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登元
【摘要】“挺”“贼”与“蛮”从古演变至今,均由单纯的实词义语法化衍生出了表示程度副词的含义,且其虚化仍随着社会的使用在缓慢地进行之中,“挺”“贼”与“蛮”在充当程度副词时,均表示情感程度的叠加,本文从语用价值和语言情绪真值角度对“挺”“贼”“蛮”进行讨论,重点分析“挺”“贼”“蛮”三者的语值与语言情绪真值情况及其三者之间的差异,得出在表达程度时,三个词语在语用层面都能增强语言情绪,使感觉或状态更为强烈,起到语用层面的加强作用。“挺”通常带有积极正面的情感,情绪真值相对较高且比较稳定;“蛮”则相对平缓,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而“贼”则由于其夸张的主观表达,具有真假两极分化的情感。本文通过“挺”“贼”“蛮”三个例子的分析,尝试分析出程度副词在起修饰作用的“双值”的情况表现。
【关键词】“挺”;“贼”;“蛮”;语用价值;语言情绪真值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4-0129-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4.040
一、绪论
(一)语用平面与语用价值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三个平面”和“两个三角”一直是一个热点研究话题,“三个平面”是指:句法平面、语义平面与语用平面,“两个三角”分为“大三角”与“小三角”,“大三角”是指:普通话、方言、古代汉语,“小三角”分别指:语表形式(语音)、语里意义(语义)、语用价值。“两个三角”是在“三个平面”的学术讨论中延伸出来。现代汉语主张从“三个平面”“两个三角”对汉语语法进行进一步细致地研究,邢福义(1994)对其也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他指出:“在研究指向方面,“三平面”方法是基于分割的,而“小三角”方法则是以聚焦为特点。就研究目的而言,“三平面”方法是基于离析的,而“小三角”方法则是验证性的。[1]
“三个平面”中的“语用平面”理论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着眼于语言使用的层面,即语言在特定语境下的实际运用和交流效果,因此,它和语用价值之间是直接对应的。章一鸣[2]对现代汉语中的语用平面曾做过明确的特点分析:他认为语用平面被归类为语法范畴,因此不应将语境和上下文纳入其中。与句法结构不同,语用平面应当超越短语结构之外,短语结构中的问题不应归入语用平面,只有当词或短语结合成为交际单位的句子时,语用问题才存在。此外,语用平面与语义结构也有所区别。语义指的是语言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而语用指的是语言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语用平面理论认为,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思想和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社会交往的手段,其含义和效果受到使用者、情境和目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
“两个三角”的“小三角”中的“语用价值(简称语值)”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关注语言使用中词语、表达方式或语句的效果和价值。语用价值旨在分析语言使用中隐含在内的不可见的关系和内容,以及在一定社会情境下的语言效力与使用价值。该理论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还承载着情感、态度、意图等方面的价值。语用价值理论强调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影响力,认为语言使用者在交际中所选择的表达方式和词语都带有特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取向。
在语用价值理论中,往往会重点关注:言语效果、语用权衡、语用态度、社会认同。
言语效果。指语言使用所产生的效果,包括说话人意图的实现、听话人的理解与回应等。言语效果反映了语言在交际中的实际影响和作用。
语用权衡。指在语言使用中对不同表达方式或词语进行权衡和选择的过程。这涉及到考虑到语境、听众特点、社会文化因素等多个方面,以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语用态度。指说话人在语言使用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情感色彩。语用态度包括对话者之间的亲疏关系、礼貌与尊重等因素,对交际氛围和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认同。指语言使用者通过语言表达所归属的社会群体、身份认同等方面的价值取向。语言在交际中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手段,还是社会认同和身份表达的重要载体。
总的来说,语用价值理论强调了语言使用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功能,对于理解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语言情绪真值
语言情绪指语言输出者表达出来的主观情绪,指的是通过语言手段表达出的个人情感和情绪状态。当人们使用语言时,他们自然而然会在语言中表达出他们的情感,这些情感可以通过语言的语气、语调、词语选择、表达方式等来体现。人们在语言表达中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表达真实性,即他们所表达的情绪与其真实情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这种关联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语言选择、语言使用的情境等方面来体现。在语言情绪真实程度理论中,就会遇到有情感表达的一种特殊过程,指通过语言表达来传达情感的过程。此外也会涉及情感真实性,即情感表达与实际情感之间的关联程度。情感真实性越高,表达的情感与实际情感越接近。语言在使用时是在抽象中运行,经过人脑机制的复杂生成,伴随着思想的参与,所以语言情绪的输出往往是复杂的,而语言对情绪本身有反馈作用,具体来讲,由于语言的表现风格与表现方法不同,关照的语言、劝慰的语言、激励的语言和幽默的语言对调节情绪起着不同的作用。[3]有的语言情绪只停留于交际的表层渲染,有的则是内心想法的深层流露。对于这种语言情绪的表层与深层的差异,试用语言情绪真值的大小来粗略地描述。
(三)“双值”之间联系
语言研究中语用价值和语言情绪真值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语言研究中常常关注说话者在特定语境下选择的表达方式以及其背后的动机,语用价值和语言情绪真实程度会影响说话者在表达方式上的选择,说话者可能会根据语用价值的需要来选择程度副词,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清晰度和感染力;同时,说话者也可能会选择与其真实情感相符合的程度副词,以保持语言情绪的真实程度。语用价值和语言情绪真实程度会影响语言交际的效果。如果说话者选择的程度副词能够准确地传达其语用意图,并与其真实情感一致,那么交际效果往往会更加理想,对交际双方都更具有意义。更重要的一点是语用价值和语言情绪真实程度可以帮助解释说话者选择特定程度副词的原因。说话者可能会根据其所处的语言情境和情感状态来选择程度副词,以达到更好的语用效果和情感表达。这两者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说话者在语言使用中的行为。因此,将语用平面相对应的语用价值和语言情绪真值结合起来研究与语法中的内部意向,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语法内层的表达含义,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释和理解语言交际表达时所蕴含的复杂性。
(四)程度副词的“双值”分析
汉语中的程度副词(尤其是那些经常作为评价性的程度副词)在使用过程中,会对后面所附加的成分进行评价,且往往带有使用者的内在语言情绪价值,这一层面则不能从三个平面中的“句法平面”和“语义平面”去研究其语法层面的内在含义,在“两个三角”理论中,从“小三角”中的“语用价值”去入手研究其修饰作用时所呈现的语用层面的情绪表达价值。
在语用价值方面,程度副词在现代汉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程度、强度或程度大小的修饰,它们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层次和细节。通过选择适当的程度副词,说话者可以传达出对事物程度或强度的准确认知,从而增强交流的清晰度和精确度。不同程度副词所传递的强度和程度大小会对语句的情感色彩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使语言表达更具有个性化和情感化的特点。在一些需要准确描述程度或强度的情境中,程度副词的使用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通过精确选择程度副词,说话者可以确保他们的意图得到准确传达,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程度副词使得使得说话者能够在表达时更具体地说明程度或强度,从而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表现力。
在语言情绪真值上看,程度副词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反映说话者的语言情绪真实程度,这涉及到说话者选择程度副词的动机和背景情境。当说话者选择与其真实情感相符合的程度副词时,可以认为语言情绪的真实程度较高。例如,如果说话者确实感到非常高兴,而选择了程度副词“非常”或“极其”来修饰形容词,那么这种语言表达很可能反映了说话者内心真实的情感状态。如果说话者选择了程度副词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并且其语言表达与面部表情、声调等非言语信号相符合,那么可以认为其语言情绪真实程度较高。需要注意的是,当说话者的程度副词修饰与其言语情感一致时,通常可以认为其语言情绪真实程度较高。本文选择“挺”“贼”“蛮”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程度副词,从汉语大词典与日常生活中搜集一定语料,通过语值和语言情绪真值(合称语言“双值”)两个角度尝试分析“挺”“贼”“蛮”三个程度副词的“双值”情况。
二、“挺”“贼”“蛮”的“双值”分析
(一)“挺”的“双值”分析
“挺”在先秦时期由基本义“拔也”引申出“挺拔”“笔直”之义,后也一直处于演变过程中,直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副词的用法,且在清朝后期使用渐趋成熟。[4]如:
①这个东西可不是玩儿的,一个不留神,把手指头拉个挺大的大口子生疼。(《儿女英雄传》)
到了现代,“挺”的副词用法更加常见了,如:
②今天看起来不一样啊,新买的这件衣服挺好看的。
③甲:那(相亲的)男的长得咋样?
乙:虽然身高有点矮的,但人挺实在的。
④你还别说,这DIY的围巾还挺实用。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挺”在语用平面中,表示一定程度上的增强,在语用价值上,能使描述更加强烈、有力,使话语更加生动、有感染力,突出某个特定的特征或情感。如例2,相比较以前的服装,新买的衣服要好看些。同时还可以反过来减弱强烈情感,使表达更加平和,避免产生过分或冲突的语气。如例3相比较于身高,相亲男士在性格方面有所补强,例4相比较于商场买的围巾,DIY的围巾更具实用性。此外,“挺”作为程度副词修饰的后面成分,大多是褒义成分,即对事物的肯定。需要注意的是,“挺”作为副词使用的频率会因地域和个人习惯而略有差异。在北方地区,常修饰形容词和动词;而在南方地区,更多修饰程度。
由于“挺”在语用中对于情绪有增强或削弱的作用,所以对于语言情绪的调度容量相对大些,后面所附加的被修饰的成分情绪价值弹性自然也就大些。又因“挺”早期的引申义“挺拔”带有明显的褒义情绪的描述,演变至今,在修饰附加成分也大多是潜意识中的情绪增强的赞美,即表达肯定和赞赏的情绪,在不同的语境下,“挺”能够使语言更具有情感色彩和生动性。因此,“挺”作为副词在使用过程中语言情绪真值明显较大。
(二)“贼”的“双值”分析
“贼”在最初先秦时期表示动词义“残害”,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后面逐步演变,到了清代已经开始出现在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副词。如:
⑤都是茗烟挑唆的,等我回去告诉嬷嬷们,一定打你个贼死!(《红楼梦》第十九回)
到了现代,“贼”作为副词已频繁出现在形容词前面,其程度副词词性也逐渐稳定下来。如:
⑥我跟你说啊,她今天化了一个妆,贼磕碜。
⑦你还是把那件厚的外套穿上吧,外面今天贼冷。
⑧啧啧啧,你可别看他瘦巴拉唧,造起饭贼速溜。
通过上述例子可知,“贼”通常出现于口语交际用语中,在语用表达上通常也用来加强程度,如例6因为化妆使得“磕碜”这一程度更重了些;例7通过外套的厚度来加强表达外面天气的寒冷度;例8更是通过形体外貌瘦弱来和其吃饭速度形成对比,注重表达其外貌与动作的反差。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贼”在由“残害”这一原始义演变成副词过程中,保留了其本身极重情绪态度(对残害行为的鄙弃),所以“贼”作副词用于表示加强程度时,程度非常深,用词替换可看出其语气程度,如:
a你还是把那件厚的外套穿上吧,外面今天贼冷。
b你还是把那件厚的外套穿上吧,外面今天非常冷。
c你还是把那件厚的外套穿上吧,外面今天极其冷。
这里看出,“贼”在这里可表示非常或极其的意思,因此,在情感调度上,“贼”大部分只是情感的催化剂,其加强烘托的作用,很少做镇静剂的作用,无法体现缓和情感的意识,因此往往表达对某人某事强烈批驳或者赞赏之情,且由于其本身含义由“残害”一义延伸而来,因此大部分也表示批驳的态度,通过举出的几个例子也足以看出。因此,不可否认,“贼”作为副词使用时常常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而这种夸张虽然能增加语言情绪程度的输出量,但往往也会降低了其真实程度,语言的情绪真值也会随之打折扣。另外“贼”作为副词使用,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在北方地区的口语中更为普遍,因此在南北口语交流时,由于地域的语言差异,导致语言信息输出与输入出现问题,作为接受方,无法接受这种语气表达,情绪沟通无法共鸣,情绪价值得不到交换,心理就会保有一种怀疑态度,这样语言的情绪真值也会再削弱一些。[5]
(三)“蛮”的“双值”分析
“蛮”原是我国古代对长江中游及其以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泛称,也泛指荒野遥远,不设法制的地方。到了明清时期,开始出现在形容词前面,后稳定用为程度副词。[6]如:
⑨三间高高的门楼,当中蛮阔的两扇黑漆门。(《醒世姻缘传》)
到了近现代,“蛮”的副词用法进一步稳定下来,在文学作品中乃至日常口语交际中也频繁出现。如:
⑩你还别说,就这几年,这街道环境变得蛮好的了。
?呃(略带犹豫),你家小孩蛮聪明的。
?跟他处了一段时间,其他还好,就是蛮抠的。
很明显,“蛮”充当程度副词时,也可表示程度的增强,类似于“颇为”等,如例10相比前几年,街道环境更干净了,同时具有口语化特点,且通常用于非正式的场合,比较随意地表达某种程度或感受,增加语言的亲近感和友好感,让交流更加轻松和自然。在一些情况下,使用“蛮”可以起到调节语气的作用,使语言显得更加委婉和圆滑,避免显得过于直接或强硬,如例12先表达其他方面还行,转而婉转地表达抠门这一品质,这一方面与“挺”有点类似。另外,“蛮”在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使用频率和习惯,在南方地区人们更常用而在其他地区可能用得较少。
“蛮”作为副词时所表达的语言情绪真值要是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真实性较高,但也可能较容易受到语境、语气、说话人的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语境中,“蛮”的真实程度也会有所变化。有些时候,使用“蛮”可能只是一种口头习惯,表示一种程度而非实际感受。在例12中,通过前半部分语境的普遍,使得后面“抠门”这一品行更具有说服力。有时受委婉或友好语气影响,语言情绪真值就会受到一定影响,真实性就会有所降低,如例11。
三、“挺”“贼”“蛮”的“双值”比较分析
(一)相同点
在语用价值上,“挺”“贼”“蛮”三者在充当程度副词修饰后面成分时,均可表达出程度的增强,表示某种感觉或状态的程度更深、更强烈,一定程度上能够强调表达者的内在情绪,起到语言情感的调度作用。此外,这三个词都带有一定的口语化特征,在口语交流中比较常见,用于非正式场合或与熟悉的人交流时更为频繁,它们给语言增添了一种轻松和亲近的感觉。此外,使用这三个词作为程度副词时,通常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说话人的感受和情感强度,有助于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让表达更加贴近实际感受。
(二)不同点
由于“挺”“贼”“蛮”三者的原始义无论是词性还是词义均有较大区别,因此在演变成程度副词之后,在语用上差异自然较大。
1.语用价值上
(1)形象感受上
在程度副词的使用上,三者的语用价值在表达形象感受的方面有所不同,“挺”本义原为“挺拔”,所以在现在做程度副词通常给人一种正面、积极的感觉,“贼”原具有“残害”这贬义色彩,表达时往往语气态度较为强烈,多修饰负面意义,如“贼狠”“贼心狠手辣”“贼丑”,但是随着词汇在社会的流通,“贼”也逐渐在青年一代所普遍使用,如“贼酷”“贼拉风”,带有一种年轻、时尚的语气,“蛮”原始义带有些许鄙夷味道,所以在语用表达上往往会平淡很多,语气也显得缓和,后随着原始义所代表的事物的消失,“蛮”做程度副词逐渐也显得比较自然、中性。
(2)地域差异
“挺”“贼”“蛮”在不同地区的使用习惯上也存在差异。“挺”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均较为普遍,没有明显的地域色彩;“贼”目前普遍用于东北地区,在东三省一带普遍较为流行,是东北方言程度副词中极具表现力的一个,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而“蛮”,有些地区更倧用“贼”,而“蛮”则集中在我国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和客家方言区使用,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现今通过网络媒体,“蛮”也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表达。比较普遍。因此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三者的语用价值自然会有地域上的差异。
(3)口语化程度
从口语化程度来看,“挺”的口语化程度相对较低,用于正式场合也不会显得过于口语化;而“贼”和“蛮”更具有口语化特点,更多用于非正式场合或口语表达中。
2.语言情绪真值
“挺”作为程度副词时,由于其本义的向好性,在运用时,内心情感和语言思绪也较为明朗通透,在表达对某件事物的看法时,往往能够保持一种中性立场和客观态度,用于描述情感或状态的程度时,就不会带有太多主观情感色彩,因此“挺”作程度副词时语言情绪真值是较大的。因此,使用“挺”可以让表达更加客观、平和,适用于各种场合。相比之下,“贼”由于其本义带有较为浓烈的贬义色彩,在演变成程度副词后,这一浓烈色彩也保留下来,因此在情感表达上是爆发式的,用于增强语气或表达强烈的情感,这就使得在修饰上常带有一种夸张的语气,具有极强的主观性,这就会产生语言情绪上真假两极性,这需要通过交际立场、意图去分析,如果立场是公开的,意图是公正的,那么其所修饰的内容也就极真,相反就极假。[7]与前两者相比,“蛮”由于其原本义的鄙夷性,在语言情绪上使用时真实度会打些折扣,但由于其原本义所表示的事物在现代社会的消失,这种鄙弃感也随之慢慢消失,转为较为平淡缓和的程度修饰,在表示程度时要中性些了,略带有一种客观的评价,语言也稍加平实,能够表达一种客观的观察或感受。为表达更为清晰,将“挺”“贼”“蛮”的语言情绪真值比较做如图所示:
四、结论
“挺”“贼”“蛮”三者在作程度副词时,语值上都有表达出程度的增强,表示某种感觉或状态的程度更深、更强烈,起到调度语言情绪的作用。但是在语言情绪上,“挺”通常给人一种正面积极,语言情绪真值也较高且稳定;“蛮”所给的语言情绪较为平缓,带有一定的客观性,而“贼”则由于其夸张地主观表达,具有极真极假两极性,所以三者的语言情绪真值比较也存在变化。通过“挺”“贼”“蛮”三者例证的“双值”分析,尝试做出结论:程度副词在修饰后面成分时,其“双值”关系情况表现为“语用价值赋值越高,语言情绪容量越大,弹性也越大,其所表达的语言情绪真值易出现两极情况(极真极假),当语用价值赋值较小,语言情绪容量和弹性较小,语言情绪赋加的能量也较少,语言情绪表达较为稳定,语言情绪真值则较能体现语语言表达的表层意义”。
参考文献:
[1]邢福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小三角”和“三平面”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
97-103.
[2]章一鸣.试论语法分析中的语用平面[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04):117-124.
[3]张文元.论语言的调节情绪作用[J].湖北社会科学,2007,(02):108-109.
[4]刘心欣.“挺”的历时演变[J].汉字文化,2022,(05):
43-48+59..
[5]何自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04):11-15.
[6]李茹.释“蛮” [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3(04):67-69.
[7]辛菊.试论谎言符号的语用价值[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