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审美与风格: 电影《热烈》的网感营造逻辑

2024-06-28 08:05吴嘉仍
电影评介 2024年7期
关键词:审美体验价值取向

【摘 要】 面对网生代群体,营造具有网感特质的影视作品,是抓住受众吸引力的关键。这要求电影的创作与传播遵循网络思维和媒介逻辑,根据网生代受众群体的价值取向、审美体验、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创新,更加契合网生代受众群体的价值观念等,实现与受众的共情与共鸣。电影《热烈》通过融入网生代价值取向,情感与感官的双重审美体验,充分利用话语叙述与风格元素设计营造较强的网感,适应了网生代受众观影需求。本文从网生代受众群体的价值取向、审美体验、语言表达等方面,对《热烈》进行解析与阐释,探究其网感特质营造的逻辑与技巧,为当代电影创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网感; 价值取向; 审美体验; 风格营造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整个社会逐渐被媒介化。所谓媒介化社会,是指媒介成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并且媒介运行逻辑构筑着社会运转的基本逻辑。媒介化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媒介化社会的典型特征是互联网思维和媒介化逻辑。在文化领域,学者金元浦认为,互联网思维是当代高科技与文化创意跨界融合实践的新思维方式。[1]在影视领域,互联网思维与媒介化逻辑共同塑造了影视作品的“网感”特质,这是其基础层逻辑。在具体创作层面,“网感”要求电影创作与传播遵循网络思维和媒介逻辑,根据网生代受众群体的价值取向、审美体验、语言表达等方面,创作更适合于受众群体的影视作品,以更加契合网生代受众群体的价值观念等,实现与受众的共情与共鸣,从而提升作品的市场影响力、价值引导力和商业变现力。因此,“网感”在本质上来说是对“网生代”受众的审美期待和文化消费习惯的适应,是以受众为中心的创作体现。

作为由杭州亚组委和浙江省委宣传部共同策划、由杭州“亚组委”独家授权拍摄的“亚运会献礼片”,电影《热烈》(大鹏,2023)描述了主人公在艰难的个体生命历程中追寻热爱的街舞的故事,个体的坚守和热爱让人们看到青年一代对自我价值认同的追求。学者周星评价该片“将潮流、体育巧妙结合,用极具张扬的个性色彩与热血奋斗的体育题材相互交织,网感、综艺感双感联动”[2]。因此,网感的塑造是该电影的重要媒介逻辑之一,也契合了网生代受众群体的价值取向、审美体验和风格营造。本文主要从上述三个层面对《热烈》进行解析和阐释,探究其网感特质营造的逻辑和技巧,为面向网生代受众群体的影视创作提供借鉴。

一、成为自己:主题选择的网生代价值取向

“网生代”是指出生于互联网后的一代青年群体,他们自小就接触网络,也逐渐被网络所带来的思潮和价值观念影响。“网生代”作为媒介塑造的新型社会群体,具有全新的特征,他们是追求个体价值的一代,具有文化多元化与标新立异的特征。这也正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典型特征。在《后现代转向》中概括“后现代性”的特征为不确定性、破碎性、反正统性、非我性和内在性。[3]这种标新立异、反传统、多元化实际上体现了“网生代”群体对个性化生活方式的肯定,对精彩有趣生命历程的追寻,对自我独立和价值实现的呼唤,也体现了网络时代多元文化并存繁荣的时代特征。“网生代”的思想更加灵活前卫,更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在很多领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网络消费文化的影响下,青年人正在不断强化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立意识,逃离机械复制式的传统教育。[4]因此,从价值取向上看,网生代受众群体的价值取向更倾向于自我独立、个性化生活方式、标新立异以追求自我价值。

街舞起源于美国街头,包括嘻哈、霹雳舞、锁舞、波普舞等具体形式,其不受空间场地的制约,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后现代文化特征。街舞本身蕴含着崇尚个性与自由的价值取向,具有张扬自我个性、展示自我价值、表达勇于进取的生活精神的特征[5],其价值核心是对自我的尊重,对自身自由与权利的追求[6]。在历史与现实中,街舞成为青年群体表达自我、肯定自我的重要媒介。网生代群体与街舞运动的参与者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电影作品要制造网感,就需要从网生代的价值取向上策划选题,融合他们的价值理念。

近年来,街舞类网络综艺节目在互联网上大受欢迎,传统电视节目也予以重点关注。这种全民网综的社会氛围对电影《热烈》实际上也起到了先期的预热作用。同时,受惠于这些综艺节目,国内越来越多受众认识和了解街舞运动,为《热烈》的成功上映奠定了受众基础。例如《这!就是街舞》《热血街舞团》《蒙面舞王》等纷纷引发收视热潮,为国内受众了解街舞文化、感受街舞魅力进行了预热。在这种社会文化氛围下,街舞文化逐渐被重视,2018年12月4日,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街舞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①同时,街舞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也被官方体育运动正式接纳。2020年奥委会宣布街舞进入2024年巴黎奥运会。在杭州举办的第19届亚运会也将霹雳舞确定为正式竞技性比赛项目。②街舞以其蕴含的文化性和体育运动性而获得官方认可。作为亚运会的献礼片,电影在内涵上与亚运会的口号精神相一致:“心心相融,@未来”。该口号意在强调团结上进、自信乐观、不畏挑战、共迎美好的愿望。在此背景之下,《热烈》的播出实现了“中国街舞与讲好中国青年故事”的融合。

电影《热烈》的网感制造首先是对网生代受众群体价值取向的契合。作为国内第一部超越传统运动元素的体育竞技类电影,其以活跃于当今年轻人日常生活中的街舞运动作为影片叙事核心,将社会中这类逐渐大众化的青年群体作为故事讲述对象,表现一群处在不同社会层级、家庭背景和职业身份的年轻人,因街舞结缘,站在相对平等的擂台上,在这项竞技比赛中找寻自我价值的故事。

街舞的标签是个性与张扬,街舞的核心便是“斗”。它紧紧抓住网生代受众群体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肯定自我、表达自我的内生性需求。例如陈烁和丁雷就是在不同时空中找寻自我价值的两个“热烈”的个体,他们一个是为了完成“惊叹号”团体的梦想,一个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导演力图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个体对街舞的热爱与坚守,冲破以往受众对街舞青年不务正业和不学无术的刻板印象,对银幕前每一个敢于追梦的鲜活个体致以平等的敬意,从而让受众重新认识街舞文化,也重新认识这些坚守的舞者:陈烁不想通过他妈妈介绍的网红而达到增粉的目的;而作为陈烁对手的凯文则在继承家业和拿街舞冠军之间选择了街舞。这都源于他们对街舞的热爱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期待。尽管他们不属于社会的同一个阶层,但他们作为当下社会中具有活力的群体,对自我价值的追寻值得肯定。正如该片所宣传的价值理念“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这种核心价值取向激发了受众热情,与受众构成情感上的连接,是受众内心的投射。

二、情感与感官:审美体验呈现的网感

审美体验主要强调对过程的体验,通过人的直觉、认知、思考、把握、移情等知觉活动形成。[7]网感本质上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用户中心观念。“网感”强调有一定的情节爆点和情感痛点,有较强的用户参与性和体验感,是网络审美文化、价值取向、流行思潮的集中体现。[8]因此,为受众提供全新的视听体验成为电影网感营造的重要维度。而影视作品的竞争是通过能否实现“体验”和“体验”的情感介入程度来完成的。因此,这种审美体验就成为一种感官体验。[9]电影《热烈》通过情感纽带引发受众共情,形成特定的情感体验;通过各种奇炫的镜头引发受众的感官体验,两者共同构成电影的审美体验,从而营造了具有网感的电影特质。

(一)情感共鸣引发的心理沉浸体验

基于网感的审美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基于电影观赏的情绪体验,因而情绪共鸣是受众审美体验的核心。[10]电影通过对情感节点的呈现,将对街舞并不感兴趣的受众吸引到情节中来,增强受众的情感体验,引发受众普遍的情感共鸣,这是其成功之处。这种情感体验从最初日常生活的描述、陈烁对街舞的喜爱到走向街舞舞台且克服自身紧张的心情,最终取得成功而得以实现。在《热烈》中,陈烁母亲凭借一句“你不可以也是可以的”,鼓舞了他立下继续实现梦想的决心,前者也塑造了许多受众印象中坚定和包容的母亲形象。在传统文化意象中,母亲是家的同义词,蕴藏巨大且坚定的内核,影片多次呈现蜡像主题餐厅的特写镜头,又通过陈烁独自在打烊后的餐馆练舞的琐碎日常,来暗示将他包裹的守护场拥有治愈其身心、促动他向前的力量,这个力量则是源自母亲。丈夫病逝后,她认清残酷的现实背面仍是可见的真实,意识到陈烁的未来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但这需要他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未来必须由他自己去创造。从这个角度而言,陈烁的命运和日常遭遇正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真实生活,这种现实困境构成两难:是屈就于现实还是坚守理想?电影中陈烁最终选择了坚守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这就将主人公陈烁和普通人做了命运上的连接,成为情感共鸣的重要环节。而当陈烁经历重重磨难,从希望到失望再到希望,最终站在自己心仪已久的全国街舞大赛的舞台上时,面对实力更强的凯文及其团队的时候,终极一战最终能否取胜?这种悬念的设计,让每一个观众都将自己带入电影场景之中,使陈烁与“我们”联系起来,而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就成为陈烁。而当比分落后于凯文团队,最终追平,到裁判弃权的种种情节设计,都成为悬念而激发受众的情感。而他的选择、他的命运、他的输赢也就成为每一个人的选择和命运,预示着人们的输赢。由此,受众的热烈与隐忧等各种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从而实现情感上的连接和共通,强化了受众的心理沉浸体验感。

(二)炫酷情节引发的感官体验

电影的运作机制牵引着审美主体的感官。[11]炫酷的情节是电影制造网感的重要方式。《热烈》将街舞的炫酷与电影本身情节的炫酷完美结合,融为一体,为观众营造了“超燃”的临场感。街舞本身就是一种视觉性较强的、具有炫酷色彩的舞蹈类型和体育运动,尤其是街舞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直接向观众呈现出其“炸”“燃”“爽”的一面。因此,街舞天然具有能够激发观众感官体验的特质,不仅能够冲击观众的视觉、听觉,而且能够引发观众身体层面的反应,如观众在观看街舞的过程中也会随着节拍的律动而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而电影中奇炫的镜头呈现,更能够激发观众的热血沸腾,从而对观众感官构成全方位的冲击。这种感官体验契合网生代对视听觉刺激的极致体验要求。同时,通过视听觉性呈现,营造了一种较强的临场感氛围,让观众不再是坐在电影院中的人,而是引导他们通过银幕获得仿佛置身于比赛现场的体验,以更强的临场感增强观众的沉浸式体验。无论在电影开头,凯文空翻砸胸的动作,还是其后的肘抛,以及在全国街舞大赛的现场,通过精彩的镜头剪辑、运动镜头的呈现、全方位多视角的呈现,以及通过影片中大赛现场受众欢呼声,营造一个更加真实的赛场氛围。观众通过银幕直接抵达赛场,感受赛场上热烈、炫酷和燃爆的场景。最令人血脉偾张的是陈烁和凯文的全场最燃轮战,各种大招和超越想象力的几何框架编排,将现场氛围拉到顶点。尤其是陈烁完成的“惊叹号”的高难度动作,使观众的情绪达到极点,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感官体验。赛场外陈烁的亲友以及离开团队的成员,他们在陈烁完成惊叹号后,情不自禁地跟着节拍跳动。这种感官体验连接了电影中的赛场内外,也连通着电影和现实。

三、话语叙述与元素设计:网感的风格营造

电影风格是电影整体呈现出来的独特性。不同电影有不同的风格,从而构成电影审美的内容。电影网感的营造也可以通过风格的设计而体现。在网生代,营造具有网感特质的电影风格,能够增强电影的吸引力。电影《热烈》在话语叙事和元素设计方面构成了独特的网感风格,从而增强了电影的网感特质。

(一)以网络语言营造话语风格

“网生代”受众群体在语言艺术上,更期待那些幽默风趣的、具有网络语言特质的、趋于流行度更高或有流行基因的语言风格,这些语言能够将幽默轻松的喜剧感带入其中,从而消解当代青年的群体压力,因而更吸引受众。因此,对网生代受众而言,年轻化奇炫的叙事语言是网剧“网感”的必要组成部分。[12]电影《热烈》通过炫酷、风趣幽默的语言运用,在塑造电影网感的同时,触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例如,在面对丁雷选择凯文还是自己的时候,陈烁说道“强者做选择,弱者被选择,冠军和我之间,很好选……”;至于丁雷的台词“生活嘛,不触底怎么反弹”“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等都因为影片上映而成为网络流行用语。这些契合网生代话语风格的台词,既道出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诸多不易,也作为警醒而时刻提醒着受众,总要对生活抱有热烈、激情和希望。在影片中“惊叹号”街舞团队的招聘广告语是“一直努力就会成功。”“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惊叹号!”这既传递着强烈的精神品质,而且符合网生代青年受众群体的价值导向。而丁雷前妻对其安慰“好好睡觉,梦里啥都有”“谢哥演绎,创造奇迹”;丁雷和陈烁谈话的时候,模仿奥特曼做出的一个“相信光”的动作,并说“咋了,头盔挡你信号了?”“任何人、任何事都是有价钱的”为电影增加了幽默感与现实性。电影还在一些场景中融入了《甄嬛传》的部分情节,以甄嬛传的台词提示丁雷的心理活动,如在赶走陈烁后,甄嬛传的台词是“究竟是错付了”。这些台词本身具有较强的网络流行度,通过对这些台词的使用,和电影情节之间形成了有趣的互文性。而电影中小沈阳的东北口音,为作品平添了一些喜剧元素。这些语言融合了网络语言的幽默性、直接、不拐弯抹角,同时也夹杂着一针见血的现实无力感,更加符合“网生代”的语言审美,兼顾幽默与写实,使电影独具风格。

(二)以网络视听元素营造视觉风格

元素是构成电影的基础,不同元素的呈现对营造电影风格具有深度影响。电影《热烈》在元素设计上具有高辨识度,形成了独特的街舞风格,而这构成网生代的审美经验。街舞具有社群高度可辨的“风格”或“符号”。一个正宗街舞社群的舞者对于任何异于自己社群的行为特征都极为敏感,可以从表现出的“风格”区分出“他者”。[13]电影中,凯文在“惊叹号”团队中算是特立独行的存在,他家世优渥,整体形象也更为张扬,与教练丁雷的对话往往不留情面。这作为“惊叹号”内部的“他者”,已经显示其最终和“惊叹号”分道扬镳的可能。而从街舞运动与其他运动的区别来看,电影以街舞为核心场景的镜头贯穿始终,让其与同属于体育类型电影的其他电影相比,具有更高的辨识度,且不同街舞场景的“燃爆”构成一个个小高潮,这更是与乒乓球、排球等为主的体育类电影不同。

在色彩元素上,电影主要的色彩元素以蓝色、红色等“活力”色系为主,对标网络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的视觉元素风格,从而凸显自身的网感特质。不仅如此,电影在设计上也对标网络综艺节目。例如,电影开场通过主持人的声音将受众引导进入浙江街舞大赛的比赛现场的实况,无论是受众的欢呼还是台上精彩的街舞,以及因为队友失误引发凯文在舞台上的battle,都具有燃爆的特质。而全国街舞大赛舞台的设计,以及街舞团队出场的方式、主持人介绍的方式等,动感、网感十足,形成了浓郁的网综风格。此外,电影在其他一些细节场景中,也具有独特的网感风格营造。例如,在丁雷找到新的场地,凯文也收购了Dancing Machine后,凯文通过手机进行直播,并向“惊叹号”宣战,电影镜头直接呈现了直播画面,评论区的评论和点赞不断刷新。这类场景增强了电影的网感特质。在其他场景中,如丁雷找陈烁吃饭时,电影镜头穿过幽暗的通道,整体呈现灰黑色调,红色的灯光倒映在地面,以黑红色调搭配,营造了更多呈现网剧的美感。整体上看,这种具有网感元素的设计,丰盈了电影的网感特质,从而契合了受众的视听需求。

结语

互联网为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互联网思维和基于互联网的媒介逻辑,其核心特质是受众至上观念。随着当前网生代青年群体已经成为社会文化消费的主导力量,电影作品的制作与生产,要充分考虑网生代受众的价值取向、审美体验,要通过各种不同话语、元素、场景、情节等的设计,使电影充分具备网感、电影感,以此实现与受众在视觉、审美和价值层面的深度链接,从而激发受众热情。

作为国内首部以街舞为核心元素的电影,《热烈》既在现实层面呼应了杭州亚运会和全民运动、全民健身的热潮,而且呈现了个体选择自身命运与道路中的坚持和坚守,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体认。其成功不仅在于故事本身的精彩和热烈,而且其在价值取向、审美体验、风格构造等方面形成的网感特质,使它真正抓住了网生代电影受众的需求和审美。无论是其对自我价值的彰显,对平凡小人物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赞誉,都凸显了这个时代的需要。同时,电影在各个方面以情感为纽带充分调动受众的情绪价值,形成情感共鸣,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其奇幻的电影场景和故事情节,凸显街舞的“燃”和“炫酷”,营造了较强的临场感和参与感,极大地调动受众的感官体验。此外,电影在语言风格和元素设计上形成浓郁的网感特质,尤其是语言设计上形成了风趣幽默的轻喜剧风格,增强了电影的网感特质;而以街舞为核心元素、以色彩为辅助元素和其他各类元素作为补充的场景与元素搭配,让电影具有网络综艺和网络电影的一些元素特性,从而增强了电影的网感。由此,《热烈》实现了网感、综艺感和电影感的有效融合,这成为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简介】  吴嘉仍,女,江西宜黄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博士生,主要从事戏剧学研究。

①人民网.中国街舞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全国街舞高手齐聚北舞[EB/OL].(2018-12-04)[2024-04-02].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8/1204/c1008-30442740.html.

②人民资讯.定了!街舞正式成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比赛项目![EB/OL].(2021-12-04)[2024-04-0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161302588858634&wfr=spider&for=pc.

猜你喜欢
审美体验价值取向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
《汉宫秋》与《长生殿》中爱情悲剧及其审美体验的比较研究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打击乐艺术的审美体验思考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