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布局与实施成效分析

2024-06-28 02:58董文蔡明胡盼鲁淼王振忠孙康泰李宇飞卢兵友张辉邓小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十三五林业建议

董文 蔡明 胡盼 鲁淼 王振忠 孙康泰 李宇飞 卢兵友 张辉 邓小明

摘要:“十三五”国家科技计划改革构建了全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置“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对林业科技创新进行支持。在揭示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调控机制、提升主要人工林单位生产力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布局,按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集成示范进行“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截止到2022年,专项已经执行结束并顺利完成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为主题,总结并分析专项实施背景、立项情况并介绍专项实施成效,为今后林业科技资源配置和组织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研究布局;实施成效;建议

doi:10.13304/j.nykjdb.2023.0767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864(2024)04000108

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围绕支撑生态建设、林业全产业链增值增效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生态修复与保护、林业资源培育与利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木本粮油提质增效等技术研究,加快建立绿色生态的全产业链现代林业技术体系,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粮油安全、木材安全提供支撑[2]。科学技术部于2016年启动实施“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6—2018 年,重点专项分三批次启动项目立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22年3月,重点专项完成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全面完成各项目标,支撑了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介绍了该专项的背景,分析了立项情况,并结合专项的典型管理做法对林业科技创新领域的实施成效进行分析,对未来林业科技发展提出参考。

1 林业专项背景

我国林业资源和产业发展主要面临四大问题。一是木材安全。我国是全球最大木材进口国,对外依存度接近50%。随着我国对天然林实施全面保护,每年木材采伐量将减少5 000万m3,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我国人工林面积6 933万hm2,居世界首位,但生产力低下,单位蓄积量仅52.76 m3·hm-2,不足世界均值的50%。二是生态安全。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1.63%,低于全球的31%[3]。人工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生态服务功能不强。三是绿色发展。木材是世界公认的四大材料之一,是绿色可再生资源。2014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4万亿元,直接从业人员6 000多万,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亟待转型升级。四是三区(山区、沙区、林区)经济发展。三区经济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60%,人口占69%,林业科技创新在国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林业资源利用过程粗放、深加工程度不足等问题仍旧突出。

“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瞄准主要用材林产量质量形成及材质改良基础、林业资源高效培育关键技术、林业资源增值加工关键技术、全产业链技术集成与示范等林业资源和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揭示人工林培育与资源利用的科学基础、提升人工林资源供给能力、提高林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增强技术和林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速生用材、珍贵用材、工业原料等树种为对象,开展资源产量和质量形成机理研究、资源培育和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预期实现人工用材林单位蓄积量提高15%以上,工业原料林单位产量提高20%以上,重大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0.4%以下,示范面积达到120万亩(8万hm2)以上,辐射推广1 500万亩(100万hm2)。木材利用效率提高20%,非木质林产资源深加工率提高20%,创制新产品60种以上,建立示范生产线40~50条,产品增值20%以上,林产品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由中低端提高到中高端。

2 专项任务布局

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围绕专项总体目标,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与技术集成示范3 个层次,部署14 项重点任务。其中,基础研究任务3 项,包括主要用材林树种产量和质量形成的生理生态及遗传学基础、人工林重大灾害的成灾机理和调控机制、木材材质改良的生物学与化学基础;关键技术研究任务7项,包括主要速生用材树种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主要珍贵用材树种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主要工业原料林高效培育与利用技术研究、竹资源高效培育与产业链增值关键技术研究、人工林资源监测与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木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人工林非木质林产资源高质化利用技术创新;技术集成示范任务4 项,包括珍贵树种定向培育和增值加工技术集成与示范、重点区域速丰林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南方竹产区竹资源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人工林非木质资源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基础研究重点解决林业资源培育和高效加工的基础理论问题,为关键技术突破提供源头支撑;关键技术创新重点突破制约林业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的重大技术瓶颈;在此基础上,融合已有技术成果,按照区域特色和典型林种进行全产业链集成示范。

3 立项情况分析

3.1 林业专项立项概况

“十三五”期间,林业专项共立项26项,其中,基础研究4项,关键技术创新项目17项,全产业链技术集成示范项目5项(图1)。2016年度立项9项,其中基础研究项目2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6项,集成示范类项目1项;2017年度立项13项,其中基础研究项目2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8项,集成示范类项目3项;2018年立项4项,其中关键技术研究项目3项,集成示范类项目1项。

3.2 项目经费概况

林业专项总投入83 19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78 274万元,自筹经费4 924万元。在项目支持力度方面,单个项目中央财政经费最高经费高达4 100万元。从项目类型的经费分布来看,基础研究类项目共投入经费14 408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投入;关键技术类项目共投入经费47 93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6 973万元,占比98.0%;集成示范类项目共投入经费20 85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6 893万元,占比81.0%(图1)。中央财政投入经费主要投向公益性研究的同时,对技术集成示范类项目起到引导作用,鼓励有企业参加的技术集成示范类项目提供配套经费。

3.3 项目承担单位与地域分布

林业专项共有184家法人单位参与研究和产业化示范,包括高等院校50家、科研院所78家、企业56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占比71%以上,企业占比约28%。企业主要在增值加工领域参与度比较高,正在成为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示范的主力军。

项目牵头单位全部由传统林业系统单位承担,课题和子课题层级分别有5%和12%为非林系统单位承担,高效培育类项目由于专业特征明显,非林业系统单位参与度相对较低,增值加工类项目由于本身就是相对多学科融合的类型,非林业系统单位参与度比较高。

参与单位广泛分布于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但项目牵头单位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广东等传统林业科研优势地区(图2),东部地区科研优势明显,项目牵头单位占比88.46%,西部地区较为薄弱。

3.4 项目承担团队情况

参加专项的科技人员3 080人(表1),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52.21%,中级职称人员占25.42%,初级职称人员占2.69%。科研人员以博士为主,占48.96%;硕士占24.77%,学士占19.58%。整体研究队伍结构合理,队伍梯次科学,体现了行业的较高学术水平。研究队伍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以中青年科研人员为主,31~50 岁的比重达到65.0%,同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31~40岁的青年科研人员已成长为主力军,占比40.9%。

4 专项典型管理做法

根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相关政策要求,林业专项以严格规范管理,推动成果产出为目标,狠抓项目立项、过程管理和综合绩效评价等关键环节,实现专业化管理和管理专业化。

4.1 建立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联合工作机制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在谋划专项发展、解决专项实施中产生的关键问题、推动成果转化落地等方面紧密合作,有效打通专项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专业司局、地方林草主管部门、林草国家创新联盟间的联系,为科学技术部和行业部门实现共同设计、共同谋划、共同推进(“三共同”)奠定实践基础。

4.2 建立专项总体专家组技术支撑体系

组建了林业领域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等多学科知名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组成的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全程跟踪专项管理,积极参与项目实施方案咨询,强化顶层设计;参与项目中期检查、绩效评价、项目群成果凝练和项目跟踪管理,协助总结凝练专项重大、重点和实用技术成果,推动成果转化落地;并及时发现项目实施中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为专项目标完成和资金规范使用保驾护航。

4.3 建立“绩效导向型”管理模式

按照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专业机构项目管理统一要求,倡导项目回答4个问题(即“绩效四问”):“一是项目做了什么,怎么做的,谁做的;二是通过项目实施发现和解决了什么问题;三是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什么基础;四是为行业和产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做了什么贡献”。同时,加强对执行顺利或是有困难的项目分类管理,重点关注执行顺利的项目加强成果凝练,帮助执行困难的项目解决问题,带动所有项目整体顺利推进(即“抓两头、带中间”)。通过不断强化项目单位法人责任,狠抓项目负责人第一责任人履职,使项目负责人责任意识越来越强,能够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长远发展,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绩效导向开展科研工作,提升项目成果质量和实施成效。

4.4 创新实践“项目群”管理模式,建立专项全产业链一体化实施机制

构建了速生树种、珍贵树种、非木质资源、木材加工、竹资源、主要工业原料林、灾害防控共7个领域项目群,促进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上下游有效衔接,以下游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加工需求、产品创制带动上游定向培育,实现项目上下游联动,推进科技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同时,以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加工研究所、国际竹藤中心等项目牵头单位为代表的项目法人积极推动木材加工板块、竹资源全产业链板块项目一体化实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团队凝聚力,有效推进专项管理高效化。

4.5 加强成果凝练和宣传,探索建立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专项实施中采取成果凝练、宣传和推动转化融合方式,根据行业、地方和产业需求不断总结凝练成果和宣传成果。联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在《中国绿色时报》开辟林草科技助力美丽中国专栏,对产生的先进实用技术成果进行连续报道,扩大专项成果的社会受益面,并充分利用科技扶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县市级地方政府、林草国家创新联盟、以及各产业峰会、学会等平台,推动竹资源、木材加工、林产化工、主要人工林培育等科技成果在地方科技扶贫、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

5 林业专项实施成效

5.1 专项目标完成情况

专项围绕林业资源和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需求,通过5 年科技创新,取得了4 个方面进展。一是夯实了主要用材林产量和质量形成及材质改良的理论基础,阐明了杨树木质部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解析了松材线虫的流行扩散与致病机制、揭示了木材细胞壁结构解译与性能调控机制等,提升了林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二是通过主要人工林培育大幅提升林业资源供给能力,突破主要速生材大径级材培育技术、珍贵用材树种轻基质工厂化育苗技术新体系、主要工业原料林培育等关键技术,实现主要速生用材丰产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显著提高;主要工业原料林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高,支撑了我国华中、华南、华东、西南和东北等典型生态区发展,为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全面提升资源利用率和重大产品市场竞争力,突破无醛木质材料制造、无裂纹竹展平、竹缠绕复合管等木竹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提高木材利用率实现木质产品增值;非木质资源利用率及产值显著提升,推进产品迈向中高端,推动了产业绿色发展[4]。四是有力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通过竹资源、工业原料林、非木质资源等全产业链增值增效技术示范,直接带动广西、贵州、云南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贫困户脱贫,有效带动山区农民脱贫和优势地区致富[5]。

5.2 专项取得重大成果

林业专项围绕主要人工林高效培育、竹资源全产业链高效利用、绿色木质材料制造、重要非木质林产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并产出260余项成熟度高、实用技术强、可转化的实用技术成果,将在支撑国家林业重大工程、保证生态安全、木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5.2.1 攻克无醛绿色木质材料制造关键技术,引领木材工业跨上绿色制造新台阶

围绕健康家居和消费升级对无醛绿色木质材料及其制品的重大需求,首创双组份植物蛋白胶黏剂制备关键技术、攻克无醛纤维板异相施胶和连续平压技术瓶颈,发明植物蛋白胶胶合板高效预压和胶合技术,纤维板、胶合板等产品符合最新的绿色建材和生态产品标准[6-8]。成果已在山东、浙江、江苏、广西等地应用和推广,以其为基材生产的地板、饰面板等产品已应用于APEC峰会、世博会等重大工程,扩大了我国在国际林产品市场的份额,掌控了话语权,有效解决了主要木质材料甲醛污染问题。

5.2.2 突破重要非木质林产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实现种植规模化和产品高端化

针对我国杜仲、银杏等重要非木质林产资源中存在的利用率低、深加工产品不足等突出问题,突破了杜仲、银杏等规模化高效培育技术,规模化嫁接繁育技术成活率达到95%,杜仲、银杏果实产量明显提高;创新了林源活性物质高效绿色提取技术,创制了重要抗癌药物紫杉醇白蛋白制剂、研发了杜仲α-亚麻酸软胶囊等新产品,产品增值30% 以上,相关产业解决了农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带动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万余人脱贫[9]。

5.2.3 突破农林剩余物高得率清洁制浆技术,打破国外对我国高得率制浆技术和装备的长期垄断

围绕我国造纸工业中存在的原料进口依存度高、关键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等重要问题,突破了混合木片均质预浸软化、纤维低温定向解离的节能磨浆、多段施药-挤提循环的组合动态漂白等关键技术[10],创制林木剩余物混合木片原料快速检测技术和设备、多级差速揉搓挤压浸渍系统等核心装备[11],与进口装备比较,节约投资30%以上;解决了人工林剩余物混合木片无法生产高档、高得率纸浆的难题[12];实现了高得率清洁制浆技术的自主化和核心装备的国产化[1314],打破了国外公司长期垄断的局面。

5.2.4 突破材用竹定向培育与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引领世界竹产业发展

针对我国竹资源产业规模化发展程度低、综合出材率不到50%、产品低端且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创新了竹林定向培育和规模经营技术,竹林带(丛)状采伐模式提高营林效率,竹林单位面积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发明了自动分级破竹机器人和竹材前序工段连续化装备,研发了竹材单元规格化等自动化加工关键技术,创制竹展平规格材等一批新产品[1516]。与“十二五”末比较,竹子采伐成本降低至一半,竹材利用率提高1倍以上,竹材加工效率明显提高,竹产品实现增值显著。开辟了竹产品在建材和交通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引领和带动了“一带一路”国家竹产业发展。

5.2.5 突破主要速生用材大径材培育技术,缓解我国大径级木材长期供给不足局面

针对我国木材供给结构性短缺严重、国内大径级原木基本全部依赖进口等突出问题,围绕落叶松、马尾松、杨树、杉木、桉树重要速生树种,研制了大径材立地定量分类技术,实现了立地选择的精准化[17-19];探明了大径材培育密度调控规律,提出了桉树等无节材培育的模型化技术;研制了多种大径材高效经营模式[20]。与传统模式相比,杉木大径材蓄积量提高18.5%;杨树大径材单位面积生产力提高17.1%;落叶松大径材蓄积量提高16.2%。建立各种试验示范基地近7 000亩(467 hm2),为我国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人工林结构调控与功能提升,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奠定了基础。

6 建议

林业科学研究具有树种多、周期长和区域性强等特点,2021年开始,在“十三五”林业科技创新的基础之上,“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围绕主要林木战略品种创制、资源质量提升、经济林提质增效、产业绿色发展、区域集成示范等重点领域正在进行林业科技创新的全面布局。2022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向森林要食物”“森林是水库、粮库、钱库和碳库”。森林功能正在从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向多元化发展,林业科技创新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6.1 加大对林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我国林业科技创新总体投入较少,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农村领域投入中不足5%,年人均经费量(7~10)万元·人-1·年-1,亟待加强研发投入,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撑我国生态安全、木材安全、乡村振兴和“双碳”战略等多重目标。

6.2 加强林业科技创新的全局性布局,补齐技术短板

应以“提升森林质量、扩大森林面积、增强生态功能、提高森林价值”等为目标,加强林木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创制、人工用材林速生丰产、经济林提质增效、林业资源高效利用等布局,加强优异种质资源形成、干细胞协同调控等种质创新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攻克主要林木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育种、人工林生产力长期维持、困难立地造林、森林多功能经营、经济林精准栽培、油茶等木本油料高效采收装备、绿色智能制造等技术短板;培育一批资源高效型优质高抗林木新品种,研发一批主要用材林无节良材定向培育、经济林精准栽培、全周期多功能森林经营等新模式,攻克一批改变产业业态的木竹材智能制造技术和重大新产品。

6.3 推动林业关键领域跨界融合创新

应充分发挥森林资源潜力,围绕“种子芯片”,落实“大食物观”,加紧研发“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等国家战略布局,推动林木种业与农作物种业学科跨界交流,发现新技术、新方法,提升林木育种水平;推动主要经济林果采收机械与智能农机、智能制造领域的交流,提升机械实用性,实现“机械换人”;推动主要木本粮油树种、林下经济作物下游产业产品开发,与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跨界融合,力争将若干个重要树种扶持成若干个大产业。

6.4 突出绩效导向,推进不同类型项目分类实施

立足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针对林业科技创新总体部署和组织实施机制,将针对基础研究、技术产品开发和集成示范类常规项目目标,突出重大理论发现、关键技术创新性、成熟性和应用示范,满足行业和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应用场景导向,推进揭榜挂帅项目技术成果切实解决用户急需;推动部省联动项目解决重点区域重大产业科技问题;强化青年人才培养,通过青年科学家项目提升青年人才学术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培育一批青年战略科学家;推进林木育种、森林培育等长周期项目有序实现阶段目标,形成稳定投入机制。

6.5 突出应用导向,实现成果转化应用

通过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林业专项联合工作机制、科学技术部“科技成果进园入县行动”、林草国家创新联盟活动等,推动“十三五”林业专项已取得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解决行业和产业现实急需;推动“十四五”林业专项项目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实现项目实施和技术成果应用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5)”“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三北工程”等林业重大工程衔接,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战略需求融合,进一步提高林业专项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让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让绿色资源转变成发展资本,更好地推进国家战略目标的实施。

7 结语

“十三五”林业专项的组织实施有效支撑了林业重大工程实施,维护生态安全、木材安全,助推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快速增长[21]。截至2021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22.96%,较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提高了1.33%,我国人工林面积达7 954.28万hm2,全球增绿有1/4来自中国[22]。未来,林业专项将持续优化任务布局,深化战略品种创制、森林质量提升、经济林提质增效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不断提升我国林业科技水平,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支撑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

参 考 文 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EB/OL]. (2015-05-05) [2024-03-07]. https://www. gov. cn/xinwen/2015-05/05/content_2857363.htm.

[2] 科学技术部. 关于印发《“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EB/OL]. (2017-06-09) [2024-03-07]. https://www. safea. gov. 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fgzc/gfxwj/gfxwj2017/201706/t20170627_133760.html,.

[3]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2009—2013 年) [EB/OL]. [2024-03-07]. https://www. forestry. gov. cn/main/65/20140225/659670.html.

[4] 刘蕾, 焦健. 加快发展竹缠绕产业, 助力实现碳中和[J]. 中国能源, 2021, 43(11): 41-47.

LIU L, JIAO J.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bamboo windingindustry and help China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J]. ChinaEnergy, 2021, 43(11):41-47.

[5] 刘建波. 福建: 绿水青山生态扶贫路[J]. 绿色中国, 2021(3):60-63.

[6] 杨福生, 王定坤, 王发鹏, 等. 抗冻大豆蛋白基凝胶电解质的制备及应用[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23, 43(2): 36-42.

YANG F, WANG D K, WANG F P, et al .. Preparation andapplication of freeze-resistant soybean protein-based gelelectrolyte [J]. Chemical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 2023,43(2):36-42.

[7] 黄安民, 吕斌, 黄锐. 一种具有净化甲醛功能的纤维板[P].中国, CN201610417867. 6.

[8] 黄安民, 吕斌, 黄锐. 一种具有净化甲醛功能的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P]. 中国, CN201610417841.1.

[9] 杜红岩, 杜庆鑫. 我国杜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问题与对策[J]. 经济林研究, 2020, 38(1): 1-10.

DU H Y, DU Q X. Found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of Eucommia ulmoides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China [J]. Nonwood Forest Res., 2020,38(1):1-10.

[10] 焦健, 田庆文, 朱北平. 一种提高桉木化学机械浆漂白性能的方法[P]. 中国, CN202211047304.4.

[11] 房桂干, 邓拥军, 李欢. 一种双螺旋挤浆机[P]. 中国,CN202222213592.8.

[12] 房桂干, 邓拥军, 沈葵忠, 等. 农林剩余物低能耗清洁制浆关键技术及产业化[Z].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2014.

[13] 房桂干, 邓拥军, 李欢. 一种秸秆高得率制浆用的高浓纸浆垂直输送系统[P]. 中国, CN202121608029.X.

[14] 房桂干, 邓拥军, 李欢. 一种用于秸秆制浆造纸的汽蒸螺旋装置[P]. 中国, CN202221185509.4.

[15] 张文标, 费本华, 李文珠, 等. 竹材高效展平及其加工剩余物利用关键技术[Z]. 浙江农林大学, 2020.

Zhang W B, Fei B H, Li W Z, et al.. Key technologies forefficient flattening of bamboo and utilization of processingresidues [Z]. Zhejiang A&F University, 2020.

[16] 沈冯峥, 徐康, 李琴, 等. 竹材初加工机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浙江林业科技, 2019, 39(6): 105-110.SHEN F Z, XU K, LI Q, et al ..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trend of bamboo primary processing machinery [J]. J. ZhejiangForestry Sci. Technol., 2019,39(6):105-110.

[17] 张守攻, 晓梅, 陈东升, 等. 日本落叶松纸浆材定向培育技术规程: LY/T 3047—2018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

[18] 刘俊龙, 吴中能, 于一苏, 等.‘ 江淮1号杨大径材高效栽培技术[J]. 安徽林业科技, 2022, 48(1): 28-30.

LIU J L, WU Z N, YU Y S, et al .. Effective techniques forcultivating big-diameter timber of poplar‘ Jianghuai No. 1 [J].Anhui Forestry Sci. Technol., 2022,48(1):28-30.

[19] 张守攻, 孙晓梅, 李凤日, 等. 落叶松现代遗传改良与定向培育技术体系[Z].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2014.

[20] 彭娓, 李凤日, 金星姬, 等. 应用Hooke&Jeeves算法对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多目标经营的优化[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8, 46(7): 1-6.

PENG W, LI F R, JIN X J, et al .. Optimization of multiobjectivemanagement of artificial forests of Pinus koraiensis byusing Hooke&Jeeves algorithm [J]. J. Northeast Forestry Univ.,2018, 46(7): 1-6.

[21]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 2023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超9.2万亿元[EB/OL]. https://www.forestry.gov.cn/lyj/1/lcdt/20240123/543330.html.

[22] 光明网. 人工林面积7954.28万公顷!全球增绿1/4来自中国[EB/OL]. (2021-03-12) [2024-03-07]. https://kepu.gmw.cn/eco/2021-03/12/content_34681970.htm.

(责任编辑:温小杰)

猜你喜欢
十三五林业建议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land produces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建议答复应该
林业
几点建议