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视角下应用型本科信息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24-06-29 21:55闫鹏展梁永慈谢昊李景丽王新
公关世界 2024年12期
关键词:协同治理实践能力培养

闫鹏展?梁永慈?谢昊?李景丽?王新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应用技术为培养定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工程类专业是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因此应用型本科信息工程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XX学院为例,针对该院信息工程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调查,了解了该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协同治理的特征,提出了调整教学课程内容,满足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改进教学运行机制,完善实践能力衔接、加深教育理解,提高培养主体认知3个策略,希冀能够促进信息工程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协同治理;实践能力;培养

引言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办学定位,而信息工程类专业是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因此应用型本科信息工程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协同治理视角出发,系统梳理分析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探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方案,对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践能力概述

刘磊、傅维利认为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信息工程类学生的实践能力由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组成[1]。在协同治理视角下,以科学方式推动治理主体、内容、方法、载体等要素协调运转,形成治理合力,共同促进这些实践能力的提升[2]。

二、协同治理视角下应用型本科信息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特征

协同治理本质就是建立共同行动、联合结构和资源共享。从协同治理视角出发[3],应用型本科信息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具有如下特征:

(一)实践能力培养主体的多元化

在协同治理中,应用型本科信息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状态,这些培养主体来自不同的部门和岗位。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的落实者和推进者[4]。实践基地指导教师是实习、见习中实践能力培养的主力军,对于学生知识在一线实践中应用与转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校外行业专家就某个主题开展讲座、讲授某些专业课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5]。在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这些培养主体具有同一的动机和驱动力,因此要协同考虑各个主体特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二)实践能力培养的动态性

从协同治理视角出发,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社会所需人才的实践能力构成呈现动态变化,这就要求在培养过程中适时灵活调整[6]。信息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也是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更新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呈现出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应用型本科信息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各主体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从多角度出发适时调整培养重点,从而满足信息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三)实践能力培养的有序性

信息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由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高阶能力组成,每一项能力又由若干项子能力构成,这些能力的培养都要经历由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螺旋渐进的过程[7]。从协同视角出发,实践能力应有序培养,否则易导致协同低效或无效,使实践能力体系出现碎片化、重复训练及资源内耗等问题。因此,应该精选实践内容,合理配置实践项目,以保证各项实践能力按一定的顺序开展训练,使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序进行[8]。

三、应用型本科信息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对XX学院信息工程类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调查,发放并回收问卷308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根据调查结果,学生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77.6%的学生认为实践能力对自身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学生对实践训练的付出不够,仅36.36%的学生认为付出很多。学生了解自身实践能力现状,面对就业信心不足,34.74%的学生认为肯定可以满足就业需求,21.43%学生认为不能或差很多[9]。关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30.2%的学生认为很好,接近70%的处于一般或很差的水平,说明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很多缺陷或不足,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提升。应用型本科信息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实践能力培养内容不够完善

实践能力的培养涉及多个方面,不同的课程设置会对学生实践能力影响很大。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否满足学生实践能力要求,44.87%的学生认为“很好”,其余学生认为“一般”“不好”,说明需要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满足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支撑实践能力培养的另一重要途径是实验课程和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相关课程的实验课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很好”为46.82%,其余为“一般”或“较差”,说明相关实验课程改进提升的空间较大,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实践能力衔接不够紧密

课程设置的不同,对实践能力培养也有很大影响。理论课、实践课、见习和实习设置在不同的学期由不同的老师讲授,难免存在一定的割裂性,学生不明白课程开设的意义,也不清楚课程之间的联系,导致实践能力衔接不够紧密[10]。41.88%的学生认为实践能力的衔接“非常好”,54.87%认为“一般”,3.24%认为“很差”,说明在实践能力的衔接上不够紧密,当学生面对实践问题时,很难将多门课程分散培养的实践能力联系在一起综合运用。

(三)多元培养主体发挥作用不均衡

实践能力的培养主体是多元的,高校、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主体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但是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引导者(多选),89.94%的学生选择课程教师,31.17%选择企业一线人员,31.82%选择其他人员,表明企业一线人员和其他人员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的覆盖面窄,作用较小,实践能力培养的各个主体在培养过程中发挥作用不均衡[11]。

四、协同治理视角下应用型本科信息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协同视角出发,考察信息工程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提出以下策略,以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调整教学课程内容,满足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1.更新课程内容,满足社会需要

从协同治理视角出发,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因此课程内容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以满足社会需要。完善的知识体系是实践能力发展的基础,课程内容的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信息工程类专业应该及时调整、优化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让课程迭代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实践能力动态变化的需要。

2.优化理论课程,促进实践提升

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建立在相关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而实践活动本身也是对理论学习成果的具体展示和检验。因此,信息工程类专业根据本专业具体实际,在突出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内容及次序,使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螺旋上升,从而促进实践能力提升。

(二)改进教学运行机制,完善实践能力衔接

1.完善实践教学平台,满足实践训练衔接

高校应该拓展多元实践平台,增设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环节,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首先,完善实习、见习基地教学体系,满足实践基地数量和质量的需要。其次,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网络实践教学平台,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满足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需要。再次,将实践基地与网络实践平台合理结合。对于实践基地不能满足的实践训练内容,可以通过网络实践平台开展训练,使学生实践能力良好衔接[12]。

2.创新运行机制,满足实践管理衔接

高校要创新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协同管理,即学校、学院和专业三级实践教学管理协同发挥作用促进实践能力提升。学校突出应用型的特点,统一制定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指导思想;学院制定实践教学考评的内容、形式、时间等;各专业结合学院优势,根据专业特点构建专业特色实践运行机制,制定实践的内容、实习人员分配、确定实习地点等,并认真对每项实习、见习严格把关。

3.优化课程结构,满足实践内容衔接

从协同治理视角出发,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有序的过程,是按照一定次序逐步提升。从专业整体出发考察实践能力在本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体现,合理安排理论课、实验课内容,并与见习、实习有机结合,使学生所掌握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相匹配,促进学生各项实践能力能够按照最佳效果的次序递进提升,实现实践能力的合理衔接。

(三)加深教育理解,提高培养主体认知

1.多主体协同互补,共促实践能力提升

依据协同治理理论,信息工程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主体多元化,社会、企业及学校共同作用,形成多主体协同、功能互补的实践能力培养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各个培养主体主观能动性,协同互补,共同促进信息工程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2.转换教育理念,贯彻OBE模式

OBE模式,即成果导向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是教育者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水平进行预设,教育的重点是学生的能力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重新设计课程,将期望学生达到的能力进行细分,并分布到各门课程及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深度学习,多采用讨论、实验、协作学习或项目学习的方式。同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学习进度和方案,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3.提高师资水平,助力实践能力提升

高水平的师资才能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指导。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先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应该协同校内外相关资源,为教师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首先,加大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建设,为教师自身训练创造条件;其次,协同校外企业,引导教师参与一线实战,促进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最后,要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提高师资水平,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结语

信息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要素,每个要素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从协同治理视角出发,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运行机制和提高主体认知3个方面协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诸要素,希冀能够促进信息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本文系保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协同治理视角下应用型本科信息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JG20201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02):1-5.

[2]王明志.新时代高职教育协同治理的内涵、重点及策略[J].成人教育,2023,43(09):89-93.

[3]刘伟忠.协同治理的价值及其挑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05):113-117.

[4]朱晓群,刘青.协同育人支持下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建构——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22,24(05):63-67.

[5]罗发智,张洋洋,王东博等.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2(04):76-83.

[6]冯运,沈萍霞,路秀艳.“优师计划”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策略——基于库伯体验学习圈的分析[J].教育探索,2023(07):39-43.

[7]杨丰丞,郑子吉,韦英姿,等.“双减”政策下打造协同治理新样板的可行性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23(10):1-5.

[8]王晓慧,张若飞.浅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科技展望,2016,26(13):345.

[9]张志宏,杨晓翠,刘芳,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本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29(Z1):33-35+53.

[10]张亚琴,马辉,汪士雄.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以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求知导刊,2014(08):109.

[11]朱春华,樊超,傅洪亮.应用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思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31):151+153.

[12]郝银召,吕联荣.电子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才智,2015(19):228.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协同治理实践能力培养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京津冀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协同治理: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参照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风险社会理论范式下中国“环境冲突”问题及其协同治理论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