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聪 玛拉·卡玛依蒂(Mara Camaiti) 铁付德 曹颐戬
[摘 要]中国文物保护高等教育历经三十余年发展,为文物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文物保护高等教育在培养体系和模式方面需积极改革创新。文物保护相关专业在意大利作为传统学科已有80余年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文”“理”“艺”培养体系和模式,具有体系完整、目标明确、模式清晰等显著特点。对意大利高等教育体系、文物保护人才培养体系与模式进行探讨和分析,挖掘其独到之处,可为中国文物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意大利高校;文物保护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0-0143-06
引言
中国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1]。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大量珍贵文物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相继出土。为了解决国家对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需求,并培养相关专业人才,1985年西北大学在历史系下成立了由化学、物理、化工、地质等六个学科教师组成的文物保护研究室,拉开了文物保护研究及教育工作的序幕[2]。1989年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在西北大学应运而生。自1989年至今,30余年来,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天水师范学院等9所高校相继开设了文物保护技术本科专业,南京艺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3所高校开设了文物保护与修复本科专业。目前,中国文物保护高等教育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现已有70余所高校开设了文物保护相关的专业或方向[3]。
随着党的十九大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确立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党的二十大也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2022年最新《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在交叉学科门类中增设“文物”专业学位类别[4],文物保护相关专业发展机遇空前,同时也对专业学科定位、发展方向、教育教学体系及培养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以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为依据,优化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机制等亟须深入探究[5-6]。
意大利在文物保护与修复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源源不断的优秀专业人才正是其行业领先的根本原因。作为传统优势学科,文物保护相关专业在意大利已有80余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文”“理”“艺”教育体系和对应的培养模式,对欧洲乃至整个西方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影响深刻。尽管目前中国已有多家文物保护科研机构与意大利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但在文物保护教育和人才培养上,意大利模式和经验仍有待我们深入挖掘和学习之处。近年来,通过组建中意联合教学团队,引进专业课程、教学材料等方式,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探索出了一条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国际化办学道路[7]。同时,通过成立实体教学机构,整体引进意大利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的中意联合双注册、双学位办学也颇受关注。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由西北大学与意大利萨兰托大学联合创办的文物保护业内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并开设了4年制文物保护技术本科专业。
因此,本文拟结合笔者在意大利学习、工作多年的经历,通过亲自调研、资料整理与研究等方式从意大利高等教育概况、意大利文物保护教育体系、意大利模式分析及启示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以期为中国文物保护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更高发展提供借鉴。
一、意大利高等教育概况
意大利拥有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最为典型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意大利的高等教育可追溯至创办于公元1088年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博洛尼亚大学,博洛尼亚大学是世界公认的第一所大学[8]。截至2020年,意大利共有97所经过大学与研究部认定的综合性大学(其中公立大学67所,纳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管理的私立大学30所),以及200多所艺术类院校。根据大学每年的学生注册规模和开设的学科门类,意大利本土公信度较高的CENSIS排名系统将综合性公立大学分为“超级大型大学”、“大型大学”“中型大学”“小型大学”,以及“理工类大学”。“超级大型大学”每年有超过四万注册学生,其中包含了大名鼎鼎的博洛尼亚大学、帕多瓦大学、佛罗伦萨大学、罗马智慧大学(又称罗马一大)等。“大型大学”“中型大学”“小型大学”每年注册学生人数分别为两万到四万、一万到两万以及一万以下。“理工类大学”包括国内较为熟知的米兰理工大学、都灵理工大学等,与我国理工类大学最为显著的区别是不开设任何一门文科或艺术类专业。意大利所有的公立大学都受政府拨款支持,在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得到保障的同时,其学历文凭也被全球各国教育部认可。
尽管意大利高校的综合排名在全球各大排名体系中鲜少进入前100名,但是意大利高校在近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极具特色且符合自身国情的优势专业,如机械制造类专业、建筑类专业、文物保护与修复类专业等。上述专业不仅在各自行业内被认可广泛,并且在全球专业排名中位居前列。在公立高校中,艺术类院校在意大利高等教育体系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创立于1563年的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美术学院,开创了世界美术教育的先河,有“世界第一美术学院”“四大美术学院之首”等美称。其他著名艺术院校如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卡拉拉美术学院、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的绘画、雕塑、音乐等专业也享誉全球。
私立大学在意大利高等教育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同样不容忽视。在意大利,与国立大学不同,私立大学的经费来源于私人或私立机构,其培养目标、教学设计也与国立大学偏重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大相径庭。面向市场需求,私立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专门技术人才,所以私立大学的规模也相对较小。位于米兰的博科尼大学是屈指可数的综合性私立大学,其拥有意大利最好、全球顶尖的商学院[9]。欧洲设计学院于1966年创立于米兰,现已在3个国家建立了9个校区,每年在不同国家招收千余名学生[10]。其他著名私立学校还包括马兰欧尼学院、斯宾内里艺术品修复学院、柏丽慕达时装学院、欧纳菲珠宝设计学院等均根据自身特点开设学科方向,其师资水平、毕业生水平在行业内备受认可。私立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较灵活,与行业趋势、市场联系更为紧密,课程设置也不断创新以应对市场需求。
在学生入学方面,意大利高校一直都遵循着“宽进严出”的理念。与中国高校划分为一本、二本、三本和大专院校不同,意大利高校没有官方的档次划分,学生可以同时向多所学校提出入学申请。由于多数意大利本土学生在高中时就已经进行了文、理课程的选择,因此在大学入学时,通常由高校通过审核学生的基本资质、学历背景和意大利语语言水平等择优录取,但建筑学、医学、文物修复等少数专业则由国家组织统一考试进行招生。入学后,按照“博洛尼亚进程”规定,意大利高校全部课程实行学分制(博士课程除外),并且通过欧洲学分互认体系受欧洲他国承认[11]。在教学方面对数学、通用英语等基础课程,学校采用50~100人的所谓“大课”教学模式,而专业课程则多数为10~30人的“小班”教学,以保证授课水平和质量。课程终期考核结合学生上课情况、期末考试情况等综合评定。与中国大学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不同,在意大利考试形式包括口试、笔试和能力测试。意大利高校的应届生毕业率根据专业情况不同,约为50%~80%。学生通过所有课程考试并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后允许提前毕业,同时延迟毕业也是被允许的,每位学生最多可用2倍正常学习时间(6年或8年)完成学位[12]。
二、意大利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
自1939年罗马中央修复研究院成立至今[13],80余年来文物保护专业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在意大利不断发展、成熟。文物保护相关专业是意大利最为传统且最具特色的专业之一,将近半数的综合性公立大学和私立院校均开设相关本科专业,而开设研究生专业的高校则更多,几乎涵盖了所有综合性公立大学。与此同时,一些意大利高校还与欧盟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合办硕士、博士课程。近年来随着国际留学热潮,赴意大利的外国留学生(包括中国留学生)也有相当数量选择攻读文物保护相关专业。总体而言,意大利文物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等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石,以下将根据文物保护相关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方式,试讨论本科阶段意大利文物保护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根据高校入学要求、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不同,文物保护相关专业在意大利被明确地分为“文”“理”“艺”三个不同方向和相应培养模式。大部分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专业重点设置某一培养方向,但也有同时开设三个方向的学校(如博洛尼亚大学)。文物保护专业本身可以单独成立学院,也可从属于不同的院系,例如博洛尼亚大学开设的文科方向隶属于文化遗产学院,而理科、艺术方向则隶属于科学学院下设的文物保护与修复科学系。
文物保护专业的文科方向侧重于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艺术史等人文学科的教学,一般专业名称多以“文化遗产”命名,或者增加具体方向的名称,如“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等。理科方向则重视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的学习,多数情况下专业名称为“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此外,文物保护专业的艺术方向也和我国美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培养方式迥然不同。除了艺术专业绘画、雕塑等基础技能外,学生还需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等知识。文科、理科方向的本科教育年限为3年,而艺术方向为5年(实为本硕连读)。
(一)文科方向——“文化遗产”专业
开设有“文化遗产”专业的高校较多,包括博洛尼亚大学、佛罗伦萨大学、帕多瓦大学、都灵大学等综合性公立高校。博洛尼亚大学文化遗产三年制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只有一门(意大利文学),其他课程均为选修课,毕业生须修满240学分并完成毕业论文(见表1)。意大利其他高校“文化遗产”专业的课程体系也与此类似,即课程内容设置、时序及结构高度灵活,主要由学生个体自主选择决定。
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文科专业,“文化遗产”专业课程设置中也不乏一定的理工科课程,如第三年可选课程中的文物修复化学、文物修复物理、古生物学等。虽然可选的理工科课程数量有限,但是该培养方向还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机会,体现了文物保护相关专业文理工交叉的专业定位和学科特色。
(二)理科方向——“文化遗产保护科技”专业
以博洛尼亚大学、佛罗伦萨大学、米兰大学等为代表的综合性公立大学均开设有“文化遗产保护科技”专业。不同高校的课程设置各有特色,专业名称也有所不同,但其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是一致的,即以化学、物理学和地质学等理工科为专业基础课,外加文物分析技术、文物修复理论、文物保护材料、文物修复理论与实践等专业必修课构成。佛罗伦萨大学“文物保护修复分析与材料”专业三年制本科课程设置见表2。
(三)艺术方向——“文物修复”专业
意大利开设“文物修复”专业、培养文物修复师的高校较少。博洛尼亚大学于2013年开始在文物保护与修复科学系下设五年制“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但是其专业培养方向仅有意大利国家认定的修复师培养资质5个方向(见表4)中的2项(“石质文物与建筑表面装饰修复”;“陶瓷器、玻璃器与金属文物修复”)。
意大利有两所国立文物修复学院,分别是位于罗马的保护与修复高等研究院(Instituto Superiore per la Conservazione ed il Restaturo,前身为中央修复研究院)和位于佛罗伦萨的硬石研究所(Opifiicio Delle Pietre Dure)[14],它们代表了全球最高水平的文物修复师培训学院。其水平之高,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入学要求高,每年由国家统一组织招生考试,考查学生绘画、雕塑等基本技能,择优录取极少数学生;另一方面,则是毕业要求高,学生入学后不但专业方向划分细致,而且学习量大,毕业生在五年内需修满300学分(每年60学分),毕业后可同时获文物修复师资质和硕士文凭。
以佛罗伦萨硬石研究所为例,其培养方向涉及意大利文物修复师资质中的5个方向。表5归纳了佛罗伦萨硬石研究所的课程设置情况,其中每年均开设的“修复技术”课程根据学生入学时选择的专业方向(PFP1至PFP5)设置授课内容。该课程体系与文物保护专业理科方向较为相似,课程开设均按各学年课表进行。此外,课程设置中既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理工科基础课程也有考古学、艺术史、经管类课程,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定位和特色。
三、意大利文物保护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分析及其可借鉴之处
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及欧洲著名的人才输出国,意大利为欧美主要国家乃至全球文物保护与修复行业直接或间接地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事实上,从1995年至今,中意合作在中国举办了多次不同规模的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为中国百余家文博单位、科研院所培养了数百位业务骨干,意大利模式和经验对中国文物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目共睹[15-16]。
为了更好地引“他山之石”,使之服务于培养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的文物保护高层次人才,对意大利模式进行深入总结和反思尤为重要。结合前文所述以及笔者(一作)自本科至博士阶段在中国、意大利两国所受教育的切身体会,意大利文物保护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优势或可借鉴之处如下。
(一)体系完整、目标明确
文物保护相关专业是意大利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普遍开设的专业,各学校根据所在地的地理、人文环境及学校优势学科等在培养方向、课程体系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形成了“文”“理”“艺”多元化的培养体系和模式。“文”“理”“艺”培养模式分别对应文化遗产研究学者、文物分析检测与保护科研人员、文物修复师三个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体系完整、内部结构清晰的多元化培养模式符合文物保护相关专业多学科交叉、就业面较广的学科特色,促进了学科的良性发展,赋予了学科和行业长久生命力。
(二)模式清晰,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高度契合
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文”“理”“艺”三种模式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也各不相同。文科方向,学生选课自由度高,只有很少数必修课,符合文化遗产或文史研究者需要广泛涉猎的特点;而理科、艺术方向则由必修课占主导,辅以少量选修课,体现了文物保护或修复需要扎实理工科基础的共性特征。这一课程体系在满足不同专业方向知识体系组成的基础上,与培养目标高度契合。
(三)复合型师资团队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校除了本专业固定的专任教师外还会聘请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所及文博单位专业人员参与课程设计和授课,授课类型包括理论课与实践课。校外师资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讲述专业前沿信息、发展动态及不同就业岗位现状等。这一复合师资团队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目标就业岗位职业特点、所需知识技能的宝贵机会,有助于学生就业。
四、结语
提升中国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及规模是践行党的十九大报告“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指示的重要举措。为了应对新时期下文物行业的新局面、新需求,如何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是关键,而吸取“他山之石”是一条可行之道。罗马中央修复研究院成立至今已有80余年,意大利作为文物大国,在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经验丰富,具有培养体系完整、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模式清晰等显著特点。因此,在符合中国国情基础上,科学、谨慎地借鉴意大利模式和经验,有助于提升中国文物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为文物行业发展增强生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2018-10-08)[2023-10-26].https://www.gov.cn/zhengce/2018-10/08/content_5328558.htm.
[2] 杨璐.开创、奋进、创新:西北大学文物保护专业三十年发展历程与改革探索[N].中国文物报,2019-05-31(8).
[3] 龚德才,乔成全,于晨,等.文物保护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文化遗产,2020(6):41-47.
[4]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EB/OL].(2022-09-13)[2023-10-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33/202209/W020220914572994461110.pdf.
[5] 周华.我国文物保护与修复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0(1):24-27.
[6] 黄克忠.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学科建设[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20(S1):6-9.
[7] 黄广,徐思琦,康燕,等.浅谈国际视野下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人才培养: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为例[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4(S2):163-168.
[8] 朱利莫,南尼,梅伟惠,等.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意大利大学改革[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0(1):142-151.
[9] 陈六平.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工商管理精英的摇篮[J].教育与职业,2009(19):96-98.
[10] 黄艳丽,范伟,张妙.意大利设计教育国际化战略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8(2):180-187.
[11] 张海虹,意大利本科学分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高教探索,2018(1):57-61.
[12] 陈勇,李璐怡.后欧洲高等教育区时代意大利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及其问题[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1):108-116.
[13] 詹长法.70年来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领域发展简述:以中央商级文物保护修复研究院为例[J].遗产与保护,2019,4(4):1-4.
[14] 谢守斌,马艺蓉.意大利纸质文物保护工作与文保教育概述:兼论中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9,31(3):133-139.
[15] 刘远富.20余年中意文物修复合作:给中国带来什么?[N].中国文物报,2019-06-28(3).
[16] 詹长法.意大利文物修复经验在中国的方法学影响[N].中国文物报,2020-11-10(3).
[责任编辑: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