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藏医药古籍文献对藏药红铜的考证研究

2024-06-28 06:39才曾卓玛何长廷娘本先尼玛才让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4年5期
关键词:炮制

才曾卓玛 何长廷 娘本先 尼玛才让

【摘 要】 目的:全面阐明矿物藏药红铜的基原、炮制方法和组方配伍。方法:对公元8世纪至20世纪的24部藏医药古籍文献中有关矿物药红铜的基原,炮制,组方和功效进行归纳总结,考证分析。结果:矿物藏药红铜的藏文名为“”,音译为“桑”和“桑玛”,其主要入药方式为红铜灰,藏文名称为“”,音译名为“桑太”。 红铜味甘,性凉,具有干脓血、消浮肿、清肺热、治肺脓肿、疮疡、中毒症的作用;其品类主要以品质、颜色、产地、性质分类,常见按品质分为上品“雌铜”和次品“雄铜”;炮制方法有煅烧法、热制法、急制法、混合制法等,其中煅烧法应用最广泛。在方剂中红铜以红铜灰粉末入药,含红铜灰的组方主要遵循药效相近和随证加减药物的配伍规律,主要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消炎、利肺,适用于陈旧性肺病、腹腔积液、四肢肿痛、脏腑积液、皮肤病等病症。结论:矿物藏药红铜在藏医药应用历史中已具有明确的基原记载、系统的炮制方法、全面的组方配伍,为红铜灰入药应用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藏医药;古籍文献;红铜;矿物药;炮制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4)10-0073-08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10.zgmzmjyyzz202410015

Research on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Zang Medicine Red Copper Based on Tibetan Medical Ancient Books

CAI Zengzhuoma HE Changting NIANG Benxian NI Macairang

Qinghai Institute of Tibetan Medicine,Xining 81001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Comprehensively elucidate the origin, processing methods, and compatibility of mineral Zang medicine red copper.Methods Summarize and conduct textu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origin, processing, formulation, and efficacy of mineral medicine red copper in 24 ancient Zang medical texts from the 8th to 20th centuries.Results The Zang name of mineral Zang medicine red copper is “”, transliterated as “Sang” and “Sangma”. Its main medicinal method is red copper ash, and the Zang name is “”, transliterated as “Sangtai”. Red copper has a sweet taste and a cool nature. It has the effects of dry pus and blood, reducing edema, clearing lung heat, treating lung abscesses, sores, and poisoning. Its category is mainly classified by quality, color, place of origin, and nature. It is commonly divided into high-quality “female copper” and inferior “male copper” according to quality; The processing methods include calcination, heating, quenching, and mixing, among which calcination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In the formula, red copper is used as a powder of red copper ash, and the formula containing red copper ash mainly follows the compatibility law of drugs with similar efficacy and syndrome based addition and reduction. Its main functions include clearing heat, detoxifying, anti-inflammatory, and promoting lung function. It is suitable for old lung diseases, abdominal fluid accumulation, limb swelling and pain, visceral fluid accumulation, skin diseases, and other diseases.Conclusion The mineral Zang medicine red copper has a clear record of its origin, systematic processing methods, and comprehensive formulation and compatibility in the history of Zang medicine application, lay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red copper ash in medicine and further in-depth research.

Key words:Zang Medicine;Ancient Literature;Pure Copper;Mineral Medicine;Processing

藏医药学是中华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防治疾病的藏药物质基础来源独具特色。早在公元8世纪的《四部医典》中即有“地上所生所见的万物均可入药”之说[1] 。藏药来源主要有动物、植物和矿物,矿物类药在《晶珠本草》中有177种记载,例如藏药之王“佐太”(水银炮制品)、能持八金(金灰、银灰、红铜灰、铁灰、黄铜灰、铅灰、锡灰)、能食八矿(黄铜矿灰、银矿石灰、泉华灰、磁石灰、自然铜灰、雄黄灰、雌黄灰)等都是常用藏药矿物药[2-3]。对于矿物药的安全入药方面,古代藏医药学家创制了许多独特的炮制工艺,用于降低或消除矿物药的毒性及副作用、改变或缓和药性、增强其疗效。藏药“红铜”是诸多藏药珍宝类方剂的主要配方原料,可经过特殊炮制入药组方治病,但其存在名称混淆,品质参差不齐,炮制方法多样,功效记载广泛等问题,因此本文对红铜进行文献考证,以期为红铜的规范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名称考证

矿物药“红铜”为藏医习用药材,已有2000余年临床应用史,藏文名称为“”,音译为“桑”和“桑玛”,意译中文名为“红铜”。其主要入药方式为红铜灰,红铜灰是红铜的炮制品,藏文名称为“”,音译名为“桑太”,意译中文名为“红铜灰”或 “铜灰”,通常在藏医药文献中也用红铜代指红铜灰[2,4]。《晶珠本草》和《药物识别·明日》中还有桑玛、玛尔却、尼玛垒、智玛、尼杰、卡木玛、拉鲁同、钧玛尔、玛保、拉洛卡、介合玛尔、云绞、斯赫拉等红铜的别名[2,5],但基本不常用。

2 品质及功能主治

2.1 红铜的品质分类 红铜在《四部医典》《药名之海》《金巴四部医典注释》《论述部注释·灿烂宝库》《晶珠本草》等多部藏医药古籍中均有记载,其分类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按品质分类,有上品和次品。例如《药名之海》中有记载:红铜分为上品和次品,上品为自然铜,颜色偏红,质地较软,称为“金铜”。次品为暗红色,质地坚硬,称为“铁铜”[4]。二是按颜色分类,例如《金巴四部医典注释》中记载:红铜品质分为四种, 颜色黄而具有光泽称之“金铜”,暗红色无光泽称之“茜草铜”,偏绿称之“响铜”,偏黑称之为“铁铜”[6]。但在《帝玛尔医著集》中按颜色分为铁铜和金铜两种,铁铜为黑红色而坚硬,金铜为红色而柔软[7]。三是按产地分类,例如《论述部注释·灿烂宝库》记载:红铜按产地分为“康铜、泥波尔铜、罗铜”三类[8]。四是按性质分类,例如在《林曼巴四部医典注释》记载:雄铜为颜色偏红,质地坚硬;雌铜为颜色偏红,质地柔软,后者为佳[9]。在《藏中医术精选入迷珊瑚串》明确说明了铁铜为黑红色而坚硬,习称“雄铜”;金铜红色而柔软,习称“雌铜”。并且藏医所用的是铜矿石中冶炼的颜色偏红而具光泽,质地柔软易捶打成薄片的“雌铜”[10]。

2.2 红铜的功能主治 红铜味甘,性凉。具有排脓血、干脓肿、解毒、清肺热、清肝热的作用,消热性引起的水肿症、中毒症;主治肺脓、肺痨、疮疡、水肿症、黄水病、关节炎等病症。例如《四部医典》中记载: 红铜能使脓血干枯、清肝热、清肺热[1];《药名之海》云:红铜味甘,性凉,燥肺脓,干脓血、干黄水、清肝肺之热,主治肺结核、肺脓肿、腹腔积液等病症[4];《论述部注释·灿烂宝库》云:红铜味甘,性凉,具有排脓血、清肺热、清肝热之功效,主治肺脓、肺痨、肺热、肺脓肿、肝热、皮肤病、疮疡、水肿症、中毒症[7]。此外在《金巴四部医典注释》《蓝琉璃》《月中婆裟树》中记载红铜具有治五脏积水、类风湿关节炎、白脉病、妇科病等病症的作用[6,11]。历代藏医药古籍文献中对藏药红铜的记载内容详见表1。

3 红铜炮制方法考证

矿物藏药红铜的炮制一直以文献记载方法和传承者的实践经验为标准操作,大部分工序是手工操作,程序复杂、方法较多。藏医古籍文献中记载的常用红铜炮制方法有煅烧法、热制法、急制法、混合制法等,主要区别在于辅料的种类和配量的不同;其炮制的基本程序为去毒、除锈、煅烧三个步骤。

3.1 煅烧法 煅烧法在藏医药古籍《水银炮制汇集》中记载的最为详细,首先是将红铜捶打成蝉翼般的薄片,置于绿矾水、沙棘水、酸酒三种混合液中煮沸而进行去毒;再将去毒的红铜泡入藏酒中取出后用火烤,再置入沙棘水中煮沸,再将其放入酸奶水中酿制10天,期间需多次揉搓、擦拭,直至像麝皮一样鲜亮、柔软,以此达到除锈的作用;最后在自制陶罐的底层铺上木炭和混合辅料粉,将红铜薄片排列放到上面,再用辅料和木炭覆盖,依此分层铺到陶罐半满,密封罐口,武火闷煅一天,直到陶罐上部火红,罐底发白即可[19]。

《达尔莫曼然巴罗桑却扎·月中婆裟树》中记载的煅烧法与上述区别在于将红铜薄片放入黄牛尿液和绿矾水混合液中进行煮沸半天后去毒;再将红铜放入余甘子泡液中煮制半天后,放入酸奶水中酿制7天,以此进行除锈,其他内容与上述基本一致[12]。

《千万舍利子》中也记载了煅烧法,其特点是将红铜薄片用盐水和沙棘水炮制去毒除锈,再把3倍量的硼砂和硫磺炮制品与2倍量的诃子粉加水调匀成糊状物,均匀涂抹在每个红铜片上,进行晾干。再将其置入铺好木炭的陶罐内,上面盖上一层干净的棉布,再铺上一层厚厚的牛粪炭,密封罐口,用武火焖烧至嗅不到硫磺味和看不到蓝色火焰为止即可[20]。如图1所示。

3.2 热制法 红铜的热制法在《藏中医术精选·入迷珊瑚串》和《水银炮制汇集》中都有记载,其特点是将红铜薄片放入特制的陶罐中,再倒入适量的水银、硼砂粉、硫磺粉进行煅烧;或者将硫磺调成糊状物均匀涂在每个红铜片上,干燥后置入陶罐中,再倒上木炭,封闭罐口,加木柴或牛粪烧火,直到瓦罐发烫发红,罐内药物全部烧成灰时,则红铜灰也炮制完成[10,19]。用此法炮制的红铜灰在功效上主要是针对治疗隆偏盛引起的疾病和风寒湿邪侵入的疾病,比如陈旧性肺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痹症、身体浮肿、水肿等病症。如图2所示。

3.3 急制法 《钦则昂布医著选》中还记载了红铜的另一种炮制方法,即急制法。其主要工艺是在红铜粉中持续加黄酒搅拌成液体状态,再加入硫磺和硼砂粉末进行混匀,再取浸泡在硼砂溶液中的棉布包裹适量红铜混合粉,置于木炭火中煅烧,将烧成的灰倒入水中清洗,留于底层的灰便是红铜灰[21]。这种炮制方法适用于急需且量少时,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娴熟地操作,具有一定的认可度。如图3所示。

此外古籍《医学甘露宝瓶》中记载红铜还可与金、银、铜、铁混合制法[22],但金、银、铜、铁各物质的硬度和熔点不同,煅烧时间不一样,难以把握煅烧程度,所以此法已几乎不用。

3.4 红铜灰的炮制工艺要求 藏医药古籍中对红铜灰的煅烧要求有三方面。一是对陶罐、辅料、火势、时间的要求。在《水银炮制汇集》要求特制陶罐需用黄土制成,特点是能保证质量,煅烧过程中不易裂开,不污染药物。煅烧时辅料由1倍量硼砂和2倍量硫磺炮制品组成,煅烧时初期文火密封焖烧3小时,中后期武火持续焖烧5小时[19]。二是对煅烧过程中安全的要求。在《钦则昂布医著选》和《书香雄秘诀部释·喜庆庄严》均记载红铜的炮制过程中保证安全和药效最为重要,因此在红铜煅烧前陶罐内不能放满,需留出半截空间,并且罐盖周围的缝隙要用羊粪、木炭等用水调成的糊状物涂抹封闭,为避免药物热胀而罐口爆开,先用文火烧干后再用武火煅烧。煅烧至陶罐发红,罐底发白,嗅不到硫磺的气味时将陶罐自然冷却,为避免烫伤,轻轻剥开红铜灰上的棉布炭[21,23]。三是对红铜灰质量要求。若红铜在煅烧期间辅料量少,煅烧时间不够或者火势间断,烟气外漏等因素都会导致红铜烧不熟,影响其炮制效果。一般炮制不成功的红铜灰有原色或原形物质,呈现光泽、粗糙、不易捏碎,此类药物绝不能入药,但可重复加足量的辅料进行煅烧,直到全部煅烧成灰。煅烧成功的红铜灰呈现黑色或黑灰色,在指间轻轻一捏可变成细腻粉末。煅烧成功的红铜灰取出后置于诃子、食盐、沙棘膏配制的溶液中进行微煮,可消除硫磺等辅料的不良气味,再用清水反复清洗,可去除炭灰等杂质,较重的红铜灰沉积在底层,取出后晾干研磨,在不易氧化、防光、防潮、密封的容器贮存备用[7,16,19]。

4 红铜的组方考证

藏医药古籍文献中含红铜灰方剂最初记载于公元8世纪的《四部医典》,此外在《千万舍利子》《医学利乐宝库》《零星方剂汇集》等多部古籍中也记载了大量含红铜灰方剂。通过对含红铜灰藏文方剂进行考证、翻译,共总结含红铜灰方剂37个,详见表2。

对上述37个方剂的组方进行分析发现,含红铜灰方剂的命名方式通常以药味数、红铜和剂型组成,例如:五味红铜丸、十一味红铜散、十七味红铜丸等。在剂型方面红铜灰更加适宜制成丸剂,在制丸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疾病选用辅料,例如:对热性疾病选用冰糖或白砂糖作为辅料制粒,能增强清热、解毒的作用;对寒性疾病以藏糖粉作为辅料制粒,有利于活血化淤,温胃;对肺病选用蜂蜜作为辅料制丸,能增强养肺润肺的作用。

红铜灰方剂的主要配伍方式是以药效相似进行配伍,例如:红铜灰与利肺养肺的甘草、葡萄、高山辣根菜、沙棘、丁香等药材配伍,治疗肺痨、咯脓血、呼吸困难等各种肺病;与具有干黄水、排脓血作用的贝壳灰、犀牛角、羚羊角、鹿角灰、乳香、决明子、黄葵子等药材配伍,治疗皮肤病、积液、浮肿、关节炎等病症;与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冰片、天竺黄、藏红花、牛黄、大果大戟、岩白菜等药材配伍,治疗肺热、肝热、中毒症、脉热症等病症。其次红铜组方以卡擦尔方法进行配伍,这是根据不同病症对组方进行加减药物的一种配伍方式。例如:上述表2中五味红铜丸4的功能主治为肺脓肿、呼吸不畅、咳痰带血、疮疡等病症,在此基础上加白豆蔻、石榴、紫硇砂、蜂蜜来配伍组成九味红铜丸,其功能主治相比于五味红铜丸具有了助消化、养肺润肺、消肝胆之热,治疗四肢水肿疼痛作用的改变。

藏医药学中红铜主要以炮制品红铜灰入药外,还有赤铜落、红铜垢入药。赤铜落是对红铜长时间火烧锤打时剥落的火花掉落在地上后的形成的黑色焦炭类物质,再经炮制后入药。功效与红铜灰相同[6,19]。红铜垢是红铜沾水潮湿后表面形成的黑红色垢,或者红铜遇酸氧化后产生的绿色垢,铜器中放置酸奶可产生铜垢。红铜垢炮制的粉末可用于配制眼用方剂,主要治疗眼疾,具有消炎、杀菌、排脓、干黄水的作用。另外,《医学奇妙目饰》中记载:红铜垢与童子尿调匀涂抹于腋下,可去除狐臭等异味[16-18]。

红铜在藏药佐太炮制过程中也是水银去毒除锈的主要辅料之一,古籍文献中有“红铜灰和水银混合,功效提升千倍”之说[19]。长期以来,红铜的炮制方法主要以文献记载的内容和传承者的经验进行炮制,操作过程中缺乏可控的工艺参数和质量标准,这对含红铜灰藏药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阻碍了藏药红铜灰饮片及含红铜灰藏药制剂的临床应用和市场推广。因此,应加大对红铜、红铜灰及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安全性、有效性研究。一是要探索研究和改进红铜等矿物药炮制设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使炮制过程简单可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二是要提升和制定红铜灰的炮制方法及质量标准,是工艺流程规范化,质量控制标准化;三是要开展红铜灰及其组方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阐明药理作用,保障用药安全。这将对发挥红铜灰防治疾病的作用和造福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5 总结

在历史上,藏医中矿物药红铜的来源多为天然矿物自然铜,主含铜,有时含银和金,采挖后,除去杂石。品质分为金铜和铁铜,金铜质地柔软,利于炮制,因此藏医药中常选用质地柔软的红铜进行炮制入药。目前,藏医医疗机构和藏药生产企业使用的红铜来源一般为矿物黄铜矿、辉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等经冶炼而成的纯铜[18,26]。 而红铜的常用炮制方法为煅烧法,此法工艺比较复杂,其效果和安全性高,是传承应有最广泛的一种方法,目前煅烧过程采用易于控制温度和闭性良好的高温炉进行焖煅。现代研究[27-29]表明,红铜灰中主要元素为Cu(铜)、S(硫),还含有少量的O(氧)、C(碳)、Fe(铁)、SI(硅)元素等,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Cu主要以Cu-S形式存在,此外还有CuSO4(硫酸铜) 、CuO(氧化铜)等。含红铜灰藏药方剂是治疗各种肺病和黄水病、皮肤病、腹腔积液等浮肿、水肿病症的常用药物,“七十味珍珠丸、仁钦章觉、二十五味牛角丸、珍宝黑药丸、珍宝清热丸”等含红铜灰制剂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老宇妥元旦贡布.四部医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345.

[2]帝玛尔·丹增彭措.晶珠本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86.

[3]李岑,多吉,占堆,等.藏药佐太的炼制配方原料“能持八金”灰的化学成分与结构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3):1952-1957.

[4]噶玛让项多杰.药名之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28.

[5]仲木泽和尔.药物识别·明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45,84.

[6]金巴才旺.金巴四部医典注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58.

[7]帝玛尔·丹增彭措.帝玛尔医著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306.

[8]达尔莫曼然巴罗桑却扎.论述部注释·灿烂宝库[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587.

[9]林曼巴扎西本.林曼巴四部医典注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89.

[10]久美旦增坚措.藏中医术精选·入迷珊瑚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97.

[11]第司桑杰嘉措.蓝琉璃[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28.

[12]达尔莫曼然巴罗桑却扎.月中婆裟树[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6:121.

[13]强巴南杰扎桑.四部医典疑难注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78.

[14]噶玛却杰.噶玛却杰医著[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45.

[15]宿喀洛追杰布.祖先口述[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70.

[16]松巴益西班觉.松巴医著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216.

[17]格宁嘉华多杰.医学奇妙目饰[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36.

[18]嘎务.藏药晶镜本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67.

[19]乌坚坚巴钦怀.水银炮制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25-517.

[20]宿喀年木尼多杰.千万舍利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45.

[21]嘉羊钦则昂布.钦则昂布医著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233.

[22]吾东谢利南杰.医学甘露宝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163.

[23]措西久美南杰卡多杰.香雄秘诀部释·喜庆庄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561.

[24]噶玛赫利旦增.医学利乐宝库[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8:200-700.

[25]噶玛乃冬增赤列热杰.零星放剂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100-500.

[26]高天爱,马金安,刘如良.矿物药真伪图鉴及应用[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14.

[27]阎立峰.藏药“佐太”的微结构与成分分析[J].中国藏学,2007,32(3):150-152.

[28]李岑,多吉,占堆,等.藏药佐太的炼制配方原料“能持八金”灰的化学成分与结构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3):1952-1957.

[29]杨宝寿,江吉村,降拥,等.藏药“佐塔”中汞的作用特点和安全性研究[J].西藏研究,2004(1):74-80.

(收稿日期:2023-08-04 编辑:杜玲玉珊)

基金项目:2022年中藏医药科研创新项目(J2022012);2023年度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拔尖项目。

作者简介:才曾卓玛(1991—),女,藏族,硕士,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藏药炮制及制剂研究。E-mail:303964054@qq.com

作者简介:尼玛才让(1978—),男,藏族,本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藏药炮制及制剂研究。E-mail:xzzynmr@163.com

猜你喜欢
炮制
灯心草煅炭炮制工艺的优化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水蛭炮制前后质量分析
酒黄芩微波炮制工艺的优化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探讨常用藏药材的炮制方法
广西道地药材肉桂的加工炮制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