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 张俊峰
摘要:当下,皖北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面临人才培养增速与产业发展增速不匹配、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不吻合、师资队伍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实训平台无法有效支撑岗位实践技能培养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皖北区域高职院校应建立“政校企”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匹配产业需求的专业群,重构适应岗位需求的教学体系,完善面向产业一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打造高水平“技能型”师资队伍,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闭环机制。
关键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政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4)02-0041-0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安徽省特别是皖北地区面临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供给不足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安徽省教育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安徽高校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行动方案》,要求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助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但调查发现,皖北地区11所主要高职院校信息类相关专业每年毕业学生4500人左右,其中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每年毕业学生1100人左右,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占比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不匹配。为此,本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皖北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以助力皖北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
二、皖北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皖北全面振兴等政策带来的机遇,皖北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近些年迎来了快速发展,对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和其他区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类似,皖北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面临着“两不两无”问题。
(一)人才培养增速与产业发展增速不匹配
自国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以来,皖北地区积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企业实力不断提升。以阜阳市为例,阜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市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2%,其中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规上企业95家,实现营收140.4亿元,产业产值增加35.9%,增速全省领先[1]。2024年阜阳市第一批市级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显示,新一代信息技术岗位需求占总需求的7.1%,其中颍州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岗位需求占该区总需求的57.5%○1。但2023年阜阳市域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高职专业的毕业生数仅有143人,毕业生增速9.1%○2。人才培养数量和人才培养增速都落后于产业发展规模和增速。
(二)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不吻合
近三年,受益于国家和地方多种发展政策叠加,皖北地区的战略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增速远超其他行业。但和产业迅速发展相比,皖北地区的高职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则落后较多。调查发现,皖北地区11所主要高职院校均开设信息技术类相关专业,总计开设专业数量62个,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数量为18个,占比29.0%○3,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开设比例和调整速度明显落后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出现皖北地区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不吻合问题。
(三)师资队伍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当前皖北地区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而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专任教师不足的情况尤为突出,以阜阳市域内的高职院校为例,信息技术类专业在校生有1043人,但专任教师仅有49人○2。同时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技术迭代速度,特别是实践技能存在一定短板。比如,就网络安全产业而言,笔者联合行业企业调查得知,皖北区域网络安全企业所需岗位能力分布情况是:实操能力占比达71%,非实操能力占比29%○4。其中实操能力包括安全设备安装调试、网络安全运维、渗透测试等,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课教师中,仅有16.7%的教师拥有相关项目经验,掌握简单的实操技能。
(四)实训平台无法有效支撑岗位实践技能培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于专业技能的需求都是基于新的应用领域和场景,传统的实训平台无法支持新岗位对实践技能的需求[2-5]。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应用较为广泛且皖北高职院校开设较多的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学校应部署运算能力较强的云平台,方便学生通过实训掌握大数据存储、计算、清洗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皖北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有限,新型信息技术实训设备的购置压力比较大,往往不能及时建设比较先进的实训平台,无法有效支撑学生岗位实操技能的培养。
三、皖北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建立“政校企”三方协同育人机制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的政策倾斜,既为皖北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政策优势,同时也对地方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将要求以指标考核的形式分配到与产业相关的地方主管部门,地方主管部门对促进产业发展都有较大参与热情。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随着皖北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为急切,加上政府的政策引导,企业对于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为此,“政企校”三方可围绕皖北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以建设产业学院为抓手,建立“政校企”三方共建共育机制,即成立由“政校企”组成的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建立常态化制度化协商机制,进行全流程全方位合作,搭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服务产业发展的平台,将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有效引入到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有效支撑区域产业发展。
(二)建设匹配产业需求的专业群
“政校企”可按照“政府搭平台、企业出技术、学校抓培养”思路进行分工配合,共同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借助政府对于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依托企业对岗位需求和岗位职责的了解,结合学校对人才培养规律的深刻认知,按照传统专业升级改造和增设新兴专业两个实施路径优化专业设置。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原有传统专业融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增设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急需的新兴专业。完善专业优化调整动态机制,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数量,打造与产业规模相匹配的专业群,扩大招生规模,加强人才供给。
(三)重构适应岗位需求的教学体系
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政企校”三方可根据专业群内不同专业定位,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和课程模块。针对专业基础课,可采用项目制教学方式,融入岗位综合素养,注重学生岗位基本知识和素养培育;对于岗位实践课,可以结合岗位技能,三方共投共建共享仿真课程资源,夯实学生专业技能基础;针对企业实践课,可根据产业岗位需求和学生发展定位,分别联合不同专业方向的企业开发课程资源;对于社会服务课程,可依托技术服务中心,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共同开发模块化教学内容,提升师生服务社会能力。
(四)完善面向产业一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可从实践课程资源开发、实践平台建设、参与社会服务锻炼三个方面打造面向产业一线的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在实践课程资源方面,可依托“政校企”协同,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和岗位职责,邀请企业一线工程师和校内教师联合开发特色实践教学项目,丰富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可采用“政校企”共同投入资金和资源的形式,打造面向皖北区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方向的实践平台,包括软件开发实践中心、网络安全实践中心等,实践中心建设应坚持产教一致原则,即学校建设的实践平台和产业一线所用的生产设备型号或功能相符,确保实训平台能够有效支撑学生岗位实操技能培养;在参与社会服务锻炼方面,可依托产业学院,建设区域技术服务中心,政府提供政策和平台,企业提供技术和资质,学校提供场地和人员,三方共同为师生搭建实践平台,让师生在真实的项目和任务中锻炼实操能力,同时在技术服务中检验实践体系和人才培养的支撑度。
(五)打造高水平“技能型”师资队伍
可采用“引“育”结合的思路建设“技能型”师资队伍。“引”,即注重从企业一线招聘教师,特别是引进实操能力强且贴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教师,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技能。“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企联合组建技能大师团队,建设校内“大师工作室”,选聘合作企业技术能手加入,组织技术能手参与专业教学和专业建设,拉近教学和产业的距离;二是实施教师技能提升行动,在合作企业建设“教师实践流动站”,每年选派教师进站实践,全程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学习产业前沿技术。
(六)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闭环机制
可构建“技能人才培养—技能服务查漏—专业技能提升”的实践技能人才培养闭环机制,即依托面向产业一线的实践平台和课程资源,培养具备一定实操能力的技能人才;然后通过参加相关技能大赛和1+X技能证书考试,实现岗赛证融通,夯实和锤炼学生专业技能;最后以技术服务中心为平台,师生通过参与技术服务,找准技能差距,再于实践和岗赛证融通中持续提升,进而形成技能人才培养闭环检验优化机制。
——
注释:
①根据阜阳市人才工作网发布的2024年第一批企业市级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统计得出。
②根据阜阳三所高职院校2023级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三个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毕业生数量统计得出,毕业生增速是相较于2022年三所院校毕业生而言的。
③根据皖北地区11所主要高职院校开设专业数量统计得出。
④根据奇安信对阜阳市软件园进驻企业调查结果统计。
参考文献:
[1]阜阳市统计局.阜阳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4-04-26)[2024-04-29].https:// www.fy.gov.cn/openness/detail/content/662b2329886688146d8b4569.html.
[2]肖萍萍,李伟光.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光华:中软IT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22(06):2-5.
[3]宋清林,张娜.司法行政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以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司法信息安全专业群建设为例[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 21(03):101-106.
[4]王天琪,张慧,王春波,等.“双高”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研究[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3(10):29-30.
[5]高玉双.“双高”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路径研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为例[J].办公自动化,2023,28(04):29-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