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懿
摘要:面对思政课改革的现实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在不断拓展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校应立足自身思政教育发展实际,通过丰富高校思政课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切实提升教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借助新载体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实践活动等措施,推动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6-0029-0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弘扬提出新的要求[1]。而高校思政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不仅承担着引导学生思想成长的重要责任,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二者有着共同的教育任务与目标[2]。因此,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程体系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切实提升师生文化自信,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实际,系统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和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1.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文明的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大学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时代所赋予的艰巨使命。但是,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部分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正在逐渐减弱,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转变,这也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诸多问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引导更多大学生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让他们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自觉投身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3]。
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而这也正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可以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天下太平。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可以受到古圣先贤人生智慧的启发,形成积极向上、勇于担当、奉献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引导学生对人性、生活和各类社会问题进行思考,不断拓宽他们的人文视野,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良好品德。
3.坚定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
作为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所积累的宝贵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文化自信的源头和根基。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就是要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体会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坚定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4]。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后备力量,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能引导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形成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4.推动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可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还有助于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汇聚思政教育合力,推动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面对一直以来相对枯燥的思政教育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丰富思政教育的课堂内容,提升思政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人生哲学等,这些都是高校思政教育所要传达的核心内容。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还可以引发全校师生的共鸣,形成强大的思政教育合力,有效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1.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了解
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足够了解,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被缩减,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减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也相应减少[5-6]。此外,当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面临认识有偏差、形式较单一、体系不完善、发展欠平衡等问题。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少数青年学生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也相应降低,更愿意关注一些娱乐话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关注相对较少,这也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面临诸多困难。
2.教师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最为核心的主体,一线思政教师是整个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导者和执行者,其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至关重要。但是,在当前的思政教学过程中,部分思政教师在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有效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和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一方面,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思政教师更加注重自身思政理论方面的学习,在文化素养提升层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存在着知识储备不足、思想观念陈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能力不足等问题,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无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缺乏对当代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影响了在教学中表达能力和引导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对思政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考验。一些思政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7-8],因此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难以达到思政教育的预期目标。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结合不够紧密
随着大思政课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思政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的结合仍存在不够紧密的问题。首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思政课程内容缺乏专门的设计,导致二者在教学目标方面难以有效结合。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程中的融入大多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总的来看,思政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程中的融入也要有一定的实践性。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选择上存在一定偏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应是有选择性的,只有符合学生需求和思政教育目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但是,在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存在很大的片面性。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偏重于经典书籍、传统礼仪等方面,而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存在着脱离社会实际的问题。其次,由于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辨别能力,一些思政教师在对内容进行选择时囫囵吞枣,甚至会把一些旧文化、旧思想引入思政课堂,不仅难以达到应有的育人效果,还会对学生思想造成不好的影响。最后,部分思政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存在功利性,过分关注如何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进行思想教育,而忽视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的尊重和理解。
1.丰富高校思政课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要进一步增加思政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思政课内容的设计应当充分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有大量的先进人物事迹和经典思政教育案例,都和当代大学生成长有着密切的关联,并且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通。教师要将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合理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逐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其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提取,也要紧扣现实问题和学生成长需求。与其他课程不同,思政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历史主题和时代主题很好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的困惑,让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
2.切实提升教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提升思政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能力,是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直接影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导者和执行者,思政教师必须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主动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奠定基础[9]。一方面,高校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多组织开展一些针对思政教师能力提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项目,为思政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也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进行指导,帮助教师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和相应的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已有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高校应通过对思政教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给予表现突出的教师奖励和表彰,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政教育。此外,高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奖项和荣誉,鼓励教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高他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能力。
3.借助新载体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形式
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类先进教学技术和设备,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和课堂中的呈现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热情。首先,高校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推动各类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更多技术支持[10-11]。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便捷性,制作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在线课程和教学资源,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深度。其次,思政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精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此外,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虚拟场景和体验项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4.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实践活动
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不仅要从理论学习层面发力,还要进一步使理论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和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12]。高校可借助各类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构建更加完善的思政实践教育体系,让学生在理论讲授和实践教育的双重推进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13-14]。例如,高校可通过“传统服装展”“历史剧演绎”“古诗词朗诵”等活动打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场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切实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在各类社会实践、志愿宣传和实习工作中,也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实路径和成果。
总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不断丰富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同时,切实提升师生文化自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曾茜.从习近平用典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思政内涵[J].理论观察,2019(04):10-12.
[2]王秀花.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J].人民论坛,2018(12): 132-133.
[3]黄岩,朱杨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1):81-86.
[4][14]崔小云,冼梨娜.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教学课程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0(11):33-35.
[5]邱冬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51-52.
[6]肖影慧,陶廷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代际困境及其消解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20(06):85-90+109.
[7]黄春.价值·困境·理路: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融合[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8):40-46.
[8]郭燕.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现实困境与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03):53-56.
[9]姬明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三重逻辑[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09):163-166.
[10]邸维鹏.互联网+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04):36-37.
[11]范万年,吴万胜.互联网+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路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03):49-52.
[12]洪明,徐梦婷.思政课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转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08):8-10.
[13]明成满,赵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19(02):112-116.
Discuss on the Value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Wang Siyi
(Shanx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Taiyuan 030000, China)
Abstract: Faced with the practical nee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reform,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are exploring the integr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le continuously expanding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Universities should base themselves o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education by enrich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effectively improving teachers ability to use traditional culture, expanding the pres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new carriers, and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activ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ultural confidence; teaching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