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蓉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11.015
[摘 要]“十四五”发展规划强调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旨在调整国有经济结构、优化布局,以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支持国家战略方面的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可以通过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以更好地支持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目标。本文立足国企项目投资工作实际,在阐述投资财务风险类型及投资风险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国企项目投资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国有企业需要创新并完善财务内控机制,在确保项目投资预算的精确编制的同时,实施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重点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只有这样,国企才可以规避更多投资风险,减少投资损失,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支持国家战略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项目投资;风险管理;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必须与时俱进,并持续审视自身发展,保持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随着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国有企业需要通过投资来实现企业收益的最大化。但投资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当前国企在投资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表现在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等各个方面。对此,国企需要在全面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制定风险处置措施并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工作,不断优化投资风险管理,确保企业投资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稳健发展。
1 国企项目投资财务风险类型
1.1 内部风险
国企项目投资中的内部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部因素导致的各种财务风险,这些风险通常源于企业内部管理、运营、决策等方面的不足或失误。具体来说,内部风险包括投资风险、资金回款风险、筹资风险和管理风险几个方面。首先,投资风险是指国有企业在项目投资过程中面临的投资决策不确定性和风险,涉及投资项目的市场需求变化、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导致投资项目无法按时交付或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水平。其次,资金回款风险是指国有企业在项目投资后面临的资金回收不及时或不足的风险。由于项目投资往往涉及较长的回报周期,资金回款可能受到市场变化、客户信用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国有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第三,筹资风险是指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包括融资成本上升、融资周期延长、融资条件收紧等因素。最后,管理风险是指国有企业在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或决策失误导致的财务风险,包括内部控制不足、人员管理不当、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
1.2 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是指国有企业在项目投资过程中由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这些风险通常与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政策法规等因素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策风险,指国有企业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受到政府政策变化影响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包括税收政策、贸易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的变化。其次,市场环境风险,指市场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对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的波动、竞争加剧、价格波动等因素,会影响国有企业的项目投资效益和盈利能力[1]。最后,利率风险,指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受到市场利率变动影响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如市场利率上升导致的融资成本增加、资金回报率下降等问题,会对国有企业的融资活动和资金运作产生不利影响。
2 国企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1 确保投资活动准确开展
国企项目投资往往涉及巨额资金和复杂的业务流程,因此投资活动的开展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稳定性。有效的风险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首先,通过风险管理,国企能够更好地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等,帮助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全面考量风险因素,从而降低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其次,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使国企有效规避可能导致投资失败或亏损的风险,确保投资活动能够按计划顺利进行。这有助于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稳定性。
2.2 规范项目财务资金利用
财务资金的合理利用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营效果至关重要。国企需要通过风险管理机制,明确资金使用的范围和目的,规范项目财务资金的使用,确保资金用于合适的投资项目。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资金监控和审计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防止出现滥用、浪费或挪用等问题,从而提高投资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2.3 助力国有企业稳步发展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步发展对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首先,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国有企业能够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从而降低投资活动带来的风险。其次,国有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其稳步发展。通过规范项目财务资金利用,国有企业能够有效地保障财务安全,提高投资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后,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助于国有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保障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通过稳健的投资策略和良好的风险管理,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3 国企项目投资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良好财务内控环境
财务内控环境是确保企业财务活动合法、规范、有效开展的基础。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国企往往存在财务内控环境薄弱的问题。首先,部分国企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审计程序并不规范,审计过程中缺乏严谨性和系统性,并且其内部审计工作局限于部分财务活动,而未对所有重要财务流程进行全面审计,同时企业的内部审计缺乏定期性和持续性,审计频率不高。其次,一些国企管理体制不完善,存在职责不清、权责不明及部门之间协作不畅的情况,财务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责任难以有效落实,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最后,部分国有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无法建设完善的财务管理软件或系统,财务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功能不够完善,影响了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全面了解和分析,导致财务信息的处理过程不够顺畅。
3.2 项目投资财务预算不足
在项目管理中,项目投资财务预算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财务工具,更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现阶段,部分国有企业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对项目需求考虑不全面。由于管理层对项目的技术要求、市场需求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的了解不足,导致在预算编制时未能全面考虑项目所需的各种资源和投入,使得项目预算无法覆盖实际需求的全部范围。在这种情况下,项目会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经济效益的实现。其次,部分国有企业内部资金分配不合理,管理层存在偏向某些优先项目的倾向,过于看重某些项目的短期利益或者政治因素,过度投入资金和资源,而忽视了其他项目的长期发展需求,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部分项目的预算不足[2]。最后,部分国有企业缺乏科学、全面的项目评估机制,导致在项目立项阶段未能对项目的资金需求进行充分评估。项目评估不足会导致对项目的资金需求估计不准确,使得项目预算无法覆盖项目全周期的资金需求,从而出现项目投资财务预算不足的问题。
3.3 缺乏对财务风险的全过程管理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殊的所有制结构、政府背景以及社会责任等因素,面临着更大的财务风险,因此进行财务风险的全过程管理尤为重要。然而,当前许多国企缺乏财务风险全过程管理。首先,在风险识别阶段,因为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对于风险的认知不足,缺乏全面的机制来识别各种潜在的财务风险。二是在风险评估阶段,很多国有企业即使意识到了财务风险的存在,但缺乏科学的方法来对风险进行评估,无法确定风险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三是在风险监控阶段,部分国企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监控手段不足,无法有效监控和控制风险的发生和演变。四是在一些国有企业中,风险管理工作局限于某些特定部门或个别管理人员,缺乏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文化,即使有一定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也难以实现全面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五是部国有企业缺乏应对突发风险的应急预案,导致一旦出现重大财务风险事件,无法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从而增加了风险事件的影响和损失。
3.4 对财务管理人员培训不足
首先,在一些国企中,培训被视为额外的成本而不是投资,企业不愿意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这会影响财务管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动力。其次,有些国企没有足够的财务管理培训资源,无法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和教育机会,限制了财务管理人员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影响其职业发展和工作表现[3]。最后,在繁忙的工作环境下,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完成日常的财务报表编制、审计工作、预算管理、税务申报等多项任务,会优先考虑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将培训放在次要位置,并且参加培训通常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包括培训费、交通费、住宿费等。由于时间和成本压力,一些财务管理人员会忽视继续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
4 国企项目投资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4.1 建立健全财务内控机制
作为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完善财务内控机制对于企业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国企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全面审计企业的财务活动,并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和审计程序,并定期对所有重要财务流程进行全面审计,同时为提高内部审计的定期性和持续性,应提高审计频率,确保对每个财务周期都进行审计,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其次,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建立跨部门的沟通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优化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责,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防止职责不清、权责不明的情况发生。最后,提升信息化水平[4]。一方面,国企要加大投入力度,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建设完善的财务管理软件或系统,完善财务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功能,实现财务信息的自动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对财务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更新,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损坏,提高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全面了解和分析能力。
4.2 准确开展项目投资预算
充足的预算是项目顺利实施和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国企需要采取措施准确开展项目投资预算。第一,在预算编制前,进行充分的项目需求调研和市场分析,了解项目的技术水平、技术可行性、市场需求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的情况。第二,根据项目的重要性、紧迫程度、预期收益等因素确定资金的分配比例,制定明确的资金分配准则和标准,明确资金分配的原则和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避免管理层偏向某些优先项目而忽视其他项目的情况。第三,明确项目评估的程序和流程以及评估的步骤和责任人,避免评估过程中的主观偏见和不公正行为,确保对项目资金需求的准确评估。第四,组建专门的预算编制团队,制定标准的预算编制流程和审批程序,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各项费用,包括设备采购、人力投入、技术支持等方面的费用。
4.3 做好财务风险全过程管理
一是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委员会,全面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通过开展风险调查、定期召开风险识别会议等方式,保障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5]。二是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对已识别的财务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确定风险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利用专业工具和技术,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和控制机制,通过设立监控指标、建立监控网络、实施监控手段等方式,及时监测和控制风险的发生和演变。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高对风险的感知和应对能力。四是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意识培养和教育,建立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开展培训、宣传和奖惩制度等方式,提高员工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形成风险管理的共识和共同责任。五是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风险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风险事件,提前制订相应的处置计划和措施。
4.4 重视财务人员专业培训
财务人员的专业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运作和管理水平。为此,国企需要重视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首先,国有企业应该制订完善的财务人员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方面的安排。制订培训计划应该考虑财务人员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其次,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培训课程、邀请外部专家进行培训讲座、参加外部培训机构的培训课程等方式,为财务人员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形式。第三,培训应该注重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让财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财务知识和技能。最后,企业内部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培训并取得优异成绩的财务人员给予奖励和表彰,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5 结语
在国有企业项目投资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建立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至关重要。通过加强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国有企业可以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确保项目投资的顺利实施和企业的稳健发展。同时,重视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内部审计机制的健全,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支持。国有企业应当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
参考文献
[1]孟安东. 国企投资项目中潜在的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 财经界,2023(33):126-128.
[2]张建文. 优化国企项目投资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8):203-204.
[3]魏木兵. 国有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及优化建议[J]. 大众投资指南,2019(24):162,164.
[4]丁建华. 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 商业观察,2021(24):63-65.
[5]胡永忠. 国有企业如何做好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