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许多人在成长中都得到过贵人相助。其实,不少贵人自己也曾得益于前辈贵人的相助,贵人也会代代接力。
孙宝琦是蔡元培的贵人。1907年6月,蔡元培决定自费去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但苦于手头拮据,无法成行。他听说孙宝琦任出使德国大臣,便登门拜访,请求勤工俭学。孙宝琦与他素不相识,但一番交谈后,很欣赏他的学问见地,当即答应。蔡元培因此得以顺利完成学业。蔡元培对此念念不忘,在成功后也乐当贵人。
于是,蔡元培就成了胡适的贵人。1917年7月,胡适学成返国,尚不满26岁。蔡元培独具慧眼,加以援引,破格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而胡适对于蔡元培的知遇之恩刻骨铭心。
楷模在前,有样学样,胡适成了沈从文的贵人。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当校长,很赏识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沈从文,就力排众议,聘请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任教,使他从一个北大旁听生一跃成为了大学教师;并对他宽容、爱护、教诲,为他的成长提供空间。沈从文为此感念终生。
见贤思齐,沈从文又成了汪曾祺的贵人。1939年,汪曾祺考上西南联大,得知老师是著名作家沈从文,高兴不已。沈从文也很欣赏这个学生,帮他修改文章,推荐发表,逢人就说,联大有个好作家苗子汪曾祺。在沈从文的鼓励和指导下,汪曾祺在文学创作上越发刻苦,不断发表作品,终成京派代表作家。
这就是贵人接力的魅力,助人成才,前赴后继,生生不息。
(摘自《联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