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市场竞争和企业绿色创新质量

2024-07-05 04:09:01刘振魏田田
会计之友 2024年13期
关键词:双重差分法绿色创新市场竞争

刘振 魏田田

【摘 要】 文章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双重差分法与《绿色信贷指引》等政策的出台相结合,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发现绿色信贷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质量提升,且市场竞争负向调节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绿色创新质量之间的关系;机制检验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影响通过“压力效应”实现,即绿色信贷政策减少企业信贷资源来倒逼绿色创新质量提升,市场竞争负向调节中介效应前半段,正向调节后半段;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和成长期企业中更显著,市场竞争的负向调节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成熟期企业更显著。

【关键词】 绿色信贷指引; 绿色创新; 市场竞争; 双重差分法

【中图分类号】 F2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13-0070-09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传统发展模式主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尽管近些年进行了大量环境治理,但是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等法规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发展,《绿色信贷指引》《关于绿色信贷工作的意见》等相继发布,旨在推动企业绿色创新、缓解生态环境污染。

与传统技术创新不同,绿色创新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1]。企业是绿色创新最重要的微观主体,但由于长期面临融资难的困境,加之绿色创新本身存在双重外部性[2],企业从中获得的经济效益远远小于社会收益,经济成本却大于社会成本,因此尽管部分企业为了达到国家要求进行绿色创新,但绿色创新质量却不高。有学者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通过提升信息共享水平和知识整合能力促进绿色创新[3],命令型、市场型和自愿型环境规制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4-6],同时地方政府对环境的治理会使企业绿色创新水平下降[7]。部分学者考察信贷资源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发现传统银行信贷在推动企业一般性技术创新[8]的同时促进绿色创新[9]。王馨等[10]则证实《绿色信贷指引》政策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

虽然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创新影响的相关文献较为丰富,但仍然不够全面,其作用路径及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一是已有文献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如何通过投资效率和代理成本影响企业绿色创新[10],但是尚未探究绿色信贷政策如何影响企业信贷资源以及信贷资源影响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二是现有文献在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的调节机制时,考察了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和资金使用效率的调节效应[11],但鲜有学者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资源配置视角,考察市场竞争对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三是现有文献在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创新影响时,采用静态分析法,忽视不同生命周期的动态变化。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其发展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绿色信贷政策会对其绿色创新产生不同影响。总之,《绿色信贷指引》作为一种引导性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鉴于此,本文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影响的关系和市场竞争的调节效应,以及其产权性质和生命周期异质性。边际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1)深化中介机制。本文从信贷资源获取视角,探究短期和长期信贷资源在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绿色创新质量之间的中介机制和路径关系,进一步打开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黑箱”。(2)丰富调节机制。本文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资源配置视角,考察市场竞争对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关系的调节机制,进一步丰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影响的情景因素。(3)基于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征,从企业演化动态视角,考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差异性,同时基于企业产权异质性视角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的差异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指引性作用提供进一步补充。

二、研究假说

(一)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绿色创新质量

当前,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给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而绿色发展是破解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难题的重要途径。绿色创新是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绿色创新质量提升则是绿色创新发展的重点。然而绿色创新质量虽然融合“绿色”与“创新”两大发展理念,但是与传统创新相比,创新风险更高,并且存在知识外部性和环境外部性[2,12],传统信贷政策无法有效引导企业绿色创新行为[13]。因此,为促进企业绿色发展转型,《绿色信贷指引》发布。本文认为绿色信贷政策通过“激励效应”或“压力效应”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产生影响。具体如下:

一方面,绿色信贷政策通过提供信贷资源来激励企业绿色创新质量提升,即绿色信贷政策发挥“激励效应”。与传统创新相比,企业绿色创新更加复杂,成本和风险更高,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然而企业内部资金有限,需要获取外部资金来支持技术创新,其中,信贷资金是获取外部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绿色信贷资金天生附带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绿色属性要求,当企业做出符合环境治理的行为时,从银行获得的信贷资金会远远高于非绿色信贷资金,保证了后续信贷资金可得性和持续性。在绿色信贷资源的激励效应下,绿色信贷限制企业往往会通过绿色创新行为积极参与国家绿色发展战略[13]。

另一方面,绿色信贷政策通过限制信贷资源来迫使企业提升绿色创新质量,即绿色信贷政策发挥“压力效应”。如果企业要得到《绿色信贷指引》的支持,就必须实施以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为主的绿色创新质量提升活动。相反,如果企业的经营或创新活动不符合环保条件,信贷资源会受到限制,进而影响企业创新活动,即《绿色信贷指引》通过信贷资源的“压力效应”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绿色信贷指引》还会配合政府环境治理目标为企业污染设置排放标准,遏制企业污染行为,引导企业绿色创新质量提升[10]。同时从资源基础理论角度来看,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可以使一个组织更具竞争力,提升企业可持续绩效。

综上所述,《绿色信贷指引》通过提供信贷资源或施加压力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质量提升,表现为“激励效应”或“压力效应”。故提出假设1。

H1: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显著促进绿色信贷限制行业企业的绿色创新质量提升。

(二)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

目前学术界关于市场竞争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1)熊彼特效应假说。以熊彼特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市场竞争不利于企业创新,即所谓的“熊彼特效应”。该观点认为垄断利润为企业创新投资提供必要资金支持,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利润减少,阻碍企业创新[14]。(2)阿罗效应假说。以阿罗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市场竞争有利于企业创新,即所谓的“阿罗效应”。该观点认为市场竞争具有惩罚作用,充分竞争的市场使经营不善的企业被清算,低效率企业被淘汰[15],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会迫使企业持续创新。

根据熊彼特效应假说,市场竞争强度与企业从垄断中获取利润的能力成反比,因此竞争情况下企业的创新资金和创新热情会减少。然而,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创新质量产生明显的提升作用。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更多企业参与到竞争中,绿色创新质量提高所带来的效益变小,企业不太愿意在绿色信贷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创新,并且面临更大的创新难题[14];基于阿罗效应假说,市场竞争遵循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当市场竞争程度加剧时,更多企业会进入市场,企业如果不进行创新,将会落后于其他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并最终被市场淘汰。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提高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信贷限制行业的绿色创新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竞争程度加强的情况下,更多企业要从相对有限的绿色信贷指引中获得资金和正面关注。单个企业获得的资源和关注较少,因此企业只有通过提升绿色创新质量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正面关注[15]。

综上所述,熊彼特效应下,市场竞争越强,越会减少企业获得的利润,企业缺乏动力提升绿色创新质量,市场竞争发挥负向调节作用;阿罗效应下,市场竞争越强,越会减少企业获得的资金和正向关注,强迫企业去提升绿色创新质量,市场竞争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故,提出假设2a、假设2b。

H2a:市场竞争正向调节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关系。

H2b:市场竞争负向调节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本文原始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根据以下条件进行筛选:(1)剔除金融行业样本;(2)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3)剔除ST的样本。本文主要数据来自CSMAR和CNRDS数据库,对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缩尾处理。

(二)变量定义

绿色创新质量(GIQ)。本文以绿色发明专利获得数加1的自然对数衡量(GIQ)[7]。

绿色信贷政策实施(Post)。借鉴王馨等[10]的研究来衡量绿色信贷实施,其中2012年及以后取值为1,2012年以前取值为0。

绿色信贷限制企业(Treat)。本文将《绿色信贷实施关键评价指标》中绿色信贷限制行业分类与《证监会2012版行业分类》进行对应以确定绿色信贷限制行业,但又不同于王馨等[10]的做法,主要采用A类和B类作为绿色信贷政策实施限制行业。如果上市公司属于上述行业,则认定属于绿色信贷限制行业作为实验组,Treat=1,否则Treat=0。

市场竞争(HHI)。本文主要采用赫芬达尔指数来衡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16]。

参考王分棉等[7]的研究,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三)模型设计

本文采用DID模型考察《绿色信贷指引》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以及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主要模型如下。

GIQi,t=α0+α1Postt+α2Treati+α3Postt×Treati+∑Controli,t+τi,t   (1)

GIQi,t=χ0+χ1Postt+χ2Treati+χ3Postt×Treati+χ4HHIi,t+

χ5Postt×HHIi,t+χ6Treati×HHIi,t+χ7Postt×Treati×HHIi,t+∑Controli,t+υi,t   (2)

其中i代表企业,t代表时间,α0和χ0代表模型截距项,Control代表模型控制变量,本文还控制了行业和年份,τ、υ代表模型随机干扰项。

四、研究结果

(一)平行趋势检验

由于双重差分(DID)模型要求满足平行趋势,因此本文做了平行趋势检验,如图1。可以看出在政策实施之前绿色信贷限制企业和非绿色信贷限制企业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同时在政策实施当年明显为正,说明本文的DID满足平行趋势。

(二)回归结果

表2报告本文基准回归结果,列(2)中Post×Treat系数在5%水平显著为正,且系数为0.057,说明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后,发明专利获得量增加5.7%,表明《绿色信贷指引》实施促进绿色信贷限制行业企业绿色创新质量提升,验证H1。

Post×Treat×HHI交乘项系数显著为正,说明HHI越高,市场垄断程度越强,市场垄断正向调节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正向关系,即市场竞争降低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支持“熊彼特”效应假说,主要因为市场垄断地位提供了一定的资金,而创新质量的提升比单纯创新水平提升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H2b。

(三)稳健性检验

1.倾向得分匹配。本文采用PSM方法对处理组和实验组进行1 2近邻匹配,核密度图如图2所示,左侧为匹配前核密度图,右侧为匹配后核密度图,匹配处理组和控制组之间差距相较于匹配前明显变小,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倾向得分匹配后符号不变,系数显著,说明结论稳健。

2.滞后一期。《绿色信贷指引》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可能在下一期,这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偏误。本文以t+1期绿色创新质量为被解释变量,其他变量均保持不变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3。滞后一期后符号不变,系数显著,说明结论稳健。

3.加入地区虚拟变量。由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绿色信贷政策对各个地区企业的影响程度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本文控制了地区因素的影响,具体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加入地区虚拟变量后符号不变,系数显著,说明结论稳健。

4.Heckman检验。本文被解释变量存在大量0值,这些0值的产生有可能是因为数据库无法获取到绿色专利数据而识别为0,产生样本选择的问题,因此采用Heckman方法来考察样本选择偏误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本文将绿色专利中不为0的值赋1,产生虚拟变量(if_GIQ),并采用同年同行业绿色专利均值(indu_GIQ)作为工具变量,对虚拟变量采用Probit回归生成逆米尔斯比率(IMR),并将IMR加入主回归中。从表4可以看出,加入逆米尔斯比率后,IMR系数显著,说明存在着样本选择偏误,但符号不变,系数显著,说明结论稳健。

5.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绿色信贷指引》作为环保领域的一项政策,实施会对绿色信贷限制行业的企业产生显著影响,但其可能会受到其他政策的干扰。例如2015年《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创新,且重污染企业和绿色信贷限制行业在划分方式上存在着部分重复。为验证环保法实施是否会对绿色信贷政策和绿色创新质量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本文剔除2015年样本数据,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后,符号不变,系数显著,说明结论稳健。

6.安慰剂检验。本文采用安慰剂检验来排除可能存在的遗漏变量问题,将解释变量Treat随机分配500次,并将其回归,将回归后结果系数估计值和P值分布进行绘图,结果如图3。其中系数估计值集中在0附近,大多数系数估计值P值在5%以下,表明安慰剂检验结果中大部分并不显著,说明遗漏变量问题不存在,本文回归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五、进一步研究

(一)信贷融资的中介效应

《绿色信贷指引》中明确强调通过绿色信贷引导企业,给予企业转型期的信贷资源支持,对绿色信贷限制行业减少信贷资源支持,即《绿色信贷指引》可能给部分企业直接提供绿色信贷资源支持,进而促进绿色创新质量提升,或者可能通过压力促进绿色创新,即“激励效应”或“压力效应”。同时,现有文献也证实《绿色信贷指引》对于企业的信贷资源有明显的影响[1]。

为具体探究H1提出的绿色信贷政策影响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可能存在的“激励效应”和“压力效应”,参考温忠麟等[17]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构建如下中介效应模型:

Mi,t=β0+β1Postt+β2Treati+β3Postt×Treati+∑Controli,t+

ωi,t   (3)

Green_Inni,t=γ0+γ1Postt+γ2Treati+γ3Postt×Treati+

γ4Mi,t+∑Controli,t+ψi,t   (4)

其中,Mi,t指本文的中介变量。借鉴Nanda et al.[13]采用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之和与总资产的比值衡量信贷资源(Debt),用短期借款和总资产的比值衡量短期信贷融资(Short_debt),采用长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与总资产的比值衡量企业的长期信贷融资(Long_debt)。检验结果如表5的Panel A所示。

从表5中Panel A列(1)、列(3)和列(5)可以看出,绿色信贷政策与信贷资源、短期信贷和长期信贷分别在1%、5%和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减少企业信贷资源、短期和长期信贷资源。从列(2)、列(4)和列(6)可以看出,绿色信贷政策与绿色创新质量分别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负相关和正相关,说明以短期信贷为主的信贷资源抑制企业绿色创新质量提升,长期信贷资源促进绿色创新质量。结合H1发现以短期信贷为主的信贷资源在绿色信贷政策和绿色创新质量之间发挥中介效应,长期信贷资源为遮掩效应。从结果看出,绿色信贷政策不会给绿色信贷限制企业提供信贷资源支持,即“激励效应”不存在,同时信贷资源增加抑制绿色创新质量,绿色信贷政策通过减少信贷资源支持促进绿色创新质量,表现为“压力效应”。短期信贷对绿色创新质量是负向影响,长期信贷对绿色创新质量则是正向影响,符合文献一贯认为创新需要长期资源支持的看法。短期和长期信贷也更容易受到市场利率影响[18],《绿色信贷指引》发布后企业想获取更多资源时必须支付更高利率,因而会减少企业信贷资源的获取,表现为信贷资源总体减少,长期和短期信贷资源下降。

同时本文结合信贷资源和市场竞争的调节效应做了检验,以更好地厘清市场竞争在绿色信贷政策和企业绿色创新质量之间发挥的中介效应。表5中Panel B展示信贷资源的调节中介效应,列(1)和列(3)中绿色信贷政策与市场竞争的交乘项与信贷资源和短期信贷资源分别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市场竞争负向调节绿色信贷政策和信贷资源与短期信贷资源之间的关系。列(2)、列(4)和列(6)中信贷资源、短期信贷资源与长期信贷资源与市场竞争的交乘项分别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市场竞争正向调节信贷资源、短期信贷资源与长期信贷资源和绿色创新质量的关系。结合表5中Panel B可知,市场竞争负向调节中介效应前半段,正向调节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的后半段。

(二)企业产权异质性分析

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在目标、行为、资源和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可能会影响绿色创新的资源配置。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追求经济增长、绿色环保和创新能力提升等多元目标,更加容易获得优惠政策。在绿色信贷政策压力效应下,国有企业更有资源和能力实施绿色创新,所以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绿色创新质量提升影响会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分组检验来这种异质性[13,19]。

表6中国有企业组交乘项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非国有企业组交乘项系数不显著,说明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信贷资源限制行业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天然优势使其具有更多的资源,同时其是承担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主要践行者,绿色信贷政策对信贷资源冲击在国有企业上会更加明显。市场竞争对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调节效应在国有企业组中不显著,非国有企业组则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市场竞争负向调节绿色信贷政策与非国有企业绿色创新质量之间的关系。国有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强势地位,且国有企业所在行业多数竞争强度较低,而非国有企业竞争压力大,垄断使得其拥有更多的租金促进绿色创新质量提升。

(三)企业生命周期异质性分析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拥有不同的资源和能力[20],绿色信贷政策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绿色创新质量作用效果可能存在差异。成长期企业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外部融资能力有所改善等;成熟期企业市场份额较高,盈利能力较强,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吸引人才和以更低的成本从外部筹集创新资金;衰退期企业存在战略僵化、组织变革障碍、内部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及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不足等制约[21]。为检验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作用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借鉴谢佩洪等[21]的进一步分类方法,根据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净现金流的组合,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表7中成长期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其他生命周期则不显著,说明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只存在于成长期,同时市场竞争的负向调节作用在成熟期更显著,由于成熟期企业相对比较稳定,需要大量的资金为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资源,且强烈拥有提升绿色创新质量的意愿,因此垄断地位的形成为成熟期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促进绿色创新质量提升。

六、结论与启示

本文探究了绿色信贷政策与绿色创新质量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绿色信贷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且市场竞争负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绿色信贷政策通过减少信贷资源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产生促进作用,即绿色信贷政策通过“压力效应”,而不是“激励效应”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质量提升,同时市场竞争负向调节中介效应的前半段,正向调节后半段;国有企业能够对绿色信贷政策的压力效应做出积极反应;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在成长期更显著。

根据以上结论,提出本文的政策建议:

1.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制,增强绿色信贷政策的环境治理作用。在绿色信贷体制和机制设计上,金融监管部门不仅要增强绿色信贷政策的负向压力效应,而且需要发挥绿色信贷政策的正向激励效应。绿色创新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绿色信贷政策不仅要强化对未达到绿色信贷条件企业的信贷资源限制,而且要加大对进行绿色创新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企业绿色创新面临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质量提升,加快企业绿色转型。

2.加强有效市场的作用,增强绿色信贷政策的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激励和淘汰机制作用,坚决打击和遏制各种垄断行为:一是坚决遏制卖方过度集中;二是加快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三是禁止妨碍正常交易的倾销、合谋和欺诈等垄断行为。

3.企业要利用绿色信贷政策的指引性作用,根据自身资源和能力条件制定相应的绿色发展战略。一是国有企业以及成长期要充分发挥产权性质优势、资源规模优势和创新能力优势,要率先垂范加大绿色创新投入力度,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在绿色发展转型中发挥中坚力量和引领示范作用;二是非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资源和能力条件,要适度地、渐进性地和灵活地实施绿色创新,加强创新风险管控,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 HONG M,LI Z,DRAKEFORD B.Do the green credit guidelines affect corporat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Empirical research from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1,18(4):1682.

[2] 方先明,那晋领.创业板上市公司绿色创新溢酬研究[J].经济研究,2020,55(10):106-123.

[3] 宋德勇,朱文博,丁海.企业数字化能否促进绿色技术创新[J].财经研究,2022,48(4):34-48.

[4] FRONDEL M,HORBACH J,RENNINGS K.End-

of-pipe or cleaner production?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decisions across oecd countries[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07,16(8):571-584.

[5] BU M,QIAO Z,LIU B.Voluntary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firm innovation in China[J].Economic modelling,2020,89:10-18.

[6] JIANG Z,WANG Z,ZENG Y.Can voluntary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promote corpor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20,29(2):390-406.

[7] 王分棉,贺佳.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压力会“挤出”企业绿色创新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32(2):140-150.

[8] 李后建,刘思亚.银行信贷、所有权性质与企业创新[J].科学学研究,2015,33(7):1089-1099.

[9] HUANG Z,LIAO G,LI Z.Loaning scale and government subsidy for promoting green innovation[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9,144:148-156.

[10] 王馨,王营.绿色信贷政策增进绿色创新研究[J].管理世界,2021,37(6):173-188.

[11] 斯丽娟,曹昊煜.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改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吗——基于外部约束和内部关注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22(4):137-155.

[12] 朱磊,王曼,王春燕,等.异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绿色创新[J].会计之友,2023(16):54-63.

[13] 曹廷求,张翠燕,杨雪.绿色信贷政策的绿色效果及影响机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的证据[J].金融论坛,2021,26(5):7-17.

[14] AGHION P,HOWITT P.A model of growth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J].Econometrica,1992,60 (2):323-351.

[15] BABAR M,HABIB A.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in accounting,finance,and corporate governance: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21,73.

[16] 徐玉德,杨晓璇,刘剑民.信息化密度、社会信任与企业价值创造[J].中国软科学,2022(1):98-110.

[17]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 (5):731-745.

[18] CHANG K,ZENG Y,WANG W,et al.The effects of credit policy and financial constraints on tangible and research & development investment: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a's renewable energy industry[J].Energy Policy,2019,130:438-447.

[19] 祝继高,陆正飞.融资需求、产权性质与股权融资歧视——基于企业上市问题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2,15(4):141-150.

[20] SHAHZAD F,LU J,FAREED Z.Does firm life cycle impact corporate risk taking 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2019,51:23-44.

[21] 谢佩洪,汪春霞.管理层权力、企业生命周期与投资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1):57-66.

猜你喜欢
双重差分法绿色创新市场竞争
低碳城市试点效果实证分析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点的碳减排绩效评价
软科学(2016年9期)2017-05-09 06:52:49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重点县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网络与PFI理论的企业绿色创新前因后果研究
理论观察(2016年12期)2017-04-12 16:23:10
企业绿色创新驱动因素研究的文献综述
时代金融(2017年5期)2017-03-23 00:01:52
最低工资制度的反竞争性
关于板材连锁企业竞争态势及战略选择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现状分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38:08
从联想集团的发展谈企业产品多元化
双边投资协定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
商(2016年9期)2016-04-15 09: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