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硕果
一家年轻的上海公司,造出新能源重卡。
4月底,苇渡科技创始人韩文发布两款新车,主推纯电动重卡。
韩文是一位90后老板,刚满34岁,于2022年创办公司,带领团队拿到4轮融资,累计获得近10亿元人民币。
其最新一轮融资于4月中旬完成,投资方包括汇丰银行、海特(HITE)资金、嘉民集团等机构。
该公司表示,本次融得的资金,将用于新能源重卡在中美欧等地的测试和量产交付。
纯电动重卡,是韩文最看重的产品。
90分钟的发布会里,他花了半小时来介绍这款新车,将其比作“骆驼”——载货量大、体重轻、跑得远、补能效率高。
在满载49吨情况下,新车续航670km,搭配快充方案,35分钟内可补能400公里。
他举了个例子,跑京沪线的重卡司机,每4小时休息一次,按100公里的时速,电池续航要超500公里,才能满足其需求。
中短途货运司机,往往需要一口气跑完全程,甚至往返。比如从上海到合肥,全程500多公里,荣庆物流的司机如果想一次跑完,重卡续航就得超过600公里。
能耗方面,这款电动重卡每公里消耗约1.09度电,低于行业的1.5~1.7度电。
按照每度电八毛钱来计算,相较于普通电动重卡,补能一次可节省130元。
造型上,韩文团队将整车打造成流线型,其风阻系数为0.2755,有助于降低能耗。
公司称,这只“骆驼”的体重较轻,所受的风阻力为当前重卡车型里最小。载货量相同的情况下,这只“骆驼”会跑得更远、更快。
韩文锚定的新能源重卡客户,是大型的仓储物流机构,其重卡产品走的路线,基本是从仓储到仓储“点对点”运营路线,这样既能保障新能源重卡行驶的固定性、安全性,也可带动沿途充电桩的布局。
他还希望提高司机的舒适度。
车内生活舱拥有8.2立方米的室内空间,生活区配备空调、饮水机和半躺式卧铺,休闲区配备车载电视。
“我们希望给驾驶员提供一个生活空间,这里不光是一个去上班、去干活的地方。”韩文介绍道。
苇渡科技还为首款纯电动重卡设计了全冗余线控电动底盘。韩文认为,在自动驾驶层面,这将为车辆提供向上兼容的空间。
据透露,这款电动重卡将于今年9月交付。
韩文学的是经济类专业,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加入金沙江创投,成为成为一名投资人,后进入卡车自动驾驶公司智加科技工作。
其间,他发现了新能源重卡行业,市场大且渗透率低。
《中国数字货运物流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公路货运市场规模约为5万亿元。美国、欧洲公路货运市场,规模也在万亿级别。
国内目前新能源重卡渗透率仅为5.7%,欧洲不到2%,美国不足3%。
这是韩文的机会。
“传统的‘油改电或者‘迭代式新能源重卡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客户需要。”韩文称,蜡烛的持续迭代,不能让人类发明电灯泡。
他坚定入局,找来一位技术专家,合伙创业。
苇渡总经理陈皓利履历丰富,被韩文称为重卡界的“六边形战士”,“研发、生产、管理、财务、人员、组织架构,都可以管”。
陈在大运集团工作了13年,曾负责多款柴油、电动、氢燃料重卡的研发。
两位创始人,分工明确。
针对线控平台、电子架构等,韩文提要求,陈皓利根据以往造车经验,落地执行。
其组建了一支拥有1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其中80人拥有8年以上的重卡工作经验。成立两年来,团队已申请200多项发明专利。
细节方面,新车取得多项突破,比如做了隐藏式门把手、电动滑移门、双枪快充。
重卡行业竞争激烈,韩文瞄准海外市场,期望撕开一道口子。
公司已与多家跨国企业合作,比如嘉里物流、迪卡侬等。合作对象提要求,倒逼苇渡开展研发工作。
比如迪卡侬对重卡有两个要求:一是在高原、高温等严苛环境下,车辆要达到600公里续航;二是装卸货时能够快速充电。
截至目前,苇渡新车已完成10 万多公里的路测,并携手迪卡侬完成了高温、高寒测试。
发布会上,韩文播放了两段实地路测视频,以证明产品在极端环境的可靠性。他提到,在高温测试中,有团队成员中暑,“车的耐高温性能比人好”。
此前,苇渡还和TUV达成合作,后者将为其提供法律方面的服务,推动新能源重卡在美国市场落地。
苇渡科技在欧美累计拿到超5000台车的订单。
“美国一台纯电重卡,要卖到30万美元以上。我们的产品售价、成本低,苇渡要‘卷到国外去。”韩文表示。
驾驶体验好、综合运营成本低,苇渡制造的“骆驼”,希望打开欧美市场。
(实习生张栩彬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