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雪洁
摘要:高校共青团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的现实需要。当前高校共青团应克服意识形态工作遇到的诸多困难,对青年学生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高校共青团要聚焦主责主业,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要巩固网络阵地,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要坚持文化育人,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高校共青团;立德树人;话语权;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4)02-0038-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1]意识形态工作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2]。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共青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工作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确保青年学生能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一、高校共青团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团的所有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当好这个助手和后备军。关键是要抓住3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3]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共青团的殷切期望,也是新时代共青团的职责使命。共青团成立100年来,始终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积极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工作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年在思想洗礼中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如今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临许多不可预见的风险和挑战,新时代新征程赋予青年更多的政治责任,高校共青团要充分认识到青年学生的重要作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青年一代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
(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要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目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确保高校始终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坚强阵地[4]。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西方社会思潮借助大众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传播,对青年学生造成价值迷失和意识形态误导,给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引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丰富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全面发展,把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作为立身之本,理想信念更为坚定,身心素质向好向强,知识素养不断提升,社会参与积极主动,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5]这一论述指明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方向,明确了广大青年追逐梦想的历史担当。共青团自成立以来,就顺应时代潮流,领导广大青年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接续奋斗、建功立业。新时代青年见证国家的快速发展,经历国家的繁荣富强,由衷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高度的民族认同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但是也应该看到部分青年出现理想信念弱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等问题,高校共青团应通过开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导向明晰的系列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在品行修养、学业发展、身心健康、价值构建、意志锤炼等方面获得全面成长,激励青年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源源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造就优秀人才。
二、高校共青团开展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青年学生的主导权受到多元化社会思潮的挑战
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现实中受多样化的生活模式、思想观念以及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部分青年缺乏理性辨别与分析能力,表现出盲从甚至迷茫[6]。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容易受到一些错误社会思潮、芜杂信息观点的影响,部分青年身上出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不够牢固等问题。这就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困难,如何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教育者的话语权受到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挑战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话语权已经不再是少数人或者特定群体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权利。这种情况下,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影响就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交互的。这种变化使得共青团在意识形态工作中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已经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获取各种信息和观点,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其次,社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就给共青团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三)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首先,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存在。面对西方意识形态话语霸权渗透、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高校共青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多元社会思潮的引领,更好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凝聚青年。这需要高校共青团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意识形态风险,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析和研判,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方面,一些高校共青团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共青团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不够规范,责任分工不清,工作效率低下。因此,高校共青团需要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共青团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素质和责任意识,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确保责任明确、权责对等、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得以落实。
三、高校共青团应对青年学生加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
(一)聚焦主责主业,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
首先,高校共青团应始终牢记党的要求,聚焦主责主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共产主义理想的忠实信仰者。具体来说,就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青年的关心关切和诉求,分层设计、分类指导,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对青年学生加强思想引导和教育,让他们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其次,高校共青团应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注重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积极参与意识形态工作。要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强化协同育人观念,深化校企团建合作,共同发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为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此外,高校共青团还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组织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的特点出发,赋能青年成长成才。
(二)巩固网络阵地,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
共青团应对互联网强化管理和引导,防止不良信息在网上传播。引导青年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让他们了解互联网的优点和缺点,避免沉迷于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制定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要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强化培训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激励机制,促使他们积极开展工作;增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坚持文化育人,引导青年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高校共青团应发挥优势,积极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内容,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高校共青团还应提升文化产品供给的数量与质量,推出更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通过组织讲座、开展主题教育等方式,坚定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同时,高校共青团也应注重对青年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1]高校共青团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路径,提升育人效果,增强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身份的认同感,引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17(01).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2).
[3]习近平.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 让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N].人民日报,2018-07-03(01).
[4]丁凯,姜林宏.坚持党对高校全面领导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光明日报,2023-05-22(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8.
[6]李小玲.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