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

2024-06-29 09:39潘奕羽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人工智能创新

摘 要: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容,是促进智能思政建设的重要向度。数字赋能、智能互联是重构思政教育格局的技术抓手。智慧思政承载着思政开拓发展、动态调整及创新创造的新使命。结合智慧思政的应用原则及运行模式,能够帮助我们从主体性、渗透性、方向性等原则出发,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探索出科学、全面、切实有效的思政教育创新思路及路线,切实转变传统思政教育范式,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 智慧思政;人工智能;思政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9052(2024)06-0052-03

引言

智慧思政主要指思政课程的智能化演变及改造,是思政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相互融合、深度赋能的智慧教育模式。学校可以凭借智能技术,持续提升思政教育过程的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及信息化特征,促使思政教育在模式、载体、机制等层面获得创新及改进。智慧思政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题中之意,更是大思政格局建构及完善的必然趋势,是关乎思政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内容,我们必须明确智慧思政的运行方式及原则,发掘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政教育教学中所拥有的无限潜能,进而帮助思政教师统揽思政教育全局,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影响力、感染力,为大学生获得更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行模式

伴随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渗透于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与行为方式。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赋能与深度融合,为人工智能视域下思政教育的开拓式发展,提供了依托。智能思政本质上是思政课程与人工智能技术、信息化技术、数字技术相互融合的结果,旨在创新思政教育格局,强化思政教育效能,确保思政教育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发挥自身的潜能,引领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价值取向。而明确智慧思政的应用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思政教育创新及变革的方向,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与影响力[1]。

(一)发掘数据的融合价值

在人工智能视域下,为推进智慧思政系统的建构,创新思政教育机制、模式、体制,我们就需要实现跨部门的协同智慧,将技术、信息、业务高度融合起来,借助数据运营服务、数据基层及工作展示,提升思政课程的智能化水平,从而以信息设备及平台为载体,让思政教育更契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贯穿思政教育全过程

大数据是智慧思政系统运行及建构的基础,是现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政教育过程相互融合的技术支持,能够通过学习信息、学习资料、学生行为、思政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提高思政课程配置、优化、调整及建构的实效性,能够让思政教育拥有自动化、个性化、智能化及针对性等基本特征。譬如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学生课外活动、课内学习、校外实践及校内生活等多方面数据整合起来,帮助教师识别学生的思想动态,强化思政工作的针对性。

(三)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的关键

“基于思政应用场景的训练优化方法及模型建构”是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的关键。“统计学习”“分类聚类”及“关联分析”等数据发掘算法,是人工智能助推思政教育智能化建设的“算法组件”,能够被广泛应用到思政大数据的应用中,而语义网络、知识图谱、规矩归纳是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的增强算法构件,可以帮助思政教师提高思政教育效能及质量。

(四)服务对象的广泛化

通常来讲,智慧思政的服务对象应是学生及教师。学校可以根据用户画像及智慧模型,对各服务对象及用户主体进行深层次分析,使思政教育过程更加智能及精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智慧思政系统可以采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业成绩、健康水平、活动奖惩、经济消费、行为轨迹等特征,通过群体识别、个体识别、主流趋势分析等方式,将数据信息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进行思想引导、学业帮扶、心理疏导及行为矫正,并且还能从教师信息、师风师德、学业教育、培养方案等维度对思政教师进行指导及培养,从而改变思政教育的全局。

二、人工智能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原则

智慧思政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及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相互赋能、相互渗透的结果,是实现思政教育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相互统一的关键。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持续推进智能思政的建构与应用,不仅要持续发掘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还要坚持方向性、渗透性及主体性等应用原则。

(一)坚持方向性原则,强化思政教育效能

构建智慧思政系统,创新思政教育格局,应坚持方向性原则。不仅要坚持正确的思政教育方向,把握思政教育的育人规律及本质要求,将思政教育与数字技术融合起来,还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知行合一”,坚决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渗透到“智能思政”建设的全过程中[2]。换言之,在智慧思政建设中,教育工作者应以德育为先的理念,“不断调整”“分析推理”“调查研究”思政教育元素、理清内外元素的本质差异,进而从思政教育特点、学生发展规律及时代发展趋势等多方面要素或条件入手,确保智慧思政教育不偏离“育人方向”,不为“技术”所框定或迷惑,可以通过梳理“技术”与“育人”两者的内在联系,强化思政教育效能,让智慧思政服务于人才培育、学生发展、祖国建设,可以让各类技术要素都能充分发挥作用,成为助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坚持渗透性原则,延伸思政教育维度

智慧思政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与现代思政教育相互赋能的载体,能够帮助教师利用各类人工智能技术,将思政教育过程渗透到学生成长、发展的不同环节中,为学生提供立体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思政资源及培养方案[3]。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及教育理论原理及知识,加强对不同人生阶段、年级专业学生的思维、情感、行为的“分析”,持续优化思政教育方案,使思政教育能够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年级阶段的教育者,进行思想引领,道德熏陶及行为规范,可以让思政教育真正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中,成为其人生发展、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的精神动能,以及扩大思政教育维度,强化思政教育效能,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快速的发展。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分析大一至大四学生的思想特点、认知规律及行为特征,为其制定出针对职业发展、校园生活、党建团建、心理健康及专业成长等内容的思政教育方案,让思政教育更全面地融入大学生的人生历程中。

(三)坚持主体性原则,提高思政教育亲和力

思政教育是有关“人”的教育,是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引领学生思想、塑造学生人格,陶冶学生品德,使其将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教育形态。因此思政教育的核心及本质是“人”,只有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让思政教育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抓手,才能切实实现思政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在智慧思政系统建构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我们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将“教化”与“灌输”转变为“交流”及“引导”,让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成为学生自我提升、自我教育、自我选择的抓手;通过打造泛在化的思政教育场域、网络、环境,引领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合作学习及独立思考的方式,发掘思政理论的内涵,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自觉成为有利于国家、人民、社会的优秀人才。换言之,就是深化人工智能及各类信息技术的应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思政教育始终围绕学生的需求满足、自我发展及能力提升来展开,以此拓宽思政教育维度,提升思政教育效能,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三、人工智能视域下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在智慧思政及人工智能的视域下,创新思政教育体制、机制、模式及体系,不仅要深化技术应用,加强科技赋能,更要优化思政教育范式及框架,实现思政教育与智能技术、系统、平台的相互赋能、深度融合,让思政教育呈现出自动化、智能化、泛在化及个性化等特点;帮助学生从传统教化、灌输等学习模式中,摆脱出发,真正成为思政学习的主体,能够自觉地开展各类思政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助推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然而,在智慧思政及人工智能的框架下,我们要想创新思政教育过程及路径,还需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推进多元数据整合

在人工智能视域下,为充分发挥好“智慧思政”的辅助功能,还需要高校整合思政教育资源。一方面,学校应整合课程资源、教材资源、党史资源、国情教育资源、法律法规资源、时事政治资源、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校园文化资源,通过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及集体主义精神有全面地认识,提升学生的政治意识,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互联网平台,整合多媒体资料、数字化教材、在线课程及各类“多模态”思政教学资源,延伸思政学习维度,确保学生可以从网络实践中,了解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国情及政治理论等方面的知识[4]。然而从课程思政的视域出发,学校还需要深度发掘职业生涯规划、历史、英语、科技等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并根据不同学生的思想特征、行为轨迹及性格特点将思政资源划分为校园生活、综合成长、职业发展、社会适应及实践应用等资源模块。其中实践应用资源应是能够被应用在思政实践教学、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活动等方面的资源。这样在人工智能系统的支持下,学校可以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思政资源,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思政资源或资料,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然而为有效识别大学生所存在的思想问题、道德问题及异常行为,学校应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广泛获取学工系统、教学系统、学籍系统中的数据,整合学生科研获奖、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信息,确保计算机系统能够通过分析、整合、利用各方面数据,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二)打造个性化教育体系

打造个性化教学体系,可以深化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思政教师持续提升思政教育感染力及生命活力,提供支持和抓手。一方面,思政教师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一个覆盖广泛的思政教育生态。例如通过打造智慧教室、智能课堂的方式,衔接线上线下“教学过程”,广泛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思想动态及行为趋势。指引教师及时调整思政教育方向,提高思政教育效果。这样教师可以将思政教育工作延伸到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同层面;让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情感、心理、求职就业等不同维度,甚至可以在学生开展专业实践中,为其提供专门化的思想政治理论指导。如大学生在实践实习中,人工智能系统会推送红色文化资源,从劳动模范、革命先辈的角度,阐释集体主义精神、工匠精神及艰苦卓绝等精神。

另一方面,思政教师应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数据技术,自动识别、评价、分析学生所存在的思想问题及困惑,为其推送科学的思政教育资源。例如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行为规律、行为动机、行为特征,捕捉学生在群体中的差异,并在出现异常数据后重点关注,判断出学生所存在的思想问题、道德困惑,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思政教育资源。当然在智慧思政系统的支持下,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层层推进地谈及社会问题、历史问题及时事政治背后所蕴含的思政原理及知识。例如在学生观看社会新闻后,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帮助大学生阐释、分析问题的成因、特点及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引领学生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及问题。

(三)构建个人成长报告机制

通过打造智慧思政系统及平台,可以帮助教师更深层次、多元化地优化思政教育过程、强化思政教育目标,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建立大学生个人成长报告,可以充分发掘人工智能技术的效能,提高学生培育的针对性。在遵循五育并举的政策要求下,思政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分析,并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将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成长经历,教育情况、发展特征汇集到数据库中,通过制定成长折线图的方式,形成个人成长报告,辅助教师调整教育方案、策略,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5]。在个人成长报告机制的支持下,教师不仅可以统筹阶段性的教育成果,更可分析、追踪思政教育的效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解决自身的现实问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群体成绩分析报告,能够通过展示学业困难学生清单、样本基本数据、群体成绩波动趋势及受关注学生成绩变化情况,帮助教师了解大学生的真实需求,调整思政教育的方向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取向。同时,打造个人成长报告机制,还能赋能人工智能技术,使其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成长特征,制定出差异化、个性化的培育方案、学习计划,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专业成长及职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例如结合个人成长报告,人工智能技术会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帮助其找到前进的方向。

结语

智慧思政是一种教育现代化理念,是一种“互联网+教育”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创新思政教育范式、模式、机制、路径的重要举措。通过发展智慧思政,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充分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地获取思政理论资源,还可以持续追踪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让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学生生活学习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此,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穆霞.课程思政视域下茶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堂的路径[J].福建茶叶,2024,46(01):112-114.

[2]高树琴.碎片化阅读视域下地方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的创新探赜[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3,44(06):113-116.

[3]马建东.思政教育浸润心灵,为青少年成长打好人生底色[J].西部素质教育,2023,9(24):66-69.

[4]罗超良,赵育林.思政教育融入教育硕士课程教学的现实困境及破解策略——结合数学教育硕士专业课程实际[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12):39-41.

[5]韩学尧,崔传文,王然升.基于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的教学设计研究[A].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高等教育科研论坛桂林分论坛论文集[C].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2.

作者简介:潘奕羽(1983.11— ),女,汉族,浙江省温岭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人工智能创新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