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
随着新一轮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初学段的有效衔接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道德与法治这一重要课程中,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的衔接尤为关键。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有效的衔接策略有助于减轻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过渡过程中的压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其长远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衔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关注不同学段间相同或相似主题内容的连续性,确保学生在不同学段间顺利过渡。在小学阶段介绍基本的法律常识,如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作用等;到了初中,这些概念需要进一步发展,会涉及法律的制定过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更深层次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小学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更加完整和系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
强调同一学段内或不同学段间相关主题内容的递进性发展,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发展新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小学阶段强调养成个人卫生习惯,初中可扩展至公共卫生领域,包括健康法规、疾病预防等。这种衔接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教学目标的衔接。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来设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小学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行为和法律意识。当学生进入初中,随着他们认知能力的增强和社会实践的增多,教学目标应提升至更高层次,着重于加深对法治原则、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理解,以及探究法律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这种分层的目标设计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全面和深入的道德与法治理念。
强调将小学阶段形成的基础道德和法治概念在后续学段中持续扩展和发展。例如,小学生已经掌握了尊重他人、遵守纪律的基本道德规范,到了初中,这些规范进一步拓展到尊重公共秩序、参与社区服务等更广泛的社会领域。通过这种连续性的目标设计,学生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和成长,形成更加成熟和系统化的道德与法治理解。
二、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的衔接
1.坚持连续性评价。
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表现,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教师可以记录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道德行为表现,如课堂纪律、与同学的互动、对待作业的态度等,并在初中阶段继续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在新的社交环境中应用之前学过的道德规范,并遵守更高级别的学校规章制度。
2.强化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侧重于及时反馈、互动参与和教学调整。教师可以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或模拟法庭等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并提供即时的正面鼓励或建设性建议。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能更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增强了参与感和责任感。形成性评价还能指导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在道德与法治领域取得进步。
三、教材与教育资源的衔接
1.构建共享资源库,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在之前学段的学习成果,并据此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通过讲故事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诚实守信的基本概念。在初中阶段,这些概念可以通过更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化和扩展。这种循序渐进的内容设计,有助于学生逐步构建和完善自己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
2.鼓励跨学段的实践性活动与项目学习。通过组织跨学段的实践性活动和项目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例如,小学和初中可以联合举办以“孝敬”为主题的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衔接
1.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这是确保从小学到初中德育教育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关键。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介绍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热爱集体等基本道德情感。进入初中后,学生应进一步学习和探讨这些价值观在更广泛社会背景下的应用,如通过案例分析、时事讨论等方式,深化对法治原则和社会公德的理解。
2.开展校内外各种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践参与和体验。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还能够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价值观形成。例如,学生可以参与社区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亲身体验服务他人、贡献社会的喜悦,从而加深对社会责任和道德行为的理解。
五、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衔接
1.为教师提供跨学段的教学研修机会。
为了促进教师对不同学段教学目标和方法的理解,教师应了解新课程标准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掌握从小学到初中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为他们提供跨学段的教学研修机会。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规划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有效衔接。
2.建立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
建立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这种机制可以是定期的教研活动、工作坊或者联合研讨会,旨在鼓励教师共同研发课程和教学资源,分享有效的教学经验和策略。通过这种跨学段的合作,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学生在小学向初中过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六、家校之间合作的衔接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家长会、个别咨询、电子通讯等多种方式,帮助家长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以及这些变化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通过这种沟通,家长可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学校教育相一致的家庭环境。此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2.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如共同完成家务、讨论时事新闻、参与社区服务等,来教授关于责任、合作和公民意识等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这样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