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路径

2024-06-29 10:54:22吴紫怡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8期
关键词:课标初中历史

吴紫怡

摘 要:新《课标》的出台和不断修改在一定层面上表明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对人才的需求也从最初的重知识转变到现在的知识与能力并重。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对初中历史的要求是从三个大模块入手,注重对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教师将初中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地理、政治等进行融合,有利于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且深层次的培养,加深他们对祖国、对民族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使学生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如何有效开展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历史 跨学科综合实践

新《课标》顺应时代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对教育课程规范和质量方面的要求。新《课标》中对包括初中历史在内的十八种课程都做出了规范和要求,其中都蕴含和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初中历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在教学中也要体现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求和理念,将这种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之中,融入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以初中历史教学为基本本位和出发点,坚持历史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其他学科如语文、地理、政治等多学科联动为辅助,促进学科间的融合,打破以往存在的那种单学科独立教学的现象,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历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联系,立足于现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合理适度地开展历史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一、新《课标》概述

1.新《课标》的现实要求

新《课标》是在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它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新《课标》囊括了初中历史在内的十八门学科,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教学中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推动课程教育的目标从最初的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变,这同样也可以体现在初中历史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促进历史教学活动的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要求。

在这种客观或者现实的要求的推动和促进下,初中历史教学会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培养出知识与能力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初中历史与多学科综合实践的意义

初中历史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以及新《课标》中的重要课程和教育教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实现初中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融合,打破以往那种以知识为教学本位的分科课程的教育观念,破除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实现多学科知识间的融合,构建起一个全新的知识框架,实现有意义学习。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与多学科综合实践

1.立足现阶段学生实际

初中阶段的学生告别了小学时期那种懵懵懂懂的状态,开始进一步显现出这个阶段中该有的特点。这个阶段中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和重要时期。他们在这个阶段中身心发展迅速,心理变化明显,学习压力大,社交方面的能力强,对周围的事物逐渐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广泛,思维逐渐活跃、敏感,喜欢进行丰富而又奇特的幻想,并表现出强烈的欲望,但在情绪的控制上缺乏技巧,注意力容易被分散。

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要立足于班上学生现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教育方法的采用上要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保持对课堂教学的专注度,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例如,教师在教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原始农耕生活”和“远古的传说”两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课本上的知识,以问题为切入点,询问学生眼中原始的农耕生活是什么样的。毕竟,大家并没有真切地经历过那个时代,课本上介绍的知识主要是后人对挖掘出来的古物和现存的历史资料分析总结得来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将这些课本上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方式介绍给学生,避免以往那种干巴巴的照本宣科式的上课模式。

教师在进行多学科综合教学时,要重视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合理有机选择,坚持历史的教学核心地位,实现初中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融合,转变以往那种以知识为教学本位的分科课程的教育观念。

2.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开展多学科融合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是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无论是在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还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或是最后的评价过程中,历史教师都要能够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和素质。只有教师先了解和具备了历史这门重要学科所要求的核心素养,才能够从事学生的培养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转变的就是以往那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看待和组织教学内容,构建具有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进行历史与其他学科跨学科的综合活动中也要重视核心素养的融入。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包括历史教师在内的各科教师都要积极主动地结合各学科之间的内容开展交叉式教学或者说是综合实践活动,转变以往的观念,促进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融是教师改革与创新的一项主要内容,教师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对学科知识的整合,以此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能够使初中历史课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学生、学科、社会与家庭之间的需求进行整合,由此形成学习研究主题,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带领学生开展探索性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合作探究意识。

比如,历史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就可以时不时地引入其他学科中与历史相关的部分。遇到历史中与政治相关的就可以适当提一下这个时候的政治环境是怎样的;遇到跟语文相关的就可以聊聊那时候的文化背景;遇到与地理有关的知识,比如历史上的航海路线就会涉及地理上的几大洲的位置,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地理上的世界地图之类的,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航海路线时什么样的。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之中进行多学科之间的综合实践,教师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慢慢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观念。

3.初中历史与语文学科

在历史学领域中有句话叫“文史不分家”,这里的“文”就可以理解为语文学科。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历史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则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的工具。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织、互为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发展的基础。

我们在学习初中历史中的部分内容时,总能够看到语文学科的身影。比如,历史上关于朝代部分的知识,延展到语文学科中就可以是具体的某个朝代的风土人情、诗词歌赋,从另一面来讲这些同样是历史所记录的部分。

比如,我们在学习历史中关于唐朝的部分时;历史学科中会涉及唐朝这个时期的各方面情况,比如政治上如何、文化上如何、经济上如何。如果教师开展历史与语文之间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话,就可以从文化方面入手。

唐朝在文化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富有文采和抱负的诗人,在历史教学中涉及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适当与语文相结合。唐朝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部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尝试进行历史与文学的跨学科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品味唐诗,追溯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唐诗中蕴含的史学价值,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借文释史,从文学中认识历史。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时间来进行以历史为依托的语文学科的主题设计活动。

以唐朝出现的丰富多彩的、风格各异的诗歌为例,唐朝不同的时期涌现出来的诗人和其所创作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初唐时期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诗人,例如,以骆宾王、王勃、卢照邻、杨炯为代表的“初唐四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搜集一点有关于他们创作出来的诗歌并进行分享,透过他们的诗歌去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历史,毕竟语言也能算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本上的文字是不会说话的历史,但用那个时代的诗歌来看历史就会更加有趣。

语言是几千年历史的载体。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分享一下他们从这些诗歌中看到了些什么,对唐朝初期有了哪些更为清晰深刻的认识,但还是要以历史知识教学为基础和重点,语文知识只是起一个辅助作用,教师要尽量避免喧宾夺主的现象出现。

李白是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品味李白诗歌中蕴含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可以透过诗歌去看那个时代的历史。

在李白在感叹人生易老,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时创作出来的《将进酒》中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以及“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和最后结尾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诗人的抱负没有得到实现。我们可以透过李白去窥见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在历史与语文的有机结合中学历史,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4.初中历史与政治学科

历史作为一门横跨时间与空间的承载了数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政治学科的内容在所难免。

比如,我们在学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就会遇到政治背景的相关内容,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并结合自己搜集来的有关资料同学生一起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拓展和补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那时候的政治背景下资本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在介绍一个国家的历史时,一定要介绍国家的政治背景和环境。

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与政治板块的联系,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实现历史与政治的有机联动教学。

比如,教师在进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相关的背景介绍时,可以将政治背景适当扩大。教师可以介绍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几大革命的推动,然后进一步介绍这几大革命发生在什么样的政治条件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在政治层面上的原因都是过时的、不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政治制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进行适当拓展,但不能过度,毕竟教师要坚持历史教学为主。

5.初中历史与数学学科

历史学习在一定层面上可以看作是对数字的排列,教师将一组组带有特殊含义的数字比如年代、会议的名称之类的内容放到名为历史的这一条横跨时间与空间的巨大的数轴上。

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采用与数学相结合的方式,画一条横竖轴,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对学到的历史事件进行排列,利用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能更快地记忆相关的历史知识,实现历史与数学的有机结合。

6.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

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向活动。要想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客观条件。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发起者与控制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绝对主导作用。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语文、政治等学科知识时,历史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相关学科方面的素养,通过不断学习来满足历史知识教学的需要。

教师的素养与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长远发展,继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进步。因此,历史教师不仅需要保证自己的历史专业能力,更要具有多学科交融的意识以及多方面的才能。同时,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教师之间需要通力合作。教师的目标是在掌握自己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尽量熟悉其他学科的知识,但是考虑到时间、精力有限,教师可以通过协作的方式,来推动初中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达到双赢的目的。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要时刻体现和秉承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求和需要贯彻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这种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的教学之中,融入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以初中历史教学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依托,坚持历史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其他学科如语文、地理、政治等多学科联动为辅助,促进学科间的融合,打破以往那种单学科独立教学的现象,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历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联系,吸取总结有用的教学教学经验,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进而立足于现阶段学生的实际和知识水平,合理开展历史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 韩静《“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传播中的涵化效果与情感认同——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的分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8期。

[2] 欧阳卿《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应用研究》,《试题与研究》2023年第16期。

[3] 吴佩轩《学科融合视域下初中历史跨学科教学》,阜阳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课标初中历史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34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1:10
基于课标,以生为本,多样有趣——例说高中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途径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59:50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