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

2024-07-01 20:54:45朱萍
新教师 2024年5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信息技术

朱萍

【摘 要】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总结出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提升课堂效率的几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随着教学改革和有效教学探索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更加广泛,各学科教师也更加重视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有效融合,以此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也不例外。恰当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辅助、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实现信息技术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从而提升课堂效率,这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应用多媒体导入,引出讨论的话题

学生对新鲜的事物一旦感到新奇有趣,就能激发起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浓烈的求知欲,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网上学习的交互性,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通过人机交互和师生、生生互动,把更多的自主权、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体意识的驱动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探索和历练。这样不但提高了课堂的吸引力,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主历练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课时,笔者在导入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观看有关过期食品的新闻,在所有的学生都专心致志地观看完视频画面后,笔者再请学生谈感受,畅谈:过期食品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学生纷纷举手,并回答出了答案:不仅自己在品尝食品时一定要看清楚包装袋上的信息,还要提醒家人学会看包装袋的信息。这样交流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情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轻松愉悦地学到了知识。

二、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共情

对于一些离现实生活久远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创设多媒体情境,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渲染课堂气氛,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一课时,教师可以加入播放“英雄与外敌英勇抗争、舍生忘死”的图片及视频。学生了解了林则徐虎门销烟、香港回归等历史事件,激起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如此教学达到引领学生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奋发图强的目的。

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玩得真开心》这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在课件中融入欢快的音乐和可爱的动物卡通画面等视听素材,加大对学生视听感官的“刺激”效果,在此基础上再引出问题、抛出学习任务,学生往往会对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急着动手、动脑去探究。

三、应用多媒体感知时事热点,增强感受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加入时事热点,为学生传递实时的视频和新观点,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思维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民间艺术,再利用多媒体展播视频素材,让学生共同观看宁德当地的艺术专场会演。在会演中,各位技艺传承人向观众展示了寿宁北路戏、柘荣剪纸、宁德福安畲族银雕及畲族民歌、蕉城霍童线狮等多项民间艺术。在学生直面家乡宁德的民间艺术、感受家乡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后,教师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后感想,引导鼓励学生做家乡民间艺术的保护者和代言人。如此可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并提高其学科素养。

四、应用多媒体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时,课堂教学的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学会知识”的层面上,还要进一步深入到“会学”的层面,引导学生逐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二年级下册《我的环保小搭档》一课的教学,课前,教师布置调查任务:要求学生自主组成3-5人的调查小组,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调查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餐具、水和电等的使用情况。课中,教师组织各调查小组交流调查统计结果,然后就统计结果展开充分讨论,进而引导得出滥用垃圾袋和一次性餐具带来的白色污染、木材浪费、能源消耗、破坏生态环境等结论。在调查的过程中,调查小组可利用拍照等手段,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和多媒体,创造性地呈现调查所获得的信息、说明所用的调查统计策略、分析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如此教学,通过课堂上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多向互动方式,成功构建了一个基于学生实践的并融合信息技术的交互课堂,学习氛围宽松,师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同时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建者,大大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团队协作,乃至求异思维、创新精神培养。

五、应用多媒体演绎漫画,让课堂更有趣味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相当部分的素材都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生活联系密切。漫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呈现形式。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演绎漫画,能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场景,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一课时,教师可将《父母之爱》音视频漫画引入课堂,活跃学习气氛,改善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学习状态,唤起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思维,从而起到开启心智、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这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领会和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总之,在课堂上适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漫画教学,能够变“枯燥无味”为“有滋有味”,进而为以后的教学注入生命活力,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学习引向深入。

六、应用多媒体扩大练习容量,提高实效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在板书、重复讲解和绘图演示上浪费不少时间,造成学生课上练习少,课外作业负担加重。多媒体的应用把练习打到word或ppt中,然后直接用电脑演示,对结果进行反馈,这样就节约了授课时间,加大了练习容量。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教学中,本课要解决三方面的知识点:“不遵守规则结果会怎样”“规则的作用”“怎样自觉遵守规则”。如果只讲知识点和道理,不借助其他手段,学生的认识必然肤浅,也不能达到导行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在讲完知识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对各种现象进行讨论“这样做对吗”,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正面、反面的综合练习。练习中有选择、判断、辨析,有图有文,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自我反思、小组汇报,从而懂得生活处处有规则,以及不遵守规则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真正做到明辨是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可见,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不单节省了教师“讲授”的时间,更是实现了“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习的主人”,学生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在课堂上展开各种学习和历练,使课堂效率得到切实保障。

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和便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有利于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鉴于此,教师应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运用信息化手段,立足学生实际,以学定教,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育人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东侨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苏少伟)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 13:59:41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