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毛泽东学写作

2024-07-02 11:27彭金钢
湘潮 2024年5期
关键词:诗词文章

彭金钢

毛泽东是文章大家,可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他能熟练驾驭文言、白话文体,还能吟咏唱和、写诗填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的诗词文章,是利器,是百万雄师,令同志、朋友赞叹,也让反对势力折服。共产党人的老朋友柳亚子称赞他:“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就连一向对共产党人有偏见的胡适也感慨:“共产党里白话文写得最好的还是毛泽东。”善于写文章、能写好文章,以此教育党员干部群众、指导实践,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我们都是读毛泽东的诗词文章长大的,因为他的很多诗词文章都被编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如《七律·长征》《菩萨蛮·大柏地》《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毫无疑问,毛泽东是我们最好的语文老师之一。那么,毛泽东的如椽巨笔是怎样练成的呢?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借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写作必先读书。毛泽东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毛泽东自幼受“耕读传家”氛围影响,养成了毕生喜爱读书的习惯。毛泽东的读物大体可以分为这么几类:中国古代历史、文学典籍,近现代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书籍,报纸杂志,等等。一部《资治通鉴》他读了十几遍,据他自己讲《共产党宣言》读了不下100遍。对经典和理论著作的精深研读,构建了毛泽东学贯中西的知识体系,这使他对中西方文明有了超乎常人的认知,对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敏锐的洞察,对世界风云洞若观火,这是毛泽东思想创立的重要源泉。我们在学习他的著作时,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从阅读中汲取丰富养料,熟练掌握各领域知识,进而为己所用的过程。这对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理论联系实际,勤做调查研究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毛泽东便是典型代表。毛泽东并不是职业作家,他的诗词,也不同于才子佳人的“吟风弄月”“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贯穿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服务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作品。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十分重视调查研究,曾与好友两次开展游学活动,足迹遍布长沙、宁乡、益阳、沅江、湘潭、岳阳等地,深入了解社会各阶级实际情况。大革命时期,他又深入湖南农村多县调研,写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不但重视调查研究,还认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这是他后来能正确分析中国国情、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实践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学习毛泽东理论联系实际、勤做调查研究的精神,写立足客观实际、能够服务和推动现实工作的文章,坚决杜绝写虚假浮夸式、“花架子”文章。

勤思考、勤总结、勤动笔

毛泽东不是作家,但写作已然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一生留下的文稿有4万多件,涉及各种体裁,有诗词、政论、演说词、电文、书信、祭文、挽联、读书笔记、调查报告、新闻报道、社论等,字数达三四千万字,其中很多句子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哲理名言。编辑出版毛泽东的著作,一直都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性政治工作。这些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承载着毛泽东文韬武略、崇高风范的重要历史文献,经过中央有关部门专门整理,分别收录在《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早期文稿》《毛泽东军事文集》《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诗词》等文献汇编中,其中《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还是他本人主持修订的。毛泽东塑造和引领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的文风,他的著作不仅仅是中国革命史、思想史、政治史、军事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

毛泽东之所以著作等身,一方面是工作的需要,每天需要批阅、草拟、回复大量公文信件。革命战争年代,他运筹帷幄,倚马草战书,笔砚间指点江山、决胜千里;新中国成立后,他巡视大江南北,不断调查研究,作出重要指示,指导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另一方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论述,圈点批注,于毛泽东而言是一种习惯。还在学生时代,毛泽东就爱动笔墨,敢于用文字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意见。在从表兄文运昌处借阅的《新民丛报》上,我们能看到毛泽东关于国家政体的简短论述。在湖南新军当兵期间,他在读《民立报》时了解到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事迹后,将自己对革命的见解写在纸上张贴。在读《伦理学原理》一书时,他光是批注就有12000多字。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经常在昏暗的油灯下写文章总结革命经验。《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就是这样诞生的。无论是文艺创作也好,理论创作也好,写文章都是一件极需毅力的苦差事,需要专注,甘守寂寞。我们熟知的《论持久战》就是他八天九夜连续写作的成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要学习毛泽东勤思考、勤总结、勤动笔的好习惯,坚持每天写读书笔记,或者归纳总结工作经验、心得,提炼理论观点。

反复推敲修改

好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从中央档案馆里保存的毛泽东文稿中密密麻麻的修改文字可以看到,毛泽东写的文章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并多方征求意见才定稿的。如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重要会议的决议,就是他主持起草并征求众人意见后反复修改完成的。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他修改了多次,许多段落都是他重写的。包括他的诗词,都是反复推敲炼字,有的直到晚年还在修订,如《贺新郎·别友》《七律·长征》《七律·回韶山》等。这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无论是公文写作还是其他文种的写作也好,我们都要本着对单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反复推敲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文以载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作一直都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功,是反映其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现代年轻人普遍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大多数人往往“谈写色变”,把写作当成一件避之不及的苦差事。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没有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没有勤思考、勤写作的习惯,而只是把理论学习,把写总结、写调研报告当作一项任务来应付了事,这样一来,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没有得到及时总结,没有内化于心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因而个人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我们一定要向毛泽东学习,坚持多读、多看、多思、多实践、多写,努力成为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猜你喜欢
诗词文章
文章词不达意如何破
文章导读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