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超写实素描的实践探索

2024-06-28 17:53:44杨晶
大观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

摘 要: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美术专业教学领域越来越细化,简单传统的授课方式和要求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阐述超写实素描融入造型基础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方式、考核及评价方式,分析学生的作品案例,以适应当下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构建一套符合造型基础教学基本规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造型基础教学;超写实素描;教学实践

注:本文系2022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造型基础教学中融入超写实素描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研究成果。

如今,美术专业教学领域越来越细化,而在目前高校造型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手段较为传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对素描形式的认识不够深入,对超写实素描的作画方法了解也不多。由此可见,传统的授课方式和要求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需求。超写实素描源于超写实绘画,是一种表现超常规精细度视觉感知的写实素描。1983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率先在装潢和特艺系开设了超写实绘画课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他们创作出的众多优秀作品在全国各地高校及美术馆进行巡展,获得了广泛好评,被很多高校师生接受和认可。

一、造型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超写实素描的

目的和意义

目前,在造型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超写实素描教学的案例不多见,将超写实素描融入造型基础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理解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利用超写实绘画基本手法表现形体、空间和色彩变化,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表现力。这有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和考研升学,为后续的事业发展或专业学习打下基础,拓宽专业视野。

二、造型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超写实

素描的方式

在造型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超写实素描,能够丰富施教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在学习超写实素描的过程中,学生的洞察力能够显著提升,并且能够更加明确构图中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让学生汲取艺术创作精神,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艺术作品。

(一)图像写生

近些年,“图像”一词在艺术批评和艺术史研究领域颇为流行,大有替代“绘画”“图画”“画面”等词语的趋势。随着照相机的发明,尤其是在电子成像与网络传输系统不断发展后,人类迎来了“图像”所构建的新的视觉传达时代。“图像”是包括“绘画”,却又比“绘画”含义广泛得多的一个概念,是与“文本”相对称的、有关平面形象信息的总称。在造型基础课程中,“图像”素描作品是指将图像具象写生与意象创作相结合的素描创作。在进行图像写生之前,需要先进行题材选取,由教师引导学生和主题产生情感连接,持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与动力。之后进入表达与创作阶段,即教师以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为基本路径,引导学生研究、借鉴超写实素描的绘画技法,并通过超常规视觉构成方式,展现宏观物象在微观状态下的形式美。

(二)实践教学步骤

1.素材选题

在素材选题过程中,应重点建立物像、图像与个人情感之间的联系,锻炼学生的创作表现力。在造型基础课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优秀获奖作品赏析,以此使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和正确的道德观,学会甄别信息,展现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于独特的视角和精细之处创作出打动人心而富有内涵的作品,可鼓励学生搜寻正能量素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可进行社会调研,并根据调研内容寻找主题素材。在收集到素材之后,学生可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类,最终选定所要创作的主题,并对相关素材进行加工,创作出富有个人特色的超写实素描作品。

2.创作构图研究

在创作构图方面,应注意突出主题细节,强化作品形象的感染力和物体形态特征的典型性。超写实素描构图涉及位置和节奏,需要处理画幅界定和图底关系问题,主要研究物体基本形态和物体内部的疏密与空白关系。位置关系包括上下、左右、大小、重叠、聚散等。而节奏包括宾主、虚实、疏密、布白、呼应等。在图底关系中,图指的是画面中的物体形象,底指的是载体、背景、空白等非物体形象。单个物体构图时主要考虑的是主题形象在画幅中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以及他们所构成的视知觉的平衡,而且主体位置通常被安排在画面的中心点。影响画面视觉平衡的因素主要包括物体的基本形态,以及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空间朝向、明暗结构等。在对视知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以使其深入了解相关知识。在感情色彩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色彩来辅助表达,以锻炼其主观控制画面色相跨度、色调和明度关系的能力,并使其明确“类型化”的用色理念。这样一来,学生能够结合形象的空间结构、画面的视觉节奏,根据色彩心理的需要调节作品整体颜色的饱和度和冷暖倾向。

3.创作语言研究

(1)工具选取

超写实素描的干性创作工具包括铅笔、炭笔、圆珠笔、彩铅,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重点探索不同工具的软硬度和不同工具叠加方式的混合效果。水性创作工具包括水彩笔、马克笔、丙烯,学生需要重点关注颜料的透明度和覆盖力,留意不同材料之间的融合度。具体而言,学生可制作工具创作效果卡片,对不同工具的性能有一个基本了解。之后,学生可利用不同创作工具进行超写实素描创作,并分别记录创作过程,以便了解利用不同创作工具进行创新与拓展的可能性。比如,学生可选取一个整体结构和细节都比较丰富的局部物体,注意局部面积不易过大,然后分别用不同工具对物体进行细致刻画,可先从单色工具入手,然后再逐渐尝试水彩笔、马克笔等表现手法相对多样的工具。最后可尝试同时利用两种不同创作工具进行创作,并注意保留利用这两种工具所创作的初稿和终稿,以便同时对比这两种工具创作出来的画面效果。这一过程涉及的步骤包括打印图像、裱纸、拓稿、铺色、局部刻画、整体调整、讲评、展示与传播。

(2)细节表达

细节表达强调从局部入手对细节进行刻画。在技法与尺度上,学生需要建立观察尺度与技法表现的相关性意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创作画面中的某一个细节进行放大,这会使笔触形成的视觉效果随之改变,细节尺度改变后,相应的材料技法也会有所改变。具体而言,学生可先从所要刻画的物体上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局部进行细节放大,放大后的细节比例要求基本上与整体画作保持一致,之后再进行深入刻画,有针对性地分析和探索,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素描语言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选取细节时,需要依据主题图像,使作品传达主题性、具有结构性、体现差异性。

(3)作品意识

在造型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大量优秀作品进行解读与赏析,让学生建立积极的作品创作意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规划超写实素描创作进度图,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和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合理规划自己的创作。为了进一步检验创作规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超写实素描创作过程进行预演,分阶段呈现作品的效果图,并要求学生对课程进行小结,比如拍摄创作过程图,或者用文字记录感受和收获等。

三、造型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超写实素描的

考核及评价方式

在造型基础课程考核及评价方面,教师可将其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分数各占50%。其中,期末考核即终结性评价,主要是让学生完成一幅大作业,要求构图完整,形体比例和谐,结构准确,虚实、透视和冷暖关系得当,细节刻画与大关系协调。平时考核即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第一,课前收集素材(占总分数的10%):根据社会调研绘制思维导图,确定主题素材图像;第二,平时作业(占总分数的10%):积极探索创作工具选择方式,与其他学生进行创作沟通与交流;第三,课堂表现(占总分数的20%):课程学习笔记及创作过程图记录;第四,出勤情况(占总分数的5%);第五,讨论互动(占总分数的5%)。

四、学生作品案例

(一)学生作品《中坚力量》

在造型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遇到困难、心态浮躁的时候,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解读优秀作品,使其转变应试的心态,静心沉浸于超写实素描创作画面中,找到创作的状态和手感,进而顺利完成素描作品的创作。以某位学生在造型基础课程中创作的超写实素描作品《中坚力量》为例,该作品画的是一把钢索钳和一只劳保手套,借此来表达乡村振兴建设者们的辛苦与不易,因为劳动工具对于乡村振兴的建设者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们和建设者们一起为推动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学生作品《华南牌缝纫机》

在造型基础课程中,教师教授学生素材图像选择、裱水彩纸、结构线描绘、新技法探索和细节表达的方法,使其顺利完成作品创作。虽然学生刚开始可能不太熟悉这些方法的应用,但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会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在造型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们展示了华南牌缝纫的发展历程:自1937年广州生产出我国第一台华南牌缝纫机以来,华南缝制设备集团公司生产的缝纫机逐渐成为当时全国四大名牌缝纫机之一。随着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实施和工人们的不懈奋斗,华南缝制设备集团公司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实现了国际市场的稳步开拓和先进设备的引进。以某位学生的超写实素描作品《华南牌缝纫机》为例,该作品融入了当代艺术创作理念,并将情感与表达始终贯穿其中。该作品以写实的风格展现了解放思想、开拓思维、富于创新精神的理念,以及积极实践、追求极致的态度。

(三)学生作品《皮箱》

在造型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收藏在香山革命纪念馆的皮箱进行超写实素描创作。这只皮箱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表面已经变得斑驳、褪色,其表面的褶皱见证了岁月的痕迹,成了它的一部分。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皮质陈旧感的表现技法,同时让其深刻体会红色革命的艰难,以及皮箱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及艰苦朴素的红色精神。通过水彩和彩铅的结合与层层叠加,堆积的色彩形成了一种厚重感。水彩的融入减少了彩铅单独上色的单调感,使画面更加柔和。有学生尝试用海绵蘸取红色颜料,在画面上营造出特殊的肌理感。在表现皮箱陈旧皮质感的过程中,可利用灰色来降低皮箱本身红色的纯度和亮度,还有学生尝试用色粉在画面上轻轻铺一层灰色,并借助水彩用勾线笔刻画细节,高度还原皮箱的质感和陈旧感。

造型基础课程是训练学生观察细微事物、观察生活细节的课程,将超写实素描融入其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创作出的作品更加细致,展现物体形态的更多细节,有利于激发其探索更加细致的绘画方式和表现手法,并对绘画质感进行深度剖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深入研究素描创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造型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超写实素描的目的和意义,提出造型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超写实素描的方式,包括图像写生、实践教学步骤,探索造型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超写实素描的考核及评价方式,并对学生作品案例进行分析,以在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起到示范作用。其中,对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创作素材的选择,既可以充实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又能起到课程思政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耐心创作的态度,以及提升其实践动手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徐国基.试论素描教学中超写实素描的教学[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3):59-60.

[2]王建峰.美术学专业基础素描教学的革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3(6):83-85.

[3]刘敏玲.浅谈素描教学与改革[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79-81.

[4]苏海江.精微素描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5]詹小燕.浅谈国外素描基础教学研究现状[J].美术界,2015(5):70.

[6]吴双.超写实素描教学新尝试[J].大众科技,2010(9):138-140.

作者简介:

杨晶,硕士,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美术创意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术学。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
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改革分析与实践应用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45:12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低年级卫生习惯的培养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3:49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9:29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51:33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7:24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