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演唱角度下的格里高利圣咏表演技法及影响研究

2024-06-29 14:04:42祁伟耿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6期

摘 要: 格里高利圣咏是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是天主教礼仪音乐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价值。格里高利圣咏对西方音乐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音乐教育、音韵学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格里高利圣咏是文化遗产,更是音乐史上的一份珍贵财富,为了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发扬,更好地探究这种艺术影响,本文将立足美声演唱角度,分析格里高利圣咏的表演技法,并对格里高利圣咏的音乐地位和艺术影响进行解析。

关键词: 美声演唱;圣咏;西方音乐

中图分类号: J61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9052(2024)06-0064-03

引言

美声演唱是欧洲古典音乐中的一种声乐表演形式,它强调歌者的技巧和音乐性。而格里高利圣咏则是世界上最早的声乐形式之一,它起源于公元6世纪的天主教礼仪音乐,是一种由教会乐队演唱的宗教轻唱。由于美声演唱的声乐技法在演唱格里高利圣咏中的表现,使得格里高利圣咏在欧洲音乐文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世纪时期,由于教会的影响力和政治力量,格里高利圣咏甚至成了欧洲音乐史上的标志性形式。同时,在文艺复兴时期,格里高利圣咏通过美声演唱的演绎,被赋予了更为丰富多彩的音乐表达。因此,美声演唱对于格里高利圣咏的演唱和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圣咏的概念

在基督教教堂中,圣咏是一种重要的祷告方式,也是教友们共同参与礼拜仪式的方式。尽管圣咏着重于演绎宗教文本和旋律,但通常没有太多的乐器伴奏或其他声部加入,使得其表现形式更为素净,同时也更加突出了声音的特点。由于这种低调的表现方式,以及长期在基督教教堂中的应用,圣咏成为一种具有宗教意义和历史情感的音乐形式,也因此被视为西方音乐史上极为重要的艺术珍品之一。

传统的格里高利圣咏以无伴奏人声合唱为主要表现方式。其以旋律简单、纯净、虔诚、肃穆而著称,在中世纪的欧洲被广泛地应用于天主教会的礼仪和仪式,圣咏的表演特征可归纳为单旋律型、复旋律型、祷文配合、重发声、宗教性质浓郁等特点。首先,就其音乐特征来说,圣咏的表演兼具单旋律性和复旋律型,所谓单旋律性,是指每首圣咏由一个旋律线组成,不存在和声和伴奏,音乐形式极为简约。而复旋律型,指圣咏的旋律多采用模式化的循环结构,具有规则的节奏、调性和动态变化,但缺乏小节划分和准确的拍子感。其次是表演特征。大量圣咏的歌词是以拉丁语编写的宗教祷文,与天主教礼仪中的各种仪式相呼应,具有强烈的宗教意义和象征意义。同时由于不存在伴奏或和声,圣咏歌手需要准确地掌握音高、音长和声部的配合等发声技巧,以创造出宜人的歌唱效果。并且作为一种宗教音乐形式,圣咏不仅具有信仰上的意义,同时也成为一种早期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其纯净而虔诚的风格对后来欧洲古典音乐产生了深刻影响[1]。

二、圣咏和美声的关联性

格里高利圣咏则是世界上最早的声乐形式之一,格里高利圣咏这种基督教宗教音乐形式,它强调合唱声音的连贯性和统一性,不使用任何伴奏或和声。美声是一种在18世纪末期发展出来的古典音乐演唱技巧,其特点是明亮而柔和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和高度技术的演唱方式。虽然格里高利圣咏和美声之间存在某些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涉及对声乐的技术控制,但它们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格里高利圣咏更强调合唱的和声和力度,而美声更注重个人歌唱者的技艺和表现力。因此,虽然两者之间存在某些共同点,但它们在音乐方面的工作方式和目标截然不同。格里高利圣咏和美声之间存在联系,大都因为它们都是声乐方面的音乐形式,并使用相似的技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相同的,它们的重点在音乐上有明显的区别。

早期的美声演唱和格里高利圣咏在歌唱技巧、呼吸配合、共鸣调整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强调声音的美感和舒适度,注重发声与情感表达的统一。在当前,以美声表演格里高利圣咏的结合方式得到音乐界的广泛认可,并得到广泛地使用。受欧美音乐文化的影响,格里高利圣咏在中国也受欢迎。在演唱时需要注重以下技法:一是精确的唱调和音准。格里高利圣咏音乐的特点是简单、朴素和慢板。演唱时需要注意唱调和音准,保持清晰明了的音质。二是清晰的发音和正确的重读。演唱时需要注意音节的发音和重读,从而表现出格里高利圣咏中的节奏感和感情。三是柔美的旋律和灵活的音程。美声演唱需要表现出旋律的柔美和音程的灵活性,因此在演唱时需要注意流畅的音乐性和急促的音程转换。四是必要的重音和颤音。演唱时需要注意必要的重音和颤音,以表现出音乐中的高潮和情感。在圣咏中,音节式风格是最常见的表演方式,因为其词乐关系是一个字音对应一个音高,演唱富于颗粒感,演唱者的字音吐纳清晰,在教徒读经或者祷告时便常用这种演唱方式。比如诗篇诵唱、小光荣颂、小应答圣歌等,这类演唱多用音节式诵唱进行表演。表演者的目的不在于音乐的表演,而是注重用简单质朴的旋律清晰将礼仪文本的内容传达出来,即音节式风格是一种将日常言谈进行表达美化或者仪式化的手段。而美声唱法也是一种类似的技巧,通过合适的发声方法、呼吸控制和共鸣来实现高质量的歌唱表演。虽然两者的起源和风格略有不同,但都注重基本的技巧训练和正确的发声方法,因此学界一般认为圣咏属于美声的前身[2]。

三、美声角度下的格里高利圣咏表演技法

(一)伴奏的融入

早期的格里高利圣咏是纯人声多声部合唱的,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呈现出清新、纯美、神秘的音乐风格特征。随后,随着西方宗教制度的改革和西方宗教政治化以及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播,格里高利圣咏的演唱形式逐渐地由纯人声转向有管风琴、钢琴、室内乐、管弦乐队等等多种伴奏形式,这些乐器能够通过悠扬动听的旋律与歌唱者的声乐相互补充,并营造出一种特别肃穆、庄重的氛围。融入伴奏意味着圣咏的表演形式更加的多元化,也更考验表演者和乐器旋律的配合技巧。管风琴是演唱格里高利圣咏常用的重要乐器之一。由于其广泛使用,已成为天主教仪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管风琴可以通过调节风门、敲打键盘和踩踏板等方式创造出轻柔或宏大的音效,能够有效地弥补单一人声演唱的局限性。而大键琴也是配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尤其适合与低音女声唱段搭配。大键琴通过演奏低频曲调,营造出舒缓、安定又庄严肃穆的氛围,使得整个场面显得十分高贵典雅。无论选用哪种乐器伴奏,都需注意格里高利圣咏演唱过程中强调音乐的内涵和情感挖掘这一特质,把握好乐器的柔和、清晰、力度的运用,让演唱者更好地真正捕捉到格里高利圣咏所体现的上帝信仰和神圣感,并向听众传达这种情感,如此才能达成好的演出效果[3]。

(二)声音的诠释

作为一种专门用于宗教敬拜的歌曲形式,在演唱格里高利圣咏时都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发音准确。由于格里高利圣咏是拉丁文歌曲,演唱者需要掌握拉丁文的发音规则,以确保歌曲的发音准确无误,并达到宗教敬拜的目的。例如,演唱者在学习拉丁文的发音规则时,应该注意拉丁文单词的重音。因为拉丁文的重音有时候不一定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所以要结合上下文,确定每个单词的发音并安排相应的重音。二是唱法规范。格里高利圣咏的唱法非常特殊,通常是单音调的,没有节奏变化,因此演唱者需要掌握其特 殊的唱法规范,在格里高利圣咏的唱法中,演唱者通常只使用单个音调,而不是多种旋律组合,所以要求它具有同样的节奏和韵律,强调旋律的变化、语音的快慢和音阶的高低。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格里高利圣咏时不仅要发出平稳、均匀、一致的唱音,还需要通过自由、柔和的呼吸方式,使自己的声音更加深沉、丰富、程式化,并能够在演唱过程中保持气息的平稳。演唱者应该注重唱位包括在口内形成共振,在声带上的输出调整,同时舌头、喉咙、腹部肌肉都需要正确的运用,确保演唱风格与宗教仪式的氛围相符。三是表情和神态。演唱者需要表现出虔诚、敬畏和敬祷的态度,以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出宗教的信仰和情感内涵。四是熟练掌握曲目。演唱者需要对演唱的曲目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确保至少熟练掌握自己要演唱的曲目,达到无须读谱或提醒就能自如地演唱出来的水平。五是合适的演唱环境。由于格里高利圣咏通常都是在教堂或宗教仪式上演唱的,演唱者需要熟悉并适应教堂环境,以便更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力量。

(三)凸显复调美学

格里高利圣咏拥有复调美学上独特的结构系统,使它远离了西方主流音乐的开放理性风格,在听觉体验上更接近东方音乐的平凡深邃。复调美学特征包括和声、对位法和规范性等,因此演唱者要特别注意这种表演特征的凸显[4]。在演唱时需要严格遵守旋律及和声的规律,确保每个声部都具有清晰明确的音乐主题,如此才能让听者感受到复调性带来的和谐与平衡之美。对位法是复调音乐中常见的技巧,用途广泛。在格里高利圣咏的表演中,演唱团队应注意各声部之间互相交织、对应或呼唤的关系,并注意变换运用,达到旋律上的愉悦与震撼。此外,明确的节奏也是提高表演质量的要点,自然流畅的节奏感是格里高利圣咏美学中极其重要的元素。演唱过程中需保持节奏准确稳健,掌握整首曲子的情感走向并将其注入演唱当中,规范地表达出各声部以及多个声部之间协调和平衡,以免出现令人不适的“失衡”。要平衡好各个声部在声音上的发力、音高上的转化等,做到规范地表达每一个声部,让听众清晰听到每个声部给整曲带来的丰富性,使听者能够体验它所传达的丰富、复杂又优美的和声体验。

(四)宗教感的体现

格里高利圣咏是一种非常严谨的音乐类型,格里高利圣咏作为诞生于基督宗教仪式的演唱方法,本身带有强烈的宗教感和神圣感,演唱者需要抓住这种氛围感,将之融入表演内,才能保证表演的质量[5]。宗教感的体现来自情感表达、气氛营造和唱法三个方面,表演者在演唱格里高利圣咏时,关键是要将庄严和敬畏注入其中。格里高利圣咏因其本身就具有的强烈的宗教感,必然要求每一个演唱者应以敬畏之心颂扬、尊重作品中所透露的神圣感、让听众感受到安定与庄严。并且,演唱要注意节拍上的稳定性和音乐上的平稳流畅,如清晰有力的发声、稳定的音频调整、充满感情的音乐表达等。美和颂扬,要特别注意仪式感的表现,比如身着合适礼仪服装,保持肃静、庄重的面容,同时避免过分激昂的表达,要注意收敛自身的情绪表现,以肃穆、严整的精神面貌来完成圣咏表演,让听众感受到圣咏的严肃性和圣洁性。

四、格里高利圣咏的影响

格里高利圣咏对音乐和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对宗教的影响。格里高利圣咏在宗教仪式中使用,包括天主教、正教会和其他基督教派别。它的祈祷和礼拜引导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信仰和传统。圣咏促使人们更加虔诚地向神祈祷并更好地体验仪式。其次,对音乐发展的影响。格里高利圣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古典音乐的发展。它的音乐形式和技巧在欧洲各地发展,包括聚会和节日使用的音乐和舞蹈。圣咏的旋律和和声常常被欧洲古典音乐家用于构建声乐和器乐作品。再次,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格里高利圣咏唤起人们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关注。它在教会和修道院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授,成为中世纪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虽然在格里高利圣咏出现之前,西方世界各地不乏对神灵歌颂和赞美的圣咏,但这些圣咏本身的规范性不强,缺乏系统化的表演方式,因此难以形成良好的传播度,而格里高利圣咏则突破了这些桎梏。

格里高利圣咏在表演上推崇自然音和经文的结合,它的三册歌集《对唱歌集》《弥撒圣歌》和《常用经书》几乎涵盖了所有和基督教仪式相关的歌曲。从格里高利圣咏的涵盖范围来看,它和基督教的礼仪深度绑定,甚至成为教义的一部分,而伴随基督教在西方世界的传播,格里高利圣咏的影响力也就在西方世界中不断扩大,如法国的游吟诗人、德国的恋诗歌手在歌曲创作中都受到了格里高利圣咏的影响,将其旋律应用到自身的作品创作中,这种在西方世界无可比拟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创作了格里高利圣咏西方音乐之源的地位。因为和宗教仪式绑定,格里高利圣咏吟的演唱中并没有太多的华丽旋律,而是用于一种在日常言谈上增加表演感和仪式感的方式来赋予经文诵读神圣性,所以它往往采用了简短曲调来开始颂唱,在经文的诵读中持续在单音上,一直到用简单的旋律下落而收束。这种表演方式让格里高利圣咏具备了更多传唱优势,例如它对表演技巧的要求较低,对表演硬件的要求较少,学习和传唱的方式方便,可以在较为简单的学习下就表现出庄严肃穆、脱离人欲的仪式化表演。在诸多优势加成下,格里高利圣咏在西方世界便具有了良好的传播空间。可证实的是,9~8世纪的大部分宗教复调音乐都是源自格里高利圣咏,比如9世纪初的奥尔加农,还有各种附加段和继叙咏,再到所有采用有量节奏进行创作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体裁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格里高利圣咏。因此,将格里高利圣咏看作西方音乐的源头也便成为多数学者赞同的结论。

结语

格里高利圣咏对于西方音乐发展史的影响重大,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从美声表演角度出发,演唱格里高利圣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参与宗教仪式,加深他们与宗教的联系和感受。从文化传承角度出发,格里高利圣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演唱格里高利圣咏可以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格里高利圣咏被视为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部分,对欧洲音乐的发展和影响不可忽视。从安抚心灵角度出发,由于格里高利圣咏的美妙、庄严和肃穆的氛围,在现代社会中,一些人们通过听唱这些圣咏来得到精神慰藉,平静心灵。在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中,演唱格里高利圣咏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产生宁静和平和的感觉。最后,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格里高利圣咏是一个艺术品,有些人喜欢和欣赏这种音乐。演唱格里高利圣咏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种音乐,并欣赏其中的美妙之处。

参考文献:

[1] 邓欢欢.中世纪格列高利圣咏溯源[J].音乐创作,2018(2):174-176.

[2]张丽娜.论格里高利圣咏在西方音乐历史中的重要地位[J].中国文艺家,2019(5):41.

[3]陈帆.浅析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音乐[J].艺术评鉴,2019(14):65-66.

[4]郑艺,白二孩.格里高利圣咏的演唱技法与历史影响[J].艺术教育,2018(17):66-67.

[5]刘雨婷.格里高利圣咏与西方音乐[J].音乐生活,2008(7):55-56.

作者简介:祁伟耿(1970.04— ),女,汉族,河南省焦作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美声演唱与歌剧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