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历史回眸与时代展望

2024-07-03 12:08石倩璎李少梅
中华家教 2024年3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石倩璎?李少梅

摘要:自古以来,祖辈在我国家庭教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祖辈参与教养作为家庭应对现实压力的积极策略和国家层面强化家庭照护功能的重要举措,检视其研究历程对于深入推进相关研究、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期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定性分析,探究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概况、热点与前沿演进。未来可考虑从推动共建学术共同体、厘清基本概念、关注家庭内部共生关系、着眼中国问题本土观照、探索支持路径等方面加以探索。

关键词:祖辈参与 隔代教养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作者简介:石倩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西安 710062)

李少梅/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西安 710062)

一、前言

祖辈帮忙育儿是我国延续千年的传统,也是目前学者普遍关注的话题。一方面,作为家庭应对儿童照顾方面现实压力的积极策略,当前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祖辈参与教养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另一方面,作为国家层面强化家庭照护功能的重要举措,祖辈参与教养将是家庭教育在社会长远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何为祖辈参与教养提供支持,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因而,作为检视过去、继续往前的应有之义和解决新问题的迫切之举,回顾祖辈参与教养的研究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已有学者对隔代教养的内涵、成因、类型、利弊影响、策略等进行了梳理[1],但面对繁多的文献资料,传统的阅读和归纳法有其局限性。文献计量法通过全面挖掘研究基础文献,可以减少由于主观信息过滤带来的失真和偏见。[2]科学知识图谱就是一种重要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方法。当前,已有学者运用CiteSpace软件对隔代教养的研究现状与特点进行计量分析[3],这对于全面了解隔代教养的研究概况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国内相关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仍缺乏深入探析。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回顾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概况,把握研究热点,进而展望未来研究,从而为深入推进相关研究、支持祖辈科学参与教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经梳理本研究发现,国内学界对祖辈参与教养相关概念的认识较为模糊,存在隔代教养、祖辈参与、代际合作共育、祖辈—父辈共同养育等多种名词。有研究者认为,隔代教养是祖辈在抚养教育孙辈上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4]也有研究者认为,无论祖辈是否承担主要教养责任,其进行的对孙辈产生影响的各类活动都属于隔代教养。[5]本研究认为,在家庭内部教养孙辈的过程中,祖辈对孙辈的直接或间接教育、养育行为以及祖辈—父辈共同养育都属于本研究关注的现象。这类现象应该被更贴切地称为“祖辈参与教养”,这一提法可以避免多种核心概念内涵界定模糊或互通使用引发的误解。

(二)研究工具及数据选取

本研究采用陈超美等开发的CiteSpace.6.2.R6可视化软件,运用“高级检索”,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设定检索条件为:主题为“祖辈或隔代”,时间范围不限,期刊来源类型为“全部期刊”,学科为教育学、心理学,于2023年12月10日进行检索,得到1143条中文文献。经过阅读标题、摘要、关键词等,剔除不符合研究主题的文献,最终获得有效文献392篇。

(三)研究过程

首先,检索并筛选出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相关文献。第一,选择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第二,主题词设定为“祖辈 或 隔代”;第三,剔除教育学及心理学之外其他学科的研究以及重复文献。接着,分析该领域发文情况。探究年发文量以了解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时间分布概况;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探究研究作者和机构发文情况以了解祖辈参与教养领域的主要研究者和主要研究机构,进而了解其空间分布概况。其次,分析该领域的关键词。第一,筛选出中介中心性大于0.01的高频关键词。第二,对国内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关键词进行聚类。第三,根据聚类情况与高频关键词,概述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热点主题。第四,通过关键词共现的时间线图及突变检测,分析祖辈参与教养的前沿演进。最后,结合相关文献进一步分析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热点主题及研究前沿的演进情况。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研究概况

1.时间分布

发文量能够反映这一领域内研究成果的总体水平和演进趋势。根据我国祖辈参与教养发文量时间分布图(如图1所示),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文献数量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表明该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与祖辈参与教养直接相关的最早文献为1988年杨善堂发表的《两代人家庭与三代人家庭独生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比较研究》,其探讨了不同家庭结构对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影响。2006年之前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发文量较少;2006年至2012年进入第一个高峰期,论文发表数量迅速增加;至2019年进入第二个高峰期,论文发表数量持续增加。

发文量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战略部署,也反映了社会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全国妇联、国家教委于1996年印发的《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是我国家庭教育工作部门首次制定的专门性家庭教育工作计划。此后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政策、方针和法规,如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2010年《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等,都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祖辈参与教养也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教育的多次强调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强化。2019年修订后的《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解父辈祖辈联合教养的正面价值,适度发挥祖辈参与的作用”;2021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中多处提及祖辈可以为子女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进一步推动了祖辈参与教养的相关研究。

2.空间分布

通过分析论文作者和研究机构可以了解该领域的核心研究力量分布情况。表1展示了我国祖辈参与教养领域高频发文作者。陈传锋作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儿童心理与教育、老年心理与健康等方面。通过查阅作者知网发文领域、工作单位官方简介等发现,以上11位作者中,除骆风、曾彬、俞峰、姜露外的7位作者都是心理学背景,这也反映了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的主要研究内容大多基于心理学视角。根据普赖斯定律测算得出,发文4篇及以上的作者为本领域的核心作者。本研究中发文4篇及以上的作者共6人,发文仅44篇,远没有达到该领域全部论文的50%。本文据此认为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核心作者群暂未形成,发文作者群体分散。

表2展示了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主要机构,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的教育院系所或专业化的研究中心。但机构的高发文量也要注意核心作者这一因素,比如发文量排名第一的核心作者陈传锋就职于湖州师范学院。西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机构较早关注祖辈参与教养领域,且发文数量相对较多;沈阳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机构近年来开始关注祖辈参与教养领域,是新兴的研究力量。同样,通过表2所示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各研究机构分布零散,暂未形成紧密的研究共同体。

(二)热点探析

本文对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及共现聚类分析,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高频关键词如表3所示。关键词反映了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主要内容,其频次与中心性基本成正相关,说明该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热点。[6]运用 LSI算法聚类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关键词,共得到10个聚类。该模型下Q=0.58,S=0.87,意味着聚类的视图结构显著,聚类结果合理。结合高频关键词与聚类情况,可将其归为4个研究主题,即祖辈参与教养概述、影响因素、作用后果和外部支持,如表4所示。

1.祖辈参与教养概述

我国祖辈参与教养概述研究主要涉及祖辈参与教养的成因、类型。

西方文化认为隔代教养的成因主要是社会和家庭问题,将其视为异态的存在。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的成因主要有子女个体需求和祖辈责任伦理两方面。对于子女来说,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年轻人经济自立的难度增大,工作与育儿之间的矛盾使其产生需要他人帮忙看孩子的需求。对于祖辈来说,参与教养的原因则更加多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代际视角,即隔代抚育实际上是各种资源的代际传递与交换。[7]祖辈之所以为子女提供育儿支持,一方面是理性互惠,即出于交换目的而向子女转移资源,从而换取子女为其提供赡养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利他原则,即无偿提供资源。[8]二是文化视角,认为祖辈提供隔代教养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通过社会舆论与自我期待作用于祖辈,使其将帮助子女提供隔代教养内化为一种义务。在上述个体微观层面的成因之外,也有研究关注到社会制度对育儿方式起到的客观约束作用,如社会化托幼服务不健全、相关福利政策不完善等。[9]

现有研究划分祖辈参与教养类型的依据具有多样性。从祖辈参与养育的时间来看,有完全隔代教育和不完全隔代教育之分。[10]完全隔代教育多发生在农村,即父辈与孙辈分离,孙辈的教养完全由祖辈承担;不完全隔代教育多发生在城市,即祖辈承担部分教养责任,或与父辈共同合作育儿。从祖辈承担的教养责任或教养事务来看,分为不担负教育责任、担负一定的教育任务但并不承担主要责任、担负主要教育责任三类。[11]有研究者将祖辈的教养方式划分为指导型、忽视型、溺爱型、专制型四类[12],其中指导型是最为理想的隔代教养方式。

2.祖辈参与教养的影响因素

祖辈参与教养的影响因素围绕祖辈自身因素、孙辈个人因素及家庭因素展开。祖辈自身因素方面,祖辈依靠个人经验的教养观念,同时受“隔代亲”“家本位”等传统文化影响,加之补偿心理和代管状态,往往对幼儿溺爱较多,管束、要求等相对较少。[13]也有研究发现祖辈教养效果受教养者文化程度的影响[14],而不受身体状况、年龄等因素的影响。[15]此外,不同性别祖辈的教养亦存在差异,女性祖辈更多参与对孙辈的教养活动。在教养内容上,男性祖辈为孙辈提供的生活照顾少、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多。[16]在教养方式上,女性祖辈更多表现为指导型与溺爱型,男性祖辈则更多表现为专制型。[17]

孙辈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气质类型等。孙辈所处的年龄段不同,祖辈的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孙辈年龄的不断增长,祖辈的养育行为有减少的趋势。除年龄因素之外,儿童自身的特征可能也影响着祖辈参与教养的行为与后果。根据社会化理论,儿童能通过自身表现来影响成人的感知和行为,进而影响成人的育儿策略。此外,儿童的气质类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养育经历和自身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18]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氛围、社会经济地位等。家庭氛围方面,总的来说,幼儿在和谐、支持性的家庭氛围中更容易获得良好的身心发展。祖辈与父辈的关系越和谐,祖辈养育孙辈时越容易感受到支持和理解,产生的心理压力越少,更有利于孙辈的健康。[19]社会经济地位方面,相比一般家庭,有一定地位的家庭和困境家庭有着更高的祖辈参与教养比重。[20]此外,有研究反映学前阶段的隔代教养经历对初中生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影响存在城乡差异,相比之下城市家庭环境中隔代教养对孙辈的心理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较大。[21]除了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之外,更关键的原因是教育观念和思想、行为等文化方面的差异。[22]

3.祖辈参与教养的作用后果

第一,对孙辈发展作用后果的研究多侧重于认知发展、情绪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在认知发展方面,隔代教养可能阻碍幼儿的智力开发、间接阻碍语言理解的发展。[23][24]情绪情感方面,隔代教养的幼儿具有较低的适应性,同时在情绪、行为、性格等方面存在更多的障碍及缺陷。在社会性方面,隔代教养的幼儿对父母认同感较低,不利于安全性依恋的形成[25],进而影响其人际交往及社会性发展。

第二,对祖辈自身的身心健康、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后果。在身体健康方面,研究发现提供隔代照料的农村老年人的自陈健康状况更好[26],作为祖父母提高活力的一种策略,照顾孙辈对其身体健康有利。[27]但对一定年龄的祖辈,长期照料孙辈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其健康负担。在心理健康方面,参与教养可以增加祖辈晚年的充实感,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但也有研究发现中国祖辈的幸福感不高,这和抚养孙辈的压力有关。[28]当前不少祖辈为了照顾孙辈移居到子女所在城市,从故土来到异乡,必不可少地面临着生活、娱乐、沟通方面的种种问题,从而产生一些影响其心理健康的负性情绪。在社会生活方面,祖辈为了照料孙辈而不可避免地牺牲社交活动的机会。此外,参与教养还可能对祖辈的经济状况、婚姻质量及“孙辈依赖”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29]

第三,对家庭代际关系的作用后果。祖辈参与教养对祖辈与父辈之间关系的作用,已有研究结论不完全一致。一方面,祖辈参与教养将家庭的重心从两代人的关系下移至第三代,这有助于两代人之间的价值和目标达成统一,更易于建立亲密的代际关系;另一方面,祖辈与父辈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在生活习惯、育儿理念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又成为代际之间潜在的冲突。对父辈与孙辈之间关系的影响方面,祖辈承担过多职责可能导致父辈在教育活动中缺位[30],不利于父辈承担角色,进而影响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4.祖辈参与教养的外部支持

祖辈参与教养的外部支持主要从老年教育的角度进行研究,涉及的相关主体有社区、学校、老年大学等。已有研究证明,参与教育活动能明显提高祖辈的主观幸福感。[31]由此,从家庭外部寻找解决之策为支持、优化隔代教育提供了可能。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既具有管理职能,也具有服务职能与教育职能。考虑到祖辈的日常活动范围,社区在地域、资源、机制上具备指导祖辈参与教养的天然优势。[32]有研究以社区家长学校为支点,探索同属终身教育的社区老年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发展路径。[33]有研究提出建设社区隔代教育共同体来优化社区隔代教育,具体举措有打造“功能型”学习氛围、营造“共生型”心理环境、形成“复合型”交流机制、建立“生成型”资源平台等。[34]此外,国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举办老年教育。相比其他学段,幼儿园和中小学阶段的儿童祖辈参与教养的比重较大,祖辈与学校合作交往的机会更多。基于此,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类指导培训,通过举办宣讲、沙龙活动为祖辈提供咨询、指导服务。

(三)前沿演进

本文结合关键词共现的时间线图、突现词共同探究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研究前沿演进情况,时间线图集中反映了时间维度上的知识演进(如图3所示),突现词反映了研究文献中爆发影响强度较高的关键词(如图4所示)。从这些关键词的突现程度和时间节点来看,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研究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强调和党中央的部署、国家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密切相关。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前沿主题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年以前):萌芽阶段。在2007年以前,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发文总量较少,说明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仅有少部分人关注祖辈参与教养研究。这一阶段,学者们普遍探讨祖辈家长对孙辈产生的影响,偶有涉及祖辈群体与学校系统的互动,但实证研究缺乏,且多停留在理论论证上。从突现词影响的时间来看,“祖辈家长”影响最长,这些关键词长期影响着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基础。

第二阶段(2007—2015年):初步拓展阶段。自2007年开始,发文量逐步增加,研究主题逐步拓展,关键词类别呈现多元化趋势。词频排在前列的关键词为外出务工、监护类型、人格、实证研究、幼儿教师等。究其原因,国务院农民工办于2007年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列为前瞻性研究课题[35],同时庞大的留守儿童人口数引发了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热潮。这一阶段,学者根据现实需求展开了对留守儿童监护类型的研究与讨论,相关实证研究的关注点主要为隔代教养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人格特征、问题行为等产生的影响。

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多元深化阶段。这一时期期刊发文量增加迅速,研究主题进一步拓展,呈现多元化趋势。政策文本的导向和祖辈参与教养的现实需求,深化了学者从理论层面的思考和对实践领域的研究,利弊、祖辈、对策、祖孙依恋、心理发展问题成为研究前沿。国家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与前一阶段相比,城市家庭祖辈参与教养的现象又回到研究者的视野,且研究领域更加多元。从时间线图来看,在家庭内部,对儿童影响的相关研究更加深入,同时受到关注的还有参与教养对祖辈自身产生的影响以及共同养育、代际互动等更加复杂的家庭内部关系。在家庭外部,关注学校、老年教育、社区工作等支持祖辈参与教养的路径。

四、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未来展望

已有研究为未来祖辈参与教养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综上所述,第一,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文献数量呈波动上升态势,研究人员之间、研究机构之间尚未形成广泛、紧密的学术网络,研究的核心力量以高等院校为主,且地域上较为分散。第二,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研究聚焦在祖辈参与教养的概述、影响因素、作用后果及外部支持等方面。现有研究对核心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模糊,进而影响了对祖辈参与教养类型的细致划分、影响因素和作用后果的具体探讨。相对而言,祖辈参与教养的作用后果类研究成果较多,支持路径类研究成果较少。第三,我国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前沿演进具有以下特点:研究主题渐趋多元,受政策导向影响明显;研究话语从消极总结转向积极干预;研究价值从偏好孙辈取向到祖辈取向与家庭取向显现。据此,对祖辈参与教养研究的未来展望如下。

(一)多方合作,推动共建学术共同体

祖辈参与教养研究领域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应促进多方研究力量合作,构建核心研究作者群和核心研究机构群,推动新时代祖辈参与教养研究共同体的形成与建设。首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会议论坛、智库共建、联合培养、政策咨询、项目合作等方式,推动构建由高校、科研机构、行政机构、实施机构等主体相互作用的创新生态系统,共同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其次,高校在组织科研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应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牵引一批课题、师生、平台和成果,形成以高校为中心的创新研究高地和新质生产力发源高地。此外,培育专业与行业覆盖面广的研究队伍,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以拓展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二)回归本体,厘清基本概念

从我国祖辈参与教养实践和研究现状来看,对其基本概念研究的迫切需求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外研究中代指有祖辈参与的教养活动的名词仅有“grandparenting ”,其概念内涵需内置于特定的社会背景进行理解,我国祖辈参与教养亦有其文化根基;二是统一概念的理解与使用方能开展具体研究,当前国内研究对隔代教养、祖辈参与等概念的内涵认识不一,概念本体所指不明晰,以至于对祖辈参与教养的类型、意义及利弊概而论之。祖辈参与教养领域的现有研究依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角度,已经形成了几类相互差异、各有侧重的概念。[36]因此,随着国内学者对祖辈参与教养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研究只有立足中国现实语境,进一步正本清源,界定其概念体系内涵,才能更好地指导国内实践。

(三)价值多元,关注家庭内部共生关系

在研究的价值立场方面,不论是孙辈取向还是祖辈取向,都局限于单一主体的研究取向。家庭即一个小型的系统,孙辈、父辈、祖辈等不同主体在其间互动、维系。在动态变化的复杂过程中,除了个体价值之外,祖辈参与教养更有其独特的家庭和生命价值。具体来说:一是在孙辈成长的不同时期,祖辈的实际参与情况有所变化;二是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以之作为主要标准评判祖辈参与教养的作用后果,更需要关注祖辈参与的长期效应。未来研究需要考虑祖辈参与的多元价值取向,全面、深入地关注家庭中其他主体的共生关系以及整个家庭的生命周期演变情况。

(四)立足时代,着眼中国问题的本土观照

祖辈参与教养现象在我国具有本土特色,一是在同样的育儿与生存压力下,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韩两国并未发展出和中国一样的祖辈参与教养,其深层原因值得进一步讨论。二是随着时代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中国家庭也随之产生一系列变化,家庭结构的复杂性需要学界探讨不同家庭模式中的祖辈参与教养现象,如双亲及单亲家庭、独生子女及多生子女家庭、流动家庭以及新城市家庭等。三是关注祖辈群体的内部异质性。比如依据祖辈的身份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型:流动祖辈、高知祖辈、母系祖辈等。已有研究依据祖辈参与教养的行为特征,探索祖辈参与教养行为的潜在类别。[37]祖辈群体的内部差异有望解释已有文献中得出的祖辈参与教养与孙辈发展之间关系的不一致结论。

(五)积极干预,大力探索支持路径

当前祖辈参与教养在增进家庭福祉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国内对于支持祖辈参与教养的路径探索才刚刚起步,未来可以从政策和实践两个层面继续推进。在政策层面,通过各种社会支持政策来提高祖辈参与教养的频率并降低强度[38],肯定祖辈在参与教养中的价值,做好顶层设计并构建相应的政策支持系统,如探索通过提供经济支持、服务支持等方式为祖辈提供帮助[39]。在实践层面,基于社区这一连接家庭与社会的关键纽带,关注参与教养祖辈的培训指导、心理疏导、健康维护、代际关系改善等需求,整合多方资源建构社区支持祖辈参与教养的服务网络。在学校、老年大学等主体之外,探索社会成员如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支持祖辈参与教养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郭冠群,吴昊.国内祖辈参与养育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5): 47-54.

[2] 罗兴武,林芝易,刘洋,等.平台研究:前沿演进与理论框架——基于CiteSpace Ⅴ知识图谱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22): 152-160.

[3] 陈传锋,胡志刚,韩布新.隔代教养研究特点与趋势——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的计量分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5): 26-33.

[4] 段飞艳,李静.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2(4): 13-16.

[5] 倪星.0-6岁儿童祖辈家长的教育素质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9:11.

[6] 尹国强,易凌云.学前教育体制机制研究的现实图谱和未来走向[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1): 7-14.

[7] 郑佳然.代际交换:隔代抚养的实质与挑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 113-119.

[8] 宋璐,冯雪.隔代抚养:以祖父母为视角的分析框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 83-89.

[9] 王亚东.城市代际合作育儿的原因、表征及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23: 35-37.

[10] 闻明晶.祖孙依恋研究述评[C]//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摘要集.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15:1.

[11] [20]李洪曾.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 2005(6): 28-30.

[12] [17]许岩, 裴丽颖. 祖父母参与儿童教养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J]. 学前教育研究, 2012(1) : 60-66.

[13] 刘贝贝,青平,肖述莹,等.食物消费视角下祖辈隔代溺爱对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 2019(1): 32-46.

[14] 刘云,赵振国.隔代教养对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 2013(2) : 37-42.

[15] 嵩钰佳,邓丽华,申美玲,等.祖父母教养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 2016(11) : 17-23.

[16] 贾攀华.男性隔代照顾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5: 44.

[18] 邢淑芬,梁熙,岳建宏,等.祖辈共同养育背景下多重依恋关系及对幼儿社会-情绪性发展的影响[J].心理学报, 2016(5): 518-528.

[19] 孔屏,周利娜,刘娟.祖父母教养与孙子女情绪适应关系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8):81-83.

[21] 胡南燕,宁满秀.学前阶段隔代照料对初中生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22(5) :44-56.

[22] 赵振国.隔代教养对幼儿情绪调节策略发展影响的城乡差异研究[J].心理研究,2012(4):29-35.

[23] 汪萍,宋璞,陈彩平,等.隔代抚养对1~3岁婴幼儿智能发展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9(12): 1006-1007.

[24] 金阳,王明怡.隔代教养对2~3岁儿童气质语言理解与工作记忆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3(8): 919-921.

[25] 尚英楠.亲子抚养与隔代抚养家庭儿童动力绘画比较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 13-20.

[26] 周晶,韩央迪,WEIYU MAO,等.照料孙子女的经历对农村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6(7): 81-96.

[27] HIBRAND S, COALL D A, MEYER A H,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associations among helping, health, and longevity[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17,187:109-117.

[28] CHEN F, LIU G, MAIR C A.Intergenerational ties in context: Grandparents caring for grandchildren in China [J].Social Forces, 2011(2):571-594.

[29] 陈璐,张跃飞,陈传锋.幼儿隔代教养的利与弊:对祖辈、父辈和孙辈的影响研究概述[J].幼儿教育, 2014(12): 52-56.

[30] 谢霁月.城市双独家庭幼儿教育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9.

[31] 孙立新,刘兰兰.教育会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吗?——基于教育回报率的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20(5):111-120.

[32] 雷和敏,曾彬.依托社区的幼儿家庭隔代教育指导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11):33-38.

[33] 肖铭.整合与创生:社区老年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J].武夷学院学报,2023(4): 30-35.

[34] 郭姗,鄢超云.基于隔代教育优化的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理路[J].职教论坛, 2022(4): 89-95.

[35] 王东华,张晓丹,陈付丽,等.我国留守儿童心理研究前沿演进与热点领域——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7):138-141+144.

[36] 吴昊,郭冠群,刘晶波.我国“祖辈参与养育”问题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建议[J].幼儿教育,2023(12): 38-43.

[37] 徐维曼.祖辈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及类型划分[D].华东师范大学, 2022: 3-4.

[38] 林卡,李骅.隔代照顾研究述评及其政策讨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 5-13.

[39] 单文顶,王小英.支持祖辈托育:公共政策不可忽视的要素[J].教育科学研究,2021(9): 31-35,55.

Historical Review and Outlook for Grandparents' Participation in Parenting Research in China

SHI Qianying LI Shaomei

Abstract: Grandparents have played a key role in family upbringing in China since ancient times. This phenomenon is both a positive strategy for families to cope with the pressures and stresses of reality and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country to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family care; as such, reviewing the research history of grandparents' participation in parent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overview, hotspots, and cutting-edge developments of research on grandparental involvement in parenting in China, we employed CiteSpace to visualize and analyze the journal literature from the CNKI database, and conducted a qualitative analysis. In the future, consideration can be given to strengthening research in terms of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an academic community, clarifying basic concepts, focusing on symbio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family, focusing on Chinese issues in local contexts, and exploring support paths.

Keywords: Grandparent Participation; Grandparenting;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Analysis

(责任编辑:李 宇)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港口煤炭物流可视化分析平台
近十五年国外大学生就业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可视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眼动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可视化分析在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