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4-06-29 23:07:14伍杨
文教资料 2024年3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高职院校

伍杨

摘 要:在新发展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愈发严峻。其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难题尤为突出,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本文在高职院校现有的就业指导工作基础上,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方法,从精准指导、组织保障、岗位拓展等方面入手,探索社会工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社会工作理论;就业能力;高职院校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2]。鉴于高职院校学生通常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当下就业形势又愈加严峻,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成为摆在各大高职院校面前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从社会工作视域出发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就业辅导,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有效应对就业压力并做好就业准备,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

一、社会工作内涵及其相关理论

学者王思斌认为:“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制度的传递系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社会建制,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它对社会问题进行积极干预,是人类对现代社会变迁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的一种回应方式。”[3]作为一门应用型社会科学,社会工作专业拥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运用一系列独特的专业工作方法帮助人们直面生活的挑战,提升生活的幸福感。这些方法不仅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直接工作方式,还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督导等间接工作方法。

在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过程中,专业理论是推动实务工作的重要基石。优势理论、系统理论和赋权理论都是社会工作领域的主要理论流派。优势理论“聚焦人的优势和潜能,以案主的目标或希望为导向,制定工作计划与干预策略”[4],引导案主发现自我价值并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系统理论认为,“若干要素以某种特定的形式组合而形成系统,系统中的某一环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环节、系统整体存在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5],除了个案、小组的工作方式外,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也同样重要;赋权理论“主要目的就是协助社会歧视的群体对抗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减低案主自身的无能和无权感,增加其权利与能力”[6],这是一种用介入方式和实践活动挖掘与激发案主潜能的过程。这三种理论各有其侧重点,同时互为补充,且与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有较强的适配性,为本文中社会工作者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方法与技巧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学校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不仅关乎个体家庭的幸福,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同样至关重要。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工作和社会工作息息相关,属于社会工作范畴”[7]。本文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在“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等价值观的指导下,从优势视角、系统视角和赋权视角三个维度出发,积极探索并实践有效策略,以应对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题。

二、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当前,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愈发激烈。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受学历短板、资源平台等客观因素制约,其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更容易陷入困境。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期望与企业诉求存在错位

当下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工作的期望是相对轻松、体面且高薪,同时对行业属性、职位要求及作息制度等方面也有较高期望。然而,这些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的实际水平往往与期望岗位要求不符。另外,部分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即使个人所学专业与制造业对口,也不愿进工厂承担一线岗位工作,同时对倒班、单休性质的工作尤为抵触。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在招聘时侧重于速成,希望新员工快速到岗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创造价值,忽视了对新员工的培训教育、人文关怀及成长激励。企业这种功利化的用人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期望相背离。每当招聘会举行,学生期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巨大偏差致使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学生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由此引发的招工难和就业难的矛盾愈发突出。

(二)学生就业可选空间相对有限

“新技术革命加速迭代,改造传统产业,创造新经济、新模式,一方面对人类劳动替代,另一方面产生对掌握数字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对就业市场产生不可逆的变革冲击,大量劳动力需要就业转型。”[8]“积极推进高质量就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9]然而,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招聘技术人才,往往明确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导致高职院校学生难以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头部企业,压缩了此类人才的就业空间。

(三)学生跟风升学考编延迟就业

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和企业岗位缩减的外部环境,以及对本科学历和更高就业平台的向往等因素,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季选择升学或备考编制来延迟就业。很多学生未能理性分析个人优劣势和市场需求,大三盲目跟风选择升学或考编,主动推迟就业,丢失就业先机。面对客观存在的考试淘汰率,该群体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价格高昂的培训课程,试图以此弥补自身努力的不足。其中不乏“建档立卡”的特困学生,此举大大增加了个人和家庭经济负担。直到次年毕业季,许多用人单位已经完成了针对应届生的招聘计划,大批升学和考公失利者也涌入就业市场,就业竞争变得空前激烈。错失“应届生”身份红利的这部分落榜学生,其成功就业的几率大大降低。频繁的求职挫折可能会打击其信心,有些学生可能因长期找不到工作而沦为“啃老族”。

三、社会工作视域下介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优势分析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事关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落地,事关就业优先战略的贯彻,事关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是时时放心不下的‘国之大者”[10]。社会工作专业因其价值观念、专业方法特点等,在介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问题上有独特优势。

第一,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念能贴近高职院校学生群体。“00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其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崇尚自由。在面对就业困境时,该群体对传统的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方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社会工作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强调对人的接纳、尊重、自决和个别化等原则,强调‘助人自助‘人在情境中”[11]。因此,在介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题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首先,以人为本。当学生遇到就业困境时,社会工作者会全面倾听其内心诉求,协助其澄清个体需求,进而针对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回应。其次,接纳尊重。在面对学生择业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情绪和不当观念时,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充分尊重其情感表达,更要理解并接纳这些情绪和观念。再次,助人自助。社会工作者在接案过程中,以提升该群体的就业能力为核心目标。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仅要提供短期援助,更要传授方法,使其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自我成长,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第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能帮助系统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问题。在具体分析不同场景下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可以依据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选择最符合当下场景需求的方法。每种专业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个案工作可以精准化、个性化一对一帮扶每个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同时,“中国本是一个以‘群和‘圈子为导向的社会,人们已经适应在小组中去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12],社会工作者可适当运用“周边人的力量”,调动人际“情理义”,可以采用小组工作方法,用小组潜移默化的正向动力来助力学生走出就业困境。

第三,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能助力实现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准绳之一。社会工作理论,如优势视角理论、增权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为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在专业理论指导下,结合社会工作专业工作方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助于提升就业指导效果,从而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四、社会工作视域下指导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新视角

在新发展阶段,高校就业工作不只是关乎业绩指标的一场期末大考,更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诊断。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社会工作视角,通过完善精准指导、组织保障、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就业工作体系,

确保高标准地输出质量,注重检验各环节的协同效果,最终反映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一)从优势视角精准指导学生就业

优势视角对于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有普遍适用性。社会工作者可在日常的接触、了解后提醒该群体易被自身忽略的优势和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自我认识的“镜中我”直接影响了人的价值判断。[13]传统视角往往看到的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偏弱、自律能力不佳等劣势因素,反而忽视了其性格中的闪光点,如动手能力强、更能吃苦耐劳、愿放下身段从基层做起等用人单位较看重的因素。特别是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在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取得技能竞赛成绩、提升车间实训技能操作水平等方面往往表现得亮眼。部分学生以赛代练,不断打磨个人技能水平,凭借精湛技能斩获了其所属行业的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等含金量颇高的奖项。这些奖项的取得也助力学生在毕业季收到诸多明星企业、本科院校递来的橄榄枝,使其在就业、升学方面的选择更有余地。社会工作者尤其要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要引导其全面认识和评估自己,挖掘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帮助个人及家庭脱困。

(二)从系统视角完善学校就业组织保障

完善的组织保障机制是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前提和条件,招生、教学、就业和追踪等环节都对高校就业工作体系的运转产生影响。高职院校应持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诊断、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改革、高素质就业工作队伍培养等工作。

一是端口前移,做好就业辅导。学校应将就业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提升思政课、就业指导课及劳动教育等课程的授课水平,增强学生对“新质生产力”“数字赋能”等新生事物的理解,以塑造学生适宜的就业观,引导其坚定劳动创造价值的信仰,进而毕业季选择主动就业;学校应以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为抓手,将大赛内容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学校还应加强校内各部门间的联动,科学安排大三上学期的教学工作,协调好教学、培训、考证等事宜,确保学生在“1+X”“高级工”等专业资质认证中取得理想成绩,为其求职就业增加竞争力。

二是嫁接资源,做好就业服务。高职院校应依托学科优势及属地市情,加强政校企合作对接,以服务地方发展为主线,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校园招聘会,深挖相关产业行业岗位需求潜力,引导毕业生就业创业;学校

应全方位宣传大学生参军入伍、求职创业补贴、基层服务项目、各地招才引才等政策,提高毕业生的就业信息获取及分析处理能力;学校应做好毕业生就业辅导及咨询服务,通过分享和链接校友就业资讯,助力毕业生构建完善的非正式支持网络,从而消除行业信息差,拓展就业岗位;学校应有效化解毕业生的就业负面情绪,做好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心理疏导,引导其认清就业形势,找准自身定位,主动投身生产实践。

三是跟踪回访,做好就业提升。

学校应重视毕业生的就业信息追踪、动态更新维护工作,持续开展就业情况调查研究。学校应认真撰写《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同时要将调研数据及时反馈到招生、教学部门,要充分发挥就业数据对动态调整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作用,进而推动学校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建设。

(三)从赋权视角探索学生求职能力提升

一是提升学生自我价值感。高职院校应以《新职业教育法》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解新法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明晰自身就业、升学的上升通道,消除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自卑感,激发其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二是激发学生自我提升动力。高职院校可通过宣传属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各级职

业技能大赛获奖学生、优秀毕业生等先进人物事迹,消除高职院校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无力感”,增加其深耕所学专业的信心,增强其自我提升动力。三是切实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高职院校应积极营造平等的就业环境,消除就业中的性别及学历等歧视,加强就业安全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依法依规签订就业协议。同时针对就业协议履约不到位的问题,学校应主动为毕业生搭建维权平台,提供维权服务,解决毕业生就业的后顾之忧。

五、结语

当下,尽管社会工作专业已经发展为一门新兴学科,但在我国社会大众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还比较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业人员数量不仅无法满足现实需求,而且在地域上也呈现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专业人才及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此外,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领域尚待拓展,成熟且可供借鉴的案例资源也相对匮乏。尽管如此,在高等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已有学者和实践者尝试将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探索社会工作理论在助力高校开展“三全育人”方面的可能性,诸多实践成果也显示出其在育人工作上的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工作方法,从精准指导、组织保障、岗位拓展等方面入手,促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方式的创新,能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质量,从而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李强.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34.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7.

[3]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52.

[4]孟洁.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理论内涵探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55-64.

[5]仇宇,管丽珺.社会工作理论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就业工作的思考:以佛山市高校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4):62-64.

[6]程萍.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精准扶贫:阿马蒂亚·森的赋权增能视角[J].社会工作,2016(5):15-23.

[7]何书贤,王国良.社会工作视角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践路径[J].赤峰学院学报,2024(2):50-54.

[8]张丽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4(3):11-13.

[9]毕京福,马玉林.积极推进高质量就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J].中国就业,2024(4):17-19.

[10]李德煌.以高质量就业工作助推高校高质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23-12-11.

[11]姚莉.基于社会工作视角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以某高职院校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0(28):60-61.

[12]陈心洁.小组工作的理论与实务:附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2(前言).

[13]芈凌佳.社会工作视域下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5-48.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高职院校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31:01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49:46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测评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9:07
“人力资源招聘与测评”课程中团队学习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调查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5:58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08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