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复调钢琴作品对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的影响

2024-07-03 06:57吴安奇程景华
音乐生活 2024年5期
关键词:感知力巴赫声部

吴安奇 程景华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下文简称巴赫)的复调钢琴作品,作为西方音乐史上永恒的经典,贯穿了钢琴学习者的整个学习生涯。这些作品以其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内涵,在规范学生演奏的同时,也为他们打开了独特的复调音乐学习的窗口。本文将探讨巴赫复调钢琴作品对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并推荐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

一、音乐感知力及其意义

(一)音乐感知力

关于“感知(perception)”一词,《辞海》中的解释为:“‘感觉和‘知觉的统称”[1]。其对应英语词源为拉丁语perceptio,意为“获得知识或经验的过程”。由此可知,感知一词并不仅局限于感觉器官直接获得的感受,也需要将感觉、经验与理性结合,从而获得整体的情感体验。

以此为据,我们将音乐感知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音乐感觉,指各感受器官将接受到各种音乐(振动)刺激传送至大脑,大脑产生的瞬时反应;其二是音乐知觉,指大脑在经验与理性的基础上,对音乐信号的进行再处理。前者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后者是对整体属性的反映[2]。关于音乐感知力的具体内容也可从这两个层面展开,本文将其划为三个层次。

1.对音乐各要素的感知力

德国的物理学家赫姆霍兹(Hermannvon Helmholtz)提出:音量、音长、音色(品)、音高,是构成音乐的四要素[3]。从音乐感觉层面出发,可知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在于对音乐元素的敏锐识别,这包括对力度符号的感知(音量)、对节奏节拍的体会(音长)、对音符空间位置的感受(音高)、及其对不同音色的辨析。

2.对音乐结构的感知力

在音乐知觉层面,大脑通过对获得的音乐的各要素进行再加工,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印象。在结合经验与理性后,我们对于音乐感知逐渐由孤立走向整体。音乐各要素在时间中流动形成旋律、各音符在时间与空间中碰撞形成和声,旋律与和声组合形成了音乐的结构。此时,我们对于音乐的感知由音乐基本要素逐渐转变为对于音乐的整体把握。

3.对音乐的审美感知力

对音乐审美的感知,是在音乐要素、音乐结构感知后的进一步深化。在这一层次,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风格、流派、及其所蕴含的形象与情感。它源于听觉经验与听觉记忆的积累,再结合生活与文化等经验展开联想与想象,从而达到对具体音乐物象的超越。

(二)音乐感知力的意义

在钢琴学习中,音乐感知力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钢琴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全然依赖于听众获得的听觉体验。从这一意义上说,音乐感知力是一位钢琴演奏者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在钢琴学习中,它能使学生在每一次的练习与演奏中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与结构,发现并修正演奏中的问题,将更准确与和谐的音乐传递给听众。同时,通过对音乐细节的敏锐感知,学生可以更加自如地表达音乐中的细微情感变化,使演奏不仅在技术上精确,而且在情感上丰富。

此外,音乐感知力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不断练习和探索,演奏者能够发现并强化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感受,从而在演奏中发展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使自己的演奏更具特色和创新性。所以,音乐感知力不仅关乎技术的精准和音乐的外在表达,更深入地触及音乐的内在理解和情感交流。

二、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特征及其对培养音乐感知能力的影响

(一)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特征

巴赫的复调钢琴作品在音乐史上以其结构的严谨性和表达的深度而著称,体现了复调音乐的精髓和高度,对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复调性与对位法的运用

巴赫的音乐中,复调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通过对位法,巴赫能够创造出多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声部。同时,为了避免因旋律的简单重复而产生的乏味感,他采用多种创作方法变奏主题,在某些赋格曲的创作中,单一主题通过倒影、逆行、增值、模进、调性游移等对位手法,甚至出现了几十次的变形。这无疑构成了丰富而复杂的音乐纹理。这种复调性与对位技术不仅展示了巴赫音乐的精妙构造,也对演奏者的音乐理解和分析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2.严谨的结构

巴赫的作品具有非常严谨的音乐结构,每一部作品都遵循着清晰的规则,这体现了作曲家对作品的整体把控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在创作中,作曲家在技术应用与思想体现两方面,都强调了与细节及整体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4]。这种结构的严谨性体现了巴赫对音乐形式的深刻掌握,要求演奏者不仅能理解作品的外在形态,还要深入探索其内在的逻辑和秩序。

3.调性与和声的完美融合

虽然在巴赫的复调作品中,各个旋律纵横交错,但他通过高超的作曲技巧,巧妙地将旋律线条与和声进行结合,让看似独立的横向旋律在纵向空间碰撞出美妙的和声,让调性与和声达到高度的融合、统一,创造出音乐的深邃空间和丰富情感。这种和声与调性的完美结合,使他在复调音乐这一框架下,让自己音乐再一次升华,成为不朽的经典。例如《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不同的前奏曲和赋格曲展示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明朗到深邃的调性与和声变化,反映了巴赫在和声运用上的高超技巧。

4.音乐风格与情感表达的多样性

尽管巴赫的音乐在形式上显得严谨规范,但是同时也以风格与情感多变而著称。通过各种复杂的对位手法,巴赫能够表达从欢快到忧郁、从平静到激昂的各种情感,展现了复调音乐的情感广度和表现力。以《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为例,风格方面,不仅有神圣的格里高利圣咏风格,也有宁静、优雅的阿勒曼德舞曲风格。情感方面,我们可以从德国音乐学家黎曼(Hugo Riemann)的评价中管窥一二,它们时而“如奥林匹亚的平静与晴朗”,时而“诉说着高贵与伟大”,有时又体现了“无邪的嬉戏”[5]。

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这些特征,对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要求演奏者不仅要具备高度的技术能力,更要有深刻的音乐理解和感知力,能够在演奏中准确表达音乐的结构和情感。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音乐感知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在音乐演奏中达到更高的艺术层次。

(二)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

巴赫的复调钢琴作品的特征决定了其在培养音乐感知能力的价值,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复调作品,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音乐理解和表现能力。

1.听觉分辨能力

学习巴赫的复调作品,首先挑战并提升的是学生的听觉分辨能力。复调音乐中多声部的独立进行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追踪每个声部的旋律线条。在处理巴赫作品如赋格曲时,学生需要分辨主题与副主题,辨识各种音乐材料的出现和变形,这种练习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复杂音乐的听辨能力,还促进了对音高、节奏和音色差异的敏感度,使他们对音乐各要素的感知更加敏锐。

2.音乐分析能力

对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学习深化了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加强了对音乐结构的感知力。通过对这些复调作品的结构、旋律发展和和声进程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内在逻辑和构造原理。巴赫的赋格曲和前奏曲等作品通过严格的规则展现音乐思想。分析它们,能让学生思考如何将音乐各元素综合考虑,提升对音乐作品全局和细节的理解能力。

3.音乐记忆与想象力

音乐记忆与想象力是音乐审美感知力的基础。复调作品的结构复杂、主题变化多端,要求学生不仅记忆旋律线条,还需理解其结构和发展过程,这促使学生在记忆时构建内在的音乐逻辑和形象。此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短期和长期记忆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在音乐创造、表现时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4.情感理解与表达能力

巴赫的复调钢琴作品通过其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表现力,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情感理解与表达能力。作品中蕴含的各种情感色彩,如悲伤、喜悦、庄严和宁静等,要求学生在演奏时不仅技术上达到要求,更要深入作品的情感世界,准确传达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这种情感的理解与表达,是构建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来说,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学习经历不仅是技术上的历练,更是音乐感知深度和广度的扩展。这些作品促使学生在细致的听觉觉察、严密的音乐逻辑分析、丰富的记忆与创意构建以及深层的情感体验与表达上达到新的高度,为其音乐道路上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运用巴赫复调钢琴作品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通过合理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巴赫复调钢琴作品在提升学生音乐感知力方面的价值落到实处。本文将练习的过程划为三个阶段:练习前阶段、练习过程阶段和熟练演奏阶段。

(一)练习前阶段

1.选择合适的版本

选择适当的乐谱版本对于学习巴赫的复调作品尤为重要。不同的编辑和版本在指法、装饰音的标记以及表情术语上会有所不同,这些差异可能会对学生的理解产生影响,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乐谱版本。以《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为例,布鲁诺·穆杰里尼(Bruno Mugellini)编订的版本就是不错的选择。在这部由德国大熊出版社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引入的教材中,编者根据自己对巴赫作品的理解加入了速度、表情术语等,体现了19世纪巴赫作品的演奏风格。在选择合适版本的过程中,学生对比了不同版本的异同,这也有助于更好理解巴赫作品的音乐风格。

2.强调前期的谱面工作

乐谱是对作品情感态度、创作心态与艺术特色进行体现的书面形式,通过乐谱研读能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有利于提高钢琴演奏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力[6]。在此阶段,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细致地分析乐谱,包括标注主要的声部线条、识别主题与对答、分析和声走向以及划分曲式结构等。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图表、声部分析或颜色标记等方法帮助学生可视化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内在联系。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结构的感知,为后续的细致解读和深入练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练习过程阶段

1.慢速多声部视奏

在开始具体的演奏练习之前,慢速多声部视奏是一项基本而重要的练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没有演奏压力的情况下,仔细分析和体会每个声部的旋律线条与和声关系。教师应指导学生注意体会声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对位法中的模仿、对答以及声部间的张力与解决。这种练习能帮助学生建立对复调音乐结构的感知,增强对音乐逻辑和内在联系的理解。

2.单声部练习

为了加深对每个声部的理解,单独弹奏每个声部是非常有效的练习方法。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每个声部的旋律特征和表达要求,还能让学生对各声部的功能与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强调旋律的歌唱性和表现力,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如连贯的指法、适当的力度控制和表情的运用来增强旋律的表达效果。此外,对于主题旋律的理解尤为重要,学生应学会如何在复调结构中突出主题,保持其清晰与连贯性。

3.唱谱弹奏练习

这一练习方法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多声部协调能力。通过弹奏一个声部同时唱出另一个声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各声部间关系的理解,还能实时感受和调整声部间的平衡。这种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听觉和音乐想象力至关重要,能够使他们在实际演奏复调音乐时更加得心应手。

(三)熟练演奏阶段

1.强调背谱

熟练演奏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背谱。背谱不仅是一个技术挑战,更是对学生音乐记忆和理解的综合测试。通过背谱,学生必须展示他们对作品结构、主题和声部处理的深刻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次演奏,逐渐减少对乐谱的依赖,以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和自信心。此外,背谱也有助于学生在没有视觉干扰的情况下,更加专注于音乐的听觉感受与情感表达。

2.鼓励跨学科欣赏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巴赫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情感深度,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艺术领域获取灵感。学生可以通过欣赏17世纪绘画、文学、室内乐等作品,体会它们内在共同的形象、情节与象征意义。这也给学生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帮助他们理解巴赫在创作时的思维过程。例如,巴洛克时期的绘画作品可能为学生理解巴赫作品直接提供了形象,而文学作品则可以提供情感和主题上的对照。这种跨学科的学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也能激发他们在音乐演绎中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本文探讨了巴赫复调钢琴作品在高等音乐教育中,对提升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意义与方法。通过详细分析这些作品的教学过程,我们发现,这些复调作品不仅在技术上要求严格,更重要的是在艺术表达和情感传递上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通过具体的教学策略,本文分析了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在提升学生听觉分辨、音乐结构理解、记忆力和创造力以及情感与表达方面的有效性。总而言之,巴赫的复调作品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不仅因其技术的精妙和艺术的成熟,更在于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方面意义深远。

本文系吉首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民族地区高校音乐学专业《复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2022JSUJGB08)阶段性成果;湖南省教育厅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作曲理论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以吉首大学《应用和声与对位写作》课程为例”(2023JGYB203)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第7版,2020年第1162页。

[2]廖乃雄:《音乐教育学概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8年版,第226—236页。

[3]Von Helmholtz, Hermann.:《On the Sensations of Tone as a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the Theory of Music》,《Longmans,Green》,1912年版,第11—12页。

[4]蔡先婷、吴驰:《对巴赫赋格作品的分析及录音版本比较——以作品BWV868为例》,《音乐生活》2023年第12期,第47—50页。

[5] Riemann H.:《Analysis of JS Bach's wohltemperirtes Clavier 》,《48 preludes & fugues》1890年版第54、56页。

[6]谢丽莎:《探究钢琴演奏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音乐生活》2020年第8期,第88—89页。

吴安奇 张家界学院助教

程景华 吉首大学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于洋)

猜你喜欢
感知力巴赫声部
培养孩子情绪感知力很重要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巴赫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OEHLBACH(奥勒巴赫)MATRIX EVOLUTION
长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
西方近代音乐之父巴赫
鉴赏形象,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