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晓燕
一、以主题活动创设真实情境
试题命制以主题活动主线,在语言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写作几大板块分别设置了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每一个活动都是在真实情境的创设下进行的。以“网络流行语小研讨”主题活动为例,真实生活中班级举行主题活动时所进行的是以下几个步骤:写主持稿、分组搜集整理材料、讨论交流、总结提升。我们的试题命制便据此设置了活动完成过程中的四个任务:任务一撰写主持稿;任务二梳理探究;任务三交流讨论;任务四总结提升。几个任务循序渐进,学生做题的过程就是参与班级主题活动、完成相应任务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这一理念。
“真实情境”既包括契社会生活情境,又包括个人体验情境。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等。再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主题活动为例,我们以下面四个一以贯之的任务群体现情境性:任务一初读理文脉,任务二再读析手法,任务三细读悟精要,任务四赏读融思考。由初读到再读、细读、赏读,从理文脉到析手法、悟精要、融思考,这正是阅读过程中真实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
二、依课标教材设置驱动任务
问题或任务是题目的主体部分,在每个主题活动的引领下,我们设置了环环相扣的驱动型任务群,在每个任务下设问题,每个小题的材料选取、内容命制与考查方向都依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进行。以第一板块的语言基础运用为例:
任务一的材料是“小深同学的主持稿开场白”,下设2小题,分别是根据拼音写汉字、结合意思与语境写成语,考查的内容指向识字与写字,出自教材中的“读读写写”。
任务二下设2小题,第1小题的材料是“第一组同学对网络流行语的分类整理”,题为归纳“获词典义”的流行语的特点,考查的内容是比较、分析、概括,问题即出自教材第四单元“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
第2小题的材料是“第二组同学对网络流行语与古典诗文的比较梳理”,包含两个问题,问题(1)是根据现代汉语解读与作者篇名提示,补写出诗句,问题(2)是选择诗句用自己的话阐释古诗文,考查的内容包括了教材要求掌握的古诗与浅显易懂的课外古诗文,考查方式跳出了机械的背诵默写,指向更高层次的积累与运用、理解与表达。
任务三的材料是“同学们对作文中能否使用网络词汇的一方发言”,要求发现对方观点的偏颇并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观点,考查内容是表达与交流,依据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设题。
任务四的材料是“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稿”,下设2小题:仿写句子和修改病句,分别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文学性与规范性,依据新课标的课程内容“梳理学过的语言现象,探究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整理典型的语法应用实例”设题,引导学生通过发现并修正不规范的语言表达、模仿和借鉴典雅的语言形式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用学习支架促进思维发展
学习支架,即为了完成任务所提供的辅助资料,包括一些必备知识、参读文本、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新课标指出:“命题材料要能够启发学生调动既有知识和资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能够为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提供背景材料或知识支架。”
试题命制努力为学生搭建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帮助学生答题的学习支架。例如,第4小题,古典诗文与流行语的对比、课内古诗的解读示例,分别从不同方面提示学生问题的解决路径。第16小题,我们从思维导图、段落定位、概括示例三个方面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快速精确的解答。第22小题名著阅读,在全班共读《红星照耀中国》活动中,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一个研究专题,并结合作品说明设计意图”。这其实是教材中名著导读专题探究部分的内容,我们进行了教学内容与评价测试的转换设计,从参考专题提示、“纪实性作品的文学性”专题设计的意图示例,为给学生提供了思维指引与表达范式。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