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跨学科课程设计和思考

2024-07-02 11:27刘俊杰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6期
关键词:平面镜跨学科光线

刘俊杰

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和趋势。当前国内跨学科研究的共识,体现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定义: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某一学科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过程。根据这个定义,数学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应该是以数学学科为主干,在现实的情景中,与其他学科关联开展学习,最后回到数学学科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课程设计

跨学科课程是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础。笔者结合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真实情景为主题,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创设真实的系列实践活动,采取先原理后应用的策略,让学生在探索真实情景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既满足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又为学生形成跨学科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搭台。

(一)跨学科课程的主题设置

在实践中,选择和设计一个实用的主题,以便围绕主题开展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的教学,实际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学科间知识整合外,特别需要考虑教与学实施时的各种制约因素。一般来说,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数学学科知识应用、社会热点问题、发展学生某项能力三个方面来考虑;也可以考虑从当前阶段对学生的专题教育中选择主题,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节能环保教育、法制教育、知识产权教育等。

例如结合“用字母表示数”知识应用和学生比较熟悉的古代经典数学难题,选择“拿鸡蛋难题”作为跨学科学习的主题,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整式的运算,感悟字母代替数字在数学、信息技术中应用的普遍性;感悟现代信息技术对数据处理的优势。学生通过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体验了化归思想、归纳推理思想,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再如,数学与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可以从中发掘数学知识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视角思考其他学科的问题,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如物理“光的反射”与数学的余角、平行线知识等紧密联系,可以创设“探究光线与反射镜位置关系”跨学科学习主题。这个主题旨在通过具体情景中的问题解决,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物理学科的综合运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归纳、推断,探索数学方法(如数学表达式、原理、数形结合)在其他学科或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形成模型意识,感悟数形结合思想,逐步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从实施的层面上看,上述两个主题的数学学习活动可以在教室或机房完成。然而新课标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据此,充分利用校园内的资源,创设开放性的研究主题“探究校园物体的高度”。探究的对象可以由学生选择,如校园里某栋建筑物或较高的树、旗杆,测量它们的高度,形成“探究校园××的高度”学习主题。这个主题旨在通过发现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建构数学模型解决身边的问题,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思考身边事物的能力。

(二)跨学科课程的内容设计

确定跨学科学习主题后,教师应该围绕主题分析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根据学习过程可控、可操作性确定最密切相关学科,再从最密切相关学科的知识角度将“主题”分解成若干问题或学习活动,就是将“主题”问题化、课堂学习活动化,一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1.拿鸡蛋难题。一筐鸡蛋:①1个1个拿,正好拿完;②2个2个拿,还剩1个;③3个3个拿,正好拿完;④4个4个拿,还剩1个;⑤5个5个拿,还剩1个;⑥6个6个拿,还剩3个;⑦7个7个拿,正好拿完;⑧8个8个拿,还剩1个;⑨9个9个拿,正好拿完。问筐里至少有多少个鸡蛋?

该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为知识风暴、数学论证、信息技术方案、成果展示交流四个阶段。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可设置如下问题:①问题中涉及哪些数量关系?②如何利用“字母表示数”和小学所学的运算律来解决问题?③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如电子表格、编程)来解决问题?④如何向其他组的同学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数学和信息技术方法解决难题,在最后成果展示交流阶段,各小组分别对数学逻辑推理、EXCEL电子表格、编程实现等三种方法进行展示、交流,体会运用不同技术线路实现目标的优势,以及运用同一技术线路解决问题时的技巧。

2.探究光线与反射镜的位置关系。生活中人们通常根据需要设置反射镜的位置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这个生活应用场景主要涉及光的反射定律、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等知识,考虑数学知识的应用,本主题创设四个探究活动:①两条平行的光线射向同一平面镜上,画出反射光线,探究这两条反射光线的位置关系;②一条竖直的太阳光线照射到一平面镜上,人们想要让反射光成为水平光线,请画出平面镜位置,并计算平面镜与入射光线的夹角;③两条平行线射向两个平面镜,这两条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都是40°,如果想让反射光线成为水平光线,试画出这两个平面镜的可能的位置,并计算出各平面镜与其入射光线的夹角,探究所画的两个平面镜的位置关系;④一束光线射向两个平面镜,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后,若要让最后反射的光线平行于入射光线返回,请画出两个平面镜的位置,并探究它们的位置关系,想象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场景。

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二第一学期物理学科学习的内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是初一第二学期数学学科学习的内容,因此,光的反射定律可以作为主题学习的背景知识来呈现,让学生提前熟悉该定律的内容。该主题学习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展示与交流阶段。准备阶段包括物理知识、数学知识传授、小组分工、相关材料准备。实施阶段主要的实践活动包括物理作图、数学猜想及推理验证。最后是小组成果展示与交流,学生归纳、完善主题学习成果,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师生点评,形成的作品可张贴展示,供大家学习、借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3.探究校园物体的高度。学生讨论选择校园内的一栋建筑物或比较高的树、旗杆,测量它们的高度。本主题适合以课题形式进行,以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借助辅助工具灵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数据统计)为目标,以“课题立项、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成果评价与交流”为主线实施实践活动。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顾问”角色,指导各小组初步制定实施计划,准备测量辅助工具,提出建议及提供技术支持。其次,学生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和完善设计,直到完成测量,取得需要的数据。在成果评价与交流环节,除了展示测量结果,学生还要对测量方案设计、数学原理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进行归纳总结,理解不同问题的解决设计思路,开阔视野和思维。对于各小组得到的测量数据的差异,师生一起分析原因,渗透“误差”“精确度”等概念。

二、对数学跨学科课程设计的思考

(一)分科教学与跨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

未来一段时期,分科教学仍是主流。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整合或融合两个或更多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更全面的认识,而不是要传授“跨学科知识”。可见,分科教学(学习)是跨学科教学(学习)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互补,两者应该是相互包容的。跨学科教学的价值应该是使学生通过跨学科学习使每门学科独特的、有价值的知识、方法、技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二)跨学科课程的设计环节

跨学科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主题设置、主题学习内容设计、学习过程设计及主题学习评价。主题的设置除了前文提到的选择方向,还应该考虑其复杂程度,要避免把主题设想得太宽泛以至于难以把控。最好设置具有开放式、实践性的,且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主题学习内容涉及最密切相关学科应控制在1或2门为宜,重视数学与最密切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避免简单拼凑,还原探究主题的“全貌”。主题学习内容尽量问题化分解,为学生开展学习或探究提供支架和方向,也便于课程实施的操作。主题学习过程一般在问题驱动下,创设系列化的数学学习活动,常见的如查阅资料、社会调查、探究实验、模拟仿真、动手操作、推理验证、猜想验证、展示汇报,等等。

(三)重视多元化的跨学科学习学业评价

根据数学跨学科课程的特点,数学跨学科的学习必然是综合性很强的深度学习,仅仅关注数学知识的掌握,是浅层次的学习。如何评价?评价什么?跨学科学习评价的最终目的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核心素养和思维发展情况。具体操作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主要是学生的自评、教师和学生的他评。过程性评价要灵活多样,可以从学习活动表现、参与意识、实践能力等维度来考查,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终结性评价要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养成积极参与主题学习的习惯。

总之,学生通过数学跨学科学习,深度参与数学活动过程,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在交流中质疑,在质疑中探究,感受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数学意境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大彻大悟,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平面镜跨学科光线
春日暖阳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知识巩固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知识巩固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知识巩固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随堂练
“你看不见我”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