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2024-07-02 00:33:33蒋兰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4期
关键词:培养高校体系

中图分类号:G8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4.000

备注:null

作者简介:蒋兰(1989—),女,硕士研究生,中级-讲师;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普通作者:null

作者简介:蒋兰(1989-5) 女,汉,江苏昆山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摘要:构建高校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培养体系对于提高学生专项能力、培养高素质田径人才、推动高校田径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促进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田径专业中人才培养中问题现状以及高校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意义进行了 分析,并 提出了高校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对策,旨为有效促进高校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的提升,为国家培养出更为优秀的田径运动人才。

关键词:高校; 田径专修;专项能力; 培养;体系

Research on the special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track and field

Jiang lan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struct the special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of college track and field specialized students to improve students' special ability, cultivate high-quality track and field talents,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rack and fiel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ports cause. To this end, the article adopts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problems in the track and field train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lleges in track and field professional students special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llege track and field specialized students special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to build countermeasures, purport to effectively promote college track and field specialized students special ability, to cultivate more excellent track and field sports talents.

Key words: university; track and field specialty; special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随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田径教育在培育专业田径人才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当前众多高校在田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却面临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实践教学机会匮乏、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1]。这些问题无疑成为了制约学生专项能力提升和田径人才培养质量的桎梏。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实用的田径专项能力培养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

1高校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培养中的问题现状

1.1 课程设置不够系统,缺乏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课程

在高校田径专修学生的专项能力培养当中,课程设置不够系统,缺乏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是主要问题。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到课程设置的影响。目前,许多高校的田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显得不够系统和全面,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脱节现象尤为突出[2]。这种脱节导致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训练和比赛中却难以运用,甚至有时会对这些知识感到困惑和迷茫。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断裂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阻碍了其专项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是,当前的课程设置在针对性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但现有的课程往往缺乏对不同学生的细致考虑。这导致了部分学生在某些领域的能力过于薄弱,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在不需要的领域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种缺乏针对性的课程设置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限制了其专项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是,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持续创新,高校田径课程的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换代。然而,部分高校由于师资、资金或其他原因,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已经过时,难以适应现代田径运动的发展需求[3]。因此,为了提升高校田径专修学生的专项能力,必须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改革,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使其与现代田径运动的发展保持同步。

1.2 实践教学机会有限,学生缺乏实际训练和比赛经验

高校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的培养中,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当前许多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机会却十分有限,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训练设施不足成为了制约学生实践训练机会的重要因素。田径运动需要相应的场地、器材和设施来支持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4]。然而,部分高校由于资金短缺或其他原因,训练设施并不完善或数量有限,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无法获得充足的训练时间和质量。长此以往,学生的技术水平自然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专项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制约。

二是,学生参加比赛的机会也相当有限。比赛是检验学生训练成果、提升竞技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高校间田径比赛的组织和安排并不完善,以及部分高校对田径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能够参与的比赛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了限制。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积累比赛经验的机会,也限制了他们在竞技水平上的突破和提升[5]。同时,缺乏比赛经验的学生在面对重要比赛时,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也会受到挑战,这进一步影响了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

三是,实践教学管理的不规范也是制约学生实践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训练计划不明确、比赛安排不合理、教练指导不规范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影响他们的训练效果和比赛表现。

1.3 师资力量不均等,部分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田径专修学生的专项能力培养过程中,师资力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在田径专业的师资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均等问题,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田径专业的教师队伍中,虽然有一部分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专业背景,但也不乏一些教师的专业水平无法满足当前教学和训练的需求[6] 。这些教师可能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或更新知识的意识,导致他们在教学和训练中无法给予学生高质量的指导和帮助。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限制了他们专项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师资结构不合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一些高校中,田径专业的教师队伍可能存在青年教师过多或过少、教师专业领域过于集中或分散等问题。青年教师虽然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但缺乏经验和稳定性,可能导致教学和训练的不稳定。而教师专业领域过于集中或分散则可能导致某些领域的教学和训练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受到影响。

三是,教师培训和发展不足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持续创新,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教学和训练需求。然而,部分高校可能忽视了教师的培训和发展工作,导致教师的专业水平无法得到提升。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训练效果,也限制了学生在专项能力上的突破和提升。

2高校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意义

2.1可以提高学生的专项能力

田径专项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其核心意义深远,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训练机制,更是一个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教育模式。这一体系通过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结合学生个体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系统又全面的学习和发展平台。

在培养体系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到技术层面的精准指导,从基础到高级,从理论到实践,都能够得到系统化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体系注重的不仅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学生整体竞技水平的提升,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它包括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确保学生在田径领域的全面发展。

这样的培养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校期间获得出色的表现,更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进入职业领域,学生都能够凭借在这一体系中获得的全面、深入的田径专项能力,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

2.2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田径人才

在当今社会,随着竞技体育的日益繁荣和群众体育的普及,田径运动作为最基础、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专项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正是高校为了响应这一时代需求,致力于培养更多高素质田径人才的重要举措。

这一体系不仅强调学生在技术层面的掌握和精进,更注重他们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针对性的课程设置、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及丰富的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显著的进步,不仅能够在各类比赛中展现出色的竞技水平,更能够在田径领域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

这些高素质田径人才不仅拥有高超的技术水平,更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他们不仅能够在比赛中争金夺银,更能够在教练、裁判、科研、组织管理等多个领域为田径运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专项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高校田径教育将不再是简单的技术传授,而是成为了一个全面、系统、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模式。它不仅能够培养出更多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高水平运动员,更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具有专业素养、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田径人才,为田径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3有效推动高校田径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在当下教育环境中,传统的田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对田径人才的高标准要求。因此,专项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成为了高校田径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这不仅仅是一项单一的教育创新,而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教育改革,涉及到课程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更新、实践教学模式的重塑等多个层面。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高校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田径课程,确保它们不仅涵盖基础理论知识,更要结合现代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引入前沿的教学内容和技术。同时,课程结构也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教学方法的革新也是关键。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校需要引入更多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此外,实践教学也是田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高校需要加强与校外田径基地、赛事组织等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际比赛和训练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田径技能和竞技水平。

2.4全面促进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任。田径教育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构建专项能力培养体系,不仅是为了培养优秀的田径人才,更是为了全面促进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这一体系的构建,高校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接社会对田径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素养又拥有高水平竞技能力的田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能够在国际和国内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为国家和学校争光,更能够成为推动田径运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在教练、裁判、组织管理等各个领域的贡献,将助力田径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同时,专项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也将激发更多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热爱和参与。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学生将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田径运动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热情。这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推动田径运动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普及和提高。

3高校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策略

3.1 优化课程设置,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高校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优化课程设置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为了构建更加高效和实用的课程体系,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整合和优化现有的田径课程内容。

一是,对田径课程内容进行整体的整合和优化是关键。这意味着要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找出其中的重复和冗余部分,进行必要的删减和整合。同时,还需要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田径运动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

二是,高校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校应该设计更多基于实践的课程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例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分析真实的田径比赛和训练案例,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经验;还可以通过模拟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体验比赛的紧张氛围和竞技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

三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高校还需要开发针对性的课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案。例如,对于不同专项的学生,可以提供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习重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和提升自己的专项能力。

四是,高校还需要及时跟踪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升级。田径运动是一项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运动项目,新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因此,高校应该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及时将最新的技术和理念融入到课程中,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

3.2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实际训练和比赛的机会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田径专项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加强实践教学,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训练和比赛机会。

一是,高校应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在课程设置中,应适当减少理论教学的课时,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训练和比赛。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是,高校应加大对田径训练设施的投入,完善设施设备。先进的训练设施是保障训练质量的基础,高校应积极筹措资金,购买先进的训练器材和装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同时,高校还应定期对训练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三是,高校还应丰富实践教学形式。除了日常的课堂训练外,还可以组织更多的课外训练、校际比赛等,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比赛的紧张氛围和竞技技巧,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和心理素质。同时,高校还可以与相关企业或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四是,高校应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实践教学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教学活动,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监控。高校应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标准等,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高校还应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监督机制,对实践教学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3.3 提升师资水平,加强教师培训和引进高水平教师**

在构建高校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培养体系中,师资力量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够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因此,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提升师资水平,加强教师培训和引进高水平教师。

一是,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这些培训可以包括最新的田径教学理论、训练方法、比赛策略等。通过培训,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高校还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或短期教学,让教师们接触到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经验。

二是,高校应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高水平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通常在教学和训练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通过引进高水平教师,高校可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三是,高校还应激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和研究。创新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教师可以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发新的教学资源等方式进行教学创新。同时,高校可以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鼓励他们开展科研工作,推动田径教学和训练的科学化、规范化。

四是,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教学质量、训练效果、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和训练效果进行客观评价。通过评价,可以发现教师的优点和不足,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评价体系还可以为高校提供决策依据,帮助他们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师培训和发展计划。

4结论

总之,高校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学生专项能力、培养高素质田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高校在高校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当中,结合田径项目的特点,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引入趣味性、娱乐性和竞技性元素,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其自主训练的能力。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实践平台,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先进的田径器材和设施,接受专业的技能训练,并参与实战演练,从而提高其专项技术水平,增强应用能力。还要注重实践教学和师资建设,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以提高田径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传. 基于OBE理念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跨栏“双线混融”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23.

[2]刘浪. 高校体育学类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设计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23.

[3]龚博琦,王志强,彭金根.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专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2, 56 (07): 92-100.

[4]周盛发.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与对策探析 [J]. 体育风尚, 2022, (02): 113-115.

[5]郭风兰,马祯.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中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的研究 [J]. 田径, 2022, (02): 47-49.

[6]韩子桐. 智慧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课改革路径研究[D]. 阜阳师范大学, 2021.

猜你喜欢
培养高校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6:35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46:2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