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内容。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善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阅读教学进行优化,指导学生开展趣味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阅读材料是开展趣味阅读的基础。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内容生动、语言优美的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教师首先选择了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阅读材料。除了课文外,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童话的背景资料。这些材料内容生动、语言优美,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来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在情境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与童话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阅读理解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故事中的细节描写。在深入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的深层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此外,教师还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创意写作,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锻炼写作能力。在开展趣味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创设情境是开展趣味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例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幅老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老屋的特点,如破旧的外观、残破的窗户等;然后,教师用语言描述的方式带领学生畅想身处老屋的情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老屋、小猫、老母鸡等不同角色,通过对话和表演,再现老屋与小动物之间的互动,强化阅读体验,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在创设情境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老屋与小动物们的情感交流,体会老屋对小动物们的关爱。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更深刻地体会到故事背后蕴含的感情。
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是落实趣味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角色扮演和阅读分享等活动,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到知识。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增强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精卫填海》一课,教师首先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比赛,让学生以个人朗读或者小组合作朗读等方式,表现他们对文本的读解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朗读表现为基础加以评价与引导,助力学生掌握语音语调,提升阅读技巧。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重现故事情节。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与感情,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样有利于锻炼阅读理解能力与表演技巧。另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一个或多个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在阅读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交流阅读感悟,推动阅读向纵深发展。最后,教师指导学生以《精卫填海》中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为素材,进行创意写作或续写故事,锻炼写作能力。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情,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巨人的花园》一课,教师首先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师注意到学生在阅读理解、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于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采用指导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供一些阅读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及时解决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教师采用趣味阅读教学法,如角色扮演、情境对话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参与故事情节的演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对于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进行创意写作和口头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如改写结局、续写故事等。同时,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活动,让他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注重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趣味阅读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