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治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创设合理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智能平台进入小学数学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其强大的交互功能正好符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时代发展需求。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阐述智能平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图形欣赏,激发兴趣
新课标提倡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真实情景中学习数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智能平台强大的交互功能,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不同类型的组合图形的图案。如课的开始通过展示房子侧面、篮球场、交通标志、七巧板等生活图片抽象出平面组合图形,充分运用智能平台的直观性、生动性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生被这些美丽的图案吸引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结合学过的知识思考:你知道什么叫组合图形吗?怎么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在此过程中,智能平台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例如智能平台视频的播放、在线画板、几何工具、图片动态欣赏等),通过大量展示相关的图片资料,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图形分析,发现方法
数学课堂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思考。我通过动态展示引入组合图形(房子侧面图),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叫组合图形”。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如何分解这两个组合图形并求出它们的面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再运用智能平台的拖放、平移等功能,直观、形象地展示组合图形分解的过程。学生很容易发现:房子侧面这个组合图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这两个基本图形组成,要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分别算出这两个基本图形的面积,然后加起来,也就是说要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得先会分解组合图形。在此实践探究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智能平台的拖放、平移等变换功能,对生活中的组合图形进行数学分析,让学生体会组合图形分解的具体过程,培养学生分析、 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化繁为简的目的,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
三、小组分享,畅谈想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观察、分析、实践等探究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因此,当学生学习了简单组合图形的分解过程及自主预习课本知识后,已经初步掌握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于是我选择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学习的方法和经验,畅谈自己的想法。设置问题如下:(1)说说你是怎样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的?为什么?(2)看看别人的方案有什么可取之处。(3)讨论一下谁的方法最好。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同时听取组内同学的不同想法,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四、互动展示,分享成果
经过以上环节的讨论交流后,学生希望把自己小组的想法与全班同学交流。智能平台改变了常见的展示讲解课件的教学过程,有利于把预设性课堂转变成生成性课堂。它本身具有互动性、操作性、集成性强的特点,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智能平台触屏的便捷操作,图形拖放、平移、旋转等功能很适合在小学数学自主课堂上应用,有效提高了自主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这个教学环节,我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智能平台上直接拖放图形或画线分解,分享自己小组的学习方法,而其他学生则就此提出问题,进而在分享、互动交流中解决问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展示各自的问题解决方案,与全班同学互动交流,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利用智能平台直观、快捷地完成组合图形的分解或剪拼及其交互功能,学生直观明了地理解了解题过程,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智能平台为数学课堂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学互动模式,使课堂导入更有趣,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分享学习更易实现。
注:本文系广东省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 2021YQJK201)、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双减背景下应用智能工具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 BQW2021JZN017)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