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倩
摘 要:稷山螺钿漆器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仅展现了晋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随着社会和技术的深刻变革,螺钿漆器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生态发生深刻改变,螺钿漆器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成为热门话题。基于此,对稷山螺钿漆器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角度对稷山螺钿漆器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从而总结出一条非遗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的新路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稷山螺钿漆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目前,我国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四十三个,总量全球领先。由于时代高速发展与多元文化的冲击,非遗传统手工艺品在时代长河中正渐渐淡出大众视野。因此,应响应国家“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传统工艺”的号召,利用现代工艺和数字媒介改进并弘扬传统工艺技术,彰显传统工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推动文创产品新发展,更新非遗文化的表达形式。非遗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实现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非遗传统手工艺的文化起源和传承现状
非遗作为我国的情感纽带有助于连接社会各成员,也是其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重要文化标识。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珍贵记忆,历经百年,具有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对于展现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规定传统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项目之一。民间生活所需的物品很多都有手工艺的印记,例如农业所需要的耕作器械、饮食所需要的起居器皿、交通所需要的运输工具等。传统手工艺品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对外沟通桥梁,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及文化价值,应该以我国的传统手工制造为出发点,使其与现代化的商品生产形成相互促进的模式。
从发展历程来看,非遗传统手工艺实现了由单一向多元的发展变化,从形式单一的制陶工艺,逐渐延伸至各行各业,并形成了如今多种类的传统手工艺。从适用范围来看,由单纯的生活用具向艺术品和收藏品发展。传统手工艺品不仅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有意义的载体”,在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方式呈现着当时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随着科技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机器化批量生产逐渐替代手工作坊的生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但是手工生产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手工生产的创造力、独特性和文化属性是机器生产所无法替代的。在新时代,非遗传统手工艺从业者的坚守显得尤为重要,从业者的坚守与持续创新能进一步唤醒大众对非遗传统手工艺品的情感认同。
在传统手工艺历史演变过程中,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人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经验总结,手工技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行业规范和工艺模板。由于古代各个行业手工艺人、工艺技术的特殊性和独立性,以及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传统手工艺者大多都奉行着古老的传承规矩,严格遵循师承制度,保证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口口相传与遗留下来的书籍、图像、艺谱和手工艺品实物为现代工艺美术提供了宝贵资料。如今,随着全球化及AI、数字媒体艺术等的发展,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阶段,进入了一个文化多元且相互融合的历史时期。新时代人们的视野和思想变得开阔和活跃,但我国很多手工艺传承者,因文化程度等多方面的限制,在传承过程中循规蹈矩,无法创作出新的适应如今社会的作品,这也就导致我国的人民对于传统手工艺的热情在逐渐消退。传统且较为封闭的古老工艺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发展遭遇瓶颈期,面临着一部分传统手工技艺后继无人的窘境。徐艺乙认为,虽然传统手工艺知识在社会中严重缺失,但他对手艺人充满了信心。他强调手工艺的关键在于做,传统工艺不能断,需要推陈出新。他提倡“靠作品说话,凭本事吃饭”,认为精进手艺是传承的关键。由此,新力量与新血液对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至关重要。
二、稷山螺钿漆器发展历程和现状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稷山县是山西省运城市下辖县,地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起源地之一。2009年,稷山“嵌螺钿漆器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当地相关部门和民间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下,稷山螺钿漆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集欣赏、实用、收藏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商品。
稷山螺钿漆器作为漆器制作工艺的一种,可溯源到西周时期。螺钿漆器在西汉得到了发展。唐代螺钿工艺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宋、元时期在唐的基础上开始打磨镶嵌贝壳厚度,使作品精美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明、清两代,在镶嵌螺钿的基础上添加金、银等装饰材料,使作品更为绚丽夺目,但清末,由于技艺衰落导致其近乎失传。改革开放后,由于工艺的革新及行业间的借鉴与融合,稷山螺钿漆器逐渐复苏,焕发新生机。1986年,稷山县工艺师李爱珍成立稷山县漆器生产厂,专门生产螺钿漆器,六年后又创办了稷山螺钿漆器研究中心。李爱珍在传承传统唐代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创新产品种类和产品纹饰造型,其生产的传统大漆镶嵌螺钿工艺品销往各个地区。在吸收山西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螺钿镶嵌漆器在稷山县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同地域的漆器文化也在相互推动,形成了各地各民族文化大融合大创新的文化思潮。
稷山镶嵌螺钿漆器以天然漆和矿物材料等为制作原料,不仅可以延长漆器的使用寿命,增加其耐损度,还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漆器的整个制作过程为纯手工操作,其上勾勒着我国的传统神话、历史故事、经典字画等纹样。我国传统手工艺人针对不同题材主题,选择勾刻或拼接不同效果的彩色钿片,选择与漆器主题最搭配的表达形式。以此方式做出的漆器淡雅清秀、漆地光亮如镜,极大地展现了我国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突出了中国镶嵌螺钿漆器传统手工艺的特点,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历史价值。
李爱珍作为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艺术大师一直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新时代背景下,她深刻认识到稷山螺钿漆器只有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才能重现往日辉煌。针对漆器胎体常出现的开裂问题,放弃使用模具,选择利用手工技艺制作胎体,这样不仅保持着极高的成功率,而且由于全身没有拼接痕迹,能够有效预防后续制作产生的开裂情况。她针对镶嵌螺钿体积较大的问题,优化切割技艺,使大尺寸螺钿在肉眼下好似被弯曲一般,实现其与器皿的紧密贴合。针对装饰性材料单一的问题,她主张尝试不同的材料,在丰富漆器装饰风格的同时,掌握了各种材料的镶嵌技巧。2012年,李爱珍又创建了稷山螺钿漆器传习所,倾心打造一个螺钿漆器髹饰技艺交流和展示平台。在这里,人们可切磋技艺,各施所长,积极探索,在螺钿漆器髹饰技艺实物观摩中感受螺钿漆器髹饰技艺开拓发展的创新之路,感悟非遗传承人忍得住寂寞与孤独、执着坚守和继承创新的工匠精神。
由于稷山螺钿漆器制作工艺复杂,在制作过程中有很多的制作工序,对艺人的技艺要求很高,整个制作过程都需要精益求精。如今,螺钿漆器的发展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三点:第一,现代工业机械化批量生产对传统手工艺行业造成了冲击,导致其缺乏竞争力;第二,稷山镶嵌螺钿漆器坚守传统商业模式,文创产品发展落后且类型单一,缺少品牌创新意识,导致大众缺乏对螺钿漆器的理解;第三,数字化快速发展时代,螺钿漆器缺乏对数字媒介的运用,线上运营滞后,缺乏与时俱进意识,导致现今发展不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观念。因此,需要将地域性、多样性和创新性三者巧妙融合起来,坚持稷山螺钿漆器鲜明的工艺特色,创作出更多类型的精品漆器,树立品牌意识,并提高品牌经济价值。
三、稷山螺钿漆器文创产品的开发路径
在工业4.0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文化艺术的呈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拓展了人们在艺术文化领域的体验空间。这不仅打破了传统艺术生产的桎梏,还突破了传统的审美方式。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作赋能,创造了多元融合、跨界交融的新兴艺术形态。由此,稷山螺钿漆器为了走出困境、再次走入大众视野,开启了一场保护与传承的自救行动。
(一)聚焦非遗,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区别于为审美而生的“纯艺术”,传统的手工艺从诞生之日起就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物品的本质。要把握民间文化生活需求,在传统民俗文化生活中传递真实生活气息,保护好民族文化的根基。因此,在文创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辨识性,规避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元素和图案等方面过于单一化与大众化的问题。此外,设计师在开展非遗文创设计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市场调研,掌握大众的生活习惯与情感诉求,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明确地域文化特色定位。针对非遗文化充分考虑相适配的传播媒介,选择有效的呈现方式,力争做到非遗文化元素与产品设计的独特融合。
(二)品牌设计,推动文创产品发展
文创产品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意为核心,文化是创意的基础和源泉。目前,文创市场存在品牌混乱与产品同质化问题。要想拯救衰落的非遗传统手工艺,需要重视其文化独特性,立足于传统文化,找寻、提炼有地域性、独特性、民族性的文化符号;对概念、意义和美学进行合理的规划,将非遗传统手工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生活内涵做到最大限度的现代美学性阐释,实现文化遗产与现代美学概念、现代审美特性的融合。特别要注意的是,消费者的需求是文创产品的开发导向和推动力,在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寻找出适合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类型,打造有地域特色的、更亲民、更实用、更能深入人民生活的文创产品。
(三)数字联动,焕新非遗文化表达
2023年8月,我国第一部关于非遗文化行业的系列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正式发布。抓住此次机遇,对稷山螺钿漆器非遗数字资料的收集、著录、数据库建设及传播利用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支撑作用。在前期调查研究方面,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采取录入、扫描、摄影等方式,完成对图、文、音视频、实物等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统筹整合非遗资源。在平台设计方面,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打造具有稷山螺钿漆器自身特色的数字资源平台,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网站、App等。
此外,数字技术的重要产物VR和AR也为漆器工艺品呈现的方式提供了新时代的可能性,革新了内容和形式,打破了原有的物理空间限制,对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传统艺术注入了全新的力量。VR和AR技术的运用,使非遗文化艺术的生产、展示和消费开始转向全新的、便捷的三维模式,拉近了消费者与文创产品之间的距离。
四、结语
稷山螺钿漆器要实现创新性发展,就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与人们日常生活相结合、与时代审美相结合,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稷山螺钿漆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何才能使传统技艺持久传承呢?需要做到三点:一是聚焦稷山螺钿漆器本身,坚守各地域非遗文化特色,创造出独树一帜的文化空间和氛围;二是构建稷山螺钿漆器品牌标识,通过文创产品使优秀中华非遗文化走出国门,展示中国特有的文化魅力;三是融入数字时代,坚守稷山螺钿漆器本质,利用数字媒体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吴师彦.非遗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开发路径:以福州脱胎漆器为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28-31.
[2]张文珺.传统传承·创意创新:新时代博物馆研发非遗手工艺文创产品的价值与策略[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3(5):188-194.
[3]江伟,周敏.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主题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以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为例[J].艺术百家,2020(5):200-204.
[4]周武忠.中国当代旅游商品设计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
[5]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EB/OL].(2021-06-09)[2024-03-12].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6/09/content_5616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