用车管理,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制于第三方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果第三方出现故障或服务中断,可能会影响到学校公务用车的正常进行,因此需要通过引进多个合作供应商建立备选方案以应对潜在的风险。
2.服务质量和一体化问题:尽管第三方用车平台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服务,但在公务用车管理方面,可能需要与高校的具体需求和规章制度相适应。高校需要确保互联网用车平台能够满足特定的要求,例如安全标准、车辆规格、用车时段等,以保障公务出行的质量和符合高校管理的需要。
3.经费支付和报销流程:公务用车的费用支付和报销流程是高校公务用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现有方案采用个人垫资后续报销的模式,避免了资金结算的问题,同时通过集中开票,减少了发票处理与凭证制单的工作量,但需要学校与集成商共同建立清晰的流程和账务管理机制,以确保学校经费的正确使用和报销的便捷性。
(七)实际运营效果
市内出行平台有力解决了出租车票报销的难题。对于师生来说,再也不用担心出租车票丢失,不用费劲粘贴小票、计算金额,甚至不需要线下跑腿提交报销单,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财务审核人员也不用清点出租车票,逐一检查同车号、票据是否过期,提高了核算效率。同时实现了业财融合,保证了业务人员的相关性(必须是在校师生才能进入平台发起用车)、真实性(平台用车且支付,事项清晰),避免了攒票、换票等行为。
对许多高校来说,市内出行用车是一项金额小、频率高、票据多的报销业务,占用了较高的审核成本,凭证单量占比超25%,资金总量却仅占不到1%。通过平台化建设,将管控嵌入业务环节,不仅提升了用车体验,简化了师生的报销准备工作,还节约了财务审核成本,减轻了档案装订与管理压力,多方面实现提质增效。
这一平台的建设实践化解了市内差旅费日益增长带来的繁重的财务基础工作、简化了经费使用与报销的流程、全流程控制了市内差旅费的使用风险,同时提升了师生的报销体验。此经验可以逐步推广到国内差旅、物资采购、劳务薪酬等业务平台建设,最终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从解决当前高校财务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与思路框架,梳理了S大学基于业务梳理、流程设计、数据建设、制度健全四个方面逐一有序开展的财务数字化转型,并用“市内因公用车平台”案例说明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成效,助力推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整体向智能化发展。
同时,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以下两个方面还需要重点关注:
1.双轨并行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目前记账的电子票据和纸质票据共存,如何从纸质会计档案单轨制的管理模式下,通过并行电子会计档案,采用双轨制并行模式,从局部到整体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全部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分类梳理业务,先易后难,逐个攻克,最终实现全部档案电子化管理。
2.数据驱动支撑决策。通过前期数字化建设,集聚了大量的数据,如何通过多属性维护财务数据,开展多维度数据分析,满足不同角色的管理需求,为学校的管理目标与预算绩效、成本核算、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管理决策以及控制手段是高校应探索的问题。
为了保障财务数字化转型成功,还需要在资源、环境和信息化条件等方面加以改善:
1.资源方面
(1)积极争取资金,统筹有序开展管理会计数字化转型
财务数字化转型中,无论是技术变革、组织变革还是人员变革,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此学校需多方筹措资金,确保转型有序推进。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学校应由归口部门统筹管理数字化转型。
(2)队伍专业、经验丰富
学校依托财务处建设了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队伍,又依托信息化办公室建设了一支信息化管理的队伍。
2.环境方面
学校在信息化规划中明确要构建以数据为驱动的数据中台、AI中台、物联网中台,推进学校整体数字化转型,赋能学校管理、服务、教育教学,将学校财务信息化与各类业务需求深度融合。
3.信息化条件
学校依托信息归口部门,建立健全数据治理制度体系,明确数据资源在归集、治理、共享、应用、安全等环节的管理流程、决策程序、权责关系等,构建数据治理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旭,罗蓉.基于业财融合的企业智慧财务平台框架构建与实施路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36(10):99-109.
[2] 刘勤,杨寅.智能财务的体系架构、实现路径和应用趋势探讨[J].管理会计研究,2018,1(1):84-90,96.
[3] 刘梅玲,黄虎,佟成生,等.智能财务的基本框架与建设思路研究[J].会计研究,2020(3):179-192.
[4] 卿静,杨记军.基于财务共享与业财融合的智能财务系统研究[J].会计之友,2022(20):118-125.
[5] 范悦敏,张湘怡,王光艳.高校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财务与会计,2021(16):16-19.
[6] 孙宝宁,郭菲.“大智移云”时代高校财务转型策略研究[J].会计之友,2021(23):134-140.
[7] 刘仁芝,李颖,王涛.S高校智能财务系统设计与实施[J].财务与会计,2021(16):25-28.
[8] 王春红.以融为主、智报为辅、少量扫描——上海大学电子会计档案整体建设探索[J].上海教育财会,2022(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