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推动构建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2024-06-28 15:33:27吕姝萱
中国商论 2024年12期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数字技术数字经济

摘 要:区域协调发展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进步,各个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资源配置方式正掀起一股改革浪潮。数字化技术所驱动的数字经济,正逐步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率,既为区域经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了新思维与新机遇,又在助力区域经济实现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本文将从数字经济推动构建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数字经济在助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现实挑战以及数字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三个方面对数字经济推动构建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进行阐述。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本文索引:吕姝萱.<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12):-059.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6(b)--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动构建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对于加速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技术的又一次飞跃,数字技术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世界竞争的高地,数字经济对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具有非同凡响的作用,从企业到国家,从社会到个人,都需要紧跟数字技术的潮流。数字经济反映了这个时代已经到来和正在到来的变革,孕育着社会经济的未来走向,加快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全体数字经济的参与者共享发展红利。数字经济的普惠性与共同富裕的目标相符合,市场主体借助要素协同、数据协同、业务协同,可以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价值共创,成果共享。因此,本文通过对数字经济推动构建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进行阐述,再对数字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考察,最后分析得出数字经济推动构建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

1 数字经济推动构建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但是,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该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还不利于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数字经济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凭借其创新性强、渗透性高、覆盖性广,既能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催生许多新业态,又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助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构建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

1.1 数字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重塑资源要素配置、重构经济结构、革新竞争格局的核心驱动力。此外,数字经济通过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障碍,有效提升了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大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首先,数字经济有利于优化劳动力要素的配置效率。随着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等新兴服务行业的飞速发展,为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提供了创业及就业的机会。数字经济让劳动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很多偏远地区的劳动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创业就业,让更多有技能有知识的人才人尽其才,从而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发挥其才能,优化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提升了效率。其次,数字经济在提升资本要素配置效率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互联网的运用,有效改善资本的配置效率,让资本向回报率更高的行业、企业处流动,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普惠性。最后,数字经济可以提高数据要素的配置效率。数据要素所具备的可复制性、公共性、边际成本低等特点,对经济活动中各个环节产生重大影响。数字经济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产生影响,拓展了数据要素的配置范围,让数据要素与产品之间进行完美匹配,从而提高数据要素的配置效率。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可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当前,我国收入水平差距依然较大。数字经济所带来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业态会对就业和福利保障产生正向影响。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将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创业和就业,使大量底层劳动者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和工作机会,降低失业率的同时,缩小收入差距。简单来说,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第一,提供更多就业渠道。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业态将会带来新的消费需求,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劳动者通过数字化平台输入自己的简历,可以更加快捷高效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大大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营效率。第二,促进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自由流动。数字经济推动各种生产要素自动向生产率更高的行业流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第三,通过数字化的社会治理方式完善社会保障相关制度。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精准掌握该地区人口收入的基本情况,当统计到收入达到贫困标准时,能够及时且有针对性地对该地区低收入人群提供社会保障服务,从而缩小收入差距。

1.2 数字经济推动市场变革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会扩大经济规模,还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重要支柱地位更加凸显。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并且出台相关政策体系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凭借融合度好、渗透性强、参与度高的特点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其更趋合理。对于第二产业,数字经济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产业赋能,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产业链之间借助网络的互联互通,有效实现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掌握的海量数据对所生产的产品有针对性地进行动态调整,进而敏锐地对市场需求及时做出反应。对第三产业而言,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服务业而言,数字技术通过对传统服务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实现全方位、多方面的发展。在技术升级方面,融合化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购物等多业态数字经济遍地开花,数字技术的逐渐成熟降低数字化转型难度,有利于发展线上线下融合业务模式,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带动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积极拥抱变革,在数字化领域实现了快速成长。这些企业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还催生了新的产业竞争格局;在产业发展层面,数字经济能够带动传统实体经济转型,从而打通传统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流,使得上游制造业或服务业企业能够洞悉市场需求,进而增强数字经济对于传统产业赋能增效,加速行业质量、效率、动力变革进程。除此之外,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将对就业结构产生影响。数字经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催生了很多自由职业、兼职就业等,也促使落户地区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型,从而缩小收入差距。

第二,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它是虚拟的,非实体的,所以它可以超越物理空间边界,通过数据构建出不受时空限制的虚拟空间和场景,数字经济的特性可以助力市场结构优化升级。一是数字经济在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大幅降低搜索成本、验证成本等各项成本,同时需求方和供给方可以快速实现交易。二是数字经济有助于提升生产效能。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技术迭代和更新,提升产品的科技水平,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机器人全天候流水线生产,大大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的同时产品质量的合格率也得到了提升。三是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引领消费升级。生产作为消费的基础,不仅为消费活动提供必要的对象,还深刻影响着消费的方式。通过创造丰富的消费品,生产不断激发消费者的新需求,推动消费市场的扩大和升级。数字经济通过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升级的进程。因此,数字经济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消费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要素日益广泛而深刻地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通过加速推进产业融合、重塑产业链价值链等方式大幅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并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新需求。另一方面,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为各类生产要素的快速聚集、流动和高效匹配创造了有利条件,助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引导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1.3 数字经济赋能区域间协同发展

第一,数字经济有利于实现区域间协同发展。数字经济凭借其强大的外溢性和黏合力,通过增强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可以有效推动现代化经济的发展。这种联系有助于关键的服务和信息在不同空间内实现顺畅交换,从而为各地区产业带来更新和跨阶段发展的新动能。我国国土空间具有一致性,经济发展条件与水平存在差异。数字经济可以充分发挥发达地区与城市的经济和技术优势,帮助落后地区尽快步入现代化轨道,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平衡充分发展。

第二,数字经济不受时空所限,因此时空的差距不再成为影响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的因素,产业间距离被不断拉近,产业生产研发等环节由实体协作延伸至线上协作。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知识溢出效应加速信息化产业和技术的迭代升级,有助于提高本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甚至可以辐射带动提高邻区甚至跨区的科技创新水平。

第三,数字经济通过强大的赋能效应,有效推动了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程。一方面,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与服务模式,助推传统政务服务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健全的数字基础设施可以弥补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缩小区域间公共基础设施差距,从而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对辖区居民的信息数据进行归档分类,便于精准识别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从而构建普惠性的公共服务平台。

2 数字经济在助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现实挑战

数字技术的运用虽然能够显著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但无法让每个地区都得到平等的利益,相反,这种差别很可能会拉大,导致两极化。总而言之,数字经济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中既能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效率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起正向作用,也因其外溢性和边际规模报酬递增等特性,对区域协调发展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从而呈现出一种“双刃剑”的特性。

2.1 “数字鸿沟”出现扩大趋势

“数字鸿沟”的扩大,究其根源,主要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均衡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技术层面的革新与进步愈发显著,因此“数字鸿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并没有缩小而是在扩大。首先,在新媒体的接触和使用方面,富裕阶层的先天优势进一步扩大。其次,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使得原先一天才能拉大的差距,现在只需要一分钟或者更短,信息“海洋”能够接纳每一位公民,但游泳的技巧则决定了你能游多远。

第一,在数字经济浪潮的推动下,数字鸿沟的扩大无疑会加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而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财富沟”。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经济运行环境、生产方式以及交易模式,使得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经济的崛起具有显著的因果累积循环特性和马太效应。在全球范围内审视,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份额显著领先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一现象进一步拉大了彼此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数字经济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数字霸权”的态势。第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智能鸿沟随之显现。首先,不同经济地位的个体已有的文化理念与知识水平的差距使其对获取知识的种类、质量及信息创新能力不同;其次,随着算法技术在新闻领域的普及,个性推荐机制会使得同质化群体的内部一致性和异质化群体间的区隔加剧,最终将不同群体隔离为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扩大群体间的数字鸿沟。第三,尽管当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1.6%,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乡村群体被排除在互联网社会之外。一方面,互联网接入差距将部分群体隔离在数字知识系统之外;另一方面,经济地位水平较低的青少年群体由于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与城市青少年群体的信息获取习惯方面存在差距,造就城市“数字土著”与乡村“数字移民”之间的数字鸿沟。

2.2 数字基础设施面临挑战

当前,数字技术所需的新型基础设施技术多处于发展过程中,技术路线和技术稳定性还存在问题,建设运营模式,服务提供方式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数字基础设施仍然存在供需不足、存力水平不高、数据安全风险等问题。第一,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数字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当前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并未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第二,当前一些数字基础设施的存力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存储容量的需求。第三,数字基础设施承载着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包括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等敏感内容。然而,由于技术漏洞、人为失误等原因,数据安全风险始终存在。一旦数据泄露或被非法获取,将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2.3 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有待完善

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数字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畅通共享,才能够充分展现出数据要素的内在价值,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数字技术治理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监管存在盲区、法律法规尚未健全、政务数据不够开放。除此之外,数字经济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容易引起数据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在数字经济刚刚兴起时,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在数字经济领域监管不到位,因此许多新兴数字企业在当时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当数字经济到达快速扩张期后,监管的空白,市场上的平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数字寡头容易造成市场无序扩张,不仅会导致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降低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还会造成垄断者收入异常偏高,加大社会分配差距。因此,数字经济的政策监管体系中存在的监管缺失会对区域协调发展起阻碍作用。

3 数字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

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政策优势,但仍然存在“数字鸿沟”现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数字经济政策支持有待完善等现实挑战,制约数字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数字经济助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实践路径。

3.1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数据要素互联互通

数字基础设施是以数据创新为驱动、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算力设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完备健全的数字基础设施,既可有效促进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又能够有力驱动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因此,为提升数字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其建设的投入力度,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搭建好平台,建设高水平的信息通讯网,完善新型城域网建设部署,持续建设新兴数字基础设施,全力构建综合大数据中心体系。为确保数字基础设施与交通、医疗、市政等公共基础设施实现有效衔接,对现有的数字基础设施应及时进行必要的改造与升级。此外,应充分发挥数字化在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打破传统要素流动中的壁垒和限制,实现区域间生产要素的互联互通和自由交换。

3.2 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缩小“数字鸿沟”

我国各地区需结合自身条件,依托本地产业、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补齐发展短板,探索各具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实现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通过构建区域间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的机制,推动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经济增长潜能,进而缩小区域间“数字鸿沟”。对于经济基础完备,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而言,需要加强对数字技术的研发支持,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领域持续创新发展,推动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东部地区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优势,率先承担起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任,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中部地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可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进而引领地区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对于西部地区来说,从能源储备、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方面都具有相当优势,需要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东数西算”工程落地实施,引导数据中心向西部资源丰富地区聚集,夯实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基础支撑。要结合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和发展规划,加大税收、金融等的支持力度,更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既做好“硬件”,又提升“软件”。

3.3 推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插上数字翅膀

立足不同产业的独特性与多样化需求,应全方位、全链条地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首要任务是显著提升农业的数字化水平,积极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环节的数字化能力。其次,应深入推进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并积极培育一批具有“专精特新”特质的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此外,数字商务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应全面加快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优化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进而提升服务业的品质与效益。同时,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确保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于传统产业新型工业化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崔理想.区域现代化进程中的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23(4): 57-65.

斯丽娟.数字经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理论与改革,2023(2):73-85.

王娟娟.我国数字经济的“两化发展与区域比较”[J].中国流通经济,2023(1):12-23.

陈晓红,李杨扬,宋丽洁,等.数字经济理论体系与研究展望[J].管理世界,2022,38(2):208-224+13-16.

赵滨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数字赋能产业的中介效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15): 50-57.

张可心,杨丹辉,赵红军,等.数字经济是推动区域发展的新动力[J].区域经济评论,2022(3): 8-19.

魏江,刘嘉玲,刘 洋.数字经济学: 内涵、理论基础与重要研究议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11):1-7.

韩冬日,石孖祎,丁莹莹.数字经济及其内部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23(3): 72-79.

曾祥炎,魏蒙蒙,梁银笛. 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机理、难点与对策[J].东岳论丛,2023,44(11):114-120+192.

曾祥炎,魏蒙蒙,周健.数字经济要素配置与区域技术收敛[J].经济经纬,2023,40(1):3-13.

猜你喜欢
区域协调发展数字技术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核动力财政可持续与财政一体化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14:36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商(2016年35期)2016-11-24 18:20:01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35:27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7期)2016-11-12 03:35:26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商(2016年25期)2016-07-29 22: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