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动教育的乡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2024-07-02 11:27:49赵炳权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6期
关键词:农耕校园文化劳动

赵炳权

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育模式。两者的结合,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素养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一、因地制宜,搭建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

揭西县第二华侨中学,这所位于粤东地区的乡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在面临教师编制紧缺、教师结构失衡以及办学条件相对滞后的挑战中,积极探寻校园文化建设的提升之道。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当前处于初级的摸索阶段,如何利用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制度管理的科学规范以及课程设置的创新设计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前期工作中,学校团队深入研读了大量资料,并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当地丰富的传统文化,提出了品牌校园文化建设计划。这一计划旨在通过文化的力量,激发基础稍显薄弱的学生潜能,最终实现教育的成人成才目标。

在校园文化的规划建设中,学校特别强调了劳动教育作为品牌特色课程的重要性。为了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学校积极筹划建设中小学生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立足乡村实际的基础上,学校结合自身地理优势,凸显农耕文化、潮汕非遗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的特色,根据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因地制宜地研发了一系列劳动教育课程。这些课程的实施,使基地参加劳动实践的学生劳动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也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活动引领,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

揭西县棉湖镇贡山村,作为全县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璀璨明珠,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春风中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里,省级万亩水稻田基地绿意盎然,油柑生产基地硕果累累,红色文化示范乡村熠熠生辉。学校紧跟时代步伐,与这些基地紧密合作,设立了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与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精心打造了集农耕文化、潮汕非遗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的学习基地。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学生亲身参与农耕操作,体验农耕的辛勤与喜悦,深切感受农耕文化的深厚魅力;他们融入非遗文化的长河,实践非遗传习,传承潮汕文化的独特基因;他们聆听红色革命故事,品味红色精神的伟大力量,心灵得到深刻的洗礼。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与不易,学校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和革命模范走进校园。他们通过生动的课堂讲解、亲身示范和座谈等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劳动者的风采,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和创新精神。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劳模精神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奋斗、创造、奉献等劳动精神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学校始终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大力弘扬劳动精神。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校报等多种渠道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劳动成为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劳动素养,更让他们在劳动中收获成长与快乐。

三、课程育人,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学校劳动课程紧扣“学”“思”

“践”“悟”,精心设计了系列课程。针对不同学段和类型学生的特点,主要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板块内容展开。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学校广泛听取了农业科技人员、劳动模范、革命前辈、乡贤以及非遗传承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经过深入研讨和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农耕体验、非遗传习、喜悦丰收、地方红色文化参观学习等丰富多样的主题课程。

为了更好地实施小学生活化劳动教育,学校采用了创新的“3+3+N”模式。第一个“3”指的是将小学六个年级按年龄相近的原则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二个“3”则是指生活化教育从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维度进行全方位渗透;而“N”则代表着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注重与各科教育的整合,实现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这些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各阶段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的特点,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直接感受,掌握日常生活所需的劳动技能。在将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确保教育质量的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利用课程成果参与校园环境美化项目,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注:本文系2023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薄弱学校的文化重塑研究”(课题编号:2023ZXDY204)研究成果。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农耕校园文化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8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