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献
议题式教学模式是对问题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还能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
一、议题的设置要具备思辨性、开放性和系列性
议题设置的思辨性,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明确的认识,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议题设置的开放性,是将议题的选择性放大,让学生拥有广阔的思考空间,从而实现对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议题设置的系列性,是让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实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衔接。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这也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和学生都应正视作业的作用。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跳出教材的局限性,围绕教材内容,增加社会热门议题,引领学生对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深化他们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教材的启发意义。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讲解,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勤于思考,认真做事,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其核心素养。
二、在议题式教学模式中建立系统化概念
在议题式教学模式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建立系统化概念,整合各个单元的内容,构建综合化的学科知识,引领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点进行重组与整理。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单元知识的有效整合,还能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性。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社会的结合度非常高,教师在讲解教材时应围绕课本内容,选择合适的议题,从教材与生活的契合点出发,引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典型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参与民主生活”时,教师可以选择多个议题供学生探讨,并设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以加深他们对民主管理相关事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三、引入多样化议题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和逻辑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非常多。教师如果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就会让学生觉得十分枯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不仅无法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深刻内涵,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意引入一系列丰富的议题,创建多样化的课堂,以提升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加深他们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时,教师可以设置与该内容相关的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首先,展示社会热点话题或者著名科学家的发明创作。接着,以此为导入,让学生了解“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并清楚地知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最后,将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围绕“我国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说明了什么”进行讨论,以实现知识的延伸,从而将教材中的知识实际运用在生活中。
议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及实践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利。通过对各类议题的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议题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更加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