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彤
导读:数学游戏化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数学游戏中,要想让幼儿深入理解数学中的概念和关键经验,必然借助深度学习,基于深度学习的内涵,引导幼儿在数学游戏中掌握数学核心经验,促进全面发展。本文以“找朋友”游戏为例,探究数学游戏应该如何设计、如何介入指导、如何提供支持。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来,深度学习成为学前教育界的热词,有关深度学习的研究和文章日益增多。1976年,瑞典的马顿和萨乔在《论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文章中明确提出了表层加工(surface-level processing)和深度加工(deep-level processing)的概念,被认为是教育学领域中首次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王小英认为幼儿深度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较长时间围绕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全身心积极投入,通过同伴间的合作探究,运用高阶思维,迁移已有经验,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关于深度学习的特征,叶平枝、李晓娟认为内在动机是其驱动力,有意义学习是其本质,整体性学习是其路径,核心素养是其目的,反思迁移是其关键。深度学习的关键是激发幼儿学习主动性,让幼儿在积极探究、体验操作中主动思考、敢于尝试,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深度学习的内涵和特征恰恰契合了幼儿数学学习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数学高抽象性、高逻辑性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育的游戏化趋势。数学游戏的趣味性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自我建构知识,从而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当前,数学教育游戏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卞娟娟指出,数学教育存在着教学“一锅煮”的现象,忽视幼儿的差异性,为此提出数学游戏的设计要开发“能玩”的数学游戏,调动幼儿主动性,搭建有“阶梯”的学习过程,凸显“趣智”的核心价值,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杨芬认为一个好的数学游戏应该是“有趣”“有用”“有探索”的游戏。笔者以“找朋友”数学游戏为例,在深度学习视角下,探寻数学游戏设计及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数学游戏的设计
(一)基于数学核心经验,明确设计目标
教师在设计数学游戏前首先需要明确数学教育应该教什么。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具有抽象性。对于幼儿来说,数学学习并不是掌握高深的数学知识,识记数学口诀,更多的是理解、领会数学概念,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并解决问题,获得良好的学习品质。舒尔曼提出“学科教学知识”,他认为充分的学科知识储备在教学中十分重要。“学科领域知识”经常被忽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掌握数学这一领域的核心知识有助于提升教学能力,了解幼儿数学发展水平,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儿童数学中的核心经验指的最基础、最关键的数学概念和能力,具有基础性、适宜性、系统性、前瞻性的特点。数学游戏的设计应基于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将幼儿需要掌握的核心经验融入到游戏过程中。在大班“找朋友”数学游戏中,涉及数概念、数的组合和分解、数的加减运算核心经验。此游戏开始前,教师要准备两个大骰子和1—10的数字卡片,将数字卡片分发给每位幼儿,让幼儿粘在衣服上,围成一个大圆圈,大家一起做丢手绢的游戏,捉到谁,谁就在圆圈中间找到朋友来搭救自己。被捉到的幼儿要投掷骰子,如果骰子的点数是5或6,幼儿需要找两个同伴凑成骰子的点数,才算营救成功。如果数字小于5,幼儿就要投掷另一个大骰子,将两个骰子的点数加起来,找出对应的数字朋友。以找朋友的形式让幼儿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10以内数的组合和分解,加深幼儿对数的感知和理解,促进幼儿数感的发展。
(二)尊重幼儿发展规律,了解幼儿数学发展水平
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教师设计数学游戏必须考虑和遵循的。数学游戏的难易水平需符合幼儿发展的需求,游戏目标的科学与否影响着游戏的效果及幼儿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太简单的游戏玩一段时间后会失去兴趣,太难的游戏也玩不起来。有意义的学习是深度学习的实质,只有设计的游戏能够满足大多数幼儿的发展需求,具有挑战性,才能更好地为幼儿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支持。
幼儿的数运算学习建立在对数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幼儿数运算的发展规律表现为数运算能力由动作水平向概念水平发展,数运算方法从逐一加减发展到按数群加减。对数的组成和分解的理解直接影响幼儿之后抽象的数运算,“找朋友”数学游戏针对大班幼儿开展。幼儿通过掷骰子、数点子,确认骰子的点数,再将两个骰子的点数加起来或者找出能凑成骰子数字的两个同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在数字与具体的量之间建立联系,在点子的数量与要找的幼儿衣服上的数字之间建立联系,进一步感知数量关系,理解数字有多样的分解和组合。这样幼儿对数字的组合和分解是建立在具体感性经验上的,符合数认知发展规律。
(三)从多领域角度出发,助力幼儿多方面发展
叶平枝、李晓娟指出理想的幼儿学习不是分领域学习,更不是分科学习,而是整体性学习,是围绕着幼儿感兴趣的情境展开的兴趣盎然的深度学习和探究。五大领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渗透的,幼儿的数学教育不是孤立的,而应和其他领域相结合。整合课程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对各个领域的知识有透彻的理解,拥有对五大领域的整合能力。数学游戏的设计涉及幼儿的数学思维、学习品质、健康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数学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交流和合作锻炼表达能力,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找朋友”游戏将传统游戏“丢手绢”与数组合分解、数运算相结合,幼儿在丢手绢的过程中的走、跑可以促进大动作的发展。幼儿一起唱着《丢手绢》的儿歌,随着欢快的音乐把手绢丢到另一个幼儿的身后,被捉到的幼儿要站在圆圈的中间找到自己的朋友,促进社会性的发展。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幼儿,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果被捉到的幼儿掷的点子数是5,他需要找到衣服上的数字能凑成5的两个幼儿。如果找错了数字朋友,教师可以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反思自己方法,也可以询问其他的幼儿,让其积极思考数字5可以有哪几种分解方法、哪些同伴可以上去营救。深度学习不仅是个体心理过程,还是根植于社会文化的建构过程。在游戏中,集思广益不仅可以帮助发展水平相对较慢的幼儿,还可以培养幼儿乐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四)兼具“趣味”“知识”,培养幼儿数学思维
数学游戏的趣味性是首要的,兴趣是幼儿学数学的内部动力,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往往始于游戏过程。积极主动学习是幼儿深度学习的基础,只有全身心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幼儿才能促进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收获游戏的价值。如果一开始幼儿就对设计的游戏不感兴趣,无法真正地玩起来,游戏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也就不大了。只有调动幼儿的兴趣,幼儿才可能会沉浸在游戏中,深度学习才可能发生。数学游戏在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培养过程性能力(获得和运用数学知识、技能所需要的能力)。
深度学习不是浅尝辄止、三分钟热度,而是幼儿基于兴趣,努力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主动建构经验,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找朋友”游戏通过创设一个需要找到对应数字朋友才能得到营救的情境,将数的分解与组合、数的加减运算融入到“丢手绢”传统游戏中,使幼儿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讨论、思考如何更快地找到对应的朋友、更快地被解救,进而理解数的分解可以有多种方式,探索游戏的多种玩法。数的组合和分解本质上是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及数字之间的互补关系,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多样化的实物情境和操作,才能过渡到抽象的符号运算。数学教育是为幼儿的理解而开展,只有建立在理解之上的数学知识才是有价值的。通过大量的、多样的操作后,幼儿才能形成抽象思维。
三、教师在数学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指导策略
(一)教师要充分运用数学语言,鼓励幼儿之间交流
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所谓数学语言是指内容或目的指向数学概念和数学思维的言语行为,由自然语言和数学专业语言组成。教师的数学语言是影响幼儿数学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运用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数学中的概念,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也要鼓励、引导幼儿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达、交流操作探索过程和结果,数学交流可以进一步推动游戏的深入。
教师在游戏中的数学语言可以促进幼儿数感的发展,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在“找朋友”的游戏中,骰子的设置有利于幼儿由实物运算过渡到抽象数运算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增加游戏难度,让游戏更具挑战性。对于已经掌握了数运算的幼儿,教师可以让其投掷一个骰子,寻找能和骰子的点数凑成10的数字朋友。评价反思是深度学习的主轴,在活动结束后的反思能促进幼儿高阶思维的发展。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小结,引导幼儿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进行经验与策略的分享,对游戏过程进行反思。
(二)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幼儿探究解决方法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创设情境是幼儿开展数运算活动最基础、最有效的方式。问题解决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因素。数学游戏中通常会创设一种情境,让幼儿积极解决游戏情境中出现的问题。问题情境可以依托绘本故事来创设。例如,《十只兔子去野餐》绘本中涉及数的分解,教师在讲述时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兔子队伍的总数是否有变化,思考十只兔子队伍里发生的数量变化。幼儿带着问题观察十只兔子的数量变化,在绘本中感知数字10的多种分解方式。在讲述故事后,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表演绘本中的十只兔子,体会数字的有趣。
幼儿可以在游戏情境中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探寻数字分解与组合的多种方式。在“找朋友”游戏中,幼儿需要根据投掷骰子的点数找到相对应的数字朋友。在这个游戏情境中,找到正确的数字朋友是一项任务,只有找对了数字朋友,才可以继续丢手绢,将手绢放在其他人的身后,游戏才得以继续。在找朋友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骰子上的点数进行相加或分解,这涉及之前学过的点数、基数、对加和减的理解等数学知识。在算出结果后,幼儿找出了数字朋友,是否找对了数字朋友呢?结果应让其他幼儿一起来验证和判断,这样幼儿在获得更多参与感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经验和找朋友的方法。
(三)判断幼儿“最近发展区”,提供有效支持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发展水平具有差异性。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才能给予幼儿有效的支持。在游戏中,教师如果不了解在相关数学内容中幼儿处于哪一种发展水平,不清楚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哪,就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助于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活动,实现幼儿的深度学习。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数学集体活动中或数学游戏中准确判断幼儿在的具体发展水平,才能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持,促进幼儿的有意义学习。
在“找朋友”的游戏过程中,有些幼儿还没有发展到抽象的符号运算阶段或是找错了数字朋友。此时,教师的关键介入和引导对幼儿是必要的,幼儿的深度学习需要教师的助推。对于在数学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不同发展水平,教师需有针对性地引导,在判断出幼儿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供支持。如果在专业观察下,幼儿已经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出对应的数字朋友,教师可以增加游戏的难度,采用口述应用题的方式促进幼儿的抽象思维发展。
四、结语
幼儿在数学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与数学思维的培养、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密切联系,数学游戏设计的合理性和教师的适时指导是幼儿在数学游戏中深度学习的必要条件。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在数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及发展水平合理设计游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给予幼儿必要的支持,才能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和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