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临涛?石森
摘要: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政府最基层的宣传喉舌,是打通宣传工作“最后一公里”的基层主流媒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舆论引导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带来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最大程度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让新思想新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任重而道远。本文分析了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在塑造主流舆论上的成效与不足,强调要在“用户感受”“交流互动”“内容形式”上下苦功夫,真正把宣传工作落到实处,积极构建地方主流舆论新格局。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主流舆论;新格局
引言
舆论是公众对于一个特定话题所达成的共识,主流舆论则是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且占据主流地位的公众共识,关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26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县之一,马山县融媒体中心自2018年底建设以来,充分发挥基层主流媒体的作用,通过整合媒介资源,坚持移动优先和因地制宜的内容建设,积极传播基层主流思想,塑造舆论新格局,努力尝试优化路径,体现出了媒体的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一)承上启下的基层舆论核心单元
自2018年9月中宣部提出“2020年底基本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面覆盖”,截至2019年10月,广西14个设区市的71个县(市)融媒体中心全部建成挂牌,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26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县之一,2018年12月29日,马山县融媒体中心正式成立,由县委宣传部管理,指挥部“中央厨房”由南宁电视台承担设计规划和建设。马山县是广西南宁市的下辖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立让马山县的新闻媒体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融媒体中心以县广播电视台为基础,积极构建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新媒体等多个媒体平台,真正实现了“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融媒体宣传格局,积极对接县委宣传部的任务,完成县域以及11个乡镇的宣传工作。
(二)承前启后的融媒体探索实践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媒体融合大背景下必然生成的产物,在提高舆论宣传效果的同时,也推动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处发展。在传统媒体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起舆论引导作用;而在融媒体时代,它除了舆论引导工作之外,还起到协助地方治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政务服务的功能上。政务服务是政府通过县级融媒体向人民群众服务的端口之一,也可以称为“用户入口”,这是“引导+服务”新形态下地方媒介主动塑造基层舆论方向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广西县级融媒体传播生态系统以广西云客户端为核心、县级融媒体中心为分端,形成集“台、报、网、微、端”五位一体的融媒体组织架构[1],编织了媒体矩阵的资源网。在广西云马山分端,有视频新闻、电视台、电子报、门户网站、政务服务和举报辟谣六大主要服务内容。多平台整合联动,便民利民,为政府进行基层治理提供了宣传保障,既承接了传统媒体时代的宣传工作模式,又形成了“媒体+政务”的新媒体模式。此外,县融媒体中心还依托于本地特色资源,除了“媒体+电商”带动了农户的增收外,还探索了“媒体+体育+文旅+县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发展思路。在积极推动本地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也在同时出现,实现了融媒体自身微循环造血功能。
二、主流舆论思想阵地的积极构建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构建基层主流舆论场的重要平台[2]。马山县融媒体中心自建设以来,通过整合媒介资源,坚持移动优先,因地制宜制定内容,积极地构建了马山县的主流舆论宣传阵地。
(一)整合媒介资源,覆盖人群广
整合资源。马山县融媒体中心主要的媒介资源包括“一台、一报、一网、两微、两端”七种,传统媒体为“一台、一报、一网”,即马山县广播电视台、《马山时讯》报、马山县人民政府网。新媒体包括“两微、两端”,即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马山发布微博号、马山融媒APP以及广西云马山分端。另外在抖音上还有以“最新马山资讯,最暖风土人情”为主题的马山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同时还注册了百家号和头条号等媒体平台号。通过整合这七种媒介资源,多平台分发能让内容得到更多的曝光和流量。
覆盖面广。媒介的整合让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资源更加丰富,所能覆盖的人群也更广泛,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媒介的选择。如马山融媒以专业服务和品牌栏目为触角,充分运用视频号、抖音号、微信公众号、电视、报纸,政府网和广西云马山分端,面对每个渠道的受众整合起覆盖面较广的新闻综合平台。
(二)坚持移动优先,用户体验好
移动优先是传播媒介的移动化、传播模式的多元化、传播主体的社交化、传播内容的个性化以及传播渠道的个性化[3]。随着手机和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5G传播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传统媒体的内容传播也逐步移动化,由“移动优先”到“移动指尖”,很多内容都可以在手机上阅读。新闻报道突破原来的文字和图片模式,变成以视频和动态直播模式为主。
马山县融媒体中心推行移动优先战略,利用新媒体平台短平快的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直播电视等多平台联动的方式,拓宽传播渠道,提升宣传效果。其中直播电视热度最高,观众通过直播,可以实时了解当下马山县发生的事件,更直观地感受现场的氛围。2019年格力世巡赛——环广西单场直播,热度达到了45.78万,是历史最高。观众通过直播了解在“家门口”的重要赛事,并能在直播间参与评论点赞,形成了融媒体与观众间的联结,传播主体的社交化日益明显。截至2023年5月,马山县融媒体中心直播电视的用户达到13.51万,热度为488.66万。
(三)内容因地制宜,表达接地气
接地气在民间谚语中指广泛接触老百姓的普通生活,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而在新媒体内容传播时代,更多的是指内容的表达要贴近人民群众的语言习惯,用网络流行语言来讲,就是“说人话”,通俗易懂。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因地制宜进行内容建设,同时考虑受众的阅读感受,在民生新闻的生产上,采取了较为接地气的表达方式。
1.题材接地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习惯,经年累月生长出来的风俗和物产,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基层群众,内容围绕人民群众进行选择和生产。马山县融媒体中心根据当地的情况,选择了农业产业、风景及赛事进行报道,如关于产业种植的金银花、蓝莓、鹰嘴桃、黑皮冬瓜等;关于畜牧养殖的黑山羊、里当鸡、罗氏虾等;关于文化和体育的壮族会鼓、扁担舞以及攀岩等,这些都与基层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2.标题接地气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一个好的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起一个好的标题尤为重要。但标题要接地气,则要体现老百姓的语言习惯。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在起标题上也做了许多尝试,如“今夜我县气温将暴跌,呗哝们注意保暖了”,“呗哝”在壮语中是“亲戚”的意思,马山县壮族居多,运用受众熟悉的壮语,更容易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另外还有活泼通俗又不失网感的标题,如“明天,去周鹿看斗牛,丰富你的‘五一小长假”,“‘莓你不行,马山蓝莓邀你打卡”“广西‘三月三氛围拉满,马山申请出战”等。
3.内容接地气
好文章光靠标题还不够,内容才是实打实的部分。县融媒体中心在宣传主流思想中围绕特定的话题,走进基层,把话筒递给普通老百姓,给了他们出镜表达心中所思所想的机会,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能上电视啦”。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在进行特定主题新闻采编时,如特色产业,移民搬迁等,都会走进基层,倾听老百姓的声音,对他们进行采访,真真切切地了解百姓声音和需求。
三、优化主流舆论新格局的路径探析
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塑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它关乎未来长远,且要持续发展,对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这是一条必须认真走的长征路,光靠技术还不够,要拿“真诚”和受众硬碰硬,把握好报道的“深度”,传播的“温度”,宣传的“黏度”。
(一)优化内容形式,让报道有“深度”
受众是信息的归宿,没有受众就没有传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新闻收视率逐渐降低,新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抖音等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媒介,因此新闻报道迎来新的挑战。“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受众的媒介接触活动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如果一个平台的内容传播并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那么这个传播的效果并不好。
马山县融媒体中心的新闻报道方式多为消息和通讯,很少有深度报道,人物特稿,图片新闻或者数据新闻这样的报道形式,整体上报道形式单一,以微信图文和短视频为主,受众观感并不可观。可以尝试转变以往常规的消息和通讯报道方式,在一些比较轻快的乡村内容或者民生新闻上,采取图片新闻的方式呈现,改变之前“图少字多”内容冗长乏味的问题。而在一些主题事件上可以用深度报道的形式呈现,用“讲故事”的形式纵向挖掘故事的深层意义,“讲好马山故事,传递马山声音”。
虽然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但“内容为王”依旧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好的内容是吸引受众打动受众的重要法宝,挖掘优质内容,再加以独特的风格呈现,这也会给受众留下一个好印象。“有用”“好看”“重要”是优质内容的基本要求,紧扣社会关注的问题,贴近生活实际,实用性强是基层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二)考虑受众感受,让传播有“温度”
互联网已经进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县级融媒体搭载着新媒体技术的快车,带给用户更丰富多样的内容选择,但也容易因为内容的多样性而忽视用户的感受和体验。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他们需要什么内容,它不是“远观”用户的喜好,而是一种“我即用户”的无距离感受[4]。微信公众号是县级融媒体进行宣传工作的重要平台之一,内容的呈现形式是宣传工作中很重要的流程。通讯稿如果一整版内容在微信推文上排下来,密密麻麻的字带着各种颜色,以及仅有的几张图片,会让受众产生视觉疲劳,没有看下去的欲望。用户至上的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只是完成了宣传这个动作本身。
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所呈现的推文,大多比较板正,由于是基层主流媒体,权威性不可少,但也导致了其过于严肃的形象,“官味”浓厚,无形中拉远了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传播缺少“温度”和“人情味”。再加上推文多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呈现,较为单一,不利于激发用户的阅读兴趣,受众只是点开粗略浏览,由此造成了微信公众号整体上阅读量点赞量少的现象。
相比于图文的直观,短视频的短小、快速、可观可感在基层用户媒介选择中独占一席之地,新闻通过视频呈现的效果也至关重要。马山县融媒体中心视频号和抖音号的视频排版没有统一的风格,字体颜色、样式和字号大小没有统一的规范,各种颜色的字体掺杂在同一个视频上,台标也时有时无,位置不固定,容易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统一排版风格和样式,既是传达诚意也是提升受众体验感的重要方式。
(三)增强交流互动,让宣传有“黏度”
短视频平台以及直播平台是受众青睐的媒介方式,这一类媒介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更强,受众能通过短视频或者直播了解当下正在发生的热点新闻,进行评论或者留言,县级融媒体作为传播的主体,应关注受众留言并及时回复,形成与受众之间双向的双向互动,增强用户的黏性。正如“浙江宣传”的一篇文章所强调的,“没有互动的新媒体就没有灵魂”[5]。
目前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已经构建了“一次采集,多元传播”的宣传格局,这意味着一次采访与写作成的稿件,可以在多个平台发布,即一稿多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稿件内容带来更多的曝光量,但一样的内容会让受众失去兴趣。建议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一个粉丝或受众留言箱栏目,及时接收受众反馈,了解受众需求。
用户黏性主要体现在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和交流上,在微信公众号的推文中,适当地在内容的呈现中加入一些互动,如投票,或者滑动图片、点击图片观看内容,或者在文末留下相关问题让受众自主回答,可以形成受众的互动效果,而不只是让受众点开文章看,看完就完了,这只是宣传工作的浅层意义。在短视频或者直播平台,及时回应受众关切或者疑问,才是增强用户黏性的核心方法。
结语
当前各县级融媒体中心逐步深入建设发展,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是新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重要任务,也是任何宣传阶段的紧要课题。基层舆论宣传工作是舆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其中担任着重要的传播者角色。整合媒介资源,因地制宜生成内容,坚持移动优先有助于其塑造基层舆论场,实现内容的有效传播。但要真正宣传引导基层主流舆论,要在“互动”“受众”和“内容”上下苦功夫,用“真诚”打动受众,做深做实舆论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政务信息运行课题组.广西融媒体平台建设的研究及建议[EB/OL].[2021-11-21].http://gxxxzx.gxzf.gov.cn/jc-zxfw/dsjfzyj/t10979277.shtml.
[2]张晓雪.县级舆论场建构路径探析——基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思考[J].中国出版.2020,01:11-16.
[3]江菲飞.移动优先视角下主流媒体的探索和应用——以新华社客户端为例[J].出版广角.2022,16:93-96.
[4]肖雪.用户思维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以内江市威远县融媒体中心为例[D].四川:成都大学,2022.4.
[5]韦路.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创新路径——以“浙江宣传”为例[J].新闻记者,2023.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