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问题及对策

2024-06-28 02:58陈宁远闫琰王俊芹谢孝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发展现状内涵

陈宁远 闫琰 王俊芹 谢孝河

摘要: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是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数字化技术和农业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融合,农业科技园区从传统型单一农业科技示范向集成创新的数智化方向转型发展。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面临着农业信息化基础薄弱、数智化农业装备落后、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才缺乏、数智化服务管理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因此,有必要优化数字化要素配置,改良智慧设施装备、创新数智服务方式。界定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的内涵,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破解农业转型升级与产业融合提供建议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内涵;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doi:10.13304/j.nykjdb.2023.0918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864(2024)04000909

农业科技创新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更是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农业科技园区在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科技风向标和导航器的作用,是现代农业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筹建农业科技园区,1994年建立了北京中以示范农场、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志着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正式启动[1]。2001年,全国农业科技大会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并纳入《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科技园区,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典型示范。自2000年启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至2017 年底,全国批准建设了24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模式典型、科技示范效果显著的园区发展格局,按照建设和运营主体的差异,园区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占87.0%)、企业主导型(占9.7%)、科研单位主导型(占3.3%)3 种模式[2]。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及数字化产业集群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数智化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不断涌现技术突破,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逐渐改变了各产业的发展格局。农业科技园区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数智化转型。因此,科学认识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探寻农业科技园区未来发展方向,并积极探索园区转型发展的对策对加强我国农业强国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

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但发展定位与发展战略不明确仍是首要问题,应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效应和经济效应,引导和带动区域农业产业发展,指导农业产业主体向现代化经营转型[3]。已有研究从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历程、模式、路径等多个层面展开了广泛讨论,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吴圣等[4]认为,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历程经历了萌芽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快速发展阶段(1994—2000年)、调整发展阶段(2001—2009年)、全面发展阶段(2010—2016年)及提质升级阶段(2017年至今)5个阶段,各阶段面临不同的任务和问题,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艾洪娟等[5]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分为龙头企业带动型、优势特色产业带动型、农业高新科技引领型、农业技术推广创新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带动型5种,并总结了各种模式的特点和成效,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针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多级评价指标体系也进行了大量研究,鱼坤等[6]运用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对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发现,全省农业科技园区具有较好的运行效率,个别园区存在投入结构与规模不合理导致的低效率;霍明等[7]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利用DEA-BCC(DEAbanker-charnes-cooper)模型测度了我国158 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效率,实证了全体园区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创新研发高和创新转化率低并存;谢玲红等[8]从乡村振兴视角评估农业科技园区绩效,认为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综合绩效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在区域上东中西部存在较大差异。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入新发展阶段,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农业科技园区发展面临新的目标和挑战,亟需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特别是加快农业产业的数智化转型。但已有研究局限于农业科技园区在传统层面的科技创新,较少关注数智化转型。因此,本文聚焦农业科技园区向数智化转型内涵和研究热点,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向数智化转型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园区发展对策建议,旨在为农业科技园区向数智化转型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内涵

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其数智化转型发展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涵盖了农业科技园区转型和农业数智化转型发展2个方面。关于农业科技园区,较早的定义可追溯到2001年科学技术部印发的《农业科技园区指南》,指出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示范载体,承载着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示范功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2018—2025年)》进一步明确了新发展阶段农业科技园区的内涵:既是具有创新资源集聚、技术研发推广、成果示范转化、人才培养及产业升级等多重功能的示范区,同时也是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区。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一是从要素-产出视角定义了农业科技园区,指出园区核心是集聚高水平科技要素,通过高效融合现代科技与农业一、二、三产业,形成和示范科技创新成果[9];二是从制度经济学理论出发对农业科技园区内涵进行了界定,指出其是包含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正式制度和创业环境、价值观念等非正式制度的结合体[10];三是认为农业科技园区在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中发挥着示范作用,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转化的重要平台[11],具有创新资源集聚、先进技术研发及现代产业模式示范等多重功能;四是认为农业数智化涵盖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2个方面,农业数智化转型发展是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新业态[12]。其中,农业数字化主要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产供销等各个环节之中,以提高农业产业效率;农业智慧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全过程管理,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节约资源。

农业科技园区的数智化发展涉及的相关信息技术涵盖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大数据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型资源要素,已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及管理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信息服务与支撑作用。谢玲红等[8]将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要素,从农业资源配置、农业运营效率及产业经济效率3个角度阐释了农业数智化转型,即农业数智化转型发展可以优化传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追踪共享农产品“产、供、销”环节及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相关研究进一步指出,数智化转型发展是在数字化基础上向智能化和系统化发展的过程,其核心是以数字信息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13]。

综上,农业数智化转型发展是将数字信息技术作为新型农业要素,通过将数字要素投入到农业生产、市场及管理之中,提高农业资源配置、农业运营效率及产业经济效率的发展过程,从而推动农业向现代化发展。基于上述对农业科技园区及农业数智化转型发展界定,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主要是指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中融入数字信息技术等新型要素,提高园区经营与管理数智化水平,推动园区现代化发展。

2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方向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和市场环境的改变,价格风险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风险[14],农业科技发展保障了农业生产稳定增长,进而保障了农产品市场供需稳定,可以有效减少市场风险对农业发展的冲击。根据农村农业部(原农业部)数据,2000—2022年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35% 快速升至62.4%[15],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农业科技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在农业产供销、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与示范、农业技术培训与支持及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发挥了科技引领支撑作用[16],提升了农业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韧性。农业数智化转型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实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具体来看,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发展的有以下4个方向。

一是发展农业生产数智化。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数据分析,对农业生产进行数智化转型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精准管理,如精准施肥、灌溉及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及降低投入成本[17];另一方面,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智能农机装备如无人驾驶农机、无人机喷洒农药等,从而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

二是发展农业技术示范数智化。农业科技园区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进行新型农业技术、农机装备、农作物品种的示范与推广。通过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打造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培训与信息咨询,提升技术示范能力与效率,从而提高农民科技素养。

三是发展农产品供销链数智化。农业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农产品市场价格、供需等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在供给方面,通过数字化技术优化农业供应链,可以提高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农产品滞留风险,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销售方面,通过电子商务+农业的方式,发展农产品线上销售,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业科技园区经营效益。

四是发展农业管理监测数字化。农业管理监测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数据分析、农业环境监测等。在农业生产数据分析方面,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农业生产、气候方面数据,为农业科技园区提供信息支撑,提高农业的预见性和应对能力;在农业环境监测方面,主要运用农业机器人、农业图像识别、农业机器学习等多重技术,对土壤肥力、水质、空气质量、生物群落结构、气候变化、农业投入品使用状况等涵盖环境质量、农业生产状况、农业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监测,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风险。

3 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现状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示范基地、创新中心的目标,促进智慧农业发展及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对农业的研究也转向智慧农业的建设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18-19] ,从特定技术角度或从管理战略或政策制定方面探讨国内智慧农业发展的路径和具体措施[20--21]。

农业数智化发展已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供销环节信息的实时互联互通,提高涉农产业链一体化管理,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3.1 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信息技术起步相对较晚,农业科技园区信息化建设进程也相对缓慢。2010年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园区信息化建设主要聚焦于农业科学技术研发和物质装备的升级改造。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得以启动。农业数智化转型发展的基础是新基建,我国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完善,“十三五”以来,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第五代(5G)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和应用进程不断加快。《“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用户宽带普及率显著提高,截止到2021年,光纤用户占比超94%,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超100%,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活跃用户数达4.6亿。根据《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数据,我国累计创建9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省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8.8%,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并基本实现农村城市“同网同速”,全国建设了100个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全系统装备北斗导航设备作业面积超过6 000 万亩(400万hm2)。4G网络覆盖99.6%行政村,全国乡镇和部分发达农村实现了5G网络,建设数字乡村29万个。

现阶段,为加快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其中《全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科技园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园区的信息化水平;《“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要建设100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认定200个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在农村新基建方面我国已初步建成融合、泛在、安全、绿色的宽带网络,实现了农村网络与光纤覆盖,各地相继建成省级农业大数据中心,但在路网、电网、物流等方面信息化发展上,不同经济区域、城乡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2023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出台,标志着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农业作为基础性及战略性产业,推动其向数智化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及智能农业装备在我国的逐步推广,数智化渗透到农产品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发展延伸到农业资源管理、农业智慧水利、农作物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管理等方面,初步实现了农业各环节融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4 年1 月23 发布会公布,2023 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全国新建了50 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 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 个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了100 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2]。

3.2 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装备

在农业数智化装备方面,借鉴国外农业科技园区经验,我国加强科技园区5G、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提高遥感、云计算等信息手段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农业智能装备水平显著提高。高效育种、耕地育保、智慧农用装备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数智化技术和数智化装备的应用水平。2022年农村农业部数据显示,农业生产信息化发展水平超过了26%,大田种植信息化水平21.8%,畜禽养殖信息化水平34%,水产养殖信息化水平16.6%[22]。

科技园区精细化施肥与农情监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和生产环境智能控制技术也得到了全面推广。设施栽培配置的灌溉阀门、井房水泵、卷膜、外遮阴、风机等基本升级成了智能化控制设备,智慧种植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借助先进设备,畜牧养殖实现了环境精准控制,电子识别及畜牧养殖管理系统也在农业科技园区中得以普及。在仓储等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多数科技园区实现了温湿度环境自动控制及安保视频防控。

3.3 智慧农业带动农业产业发展

在农业产业方面,以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和和以大北农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先后布局新农业,逐步形成了智能育种、智能种养、农产品智慧供应的产业链。农产品供应实现了采摘后自动化处理,农产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不断健全,目前农业科技园区基本实现了农产品的产地、生产者、生产物资投入等大部分信息的溯源,整体上农产品智慧供应链完成了数智化转型。

在地方政府推动下,智慧农业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热点,典型的如江苏省泗洪现代农业产业智慧园区,该园区以水稻种植为主,目前实现了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视频监控4项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相融合,设计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产品质量追溯、大数据智能服务、生产管理服务等多套智慧软件系统,实现了4 669 hm2智慧园区的建设[23]。其他区域也开展类似数智化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如浙江湖州农业科技创新园、深圳国际农业科技园、北京中关村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这些园区均在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做了许多创新和尝试,实施智能温室、无人机植保、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等数智化农业项目。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不断进步,但目前实现数智化转型的园区仍为少数,多数区域处于试点建设阶段。整体来看,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示范建设为主。

4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向数智化转型发展的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24],整体来看,数智化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存在多重难题亟待破解。创新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创新环境不佳、创新活力不强等多重问题是制约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设施基础薄弱

“数字新基建”创新投入不足。尽管我国“数字新基建”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导致互联网普及进程缓慢,5G网络仅实现了市城区、县城城区的覆盖,仍未实现乡村全覆盖,这已严重限制了数字信息技术向农业渗透的深度与广度[25]。而且区域发展不平衡,《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显示了我国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的区域间鸿沟,东部地区遥遥领先西部和东北地区。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大多距离城市区域较远,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区或农村地区,以便更好地发展农业产业,但该区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互联网、移动网络等数字化水平较低,数智化转型发展基础较差。

4.2 数智化农业装备和技术落后

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动力不足,数智化农业设施装备落后。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离不开智慧设施装备的配套。尽管我国大部分农业科技园区已实行农业设施装备的转型升级,向高端化、大型化发展,但智慧化水平仍然不足。智慧农业生产技术整体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26],农用高端芯片、环境传感设备及生命信息感知设备等高端技术设备高度依赖,信息产品增收效果不显著[27]。尽管完善配套智慧农业设施装备已成为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的必经途径,但农业设施装备配套存在投资高、更新快、见效慢等多重问题,导致大多数园区配套进程缓慢,严重制约了其数智化转型发展进程。

4.3 农业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人才支撑不强,数智新农人才缺乏。数智化转型发展需要信息产业人才提供技术支撑,然而农业信息产业领域的政府人才配套政策不足,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相关人才管理机制仍不健全;而且相较于互联网企业,农业科技园区互联网人才待遇较差,且园区多离中心城市较远,医疗、教育等生活保障设施落后,更难以吸引相关人才。我国尚未建立完备的农业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难以建立交叉型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平台,造成应用数智化农业设备的技术型人才和农业综合管理型人才的短期匮乏,相应信息化技能培训也缺少专业指导。

4.4 数智化服务管理机制不完善

数智化转型发展迫切需要数字嵌入管理和服务,提升园区管理精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重塑产业发展新环境。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发展程度的不断加深对数智化服务管理新模式需求增多,但从目前园区发展情况来看,尚未建立完善的数智化服务管理机制。我国缺少农业数据公开与共享相关的法律规范,全国统一的涉农数据标准体系建设落后,农业科技园区的数据共享水平较低。科技园区获取的信息资源主要集中在公共领域,如气象信息、农业政策等,难以获得即时更新的涉农资金供给,农产品生产销售及价格变动等市场信息。

5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发展,把握“融合、突破、重塑”战略支点。

5.1 优化数字要素配置,提升基础设施数智化水平

首先,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园区的数字化建设水平,健全新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园区是融合研发、扩散、转化和产业化等多环节,聚合城乡多元科技主体的创新组织平台,应充分发挥省级及以上农业科技园区的平台优势,从城乡一体化角度承接城市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等向园区延伸。针对农业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对未来农业重大科技基础实施进行系统化投资[28],加快城市数字化、智能化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加快乡村电力、水利、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为园区的数智化升级提供创新环境。

其次,全面改善农业科技园区的数据应用能力,开发新农业数据链。挖掘数据要素价值,突破科技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29],建立包括土地、水利、气候等自然资源、农业投入及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及质量控制的全产业链“基础条数据库”和以每个农业科技园区为单元的“基础块数据库”。将数字技术贯穿农业数据资源建设、农业生产数字化、农产品加工智能化、农产品市场数字化监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全环节,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向园区集聚。为科技园区主导产业画像,建立农产品个性化定制供给模式,为消费者提供精准的引导服务,推动园区向“精细化、定制化、价值化”方向升级。

第三,充分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人才梯队。围绕农业智能化生产、电商直播等领域,充分整合政府、企业、学校及各类社会资源,激励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进园,优先在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壮大一批“装备一流、创新一流、技术一流、贡献一流”的领军型科技企业;推行科技特派员入园解难题制度,助力科技赋能;推进数字农业产教融合、精准化、定制化培训服务,培养造就“有农心、有匠心、有匠才”的新时代“数字农匠”。

5.2 升级智慧设施装备,提升农业生产智慧化水平

第一,针对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园区,着力建立覆盖天基、空基、地基的全方位立体化智能监测平台,推广环境监测、精准栽培、精确施肥、智能灌溉等物联网技术应用;针对设施园艺园区,着力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集成应用。针对规模畜禽养殖园区,着力推广自动饲喂、自动清粪、自动环控、视频监控等智能化装备和物联网技术应用。针对渔业养殖园区,推进水体环境监测、饵料精准投喂、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智能控制、养殖网箱自动控制、无人机巡查等智能装备应用。

第二,建设国家级及省级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和农作物种子管理平台,推动智能生物育种装备与技术应用;加快培育有较强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建设围绕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的研发基地项目,提升品种选育、基地繁育、市场推广的数字化水平。

第三,全力推动传统农机装备智能化改造,推进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无人机、农机传感器等技术在农机装备中的应用,促进精准化作业;推进农机化智能管理服务,形成覆盖农机鉴定、农机监理、农机补贴、农机队伍、农机推广、农机服务等全过程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农机化业务一体化应用。

第四,针对粮油、畜产品、水产品及果蔬加工,着力构建农产品加工全程质量数字控制、清洁生产和可追溯技术体系,推广农产品保鲜、烘干、清洗、检测、分级、包装与加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提高对农业自然风险和价格风险的综合保障程度,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30]。

5.3 完善服务方式,提升综合管理数字化水平

第一,加强科技信息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服务构建一体化图景。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型媒体平台,构建智能化的农业科技与信息服务“超市”,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推广成果、传播技术、引介专家、宣传政策、开拓市场等功能,以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减轻农民的事务负担。建立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保障体系,确保基本服务的覆盖,同时鼓励并创新附加服务[31]。

第二,加强产业服务的数字化升级,以统一数字服务为整体策略,通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搭建生产、销售、物流等关键节点的数字服务平台,为农业园区的经营主体提供全面服务,包括市场信息获取、农资供应、农产品初加工、农业气象定制等。依托服务平台,将农业园区内的“生物资产”数字化,使其成为可信赖的数字资产,为园区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支持,同时为国内外农业科研机构提供科研实验和信息共享等服务,促进各类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合作[32-33]。

第三,加强质量管控服务的数字化升级,构建完善的数字服务网络。注重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与统筹,及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33-35]。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园区的生产、补贴、监管、绿色认证、品牌等数据,建立管理有序、追溯有效、使用便捷的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实现国家、省、市、县之间的追溯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强化农资经营主体备案和经营台账管理,建立以县为单位的投入品监管、农产品检测、田间施用、行政执法等数据采集机制,确保质量管控全程可追溯。

6 结语

随着高度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智能农业成为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科技园区向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绿色化方面发展,建设与发展高效智能农业科技园区也成为了研究热点。农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慧植保等领域成为重点研究领域。相较于发展数字化农业,农业科技园区数智化转型技术交叉性更强,涉及产业面更广,应在借鉴外国农业强国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发展数智化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农村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打造先进的科技装备体系、现代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竞争力和产业韧性,全面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圣,吴永常.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的演变及其特征:制度变迁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 2020 (1): 117-123.

WU S, WU Y C.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construction of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in China: from the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J]. Modern Econ. Res.,2020 (1): 117-123.

[2] 曹冰雪,李瑾,冯献,等.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路径与对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1, 42(5): 785-794.

CAO B X, LI J, FENG X, et al.. Development status, path, andcountermeasures of smart agriculture in China [J]. Res. Agric.Modern., 2021, 42(5): 785-794.

[3] 吴文良.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定位与发展策略[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1,3 (3):18-19.

WU W L. Orientation and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technological district in China [J]. J. Agric. Sci. Technol., 2001,3(3): 18-19.

[4] 吴圣,吴永常,陈学渊.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阶段演变、面临问题和路径探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 21(12): 1-7.

WU S, WU Y C, CHEN X 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in China: evolution, problems andpaths [J]. J. Agric. Sci. Technol., 2019, 21(12): 1-7.

[5] 艾洪娟,孟召娣,蒋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成效与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 23(2):1-8.

AI H J, MENG Z D, JIANG H P. Research on the achievementsand modes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J]. J. Agric. Sci. Technol., 2021, 23(2): 1-8.

[6] 鱼坤,吴圣,张春英,等.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分布特点及经验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 2021, 41(1): 62-69.

YU K, WU S, ZHANG C Y, et al.. Development proces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of agricultural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in Shandong province [J]. Sci.Technol. Manage. Res., 2021, 41(1): 62-69.

[7] 霍明,张亮,谢玲红,等.价值链视角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效率测度与空间格局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43(6):72-80.

HUO M, ZHANG L, XIE L H, et al.. Research on innovationefficiency measurement and spatial pattern of national Agrotechnologyparks from value chain perspective [J]. Chin. J.Agric. Resour. Region. Plan., 2022, 43 (6): 72-80.

[8] 谢玲红,吕开宇,夏英.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业科技园区绩效评价及提升方向——以10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 2019(9): 162-172.

XIE L H, LYU K Y, XIA 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improvement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pa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taking 106na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as examples [J].Forum. Sci. Technol. China, 2019 (9): 162-172.

[9] 夏岩磊.传统要素、创新要素与农业科技园区经济增长——基于106个园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39(11): 245~254.

XIA Y L. Traditional elements innovation elements and thegrowth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empiricalanalysis based on 106 parks [J]. Chin. J. Agric. Resour. Region.Plan., 2018, 39(11): 245~254.

[10] 王京雷,陈欣,李晓阳.乡村产业振兴科技园区技术诱致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23(6): 135-144.

WAANG J L, CHEN X, LI X Y. Research on technologyinducement mod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for ruralindustry revitalization [J]. Iss. Agic. Econ., 2023(6): 135-144.

[11] 文丰安.乡村产业数字化、生态化质量转型:基本内涵、问题分析及保障路径[J].宏观质量研究, 2023, 11(4): 109-118.

WEN F A. Basic connotation, problem analysis and guaranteepath of rur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J]. J. MacroqualityRes., 2023, 11 (4): 109-118.

[12] 郝宇.智慧农业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镜鉴[J]. 深圳社会科学,2024,7(1): 43-56.

HAO Y.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f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andits lessons for China [J]. Soc. Sci. Shenzhen, 2024, 7(1): 43-56.

[13] 金飞,孙月平,徐笛.区域协调视域下的产业数智化动态发展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 2023(7): 20-28.

JIN F, SUN Y P, XU D.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developmentmechanism of industrial digital intellectualization from theperspective of regional coordination [J]. Econ. Problems,2023(7): 20-28.

[14] 刑鹂,钟甫宁.粮食生产与风险区划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6, (1):77-92.

XING L, ZHONG F N. Research of food production and riskzonation [J] J. Agric. Econ., 2006, (1): 77-92.

[15] 农业农村部:202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EB/OL]. (2023-01-18) [2024-01-25]. https://finance. sina. cn/2023-01-18/detail-imyarfye8928785.d.html

[16] 刘建安,于辉,王秀东.农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21,40(1): 48-50.

LIU J A, YU H, WANG X D.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construction of major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frastructure [J]. Manage. Agric. Sci. Technol., 2021, 40(1):48-50.

[17] 刘海启.以精准农业驱动农业现代化加速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 40(1): 1-6.

LIU H Q. Accelera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agriculture by driving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ithprecision agriculture [J]. Chin. J. Agric. Resour. Region. Plan.,2019,40(1):1-6.

[18] 宁甜甜.新发展阶段我国智慧农业:机遇、挑战与 优化路径[J].科学管理研究,2022,40(2):131-138.

NING T T. Chinas smart agriculture in the new developmentstage: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optimization path [J]. Sci.Manage. Res., 2022, 40(2): 131-138

[19] 赵春江.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21, 42(6): 1-7.

ZHAO C J.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spects of smartagriculture [J]. J. South China Agric. Univ., 2021, 42(6): 1-7.

[20] 罗锡文,廖娟,胡炼,等.我国智能农机的研究进 展与无人农场的实践[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21, 42(6); 8-17.

LUO X W, LIAO J, HU L,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practice of unmannedfarm in china [J]. 2021,42(6): 8-17.

[21] 侯秀芳,王栋.新时代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路径选择[J].宏观经济管理,2017(12); 64-68.

[22]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介绍2023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EB/OL]. (2024-01-23) [2024-01-31]]. 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1/content_6927914.htm.

[23] 江苏省泗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泗洪现代农业产业智慧园区[EB/OL]. ( 2023-02-14) [2024-01-25]. http://nynct.jiangsu.gov.cn/art/2023/2/14/art_12086_10749637.html.

[24] 贾兴永,杨宝祝.我国农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 18(3): 18-24.

JIA X Y, YANG B Z.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Chineseagricultural park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J]. J. Agric. Sci.Technol., 2016, 18(3): 18-24.

[25] 殷浩栋,霍鹏,汪三贵.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现实表征、影响机理与推进策略[J].改革, 2020 (12): 48-56.

YIN H D, HUO P, XIAO R M, et al.. Agricultural and ruraldigital transformation: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impact mechanismand promotion strategy [J]. Reform, 2020 (12): 48-56.

[26] 赵春江. 发展智慧农业 建设数字乡村[J]. 农机科技推广,2020(6): 6-9.

ZHAO C J. Developing smart agriculture and building digitalcountryside [J]. Agric. Mach. Tech. Extension, 2020(6): 6-9.

[27] 钱加荣,赵芝俊,毛世平.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构演变及提升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 2023(2):132-144.

QIAN J R, ZHAO Z J, MAO S P.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contribu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technical change in China [J].Iss. Agric. Econ., 2023 (2): 132-144.

[28] 于辉,闫琰.农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23(11): 17-24.

YU H, YAN Y.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nagricultural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 [J]. J.Agric. Sci. Technol., 2021, 23(11): 17-24.

[29] 李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科技中国,2021(5): 5-8.

[30] 程国强. 我国粮价改革的政策与思路[J]. 农业经济问题,2016 (2): 4-9.

CHENG G Q. The policies and ideas of grain price reform inChina [J]. Issu. Agric. Econ., 2016 (2): 4-9.

[31] 王绪瑾,王浩帆.论保险服务化[J].中国保险, 2016 (3): 7-11.WANG X J, WANG H F. On the service oriented insurance [J].China Insurance, 2016 (3): 7-11.

[32] 葛焱,杨文辉."新基建"背景下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 2021, 39(1): 45-50.

GE Y, YANG W H. Thought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of large research infrastructur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J]. Sci. Manage. Res., 2021,39(10): 45-50.

[33] 马玉荣.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明确科技创新主攻方向[J].中国发展观察, 2021(1): 7-9,19.

[34] 傅晓霞,吴利学.技术差距、创新路径与经济赶超——基于后发国家的内生技术进步模[J].经济研究,2013, 48(6): 19-32.

FU X X, WU L X. Technological gap, innovation path andeconomic Catching-up: an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progressmodel for the lagging country [J]. Econ. Res. J., 2013, 48(6):19-32.

[35] 彭敬东,汪金敖.夯实农业基础设施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 30(1): 38-42.

PENG J D, WANG J A. To promote modern agricultureconstruction by tamping agricultural basic infrastructure [J].Res. Agric. Modern., 2009, 30(1): 38-42.

(责任编辑:温小杰)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项目(ZD202322)。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发展现状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