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继新
数学中有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正是通过这些属于形式逻辑的推理,才使数学虽然抽象,却让人觉得很有道理。当然,对小学生,教师绝对不能填鸭式灌输什么形式逻辑,而应当将其“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这方面,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罗鸣亮老师做的给人有水到渠成之感。
他认为,让学生知其然的同时,更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这样,课堂教学中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相应的逻辑推理。所以,真正的高效课堂,不是让学生做了大量的题,也不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而是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讲出道理来。
遗憾的是,现在不少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是在让学生讲道理,而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注重的是结果,忽视了得出这一结果的过程。
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尤其是没有让学生自己探究为什么。可怕的是,这种现象并非个案,而是相当普遍。这让罗鸣亮老师十分担忧,同时,也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让更多的教师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
一、晓之以理,身先士卒
很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已经习惯乃至固化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思路,“得心应手”于“满堂灌”与单纯传授知识。
罗鸣亮老师告诉他们,这些青春年少的学生,本应当意气风发,在接受知识传授的同时,也须步入到自我探究的学习天地里。而且,学生有着巨大的学习潜能,真正让他们自己学习与探究的时候,往往会带给教师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他们也会由此获得心灵的喜悦。这不但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学会了学习,拥有了自信。中国第一篇教育学论著《学记》说得好:“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意思是说,善于学习的人,教师费力不大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会归功于教师;不善于学习的人,教师教得非常辛苦,可效果却是事倍功半,而且还会抱怨教师。学生会学、善学之后,课堂便不再是一潭死水,而是热火朝天;学习不再是心力交瘁的一场又一场的苦役,而是变成了自我探索而又大有收获的幸福之旅。
罗鸣亮老师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论说得情理并下,让不少教师认为当是可行之事。可是,如何行,则又是一个难题。
为此,罗鸣亮老师身先士卒,亲自上课,让其他教师目睹“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可能,乃至精彩。这让大家眼前一亮,感到不可思议之时,也有了“学而时习之”的冲动。
2023年10月22日上午,在济南鲍山学校北校区,笔者就观摩了罗鸣亮老师的精彩课堂。
上课伊始,他巧妙地通过与学生“拉近”关系,让他们很快地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名师产生了亲近感。上课不长时间,学生就生起了自我探索的兴趣。有些问题,学生一时难以解决,罗鸣亮老师并不急于讲说,而是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有些时候,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其中有几个问题,笔者这个教过师范学校的人,思之再三后,尚且处于迷雾之中,可经学生一讲,方才恍然大悟。
罗鸣亮老师的智慧还有出人意料之处,那就是对于某些难解的数学问题,往往故意退避三舍,甚至故作困惑无法解决,激发学生自己思考或小组讨论。当那些确实有相当难度的问题被学生破解之后,他们脸上荡漾着何等自豪的笑容啊!
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四分之三的课堂时间是学生活动,而罗鸣亮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启发者,他真正做到了“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更加可喜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始至终都是在“讲道理”,尽管他们还没有学习形式逻辑,可却无师自通地运用了其中的一些推理,甚至达到了恰到好处的地步。笔者以前总认为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更多“行走”在形象思维的层面。而罗鸣亮老师的高妙之处在于,他在不动声色地打开学生形象思维翅膀的同时,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游走于逻辑思维的“田园”之间。
罗鸣亮老师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所以,他从自身做起,深入一线课堂,扎扎实实地做一个“讲道理”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全省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教师被“讲道理”的数学课堂所吸引,主动步入“讲道理”的教苑之中。于是,“做讲道理教师”的研究团队便应运而生,加盟者也由少到多,很快“扩张”起来。
这个研究团队自成立之日起,就彰显了巨大的生命张力。在鲍山学校北校区听课的时候,一位济南的季老师,也参与到这个团队之中。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她说,自从和学生“讲道理”之后,课堂氛围为之一变,学生活跃了,爱上数学了,而她不但轻松了,而且也有了更多读书与研究的时间。
二、推行学习单,将课堂还给学生
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绝非“得来全不费工夫”。罗鸣亮老师通过学习单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上课要有教案,可罗鸣亮老师认为,学生还要有学案,于是,“学习单”这个名词不但频繁地出现在罗鸣亮老师的讲课中,而且也逐渐地走进了更多的学校。
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全面开花,罗老师先从各地遴选一两所学校先行改革,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从讨论“教案怎么写”的视角转移到“学生怎么学”的视角,思考学习单怎么设计。学习单共“三单”:一是课前单,教师要知道学生的水平是什么;二是课中单,以学习任务为核心,驱动学生的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落实素养的培育;三是课后单,即通过作业的设计,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水平。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要准备精彩的言辞,归根到底还是“以我为本”;而学习单则不然,重点要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己主动自觉地学起来,是“以生为本”。
2023年9月,罗鸣亮老师在一所学校召开全省的小学数学教研员培训会。上午,罗鸣亮老师将该校数学教师召集起来,说:“全省的教研员将随意进入某个课堂听课,你们会不会紧张?”结果,每个数学教师都淡定地笑着说:“他们不是来看我教得怎么样,而是来看我的学生学得怎么样。我们的学生个个会学习和善于学习,敢于发言,我有什么怕的!”有的教师说:“不但不怕,反而高兴,因为他们看到我们的学生这么会学习,一定会大加赞赏的。”
教研员们随意走进各个课堂,随堂听课。他们惊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同时,看到了学习单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所承载的作用。
三、鼓励改变,扩大影响
习惯了以讲为主的教师,尤其是某些老教师,甚至有的以讲闻名的名师,往往很难改弦更张。因为在他们的大脑里,已经固化了一种概念,即教师不讲,学生不可能学会;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可能成功,成绩也会江河日下。
罗老师在全省不少地方听课的时候,发现很多教师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上,竟然讲了36分钟,其余4分钟还是一些没有思维含量的提问。对此,罗鸣亮老师思索着:一般教师习惯于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停留在“告知”的课堂,导致大部分学生的思考权被湮没,表达权被压制。
罗鸣亮老师身体力行,鼓励教师大胆地“退”,留给学生安安静静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时间,还给学生足够的提问机会。他呼吁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开始的时候,有些教师很不习惯,甚至多少有些抵触,可是,当他们将课堂更多时间与权利让位于学生之后发现,学生的眼睛亮了,小脸红了,参与率高了,主动提问题者多了,成绩也提升了。于是,他们这才感叹于罗鸣亮老师的呼吁和鼓励是何等的“英明”。
罗鸣亮老师很欣慰地对笔者说,现在福建省绝大多数小学数学课堂已经不再是死气沉沉,而是生机勃发。因为由教师教学方式变革而引起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让学生享受到了自己掌握学习权的美好。
2023年在广西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大赛上,福建省的两名选手最后方才登场亮相。人们本以为这也许是强弩之末的赛手应付一下而已,可万万没有想到,从其上课伊始,便让全场观众为之一振。因为他们看到了与众不同的课堂,教师所讲虽然很少,可学生却有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甚至高潮迭起,让听课者惊叹不已。
国家小学数学课标修订组的专家马云鹏亲临现场听课,十分感慨地发言道:“没想到福建教师的课这么大胆地留给学生那么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去辩论;没想到课堂上,福建的教师能够真正地做到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在那里拼命地去传授;没想到学生在福建教师的课堂组织下,能够把他们的潜力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马云鹏教授的感叹与赞誉,道出了全体听课教师的心声,也让罗鸣亮老师、执教教师,乃至福建省的更多小学数学教师坚定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信念。
四、面对负面评价,罗鸣亮老师显得格外淡定
前一段时间,有人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评价罗鸣亮老师,说他的课不如以前讲得精彩。
看到这样的帖子,罗鸣亮老师并未回复,更未反驳,只是淡然一笑。因为他理解做出如此评价的教师,因为他们要看的是以前罗鸣亮老师在课堂上的机敏反应,乃至精彩纷呈的讲课。
其实,罗鸣亮老师如果像以前那样侃侃而谈的话,当会妙语连珠,更加精彩。现在,他讲得少了,确实不像以前精彩了,可是,学生却精彩纷呈了。所以,他认为自己非但没有退步,而是前进了一大步。因为他深知,教师讲多了,学生必然讲少了,教师表面上精彩了,学生就没有精彩了;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便成了课堂的配角。所以,他现在的课堂,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更多地让位于学生。所以,在课堂上,他更多的是在传递话筒,在倾听学生说什么。即使某个学生说错了,他也几乎不进行否定,而是巧妙地让其他学生进行纠正。有的时候,学生对于某个问题的看法众说纷纭,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时,他虽然心中有数,却“坐山观虎斗”,直到学生分出真假是非,他才“如梦方醒”般地对学生予以肯定与鼓励。每当学生兴高采烈、满载而归的时候,罗鸣亮老师的脸上就荡漾出一种喜悦。
五、成就自己,惠及教育
罗鸣亮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持续不断地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以及与其所带领的团队快速发展的时候,让很多优秀教师更加优秀,让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教师脱颖而出的时候,他自己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取得了累累硕果。
2018年,罗鸣亮老师主持研究的“构建讲道理的数学课堂”荣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的专著《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构建说理的数学课堂》成为教育领域的畅销书,让更多的教师在阅读中大大受益,有的甚至将其作为案头必备书。有些与罗鸣亮老师从未谋面的教师,正是通过他的书,有了专业上的成长、进步。
(责任编辑:苏少伟)
链接:
罗鸣亮,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小学科科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主持研究的“构建讲道理的数学课堂”荣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个人专著《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构建说理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