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军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策略,旨在使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关键词】习作教学策略 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的习作要求之一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因此,如何在细微处引导小学生敢写、爱写、善写,并且把习作写得内容丰富且富有真情实感,就成为了现阶段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微观”“微点”“微写”“微评”四个角度探讨学生提升习作能力的策略。
一、“微观”言之有物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为了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在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微观”活动,即让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这样学生习作时才能言之有物。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单元均设有“习作”板块,在教学该板块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微观察。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教学时,教师可将新鲜的荔枝带到教室,呈现于学生眼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荔枝外形。学生观察后发现:荔枝有圆圆的外形,表面还分布着“小点点”,用手触摸其表面,有点儿扎手。然后,教师问:“成熟的荔枝是什么颜色?”学生抢着说:“成熟的荔枝是鲜红色的,没有成熟的荔枝是青绿色的。”教师继续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动手剥荔枝,学生发现在剥开的瞬间,汁水迸流,并且看到嫩白的果肉。最后,教师让学生尝一尝荔枝的味道,这样,学生的味觉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学生有了这些亲身的体验,写作起来就会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又如,教学五年级上册“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心爱之物,并找出心爱之物的特点,这样学生所写的文章就会更加富有情趣。如学生对小闹钟的描写:“钟盘住着秒针、分针和时针一家人。秒针不停地小跑,永远是那么快活、那么可爱;分针则是一个稳健的中年人;而时针却是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还有学生写道:“晚上,我作业没做完就累趴下了。等我慢慢睁开眼,看见秒针还不知疲倦地迈着脚步不停地走。于是我急忙继续写作业。秒针让我懂得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体验,学生习作就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二、“微点”掌握方法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如果想要使教学有效性提高,那么关键就是要进行“微点”,即从细微处进行点拨。从细微处进行点拨,就是从关键词、修辞手法及写作方法等方面来点拨,教给学生习作技法,让学生在习作时写得更加具体生动。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时,教师可以对“长大”一词进行点拨:“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大?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年龄增长、个子变高等生理上的变化并不是真正的‘长大,只有心灵上的成长才是真正的‘长大。比如,明白一个道理、能坚持做完一件事、学会感恩、能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等,才是‘长大的真正含义。”如此点拨,学生明了含义,习作时才不会肤浅、走偏。另外,聚焦“那一刻”中的人物时,需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来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例文片段:“这时,我看见妈妈坐在沙发上睡着了。妈妈的额角上多了几道皱纹,头发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隐约可见好几根白发,那双为家辛苦操劳的粗糙的手仍紧紧地攥着我那张89分的试卷。”教师问:“为什么只写‘几道皱纹‘几根白发‘粗糙的手三处外形特点,不写其他?”学生探讨后回答:“因为这三处外形描写足以表达出妈妈为儿女、为家付出的辛劳。
教师由表及里又由里及表地从微处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习作技法,并将这些技法内化到心中,这样学生习作时就可以熟练运用了。
三、“微写”培养能力
有的教师在布置习作任务时,常常要求学生写“长篇大论”,导致许多学生写出的文章不伦不类,久而久之,学生便对写作产生了抵触心理。而“微写”更适合于学生随文练写。“微写”,即学生对身边发生的趣事,以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微写作。
微写作不局限内容,更不局限格式。随文练写时,让学生用简短的文字,或说明、或叙述、或抒情、或议论。这种写作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此后,教师可以再进行延伸,引导学生由简到繁,依据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完成习作。
生活中有许多可以用来微写作的素材,如:春天生机勃勃的绿色;夏天满池荷花摇曳;秋天火红的枫叶;冬天白雪皑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变化,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就会发现,对于相同的景色,每个阶段自己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习作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学生还会发现,越写文笔会越好。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习作自信心,提升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微评”启迪灵感
在习作教学中,“微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微习作中,若是只有习作,而没有评价,就会导致微习作这种教学方式流于形式。因此,为了习作教学得到有效保证,就需要在学生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将“微评”引入其中。“微评”的评价主体可以是多元的,可以是学生之间互相点评,也可以是教师点评。“微评”的方式可以是口语式的,也可以是简洁书面语式的。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微评”,以此调动学生参与“微评”的积极性。
不仅“微评”的方式要多样,“微评”的内容也应有文采。在“微评”时,可针对学生习作中的某一个点进行评价,如针对一个好词或一个好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学生在习作中感受到更多的情趣。如学生写:“一场春雨过后,竹林中探出许多小笋来,她们身上还挂着晶莹透亮的露珠!”有学生点评“探”字用得特别传神,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笋长出来时小心翼翼又好奇可爱的模样;还有学生点评“探”字写出了小笋在漆黑的泥土里憋了许久,终于探出头来,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欣赏到美丽的风景的神态。
这样见神韵有文采的微点评,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欲望,帮助学生树立了敢写的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启迪了学生的习作灵感。
综上所述,“微观”“微点”“微写”“微评”是微习作理念下缺一不可的几个方面。在该理念下进行习作教学,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出发,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习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的习作内容更加具体,感情更加丰富,让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湖滨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