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宇航放火箭

2024-07-03 12:06江昱玢王硕果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4年6期
关键词:宇航中科总装

江昱玢 王硕果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一家总部位于广州的公司,首次上榜。

成立于2018年的中科宇航,扎根商业航天赛道,现有力箭一号、力箭三号等在研产品。

现年57岁的掌舵人杨毅强,曾是中国首型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的总指挥,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

这位从山西运城走出的教授,扎入商业航天的创业洪流,用6年时间,把公司估值带到100亿。

4月中旬,中科宇航宣布完成6000万元新一轮融资。

杨的团队已在广州南沙建成产业化基地,正形成批量化生产能力,将遨游苍穹之梦变为现实。

一箭多星

1月23日12时3分,力箭一号遥三商业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杨毅强手中的核心产品之一,独特之处在于“一箭多星”,即火箭搭载小型卫星,“拼单”发射,能节省成本,提升研制、发射效率。

去年6月,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一箭26星”方式成功发射,刷新了我国“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

“关键技术在于分离。火工品是否可靠工作、分离时序设计是否得当、分离动作能否保障卫星安全准确可靠进入预定轨道,都面临风险。”中科宇航副总裁李新宇介绍。

团队自研了一套通用的星箭分离结构。其间,需要大量上下游企业协作,碰到过难题。

例如,“遥二”星箭分离试验时,一家北京供应商交付的星箭分离模拟支座,与爆炸螺栓装配不匹配。找原供应商返修产品,至少得4天。好在广东的机械加工行业发达,团队找到了本地化的应急方案。

“中午发现问题,下午便找到加工厂家,不到4个小时就解决问题,保证了试验按节点完成。”

杨教授把部分重心,转向在广州南沙区寻找合适的上游配套企业。

早在2022年,力箭一号首发成功,其起飞重量135吨,起飞推力200吨,总长30米,芯级直径两米多,是当时国内运载能力最大的固体火箭。

不到两年,该系列运载火箭已将3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杨毅强出生于1967年,运城绛县人。1987年,从飞行器系统工程专业毕业后,他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杨参与和负责过3个国家航天型号研制工作,并担任“长征十一号”火箭首任总指挥。

从火箭总指挥,到企业董事长,重要的命题是,如何把航天变得“赚钱”。杨教授关注“成本”。

客户们降本增效的需求迫切,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成了研发关键。

“利用可重复使用的往返垂直起降验证机,我们完成了可回收模拟,火箭返回后将被这两处像‘筷子一样的部件夹住,精度可达10米。”李新宇举例道。

把卫星支架由铝材料改为复合材料,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减重约30%,运载能力提高约50公斤。

产能谋划

从首飞实现“零的突破”,到具备年产30发次的运载火箭总装测试能力,杨毅强“形成高密度、航班化发射”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资本多轮押注。

4月中旬,公司宣布完成6000万元的C+轮融资,投资方为中国银河投资旗下陕西空天创新基金。

此前,杨毅强已拿下七轮融资。中科院资本、越秀产业基金、云辉资本等,多次递来橄榄枝。

艾媒咨询预估,2024年,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2.34万亿元。杨教授加速扩产。

去年1月,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在广州南沙落成投产,总规划占地面积600亩,可年产30发火箭。该基地主要做固态火箭,例如,力箭一号、“遥二”等,就是在此完成的制造和总装测试。

中国商业火箭的发展即将进入第三阶段——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有望于6月底开始发射,将组建上万颗卫星网络,进一步拉升火箭运力需求。

届时,发射频次增加,单次运载能力提高,火箭公司们将从固体赛道,转向可重复使用的液体火箭。

液体火箭比冲高、推力可调、可多次启动,在成本、燃料消耗和重复使用等方面有优势。

杨毅强已提前做好谋划。

2023年开建的广州从化液体动力系统试验中心,“主要是做液体发动机的点火实验,以及动力系统的试车”。

首席财务官樊娜提到,一发火箭大概要用9~12台发动机,上天之前,每台发动机地面实验时长,累计要2万秒,从化试车台预计年底可建成一期工程并投用,液体火箭试车、点火进程,会比原来快很多。

按计划,2025年,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将执行首飞任务。

杨毅强的规划是,联动几个产业基地,发动机的部分零部件在南沙生产,运至从化进行发动机总装及试车,再运往火箭生产基地做整箭的总装总测。

他还想让更多人体验太空旅游——乘坐航天器进入离地100公里的轨道,体验航天员起飞超重、降落失重的感觉。

“体验预计用时10分钟,完成一次天地往返,其中太空滞留时间约100秒。”前提是,可重复使用的液体发动机,可靠性要达到载人航天的标准。

杨毅强带队,探索着商业航天的更多可能性。

猜你喜欢
宇航中科总装
中科网安
中科网安
质量检验在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总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航天器回收着陆系统总装多余物预防与控制
狼蛛
中科荣耀
中国航天发展史(二)
集装箱正面起重机总装技术
我的宇航梦
我的宇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