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协同视角下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驱动要素及耦合机理研究

2024-06-28 14:31王晗萌康鑫孟韵洁罗颖
中国商论 2024年12期

王晗萌 康鑫 孟韵洁 罗颖

摘 要: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联合外部知识资源,实现智力资本跨越组织边界的交互与融合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创新的必要途径。本文从知识协同视角出发,探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的驱动要素和耦合机理,从理论上明晰知识协同视角下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内在形成逻辑和耦合脉络,以期为高端制造企业摆脱传统资源依赖,实现创新活动高质量发展,突破技术创新活动的结构性瓶颈提供实践支持。

关键词:知识协同;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驱动要素;耦合机理

本文索引:王晗萌,康鑫,孟韵洁,等.<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12):-158.

中图分类号:F062.9;S77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6(b)--06

随着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升级,大量知识、信息、先进技术融合碰撞,新知识、新构念和新的创新组织形式不断涌现,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迎来了实现战略性突破和重点技术跨越的机遇期。但受企业认知、组织惯性和在位者惰性等因素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活动常面临巨大障碍,使其深陷“客户绑架”和“利润陷阱”。在此情形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有必要加快创新步伐,寻求更多符合自身资源禀赋的非常规技术创新范式,具备创新的持续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众多非常规的技术创新活动中,突破性创新是企业打破现有知识基础进行技术的颠覆与重构,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方式。突破性创新由于复杂性和非连续性等特征,其对知识要素依存度更高。囿于自身知识资源的有限性和局限性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往往难以调集有效的知识资源满足突破性创新的需求,迫切需要引入外部知识资源以寻求创新突破。因此,联合外部知识资源,实现智力资本跨越组织边界的交互与融合是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创新的必要途径。本文从知识协同视角出发,探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的驱动要素和耦合机理,力求从理论上明晰知识协同视角下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内在形成逻辑和耦合脉络,为高端制造企业摆脱传统资源依赖,实现创新活动高质量发展,突破技术创新活动的结构性瓶颈提供实践支持。

1 知识协同视角下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驱动要素

突破性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可以使高端制造企业迅速实现技术跨越,取得相对竞争优势并获得超额利润。知识协同行为,能够使知识要素突破创新壁垒,进入企业创新系统中去。随着知识要素的涌入,高端制造企业创新活动虽呈现出更多地突破性创新特征,但是需要借助各类驱动要素实现创新突破。高端制造企业进行突破性创新活动中需要充分考虑组织内外部环境因素、资源因素、组织因素乃至于能力因素。在突破性创新的演化过程中,每个演化阶段都渗透着各类创新驱动要素,驱动要素的协调耦合程度也决定了突破性创新的方向和效果,需要高端制造企业深入发掘并整合现有资源,实现突破性创新驱动要素合理调配和布局,本文拟从环境、组织、资源和能力四个维度探讨知识协同视角下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驱动要素。

1.1 环境驱动要素

1.1.1 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是企业大多数创新范式的直接驱动要素。一方面,市场环境对企业提出了更多需求,多元化的需求倒逼企业在生产标准、技术创新,产品功能与性能等方面努力探索,提出更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成果或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使企业技术创新充满了不确定性,使企业难以把握技术创新具体的方向,无法彻底预测创新的结果,这对突破性创新均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地,在知识协同视角下,市场的参与者(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中介服务机构等)实时与高端制造企业交互,高端制造企业上下游乃至于终端的知识与企业自身的知识不断发生碰撞和涤荡,不断更新着高端制造企业的知识基础,通过知识的交流、传递、扩散与吸收,产生了诸如知识共同生产、接力创新等多种非常规性知识衍生模式或技术创新模式,为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素材。此外,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活动应基于行业内的市场细分状态,研判市场中现有的产品特质与客户需求的匹配程度,找出技术的潜在突破点,只有充分发掘市场环境的需求才能提高突破性创新的成功率[1]。

1.1.2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高端制造企业开展突破性创新行为的引导者与规则的制定者,对于突破性创新的动机、过程和结果均有明显的导向性作用。职能部门的政策体系对于突破性创新的扶持与帮助可提高突破性创新成功的概率。宋铁波和沈征宇研究认为,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活动需要同政策与法规的期望度保持一致,两者越统一,则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成功概率也就越大;两者越背道而驰,则企业的合法性受到削弱,突破性创新难以达到预期目标。Chemmanur等(2011)研究发现,美国正是因为对突破性创新的宽松政策环境,使美国突破性创新占其全部技术创新的30%以上,突破性创新也成为美国经济繁荣和技术持续创新的关键动力[2]。对于山东省高端制造企业而言,突破性创新是省域高端制造企业实现技术赶超、扩大自主创新成果的重要通路。一方面,高端制造企业的突破性创新活动或者相关项目应符合国家和本省的技术创新政策或制度安排。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也应通过知识员工激励政策、技术创新补贴、知识成果和智力成果的保护等多种制度安排支持本省高端制造企业进行突破性创新。

1.1.3 企业管理环境

企业管理环境特指企业家精神或企业家价值观对于突破性创新的驱动作用。创新之父熊彼特曾提出正是由于企业家的探索精神和实践精神,如开发新产品、引入新流程、拓展新市场等,才使得创新活动实现可见突破,只有企业家精神才是企业创新活动的直接推动者和驱动要素。企业家所营造的特有企业管理环境对突破性创新可能产生以下影响。第一,企业管理环境决定了面对不确定环境时,企业的突破性创新决策和创新走向。第二,企业管理环境决定了企业对异质性稀缺资源,如知识、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三,企业家行为和管理方式决定了企业对周围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知识管理方略,即是否提倡知识协同,是否开展广泛和深入的互惠合作。第四,企业管理方式决定了自身突破性创新管理进程。第五,企业管理还决定了企业对待知识泄漏风险的态度,即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知识协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潜在风险。Chandy和Tellis(1998)提出,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变革需要克服组织惯性的屏障,其中,组织领导者的行为是突破性创新变革需要面对的问题[3]。Stringer指出企业家精神营造了高端制造企业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的僵化可能导致高端制造企业无法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在突破性创新过程中丧失了已有的竞争优势。Damsgaard等(2017)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指出,企业家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冒险性的项目以及具有突破性创新潜在可能的项目,究其原因,归结为企业家精神门槛效应与进入阻止效应[4]。总结以往文献,学者们普遍认同除了技术、结构或经济因素之外,企业家精神,或者企业管理者对于高端制造企业的应变性和组织灵活性影响重大,企业家认知将决定高端制造企业的认知和具体行为,决定高端制造企业的竞争边界。企业管理陈旧所引致的组织惯性也会限制高层管理团队的创新想法。

1.2 组织驱动要素

组织驱动要素主要是指组织伙伴关系。伙伴关系是指利益相关者在遵循互惠互利和平等尊重原则的基础上,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共同的规则以实现特定的目标,从而建立的一种知识共用、风险共担及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5]。现存研究表明,知识协同为高端制造企业互惠合作确立共同目标打下基础,共同目标作为连接企业的桥梁,为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共同命运的愿景,从而形成一种互惠的伙伴关系。互惠模式下彼此以双方利益最大化为基础,促进高端制造企业构建高效的信息交互渠道,推动核心资源和知识的有效转移与重组。因此,高端制造企业间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大量优质和复杂的知识进行迅速转移及内化,进而保证企业能快速、准确地累积创新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突破性创新。吴松强等(2018)的研究,将伙伴关系细化为信任、沟通和信息共享三个维度[6]。

1.2.1 组织信任

知识协同对于信任赋予了新的内涵,信任是个人和组织参与经济交易的安全感,是对预测、期望和行为的一个判断。在知识协同的整个过程中,信任的经济功能逐渐被放大,知识协同的信任可以在信任未知或信任薄弱环节中形成可信任的纽带,成为实现突破性创新的基础。突破性创新的形成是高端制造企业对异质性资源需求的结果,而高端制造企业为了维护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能力,通常不愿意将自身的异质性资源进行共享,这就与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形成动机产生了冲突。组织信任作为利益摩擦的润滑剂,可以缓解双方的冲突,为知识整合和创新提供更宽松的环境。Fawcet等(2012)指出信任是产品创新活动的重要驱动因素,高信任度有利于组织运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7]。由此可见,知识协同背景下的组织信任能够加深高端制造企业同其他合作主体之间的承诺,提高伙伴间的知识分享的意愿,降低双方的机会主义和不确定行为,从而推动突破性创新的实现。

1.2.2 组织沟通

在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全球性主题的背景下,突破性创新成为企业弥补资源和能力缺陷,持续推陈出新的必要途径,企业间关系质量更是保障高端制造企业完成突破性创新的重要因素。Adegoke和Moronke认为沟通是关系质量的重要控制机制,高丰富度的沟通使组织间的距离缩小,鼓励高端制造企业增加互动和联系,为高端制造企业合作创新提供稳固支持。王仙雅等(2014)指出,畅通的沟通渠道与彼此信任的企业关系共同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对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8]。在有效的沟通中,高端制造企业之间通过相互交流意识到彼此的知识需求,故相互分享知识和经验,在思维碰撞中不断产生新思想和新理念。沟通的意愿越强烈,相互间交换的信息与知识越多,越有利于创新想法的产生,从而提升突破性创新的可能性和创新的效率。因此,真诚与频繁的沟通能够提高工作的动机和伙伴关系的紧密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性,从而增强企业创新性,敦促高端制造企业形成核心技术。

1.2.3 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作为合作伙伴共享资源的重要形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信息资源的所有者基于一定目的,与利益相关者共同管理特定信息资源的信息交流模式。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活动需要不断更新信息和差异化的技能,信息共享是合作伙伴更新知识池的重要形式,伙伴间跨企业信息共享行为不仅可以增加彼此的信任程度、带来差异化的外部知识,还有利于关键信息在组织间的分享和传递,促进新机会和想法产生。Roper和Nola(2015)提出外部信息及知识流可以与企业已有知识存量相融合,为企业创新奠定基础[9]。合作是高端制造企业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渠道,合作伙伴间的信息共享可以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外部信息和知识,有利于推动企业突破性创新行为。Riana(2020)研究发现,信息共享通过吸收对方企业信息对创新产生重要影响[10]。信息共享运用多样化外部知识实现资源间优势互补与合理配置,提升企业间创新意愿,进而对突破性创新产生影响。

1.3 资源驱动要素

资源驱动要素主要包括体现在知识要素对于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行为的驱动。在诸多知识要素中,知识基础对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行为具有明显影响。

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活动的本质是知识融合与转化的过程,企业现有的知识基础决定了高端制造企业在开展知识协同活动中知识间的融合性和深度转化的可能性。因此,一定的知识基础是企业更新已有规范和提升突破性创新能力的前提。现有研究认为,企业突破性创新以大量与技术、战略和市场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为基础,如张军和许庆瑞(2015)指出知识积累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关键而有效的途径[11]。Mitchell等(2015)认为知识基础广度对突破性创新的作用较大,而知识深度对渐进性创新的影响较强[12]。通过外部来源吸收知识和见解以拓展知识基础是高端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创新的有效方式。多样化知识之间的碰撞和整合会急剧增加知识的组合方式,进而激发新的创意或创新活动的产生,为高端制造企业在新领域实现突破性创新提供了条件和机遇。深度知识基础保证了高端制造企业与外界相关知识源的熟悉与默契,加深高端制造企业对外部相关知识的吸收和转化,加强高端制造企业在特定领域的创新能力。Grillitsch和T?dtling等(2015)揭示了依赖组合知识的企业比知识基础狭窄的企业具有更好的创新绩效[13]。故高端制造企业以多样化和差异化知识为依托选取优质的价值性创新要素,从而促进了突破性创新行为的发生。

除知识基础外,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资源要素还包括资源的稀缺性,即独特的资源。研究发现,企业掌握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源的约束性使企业更容易突破组织惯性和能力刚性陷阱,促使组织探索克服资源瓶颈约束的方法,充分调动创造性的思维来寻求全新的技术。显然,资源的约束性有助于高端制造企业提升突破性创新的可能性。此外,资源的稀缺性能够充分激发知识员工或者企业的创造力。Moreau和Dahl提出,知识员工在面临资源匮乏问题时往往能够迸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知识员工创造力的提升也使组织水平整体上升。源于资源稀缺的创造力提升和企业家导向使得个人更有可能识别可行的创新方案,以及获得偶然性的发现,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高端制造企业产生新创意,甚至产生具有决定性成果的突破性创新行为。

1.4 能力驱动要素

本文从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聚合能力和知识共同生产能力三个维度出发探索能力驱动要素,阐述各能力驱动要素对突破性创新的驱动路径和影响强度。

1.4.1 知识吸收能力和聚合能力

知识吸收能力与聚合能力是将分散知识资源凝聚创新为突破性创新的关键性能力。Cohen和Levinthal(1990)指出,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识别外部新理念的能力,吸收能力使企业获取外部科学知识成为可能,也使高端制造企业更有可能在突破性创新的全过程能够捕捉有利于引导创新发现的各类弱信号[14]。随着吸收能力的提高,高端制造企业融合现有知识和新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既为突破性创新创造良好资源基础的同时,也能够加快企业创新速度,提升突破性创新活动效率,推动企业的突破性创新产出。

知识聚合能力体现企业对于知识要素的有效协调和整合的能力,经过集聚化的知识能有效指导突破性创新具体行为,引导突破性创新朝向高端制造企业需要的创新方向前进。Prahalad和Hamel提出,知识聚合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养成和有效利用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能够使高端制造企业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以更有效的组织、更低的成本和更高效的突破性创新速度开发出创新产品。

1.4.2 知识共同生产能力

基于文献整理,知识共同生产是一种知识分工(产学研知识分工协同理论与实证研究)、衍生和创造的行为,Wyborn等(2019)将知识共同生产定义为迭代地将认知和行动方式(包括思想、规范、实践和话语)统一起来的过程,从而导致社会结果的相互强化与相互转化[15],即利益相关者将知识、想法、经验和价值观融合在一起,利用各自的资源协同创造新知识,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知识作为关键性的战略资源和竞争要素,其创造难度和风险在不断增大,单个高端制造企业难以继续胜任独自进行知识创造的角色,故充分利用合作伙伴进行知识共创的做法开始引起诸多企业的高度重视。如IBM、海尔、华为和美的等企业都存在着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及科研机构等与企业共同创造知识的行为。

随着高端制造企业知识协同的深入,信息交流和知识迭代日趋频繁,这种情况下,高端制造企业出于自我发展需求或受政府鼓励,往往倾向突破固有资源限制,主动寻求合作,故供应商、分销商和竞争对手等都有可能成为高端制造企业提高自身实力过程中的合作伙伴。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各类知识需要企业与外部参与主体共同赋能、重构商业逻辑直至实现价值共创,由此企业之间呈现出新的平等的网络结构,形成合作创新关系,实现“1+1>2”的作用,在此过程中,知识共同生产为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提供了最大的附加值。借助知识协作、共享和共赢等方式,知识共同生产利用双方企业同质性和异质性知识的碰撞,提高合作伙伴间组织认同度,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创造和衍生出更多新知识,同时知识共同生产实现了知识跨企业和跨时空的传播,有利于高端制造企业更新资源池,实现技术的创新突破[16]。

2 知识协同对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作用机理

通过文献梳理得到,知识协同等知识管理行为在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活动中往往发挥以下作用,即活化创新思维、加速创新进程以及提高创新效力,具体分析如下。

2.1 创新思维活化机理

高端制造企业往往是产业中的核心企业,其占有的市场资源更为丰富、创新先发优势也比较突出,是实施核心技术突破式创新的主导经济实体,承担着各类重大科技创新的重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各类交互技术的快速更迭,高端制造企业技术活动中伴随着大量的知识流和信息流,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各类创意不断涌现,这类新特征既对高端制造企业创新活动产生更多不确定性,也为高端制造企业开展知识协同活动奠定了基础。

高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内部成员的创新思维既源于以往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判断,也来源于创新组织内外部知识成员的各类知识协同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协同成为活化创新思维、加速创新蓝图成熟的催化剂。前期研究表明,知识协同及知识合作同知识成员的创意能力具有明显的正向相关性,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员工新思维的提升奠定了素材。Gurteen(1998)的研究也指出,只有员工们不断进行显、隐性知识的获取和搜集,并将其进行合理储存、转译和吸收后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的科学思维和各类想法[17]。高端制造企业应重视组织内部和组织间知识员工的知识交流和互动,围绕知识、信息、技术、制度安排等各类常规和非常规资源,以知识员工为主体,从创意本身角度出发,采取相应措施,借由各类可控的知识协同行为不断通过人际交流和组织各类活动,发挥知识整合对个体创意生成的加速器作用。通过知识员工同内外部个体或组织的交互,现有知识库得到丰富和补充,随着越来越多的知识员工创新组合和碰撞,更多的动态知识得到丰富与整合,最终实现从个体创意到集体创新再到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思维的转换,直至形成脱离既有技术轨迹的突破性技术创意。

从图1可以看出,核心高端制造企业往往是产业内的中坚力量,在知识协同背景下,核心高端制造企业同关联企业开展各类知识协同活动,通过合作研发与资源共享等形式充分进行知识交流与分享,这一过程不仅产生大量的知识共享行为,还会引致核心高端制造企业同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或者利益相关者产生知识共同生产行为,不同组织的知识员工,其创新思维达到了最大可能性的活化,沿革创新的价值链,所属不同阶段和不同部门的知识员工不断将知识进行重译、取用和改造,这一过程不仅极大提高了创意思维的形成,还进一步推动了突破性创新的进程,正是由于各种非常规性的知识协同活动,为核心高端制造企业和其他参与者提供了突破性创意的催化剂和加速器,保证了突破性技术创意的动态演化与形成。

2.2 创新进程加速机理

知识协同带动的知识吸收、知识整合和知识创造有助于高端制造企业破解突破性创新活动中的各种问题。根据知识协同对突破性创新耦合机理研究框架可知,随着创新系统与知识协同系统的不断融合,异质性的全新知识通过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直至知识整合,最终被嵌入企业技术创新进程,所有有助于创新的动态知识最终渗透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演化阶段中,形成相互交织的双重融合,在一次突破性创新成功开展后,高端制造企业随着突破性创新的实际需求进一步调整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组织惯例,打通了制约突破性创新的潜在障碍,无疑对下一次突破性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18]。随着一轮一轮突破性创新的不断实施,企业的整体突破性创新进程也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态势,自身知识管理能力得到显著增强,随着组织架构、资源能力的打通,高端制造企业更容易组织起有效的知识要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的时空调配,实现突破性创新的高阶发展。知识协同对突破性创新进程的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

2.3 创新效力提高机理

知识协同对突破性创新的另一重要影响就是高端制造企业可以借助其实现知识基础资源互补,通过知识整合的优势形成新的知识网。在知识网中,知识的同质性和异质性推动企业对自身掌握的片段知识进行分工,对海量碎片化知识进行清洗、挖掘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知识的有效利用,提升突破性创新的整体效力。因此,掌握不同知识片段的高端制造企业有必要通过知识协同展开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生产活动。合理的知识协同可以提高知识创造的效率,增加核心企业的收益。

在知识协同的背景下,大量新知识得以衍生。高端制造企业通过对知识基础的有机匹配,从众多分布式、异构的知识存量中搜索和抽取海量知识,经过转换、集成和合并后,生成有序并有价值的知识,组织大量异质性知识的涌入将深化团队成员企业对于原有知识的认知,必将激发高端制造企业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将所获取知识的潜在价值挖掘出来,使之显性化,并衍生出新的知识和思想观点,从而对知识生产形成更好、更多地创造性想法,直至产生有价值的突破性创新成果[19]。

高端制造企业需要不断寻找和创造新知识以应对环境的变化。已有研究指出,知识创造依赖于伙伴间知识协作的程度,知识协作与知识共享的程度越高,知识创造的作用越明显,知识基础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促使合作主体突破知识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和技术等要素而实现深度合作,产生系统叠加的效应,从而有效提升高端制造企业的知识创造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价值。

3 知识协同视角下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耦合机理

为明晰知识协同视角下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形成脉络和驱动要素,本文从突破性创新催生条件,知识协同系统与企业创新系统的促进与交互,以及在资源、组织、能力、环境等创新驱动要素投入下突破性创新潜在演化轨迹入手构建并剖析知识协同视角下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耦合机理,该机理的整体框架如图3所示。

该框架模型认为突破性创新形成路径(积累-演化-临界-跃迁)主要取决于内外部知识资源的协同和聚合程度。在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全过程中,需要突破性创新和高端制造企业开展知识协同的源动力。源动力来源主要有三点:一是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过程中的资源约束,创新资源的稀缺性迫使高端制造企业积极寻求外部支持与帮助,克服资源稀缺对于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二是技术约束,单一企业几乎无法承担重大科技发现或开展大型创新活动,受知识、智力资源的分散性,高端制造企业需要依托技术创新联盟、产业组织等多种形式开展重大技术突破,知识协同成为克服技术约束的有效手段;三是能力约束,企业自身资源禀赋和能力禀赋各有不同,有限资源和时间约束下单独的高端制造企业无法突破自身能力的束缚,具备开展突破性创新的所有能力和专长,迫使高端制造企业积极需求能力互补的其他企业,展开广泛合作。

在知识协同的源动力推动下,高端制造企业开展知识协同成为现实,随着高端制造企业创新系统呈现出更多开放性特征,知识协同系统得以同企业创新系统相互交融,实现资源协同与技术协同的统一。在市场机制的调配下,高端制造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开展了诸如知识共享、知识合作等开放性创新形式,大量异质性知识得以涌入企业内容,通过知识吸收与知识整合等环节,异化的外部知识得到内部化,高端制造企业知识基础得以更新,在知识创新的带动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表现出更多的活跃性和不可预测性,在某种特定环境下或特殊事件的激发下,高端制造企业实现了创新跃迁,为突破性创新的产生奠定了一切必要的基础,为进一步满足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实际需要,高端制造企业必然对组织架构和组织行为模式进行改革,为下一轮的知识共享与吸收提供基础,实现知识系统和创新系统的时空并存和空间继起。随着高端制造企业创新系统的激发与活化,如果高端制造企业的资源、环境、组织、能力等要素满足突破性创新的实际需要,以上要素就对突破性创新起到驱动和刺激的作用,经过积累、演化两个阶段,最终实现突破性创新的临界与跃迁,产生创新突破。

4 结语

本研究关注知识协同视角下突破性创新驱动要素和耦合机理问题,旨在提高知识、智力成果等各类高级无形要素对于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贡献度,研究发现知识协同视角下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驱动要素包括环境、组织、资源和能力。环境要素体现了突破性创新的企业管理环境动态性、需求环境动态性以及政策环境等层面,组织驱动要素决定了高端制造企业同其他主体进行知识协同的广度和深度,资源驱动要素特指知识基础和基于资源、技术协同的信息流等高级稀缺资源要素,能力驱动要素主要包括知识吸收与聚合能力。知识协同与高端制造企业突破性创新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创新思维活化机理、创新进程加速机理以及创新效力提高机理三方面。其中,创新思维活化机理使高端制造企业产生脱离既有技术轨迹的突破性技术创意,创新进程加速机理使高端制造企业更容易组织起有效的知识要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的时空调配,实现突破性创新的高阶发展,创新效力提高机理有效提升高端制造企业的知识创造能力,极大提升了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价值。

参考文献

李云.知识视角下企业颠覆式创新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Chemmanur T J, Loutskina E, Tian X.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value creation, and innovation[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1, 27(8):2434-2473.

Chandy, R, K. & G. J. Tellis. Organizing for radical product innovation: the overlooked role of willingness to cannibalize[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8,35(4):474-487.

Damsgaard, E.F. et al. Why entrepreneurs choose risky R & D projects-but still not risky enough[J]. Economic Journal,2017,127(605):164-199.

康益敏,朱先奇,李雪莲.科技型企业伙伴关系、协同创新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预测,2019,38(5): 9-15.

吴松强,蔡婷婷,苏思骐.联盟间伙伴关系对联盟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8,36(12): 2242-2249.

Fawcett, Stanley E. & Jones, Stephen L. & Fawcett, Amydee M., Supply chain trust: the catalyst fo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J].Business Horizons, 2012,55(2): 163-178.

王仙雅,林盛,陈立芸,等.组织氛围、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与员工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4,28(5): 43-47.

Roper S, Hewitt-Dundas N. Knowledge stocks, knowledge flows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matched patents and innovation panel data[J]. Research Policy, 2015, 44(7):1327-1340.

Riana I G. Creating performance through innovations influenced by knowledge sharing and absorption capacity at the Bali weaving industry association[J]. Research Journal of Textile and Apparel, 2020(1): 1-17.

张军,许庆瑞.企业知识积累与创新能力演化间动态关系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 (1): 128-138.

Mitchell R, Boyle B. Professional diversity, identity salience and team innova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open-mindedness norms[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15, 36(6):873-894.

Grillitsch, Markus, Toedtling, et al. Variety in knowledge sourcing, geography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the ICT sector in Austria[J].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 the journal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2015.

Cohen, W. M. & D. A. Levinthal. 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1):128-152.

Carina Wyborn, et al. Co-producing sustainability: reordering the governance of science, policy, and practice[J].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2019(44):319-338.

李奉书,徐莹婕,杜鹏程,等.数字经济时代下联盟管理能力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 知识流动的中介作用与知识重构能力的调节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4): 80-90.

Gurteen D. Knowledge,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1998, 2(1): 5-13.

罗洪云.知识整合视角下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D].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Amin S U, Kamal Y, Sohail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project team performance: assess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a project[M].Team Management Education,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