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磊?赵岩?郝悦
【摘要】我国在探索期刊融合出版方面呈现新的方向:目前3000多种学术期刊已开始网络首发,按篇出版的业态正在加速形成;期刊内容增强出版的出现是数字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满足现代读者信息获取需求的有效手段;以中文为出版语种的期刊的双语网络出版,对其在国际上传播学术成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网络首发、增强出版、双语网络出版等为我国期刊内容数字化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期刊融合出版向更高水平迈进。期刊融合出版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复杂工程,不仅要健全期刊内容数字出版产业链,还要加强期刊内容数字化的版权合规建设意识,需要作者、期刊、数据库平台等多方协作推进,确保期刊内容数字化的版权合规。
【关 键 词】网络首发;增强出版;双语网络出版;版权合规建设
【作者单位】谢磊,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赵岩,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郝悦,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D923.4;G23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4.09.004
作为传播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重要媒介,期刊的作用不言而喻,推进期刊内容数字化工作对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期刊内容数字化过程中,版权合规建设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提高期刊的出版效率,降低出版成本,还可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为广大学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知识服务。在此背景下,论文网络首发、增强出版、全媒体一体化出版等新型数字出版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将为我国期刊内容数字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推进期刊内容数字化的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和发展,AI大模型在期刊出版行业的应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这种应用带来了内容生产方式的改变,丰富了作品的传播方式,并重塑了整个出版传播流程。因此,传统出版必须与前沿技术、网络相融合,以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与期刊融合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指出要建设数字化知识服务平台,探索论文网络首发、增强数字出版、数据出版、全媒体一体化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提供高效精准知识服务,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1]。2021年6月,中宣部、 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探索网络优先出版、数据出版、增强出版、全媒体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2]。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强调实施数字化战略,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创新出版业态、传播方式和运营模式,推进出版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大力提升行业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水平,系统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壮大出版发展新引擎[3]。2022年4月,中宣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强化出版融合发展内容建设,坚持“内容为王”,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充分发挥技术对出版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4]。该文件标志出版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期刊融合发展面临期刊内容数字化的版权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期刊内容数字化呈现的创新出版模式,如网络首发、增强出版、双语网络出版等的出版现状,并就这些新模式背后可能存在的版权合规问题进行思考。
二、期刊内容数字化出版分析
期刊融合发展不仅涉及内容出版层面的融合,也涵盖技术层面的融合。随着新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日臻成熟,出版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便捷化,期刊行业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从多方面入手寻求转型,尽快构建起一套科学先进的出版发展模式,促进期刊出版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5]。在推动期刊内容数字化的过程中,明确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是相互借鉴、互补发展的关系尤为重要。
据中国知网检索结果,目前研究期刊融合出版的论文有400余篇,其中近20%的论文以某本期刊的办刊经验为例,介绍期刊融合出版的探索过程,更多的论文是对期刊融合出版的理念、内容、技术、模式、机制、产品与品牌等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6]。目前,自建网站并加入知网、万方等期刊数据库的模式是当前期刊出版单位普遍采用的刊网融合出版模式[7]。期刊融合出版,即期刊将网络平台和网络技术融入编辑出版全过程,从而改变传统的按期出版、全文出版、平面出版、单一文种出版等出版模式,实现按篇及时出版——网络首发、支持型增强出版、数据和视频出版、双语出版等的立体化网络出版方式,能够极大提高数字出版的效能和效益[8]。本文基于此,从网络首发、增强出版、双语网络出版等模式展开研究。
1.网络首发
国外各大出版商和权威数据库均有较为成熟的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如Science Express、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In等[9]。自2017年,我国学术期刊内容的网络首发正式开始。经过国内学术期刊与数据库平台的共同努力,我国学术期刊内容的网络首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且发展势头良好。由中国知网的数据可知,目前我国3000多种学术期刊均已上线网络首发系统,网络首发期刊覆盖各个学科,由网络出版的论文有90余万篇,且数量逐年增长。同时,网络首发极大地促进了期刊论文的网络传播,首发后,论文的年下载率(发文当年的篇均下载)较未首发期刊获得了快速增长,首发论文的篇均下载量是未首发论文篇均下载量的1.35倍,其篇均被引量更是达到1.46倍。可见,网络首发在推动我国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升办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促进数字出版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增强出版
增强出版的出现是数字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满足现代读者信息获取需求的有效手段。2009年以来, Elsevier、Wi-ley、Springer、Nature Group等企业致力于开发增强型学术出版物,并取得了一些成就[10]。增强出版,即在原始电子文献上添加网络超链接,补充包括但不限于附录、图片、视频、动画、数据集、表格、程序、文字性材料等原始资料,实现与期刊论文相关联的原始信息、数据与原文的有效整和出版,用于支持读者直接了解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过程[8]。
目前,我国在增强出版方面的意识相对不足,很多期刊没有认识到增强出版对于提升期刊影响力和传播效果的重要性。因此,尽快完善期刊增强出版需求,在稿约、征稿启事等文件中增加关于增强出版的约定,引导作者提交研究过程材料,是快速推动融合出版的有效途径。笔者以中国知网增强出版的期刊文献增强附件为研究样本,经调研,截至2023年,累计增强出版了3万余个增强附件。通过统计与分析,笔者按照文件类型将其分为文本文件、视频文件、音频文件、图片文件和其他类型文件五大类(见表1)。
第一,文本文件。文本文件数量最多,涵盖的内容主要有文章补充文字材料、数据表格、文章精华版、文章结构思路、公式推导过程、采访记录、调查问卷、外审意见、实验样本信息、成果说明、作者及课题组简介、实验室及设备简介等。
第二,视频文件。视频文件主要包含两大类,即视频摘要和科研短视频。虽然目前视频文件的数量不多,但以视频摘要和科研短视频进行增强出版是未来期刊融合出版的主要方向。视频摘要为科研论文提供了简短的视频演示,通过动态图像、音频、视频剪辑和同步文本注解等组合,及时、生动地向读者展示科学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潜在应用意义等论文核心内容[11]。笔者认为,视频摘要是对文章核心内容的创新制作,以5分钟以内短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和传播,比较符合当下读者的浏览习惯,其主要目的是吸引读者深入阅读原文,可以作为文章网络出版的固定格式。作者可以全面概述论文的研究背景、方法、结果和讨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结论和贡献,以及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等,将复杂的研究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也可以对文章研究结果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进行探讨。视频摘要可以成为一种有效传递知识、提升期刊影响力的工具。而科研短视频即通过三维动画和图像设计技术手段,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纪实记录、社会现象、科学原理等进行可视化展示,同时辅以文字和旁白说明,其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
第三,音频文件。音频文件相对较少,当前涵盖的内容有音频摘要、采访录音、方言发音记录等。音频摘要的内容、作用与视频摘要一致,仅缺少视觉展示。
第四,图片文件。图片文件相对较多,涵盖的内容有实验附图、文章内高清原图、图片摘要等。由于受到印刷版版面的限制,许多实验图片无法随文纸质出版,但作为增强附件进行网络出版,对文章的整体展示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五,其他类型文件。根据学科的不同,其他类型文件中包含不同的内容文件。例如,以经济类期刊为主要来源的数据文件、程序文件等,以工程期刊为主的工程类文件等,以光学类期刊为主的晶体光学信息文件等。
目前绝大部分期刊对于增强出版的附件类型和内容在征稿启事、稿约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要求,这也是期刊出版单位亟待完善的地方。
3.双语网络出版
近年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急剧变化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世界了解中国、研究中国的热度不断上升。中国学术研究成果的海外传播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持久、内在、潜移默化的推动力。笔者统计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公布的期刊,截至2023年,我国以英文为出版语种的期刊有520种,以中英文双语出版的期刊有78种,共计598种,二者在期刊出版中仅占5.7%。本文提到的双语网络出版主要针对国内以中文为出版语种的期刊,这些期刊能够将我国重要的学术成果及时有效地传播到世界范围,从而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及话语权,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截至2023年,我国有400余种学术期刊出版了5万余篇双语对照论文,这对学术成果的国际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期刊内容数字化的版权合规策略
上文提到的期刊内容数字化出版类型,为期刊实现融合出版发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当前,期刊内容数字化的版权保护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涉及作者、期刊、数据库平台、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等,需要多方协作才能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从期刊角度而言,最重要的是从自身建设角度出发,做好版权合规建设,以适应不同融合出版形态下的版权保护。
1.网络首发文章的版权合规建设
传统期刊的出版发行是印刷版期刊的出版发行,作者向期刊投稿的行为并不被认为是作者将文章的数字化出版传播的权利授予期刊,因此,取得作者的数字化出版授权是进行期刊内容数字化出版传播的前提。网络首发是在纸刊出版前对文章进行网络出版,因此需要区别于以往纸版出版与作者签订版权协议的工作流程,在上传网络首发平台之前,期刊出版单位必须与作者签订约定全面且内容合规的版权协议。
此外,技术手段是实现期刊内容数字化传播版权合规的路径之一,授权工具能够便于作者线上签署、线上提交授权协议,实现一处发起、多人签署,为作者提供多种授权模式选择,便捷、高效、积极地获取作者直接授权。
2.增强出版过程中的版权合规建设
增强出版过程中涉及的版权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增强附件本身的版权许可使用;二是在增强附件过程中涉及的版权问题。
第一,增强附件的版权许可使用。增强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出版形式,在期刊界的普及程度尚待提高,相关讨论和重视程度也相对缺乏。一个显著的现象是,现有的版权协议条款大多针对传统纸质出版文章本身,较少涉及增强出版及其附件的权益约定。这是因为增强出版的附件主要是以电子形式存在,无法在传统纸质刊物上刊印。因此,如何妥善处理增强出版及其附件的权益问题,是期刊内容数字化版权合规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第二,增强附件制作过程中涉及的版权风险。目前增强出版的视频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作者录制的视频摘要和科研短视频;二是作者自行制作或通过AI软件自动生成的视频摘要;三是找专业公司制作的视频摘要等。在视频制作过程中,制作者因版权保护意识不足,可能会存在版权侵权、肖像权侵权、知识产权侵权等风险。
版权侵权风险即在视频制作过程中使用如视觉中国、摄图网等素材库中的字体、音乐、图片、视频片段,用户在免费试用或开通会员时签订的使用协议或条款中,一般禁止将素材用于商业用途,作者在未知的情况下将视频授权给其他机构,其他机构在其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以及许可第三方在其所属平台使用时,均会形成版权侵权风险。即使素材库的使用协议允许将素材用于商业目的,仍需要考虑素材本身的版权情况,即使素材受版权保护,也可能构成版权侵权。肖像权侵权风险主要针对访谈等涉及人物的视频,如未经他人同意使用其肖像,就可能会侵犯其肖像权。此外,还有涉及商标、专利等的知识产权侵权,如在视频中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或专利产品,但未获得相应的授权或许可,就可能会构成知识产权侵权。因此,期刊出版单位应确保视频增强附件中使用的所有内容(包括字体、音乐、图片、视频片段、设计元素等)不侵犯他人版权或已获得可商用授权。
3.双语网络出版过程中的版权合规建设
双语网络出版是对中文文章的再次加工和出版,一般由第三方完成,翻译者对其翻译的作品享有一定的版权,包括翻译作品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双语网络出版机构必须对原中文文章的翻译权及转许可权的获取、修改文字权利、授权版本、译文授权发行范围、译文作者姓名、译文署名方式、译文署名顺序、最终校阅、版权费支付等作明确的书面约定。
四、结语
在期刊内容数字化进程中,相关单位不仅要健全数字出版产业链,还要加强期刊内容数字化的版权合规建设意识,积极推动期刊行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一,期刊出版单位应顺应我国期刊融合出版的发展态势,在不断提升文章内容质量和深度的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积极推动期刊内容数字化建设,如网络首发、增强出版、双语网络出版等,以内容和融合出版为双翼,推动期刊融合出版高质量发展。
第二,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融合出版,都要增强版权合规建设意识,完善版权管理体系和机制,加大版权获取流程的监管和审查力度,强化版权管理。同时,善用先进技术手段,减少版权获取的工作量,提高版权协议的档案管理能力,确保版权的获取、保护、运用、管理等链条的规范和完整。
第三,数据库平台是期刊内容数字化的重要主体,是联结作者、期刊和读者的重要桥梁,其健康发展对于推动学术交流、保护知识产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数据库平台应加强自身的版权合规建设,构建完善的作者服务体系,健全版权授权链条,并积极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建立合作协调机制,探索和建立健全助力行业健康发展的版权保护机制。
第四,加强协同,建立“知识资源平台版权合规建设与健康规范发展共同体”的版权社会共治共享机制,规范平台与期刊的版权合作协议以及平台与作者的授权协议[12]。在推进期刊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推动平台、期刊、作者等相关主体建立公平合理的授权关系与利益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完善版权授权及保护链条,确保期刊内容数字化版权合规。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EB/OL]. (2019-08-16)[2024-04-1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2021787856433624&wfr=spider&for=pc.
[2]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EB/OL]. (2021-07-08)[2024-04-18]. http://www.nopss.gov.cn/n1/2021/0708/c362661-32152337.html.
[3]新闻出版署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
规划》[EB/OL]. (2021-12-30)[2024-04-18]. https://
www.gov.cn/xinwen/2021-12/30/content_5665670.htm.
[4]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 (2022-04-24)[2024-04-18]. https://www.nppa.gov.cn/xxfb/tzgs/202204/t20220424_666332.html.
[5]刘洋. 新时期传统期刊出版转型和创新发展[J]. 中国报业,2023(18):145-147.
[6]李蕊. 出版融合发展对学术期刊的挑战及应对思路[J]. 新闻研究导刊,2022(8):239-241.
[7]黄晓新,杨春兰. 我国学术期刊出版融合的现状、趋势和建议[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22(6):2-9.
[8]肖宏,赵岩. 刊网融合助力学术期刊传播:以中国知网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3(5):593-600.
[9]张俊彦,黄林美,林琳,等. 国内科技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现状及问题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1):1187-1193.
[10]刘锦宏,张亚敏,徐丽芳. 增强型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研究[J]. 编辑学报,2016(1):15-17.
[11]鲁翠涛,赵应征. 国际科技期刊视频摘要发展概况及其启示[J]. 编辑学报,2018(1):25-28.
[12]隋明照. 知识资源平台建设应发挥集体管理组织作用[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